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 第47章 秋日私语:在理论与情感间摆渡

秋风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卷走了夏末最后一丝黏腻,星城的天际线变得格外清晰高远。阳光透过医学院教学楼宽大的玻璃窗,在走廊上投下长长的、明净的光带,空气里漂浮着尘埃与消毒水混合的、独属于医学院的气息。陆宇的生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摆,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食堂之间,规律而稳定地摆动。大二的课程,正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深度,缓缓展开它严谨而繁复的画卷。

《诊断学》的实验室里,气氛总是格外专注。空气中弥漫着橡胶手套的微涩气味和酒精棉片的清冽。同学们两两一组,进行着体格检查的实操练习。今天的内容是腹部触诊。

陆宇的搭档是陈浩。陈浩平躺在检查床上,放松腹部。陆宇搓热双手,这是他暑假养成的习惯,记得周医生说过,冰凉的指尖会引得患者肌肉紧张。他的手指并拢,指腹平贴于陈浩的右腹,利用腕关节和前臂的力量,由浅入深,缓慢而轻柔地按压。

“吸气……好,慢慢呼气……”陆宇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引导着呼吸的节奏。他的指尖感受着腹壁下脏器的轮廓与质地。在陈浩呼气末、腹壁最松弛的那一刻,他尝试更深部的滑行触诊,寻找着肝脏的下缘。

“感觉怎么样?”陆宇一边操作,一边询问模拟病人的感受。

“力度可以,位置准确。”陈浩闭着眼,客观地评价道,他的身体放松,完全信任陆宇的专业,“肋缘下似乎刚可触及,质地软,无压痛。”

两人交换角色。陈浩的手法同样标准、稳定,甚至带着一种实验室般的精确。但陆宇能细微地感觉到,陈浩的触诊更像是在验证理论,精准无误;而他自己,则不由自主地会带入更多“探寻”的意味,仿佛指尖下不是一个健康的模拟器官,而是一个可能潜藏着病痛的、活生生的个体。这种差异极其微妙,源于暑假那些真实触碰到病体的记忆。

《医学遗传学》进入了单基因遗传病各论部分。课堂不再仅仅是理论的推导,而是充满了具体而沉重的人生故事。当教授展示一张张患有成骨不全症(“瓷娃娃”)、白化病、遗传性耳聋等疾病患者的照片,并冷静分析其遗传方式与再发风险时,教室里总是格外安静。那些定格在照片上的面容,或带着病痛的痕迹,或有着异于常人的特征,无声地诉说着生命密码出错后,个体与家庭所承受的重量。

陆宇在笔记上记录着要点,笔尖却不时停顿。他想起县医院里,一位母亲带着疑似有发育迟缓的孩子来看病,眼神里的焦灼与无助。当时他只能旁观,如今,遗传学的知识让他对那种无助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意识到,未来作为医生,开具一张基因检测单,或是进行一次遗传咨询,其背后关联的,可能是一个家庭关于生育、关于未来的重大抉择。这份认知,让他在学习那些枯燥的基因符号和遗传规律时,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警醒与责任感。

《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室则像一场微观世界的探险。高倍显微镜下,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展现出其独特的形态,犹如一枚枚纤细的指环;血吸虫尾蚴仿佛披着盔甲的微型武士,等待着接触宿主的那一刻。刘波一边调着焦,一边小声对旁边的赵俊说:“看这玩意儿,我觉得我血液都在发痒。” 赵俊难得地没有抬杠,皱着眉盯着目镜,显然也被这微观世界的“侵略者”所震慑。

陆宇却看得入神。他仔细描绘着肝吸虫的形态图,标注其口吸盘、腹吸盘。他想起了王医生在急诊科处理那个发热、肝区不适的病人时,曾随口问过一句“最近有没有吃生鱼片?”。当时他不明所以,现在才恍然,那是在排查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感染的可能。理论与实践,就在这样一个微小的细节上悄然连接,让他对“流行病学史”在诊断中的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学业之外,与林小雨的“异地”联系,是陆宇紧绷神经的温柔缓冲。他们维系着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通常是在晚上十点以后,当陆宇结束一天的学习,洗漱完毕靠在床头,才会拿出手机。

