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中的炭字信息,如同天书,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沉重分量。沈青石站在孤岛岸边,暮色中的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东南方向的夜空星辰初现,哪一颗才是秦嬷嬷所指的“其光晦暗,近岁渐明,伴紫气”的星辰?
“混沌灵根”、“心窍初开”、“泪珠自成”……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指向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玄妙境界。这已非寻常的寻人任务,更像是一场关乎天命与机缘的追寻。
他深吸一口带着水汽的冰凉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无论如何,秦嬷嬷给出了方向——“东南”。范围依旧巨大,但总比毫无头绪要好。而且,“近岁渐明,伴紫气”,说明这颗“星”并非一直黯淡,而是在近年才开始显耀,并伴有贵气(紫气)。这或许意味着,那个身负灵根的孩子,原本可能籍籍无名,但最近因为某种原因,开始展露不凡,或者……引起了某些存在的注意。
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传回神都!同时,他需要更精确的定位。
沈青石不再停留,返回轻舟,吩咐船家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最近的、设有朝廷驿站的县城。他需要借助官方的渠道,将信息加密传回,同时查阅当地的地理志、人物志,看看近年来东南方向是否有出现什么异常的天象记载,或者有没有突然声名鹊起、又或者身世成谜的年轻才俊、奇人异士。
---
神都,紫微宫。
晏华清几乎在同时收到了来自北境和江南的密报。
北境的报告更加不容乐观。葬古原方向的异动愈发频繁,地底传来的威压与日俱增,甚至开始影响到黑水关周边,偶尔会发生小规模的地面开裂和诡异的能量逸散现象,引得军民恐慌。狄耿压力巨大,一方面要稳定军心,防御可能卷土重来的胡骑,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朝廷派去的、良莠不齐的“奇人异士”,焦头烂额。他在密奏中直言,若再无有效手段稳定地脉,黑水关亦非久守之地,溃败可能就在旬日之间!
而沈青石通过驿站加急传来的密信,则带来了江南探寻的结果。看着信纸上关于“定元珠”形成那近乎神话的描述,以及“东南晦星”的指引,晏华清久久无言。
即便她身为穿越者,见识过“天工之心”这等超时代造物,也被这“泪珠自成”的说法深深震撼。这已经完全触及了这个世界规则的核心,甚至可能与某种本源力量相关。
“混沌灵根”、“心窍初开”……她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荣懿大长公主的血脉,竟然身负如此特质?这难道就是前朝皇室竭力隐藏、甚至可能因此招致祸端的根源?
“影子。”她唤道。
“陛下。”
“传令钦天监,调阅近十年来,东南方向所有异常星象记录,尤其是关于星辰由暗转明、伴有异色云气(特别是紫气)的记载,给朕详细报来!”
“是!”
“还有,”晏华清目光锐利,“让皇城司动用一切在江南的暗线,秘密查访近几年来,东南各州府是否有出现身世奇特、突然展现过人天赋(无论是文采、武艺、医术还是其他异常能力)的年轻人,尤其是……年龄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可能与皇室有所关联者。”
既然“定元珠”需灵根感应地脉将崩方能成形,那么找到这个身负灵根的人,就是当前唯一的希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必须全力一试!
---
朝堂之上,因晏华清将弹劾狄耿的奏疏与韩家子侄通敌的证据一并“泄露”出去,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狄耿在北境得知消息后,怒发冲冠,虽未立刻上表申辩,但其麾下将领及一些与之交好的朝臣已纷纷上书,力陈狄耿坚守朔方、转移黑水关的不得已与功绩,并反戈一击,质疑韩理教子无方、纵容亲属通敌,要求朝廷彻查!
舆论风向瞬间变得对韩理不利。虽然他极力撇清与子侄的关系,声称自己毫不知情,并“大义灭亲”地请求朝廷严惩不肖子,但其声望已然受损,党羽内部也出现了些许动摇。
然而,韩理经营朝堂数十年,根基深厚,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一方面指使党羽继续攻击狄耿“畏敌如虎”、“徒耗国力”,另一方面,则开始将祸水引向更深的方向。
一份由韩理亲自授意、但其本人并未署名的密奏,被悄然送入宫中。奏疏中并未直接指责女帝,而是“忧心忡忡”地提及,北境异变,乃千古未有之灾劫,非人力所能抗衡。继而笔锋一转,引用诸多晦涩古籍,暗示“女主阴柔,恐难镇压至阳至刚之地脉龙气”,甚至隐晦提出,若能请出皇室中“德高望重”、“身负先帝血脉”的男性宗亲出面主持大局,或可“调和阴阳”,平息天怒。
这几乎是在公然质疑晏华清继位的合法性,并为可能的政变做舆论铺垫了!
晏华清看着这份阴险歹毒的密奏,脸上如同覆盖了一层寒霜。韩理这是图穷匕见了,想利用北境危机和性别来做文章,将她赶下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