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330章 亲自出马

画舫驶回祝府码头,柳如烟径直走入了祝东宁的密室。

祝东宁背对着门,站在一幅巨大的海图前,手中捻着一枚黑子。

“家主,贱妾……贱妾无能,未能……未能令那位公子动心。”

柳如烟详细描述了崇祯的反应。

那份超乎寻常的正直,对美色和才情的漠然,以及最后那句冰冷的“请自重”。

她甚至提到,在交谈中,那个“公子”的警惕让她如芒在背,好像自己所有的心思都被看穿。

总结一句话,那个男人不简单!

柳如烟并不知道对方是大宋官家,当今皇帝。

所以她才放开的表演,甚至发骚想要摔进崇祯的怀中。

若是提前知道,想来演出会束手束脚。

祝东宁手指在海图上缓缓移动,背对着柳如烟听取她的汇报。

浑浊的老眼中,光芒愈发明亮。

老登不怒反笑,发出几声低沉的笑声。

“很好!”

祝东宁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令人费解的平静:“你下去吧,此事不怪你。”

能成为皇帝,谁又是简单的人?

柳如烟恭敬地退下。

密室之中,只剩下祝东宁一人。

老登的笑容渐渐敛去,越发凝重。

柳如烟的失败,对他而言,反而是最确凿的证据。

一个能抵挡住柳如烟这般绝色才情的诱惑,且行事滴水不漏、气质非凡的“商人”,再结合近期黄潜善的疯狂举动,以及杭州府衙门的异常表现……

祝东宁不再怀疑,心中已经基本确定:住在听雨轩的,就是当今官家!

他意识到,这位帝王的胃口和决心,远超自己此前所有的想象。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征税,也不是为了缓解国库空虚。

这位年轻的君主,根本不是一个贪恋个人享乐之人。

他要的,或许是彻底收回江南的财权与治权。

要的是打破士绅豪强对地方长达数百年的掌控,重建一个以皇权为绝对中心的秩序。

这是一场赌上大宋国运和江南士族存亡的豪赌。

祝东宁在密室中踱步良久。

想了很多。

强硬对抗,乃是下下策。

皇帝既然微服而来,就是为了探查虚实,也是为了寻找机会。

如果自己能在这关键时刻,展现出“忠诚”和“合作”的姿态,或许还能为祝家,为江南士族,争取到一丝回旋的余地。

祝东宁决定亲自出马,再试探一次!

翌日午后。

西湖畔,听雨轩别院。

祝东宁身着一件素色杭绸长衫,没有携带任何家丁护卫,只领着几位杭州城内德高望重、亦与士绅阶层关系匪浅的耆老,以“忧虑江南时局,为百姓请命”的名义,前去拜访。

甚至刻意让耆老们走在前面,营造出一种“众望所归”的氛围。

“我等听说京城有贵客莅临杭州,特来拜访。”

祝东宁拱手行礼,姿态谦逊恭敬,将崇祯一行人当成了某种隐秘出行的皇族宗室,如失势的康王赵构,以示尊重。

这样既不会显得逾越,又能表达出对“京城大人物”的重视。

崇祯不动声色,以“京城富商”的身份,热情地将几人迎入水榭。

茶过三巡,一番寒暄之后,祝东宁轻咳一声,开始切入正题。

“公子,我等今日前来,实是为江南的百姓,为这岌岌可危的漕运商贸,来向公子陈情啊。”

祝老爷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环视了几位耆老一眼,后者立刻心领神会,纷纷附和。

“我等江南士族,世代耕读传家,深明大义,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陛下北伐期间,我等倾尽家资,捐粮捐饷,只为大宋江山永固。”

这番话,既是自表忠心,又隐晦地提醒了崇祯,北伐之功,有他们江南士族的一份。

“如今,朝廷要增加税赋,我等自然全力配合。”

祝东宁语锋一转,话里开始带刺:“只是……黄相公所推之新政,手段过于严苛,如那折帛钱,以贱折贵,导致小民破产;月桩钱更是逼得许多中小商户关门歇业。”

“长此以往,江南商贸恐将一蹶不振,百姓困苦,届时国库又能从何处得钱?”