林小雨的信息往往带着她特有的轻快与细腻:

“今天试讲《小王子》,孩子们问为什么玫瑰那么骄傲,我差点没答上来。(′?w??`)”

“星师大的桂花全开了,走在路上像泡在蜜罐里,你要是闻得到就好了。”

陆宇的回复则通常更简洁,更务实,但字里行间也会流露出被触动的痕迹:

“寄生虫课看到肝吸虫,想起你爱吃三文鱼,以后还是吃全熟的吧。”

“诊断学练习叩诊,刘波把我胸口敲得砰砰响,怀念周老师的手法。”

他们没有频繁的视频,甚至连语音通话都很少,更多的是这种文字间的流淌。仿佛隔着屏幕,更能沉淀下白日的浮躁,进行一种更纯粹的精神交流。偶尔,林小雨会分享一首她正在练习的钢琴曲录音,舒缓的旋律透过耳机,在陆宇静谧的寝室里流淌,抚慰着他因高强度学习而疲惫的神经。陆宇则会拍一张星医大图书馆灯火通明的夜景发给她,附上一句“还在战斗”。这种无声的陪伴,比任何热烈的誓言都更能渗透人心。

一个周六的下午,难得的共同空闲。他们没有选择热闹的商业区,而是约在了星城一家以安静和藏书丰富着称的“墨香”书店。书店坐落在一条老街上,木质地板,暖黄的灯光,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和旧纸张特有的味道。

两人各自挑了几本感兴趣的书,在靠窗的卡座坐下。林小雨看的是一本教育散文集,陆宇则翻着一本《希氏内科学》的节选译本,这是他省吃俭用买下的,作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他们周围形成一圈温暖的光晕。

偶尔,林小雨会抬起头,看着对面眉头微蹙、沉浸在医学世界里的陆宇。他专注的侧脸在光线下显得轮廓分明,那份执着与认真,让她心里泛起柔软的涟漪。她会悄悄用手机拍下这个瞬间,然后继续低头看自己的书。

过了许久,陆宇从书页间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正好对上林小雨含笑的视线。

“看完了?”她轻声问。

“没有,这一段关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有点绕,需要消化一下。”陆宇老实回答,语气里带着一丝钻研后的疲惫与满足。

林小雨把面前没动过的一小块芝士蛋糕推过去:“奖励你的。歇一会儿吧。”

陆宇看着那块精致的蛋糕,又看看林小雨温柔的笑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拿起小勺,舀了一小块,甜腻的滋味在舌尖化开,似乎也缓解了脑力的消耗。

他们没有聊太多关于未来的宏大话题,只是分享着书中看到的有趣片段,讨论着学校里最近的活动,感受着这份忙里偷闲的宁静与默契。有时候,感情的升温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事件,恰恰是这种共处一室、各自努力却又心意相通的平凡时刻,最能滋养彼此。

秋意渐深,晚风带上了凉意。陆宇送林小雨回师大校区,在她宿舍楼下分别。

“下周要开始准备期中考试了。”林小雨说,语气里有点小紧张。

“嗯,我们也是。”陆宇点点头,“一起加油。”

“好。”林小雨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快回去吧,路上小心。”

看着林小雨转身走进宿舍楼的背影,陆宇裹紧了薄外套,独自走在回医大的路上。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想起书店里温暖的灯光,想起那块甜腻的蛋糕,想起林小雨安静陪伴的身影,再想到接下来需要攻克的学业难关,心中竟奇异地充满了力量。

大二的时光,就这样在繁重课业的缝隙里,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交织中,在相隔不远却需用心维系的情感连接里,缓缓流淌。它不像大一那样充满新鲜与适应,也不像暑假见习那样充满冲击与震撼,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需要耐力和细心的耕耘。陆宇知道,他正在这片名为“医学”的沃土上,深深地扎下根须,吸收着每一滴知识的养分,等待着未来某一天的枝繁叶茂。而这个过程本身,虽然艰辛,却也因为有了同行者的身影与内心的笃定,而显得无比充实与珍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