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145章 天子授机宜

次日,陈规被宣入宫中,崇祯皇帝亲自召见了他。

崇祯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陈规的心血之作:“陈爱卿所着《守城录》,朕已拜读,此书言之有物,实战经验丰富,乃不可多得的兵法着作。”

陈规听闻陛下亲自赞誉,心中激动万分,连忙躬身谢恩。

“朕欲将此书改名为《守城机要》,刻印颁行天下,作为我大宋官方守城范本,发往各州府,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继续说道。

陈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一介知府的着述,竟能得到陛下如此厚爱,被钦定为官方范本,颁行天下!

这等殊荣,远比他被提拔为工部右侍郎更令他震撼与感动。

崇祯见陈规神色激动,便知其已心悦诚服。

他之所以重用陈规,并非看中他之前发明的“火枪”本身,真正看重的是陈规对火器的深厚热情和在这方面的非凡天赋。

崇祯明白,自己即便来自后世,也无法凭空变出先进武器,但他能提供超前的思路和改造方向。

只要自己抛出这些火器改进的想法,以陈规的悟性,很可能会激发出新的发明。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崇祯希望通过破格提拔陈规,向朝廷内外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当今大宋,火器已不再是“奇技淫巧”,而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他要以此带动所有官员,改变对军工技艺的轻视态度,促使他们重视军事科技,为大宋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陈爱卿既已入工部,日后便可尽展所长,军器局不仅要担负生产之责,更要着眼于研发。”

崇祯语气中带着一丝期许:“朕知你素来于火器一道多有建树,日后在工部,便要多研究新式火器,譬如,‘红夷大炮’,便是极佳的研究方向。”

“红夷大炮?”陈规闻言,瞬间傻眼。

他自诩对火器研究深入,可皇帝口中的“红夷大炮”,却是闻所未闻,脑中一片空白。

这让他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对火器一无所知的“小白”。

皇帝说出的这些东西,自己连听都没听过!还怎么应答?

崇祯看着陈规懵懂慌张的表情,心中了然。

他知道,以目前大宋的军工水平和认知,要理解“红夷大炮”并非易事。

毕竟此时还没有火炮这种东西,宋军中的“火炮”,不是管状炮,而是抛石机发射的火弹”。

大概的样子是一个球形的弹体,通常用纸、麻布或陶土制成外壳,内填火药、铁蒺藜、碎瓷片、毒药等混合物。

弹体上会留有一个插引信的小孔。

它不是自己发射,而是被巨大的抛石机(炮)像抛石头一样扔出去,时人称之为火炮。

真正意义上的管形金属火炮,是在南宋中后期,至少几十年后才发明出来。

崇祯想要的火炮,是大明那种重大几千斤,一炮下去地动山摇的那种火炮。

他耐心地解释道:“红夷大炮,便是那些架在城头,布置城防,对准敌军城下阵地轰击的那种大型火器,其形制更大,威力更甚,可轻易轰塌城墙,洞穿坚甲。”

陈规不愧是火器方面的“天才”,尽管此前从未听闻,但凭借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火器原理的理解,很快便反应过来。

他眼中精光一闪,脱口而出:“哦……陛下所言,可是那‘床子弩’的加大版?!”

“对!对对对!”崇祯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比喻,虽然简陋,却恰到好处地描述了红夷大炮的攻城特性。

能这么快理解并找到相似点,足以说明陈规在火器上的悟性。

崇祯趁热打铁,继续抛出一些超前的火器理念。

提到了北宋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几种火器,如“震天雷”(一种火药爆炸武器,类似于手雷)、“猛火油柜”(喷射燃烧油的火器,类似于火焰喷射器)、“火箭”(火药推动的箭矢)。

他要求陈规在工部,不仅要全力制造,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并研究如何将这些火器集中运用,形成强大的火力网。

崇祯相信,这样用火器守城,将来必能给攻城的金军造成意想不到的惨重伤亡。

崇祯毕竟是经历过明末那段惨烈历史的人,对守城战、火器运用,乃至流寇战术都有着比这个时代的人深得多的了解。

虽然他本人并非军事天才,但其超前的见识和认知,足以让他成为这个时代的“火器导师”。

他根据记忆中明朝火器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超越时代的“点子”。

比如,模糊地提到了“颗粒火药”的概念,这能大大提高火药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

虽然受限于北宋的科技水平,工匠们只能粗糙地实现,但哪怕是一丁点的改进,也能让火器的威力有所提升。

崇祯还描述了“简易地雷”或“诡雷”的设想,可以在城外设下陷阱,以火器引爆,给攻城的敌人造成混乱和伤亡。

他要求制作更简易有效的“燃烧瓶”,这是对猛火油柜的一种升级和简化,能够更灵活地使用燃烧攻击。

以及改进守城器械的设想,比如制造带倒刺的“狼牙拍”,可以有效打击攀爬城墙的敌人;

还有更高效的“悬户”,能够在城墙上快速部署和收放,保护守城士兵。

这些都是明军中耳熟能详的基本火器,但对于此时的大宋而言,却是超乎时代、令人瞠目结舌的“超前”理念。

陈规听着听着,双眼越瞪越大,震惊之色溢于言表,内心更是惊为天人。

他穷尽半生之力钻研火器,自诩已臻大宋巅峰,却从未设想过火器竟能这般运用,器械竟能如此精妙改进!

作为深谙火器守城之道的专家,他深知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良,实则蕴含着足以颠覆战局的巨大潜力,在守城战中定能发挥出奇效,给予攻城之敌以致命打击。

陈规越听越是心潮澎湃,他已然认定,眼前这位年轻的官家,简直就是一位不世出的火器天才!

长久以来萦绕在脑海中那些困扰多年的火器难题,似乎在陛下的三言两语之间,便豁然开朗,找到了迎刃而解的奥秘。

他心中的震撼与敬佩,已然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

满怀激动与信念,陈规离开行宫,直奔工部衙门赴任。

此后,他在工部履职,越发地殚精竭虑,尽心尽力。

将官家的每一项设想都奉若圭臬,不辞辛劳地组织麾下匠人,夜以继日地进行深入研究与艰苦试验。

在陈规与工部同僚的不懈努力下,大宋的军器制造与研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朝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疾驰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