老登叹了口气,继续道:“我等亦知朝廷国库空虚,急需用度,我等士族,愿代表江南,以自愿捐输的方式,每年向国库贡献巨额银钱,数额绝不低于旧制。”

“只求朝廷能体恤江南商贸的特殊性,给予适当的宽减和优惠,只要朝廷开一口子,我等保证,每年都能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甚至……我等祝家,在海外更有诸多不为人知的收益,若能得到朝廷授权,可暗中为朝廷输送更多隐秘的海外收益,绝不入账,不走明面,直供内库!”

不愧是老狐狸,一出手就来谈合作,想要将大宋皇帝拉入士族的利益圈子。

以“自愿捐输”的低额税款,来取代黄潜善的苛政;

以“海外收益”的诱惑,来换取士族在地方的既得利益不被触动,甚至进一步扩大。

崇祯耐心地听着,脸上波澜不惊,心道这祝东宁好算计!

待祝东宁表达完诉求,崇祯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平静地看向他。

“祝家主这番言论,听起来甚是为国为民。”

崇祯以“京城富商”的身份,不疾不徐地开口:“只是,某以为朝廷的政策是为了长远,而非一时之利,国法如山,岂能因私人的‘捐输’,而损害其公正?”

“恐怕朝廷要的,是一个能真正贯彻意志的秩序,是全体百姓的公平,而非少数豪强的私相授受。”

崇祯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深沉:“至于国库空虚一说,祝家主恐怕多虑了,当今皇帝富有四海,天下皆王土,要充盈国库,官家并不缺钱,缺的,只是一个能真正将这些钱收归国库的法度。”

这番话虽然隐晦,却已明确拒绝了祝东宁所有的拉拢与诱惑。

崇祯暗示祝东宁,皇帝并不缺士族的“恩赐”,要的是制度上的变革。

祝东宁听出了一丝,脸色微微一沉。

对方的油盐不进,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眉头一皱,随即转换策略,开始进入隐晦的威慑阶段。

“公子所言甚是,然……江南民情复杂,商贾众多,黄相公的政令,过于雷厉风行,导致民怨甚重,若逼迫过甚,恐会引发民情汹涌,商贾离心,最终导致经济凋“敝,百姓无以为生,届时,只怕国库无所恃,百姓无所依,徒劳无功。”

祝东宁刻意加重了“民情汹涌”四个字,暗示江南士族有能力煽动民众,制造混乱。

崇祯的目光与之对视,呵呵笑了几声。

“祝家主多虑了,若江南真有‘民情汹涌’,那也是因有人暗中煽动,意图抗拒王法所致,朝廷对这些煽动者,心知肚明,一旦查实,绝不姑息!”

说话间,崇祯已经站起来了,负手道:“无论是陆上豪强,还是海上巨贾,任何试图挑战朝廷对土地主权、贸易主权的势力,恐怕都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无论其根基有多深厚。”

这句话,无疑是撕破了所有伪装,直指祝东宁苦心经营的祝家。

祝东宁的脸色彻底变了。

话已至此,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自己所有的试探、所有的拉拢、所有的威慑,都被眼前这个男人无情的回绝了。

祝东宁缓缓起身,对着崇祯拱了拱手,语气中再无半分谦逊,只剩下冰冷的客套:“既然公子心意已决,那老朽……告辞。”

他带着几位惊魂未定的耆老们离开,步履匆匆,背影中透着一股无法言说的沉重与不甘。

最后一丝和平解决的希望也破灭了。

官家的强硬,让他感到窒息,也让祝东宁更加坚定了某个疯狂的念头。

“来人。”

祝东宁一回到祝府,便立刻召集了几个心腹。

“传我的话,连夜召集浙江、南直隶、福建三地世家大族代表,来我祝府议事!此乃家族存亡之秋,谁敢不来,便是与我祝家为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