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294章 豪强盘踞

一场围绕土地的争端,在刚正不阿的年轻知县手中,得到了公正的裁决。

太康知县李椿的判决,无疑是向太康县乃至整个北方的士绅地主,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朝廷这次,是来真的了!

太康县衙,灯火通明。

后衙,知县李椿将自己关在书房中,挑灯夜读,伏案疾书,开始了清查太康县土地的准备工作。

打开手中厚重的户籍黄册,,李椿神情严肃,仔细分析着本县的土地记录,以及其中错综复杂的家族势力。

太康县地处中原腹地,土地肥沃,自古便是豪强盘踞之地。

县内有名有姓的家族势力,不下数十个,既有依靠财富兼并土地的小地主,也有世代传承、盘根错节的顶级豪强。

被称为“土豪士绅”的家族,其田产至少需达到五百亩以上,否则仅能算作“自耕农”或“小富农”,无法在地方治理中拥有影响力。

而县域内九成以上的土豪士绅,其田产规模通常集中在两千至一万亩之间,属于中等士绅层级。

至于县域内的顶级豪强,其田产上限则可达到五万亩,甚至在北方一些偏远地区,能突破十万亩。

这类家族若超过这一规模,往往会“跨县发展”,将势力延伸至周边州县。

土豪士绅家族的田产规模,与其在地方的“政治话语权”直接挂钩。

他们的科举功名(秀才、举人、进士)、官场关系(是否有族人在朝中任官)、宗族势力(是否掌控乡级治理权),共同决定了他们兼并土地、对抗朝廷清查的能力。

李椿将太康县这些家族势力分为三类,心中有了大致的清查策略:

第一类:基层小土豪。

这类家族通常没有科举功名,仅靠财富兼并土地,田产规模在五百至两千亩之间。

他们多为“乡村富户”,靠经商、放贷或小规模兼并起家,没有政治特权,仅能在一村或数村范围内掌控土地,是县域内最常见的“土豪”。

小土豪通常拥有一个到两个庄园,雇佣十到三十名佃户,田产以“中低产田”为主,且多分散在本村及邻村,避免过于集中引发官府注意。

例如,东邻乡的王姓富户,靠贩卖粮食起家,在周边三个村兼并土地一千两百亩,但登记在册的仅有八百亩,其余四百亩则“寄名”于佃户名下,每年收租米约一百五十石(按亩产一石、租率百分之五十计算)。

这类小地主,因缺乏政治背景,无力对抗知县的清丈。

若被查实隐瞒,多会选择“补缴税款”而非硬抗,是清丈中最易被突破的群体。

第二类:中等士绅家族。

这类家族拥有科举功名或基层官职,掌控乡级权力,是县域内的中坚势力,田产规模在两千至一万亩之间。

他们多有族人考取秀才、举人,或担任里正、主簿等基层官职,凭借身份豁免权(秀才免徭役)和基层治理权(里正负责土地登记),大规模兼并土地,田产覆盖数个乡。

这些家族通常拥有三到五处庄园,核心田产为沿河灌溉区的高产良田,并控制部分宗族祭田和学田(名义上免税,实际归家族支配)。

他们可以通过贿赂县衙吏员,长期隐瞒一到三成的田产。

例如,太康县的顾氏家族,族中有两名秀才、一名县丞(县衙副职)。

他们在县东五个乡兼并土地六千亩,其中两千亩登记为“顾氏义庄田”(免税),实际控制的“寄名田”另有一千五百亩。

顾家年收租米超一千石,足以养活家族五十余人及仆役二十余人。

李椿心中盘算着,这类家族在县衙有一定影响力,清丈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抗,但面对朝廷旨意,也多会选择“出血”自保,问题不大。

第三类:顶级豪强。

这便是太康县最大的家族,张家!

张家拥有数万亩良田,多有族人在朝中任官,或与权贵有姻亲关系,凭借“政治保护伞”,不仅垄断本县的高产良田,甚至控制地方河运、盐铁等重要资源,是本县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翻看黄册,李椿得知,张家的田产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

核心区为黄河淤灌的连片良田,地势集中,土地肥沃,价值极高。

开封府周边的良田,素有“亩值一金”之说,即一亩地价值十贯钱,比河东良田的价值高出五倍。

而外围区则为分散的山地、荒地,通常用于隐瞒或储备。

张家登记在册的田产,往往仅为实际控制的三成,甚至更少。

李椿合上户籍黄册,深吸一口气。

清丈土地,最难啃的骨头,便是张家。

自己一个七品知县,与张家掰手腕,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他别无选择,陛下的旨意,中书省的法令,太康百姓的期待,都压在自己的肩上。

知县李椿雷厉风行,待理清思路后,立即着手启动了清查土地的全面工作。

翌日,一早。

县衙的布告张贴而出,召集各地里正和乡绅,宣讲清丈之法,要求各乡各村,务必配合朝廷政令,如实申报田亩!

与此同时,张家庄园内。

张德坤,这位太康县最大的士绅,正与家族核心成员商议着朝廷清丈土地之事。

公堂上李椿对王老四等人的判决,以及随后传来的朝廷严查清丈的旨意,让张家感受到了些许压力。

“知县李椿那个毛头小子,竟然敢公然与我张家作对!”

张德坤坐在主位上,面色阴沉,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看来是仗着朝廷有人撑腰,翅膀硬了!”

一个老谋深算的族老眯着眼睛,沉声道:“家主,知县李椿的背景还在调查中,此次清丈,这厮来势汹汹,硬对抗恐非上策,毕竟,官家的旨意和中书省的法令在前,我们不能公然违抗朝廷。”

张德坤冷哼一声:“不硬对抗,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张家万亩良田被那群泥腿子瓜分不成?那是我张家几代人辛辛苦苦兼并而来的!”

“家主息怒。”

族老劝道:“既然不能硬对抗,那我们便选择软抵抗,张家在太康县扎根百年,人脉广阔,财富雄厚,能做的手段很多,我们不必与朝廷正面冲突,只需让这清丈,最终成为一笔烂账,不了了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