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298章 舆论攻势

“这个不知死活的毛头小子!”

良久,张德坤猛地一拍桌案,名贵的瓷器瞬间碎裂,碎片四溅。

他怒不可遏,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吼道:“他以为自己是谁?不过一个乳臭未干的知县,也敢在太康县与我张家叫板?!”

族老们从隔壁雅间出来,围坐在一旁,面色也十分难看。

“家主,李椿态度如此强硬,我张家恐怕……”一个族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哼!”张德坤冷笑一声:“他李椿不是要清查吗?那就让他清查个天翻地覆!老夫不信,他能斗得过全太康县的百姓!”

张德坤决定,既然软抵抗无法奏效,那便要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迫使李椿妥协。

对付官府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自是舆论煽动,惑乱民心。

张家开始利用百姓对“清丈”政策的天然信息差和恐惧心理,在乡间大肆散布谣言。

“听说了吗?县衙要清丈土地了!”

张家管家对一群聚在一起的佃户说,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心”的担忧:

“别看现在知县说得好听,什么给你们分地,什么免税,那都是哄人的!到时候地分给你们了,他就会加三倍的税赋!”

“你们这些泥腿子,哪里交得起三倍的税?交不起,地还是会被县衙收走!”

一个老实巴交的佃户吓得脸色发白:“张管家,这……这是真的吗?我们好不容易才分到点地……”

“当然是真的!”管家压低声音,故作神秘,“这清丈啊,就是知县用来敛财的手段!”

“知县把地收回来,转手就能高价卖给别人,你们这些穷苦人,就是他手里的棋子!到时候你们交不起税,他就会说你们抗拒朝廷,把你们抓起来,夺走你们的田!”

另一个佃户也插嘴道:“就是啊!我听说,以前有县官清查土地,就是这样做的!先给你点甜头,再狠狠地敲诈!”

这些谣言,很快便在佃户和自耕农之间传开。

没有见识的小民最容易受到谣言影响,更别说此前老百姓没少被当官的压榨。

许多原本对朝廷充满感激、积极配合清丈的小农户,听到这些言论,心中渐渐生出了疑虑和恐惧。

他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最怕的便是官府的盘剥和赋税的增加。

张家正是抓住了他们这种朴素的恐惧,故意误导百姓,制造恐慌。

很快,在张家的煽动下,一些小农户开始对清丈人员产生抵触情绪。

他们在丈量自家小块田地时,故意“隐瞒自家小块田”,谎报土地面积,甚至围攻清丈人员,阻止丈量。

与此同时,张家还利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了太康县几位小有名气的举人。

这些举人或曾受张家资助,或与张家有姻亲关系。

他们凭借读书人的声望和笔杆子,撰写了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抗清丈檄文》。

檄文中,他们指责知县李椿“扰民滋事,违背祖制,妄图以酷政剥夺百姓田产,是为国贼!”

又将李椿清丈土地的行为,与历史上那些激起民变的酷吏相提并论,将李纲宰相也一并拖下水,暗示朝廷此举乃是“与民争利”。

这些檄文被张家张贴在乡约所、寺庙等公共场所,引发了更广泛的舆论质疑。

一时间,太康县内,流言四起,民怨沸腾。

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受到蛊惑,开始对县衙清丈工作产生抵触,甚至在心中萌生了抗拒的念头。

“不好了县尊老爷!”

户科书吏匆匆赶来,向李椿汇报。

嗯?

李椿短暂的震惊后,很快平复心情。

不用说,这是张家的手笔!

“谣言止于智者,但更止于真相!”

面对张家的舆论攻势,李椿立刻命人在县衙门前,张贴出更详细的清丈告示。

告示中,李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百姓们解释清丈的目的。

是为了公平赋税!

是为了让流民有地可耕!

是为了恢复北方民生!

他再次强调了朝廷对新垦荒地长达五年的免税政策,以及五年后土地归属农户的承诺。

并明确指出,所有谣言皆是别有用心之人散布,意图阻挠朝廷善政。

同时,李椿召集了各乡的乡正和里正,在县衙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宣讲会”。

他没有直接指责他们被张家收买,而是苦口婆心地劝说,让他们明白清查土地对国家和百姓的真正益处。

李椿拿出了王老四的例子,让王老四亲口讲述了自己如何拿回土地,如何获得朝廷帮助的经历。

最后,再次强调朝廷对舞弊者的严惩不贷,也再次提及了《宽宥令》对主动申报者的既往不咎。

“各位乡正、里正!”

知县李椿登高而呼:“你们都是乡里的父母官,最了解百姓疾苦,你们说,让四百万流民无田可耕,流落街头,是功劳还是罪过?让张家这样的豪强,侵占百姓土地,却不纳一分钱税,是公平还是不公?”

沉重的话语,敲打在这些乡官的心头。

许多里正和乡正,虽然被张家收买,但内心深处,仍有对百姓的怜悯和对朝廷的敬畏。

在李椿的感召下,王老四等归正人也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各个村落,向自己的亲友和同乡们宣传朝廷的政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驳斥张家散布的谣言。

“别听张家胡说!官家是为我们好!我王老四的家和地,就是李大人给要回来的!清丈之后,田税没加一文钱,反而还免了我们三年的税!”

“张家那些人,是怕我们有了地,不再给他们当佃户,才故意吓唬我们!”

王老四逢人便说,语言朴素,让人信赖,很快便在百姓中产生了影响。

大多老百姓淳朴善良,亲身经历了靖康之变,金人南侵的惨烈士气,感受过朝廷恢复旧土的恩典。

如今又亲耳听到王老四的肺腑之言,便渐渐不再相信张家的谣言。

毕竟,朝廷的告示写得清清楚楚,县衙的恩典实实在在,而张家的许诺,不过是口头之言。

他们选择了相信朝廷,相信这位为他们做主的知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