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城危在旦夕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神都蔓延开来。尽管官方极力压制,但恐慌的情绪依旧不可抑制地在朝野上下滋生。主和派的声浪再次高涨,甚至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也开始动摇,认为应当优先考虑与阿史那咄苾和谈,保全实力。
韩丞相虽未再公然反对出兵,但其门下官员在各种场合散布“狄耿轻敌冒进致此大败”、“北境局势已不可为”的言论,意图动摇军心,为后续推卸责任、甚至扳倒狄耿和其背后的女帝做准备。
紫微宫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晏华清看着舆图上那个被朱笔圈出的、刺眼的“黑风峪”,狄耿重伤、朔方濒危的军报就放在手边。压力如山,但她知道,此刻绝不能流露出半分犹豫。
“援军分兵的命令,发出去了?”她问影子,声音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
“回陛下,八百里加急,双路发出,应能赶在援军主力做出决定前送达。”影子回道,但语气中并无十足把握。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道命令能否改变一支军队的决策,犹未可知。
“韩理那边,有什么新动静?”晏华清转而问道。韩理,便是韩丞相。
“韩相今日闭门谢客,但其长子与几位兵部、户部的官员在城南别业密会至深夜。我们的人设法探听到零星几句,似乎在商议……弹劾狄大总管,以及……推举新的北境主帅人选。”
果然开始落井下石了。晏华清眼中寒光一闪。北境将士在前线浴血,这些蛀虫却在后方算计着如何争权夺利。
“证据收集得如何了?”
“已掌握部分韩党贪墨河工款项、勾结盐枭的实证,但尚不足以将其彻底扳倒。韩理老奸巨猾,行事谨慎,很少留下直接把柄。”
“继续查!加大力度!北境烽火连天,朕没时间跟他们慢慢周旋!”晏华清语气森然。非常之时,需用非常手段。
“是!”
影子退下后,晏华清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份关于灰衣人在黑风峪“布置器物”的密报。“布置器物”……这四个字让她寝食难安。联想起“天工之心”那超越时代的技术,她几乎可以肯定,灰衣人在黑风峪绝不仅仅是埋设伏兵那么简单!
他很可能在准备某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足以改变地形,埋葬数万大军的恐怖造物!
必须阻止他!必须在援军抵达前,弄清楚他在那里做了什么手脚!
她立刻传令,动用皇室密探中最为精锐、擅长潜行和爆破的“听风”小组,不惜一切代价潜入黑风峪,查明灰衣人的布置,并伺机破坏!
与此同时,她也给狄耿发去了一封密信,内容只有八个字:“固守待援,慎防妖术。”
她希望狄耿能明白她的暗示,稳住军心,同时警惕灰衣人可能使用的非寻常手段。
---
北境,朔方城。
城头的厮杀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胡骑如同潮水般一**涌来,弓箭如同飞蝗般遮天蔽日。城墙多处出现破损,守军伤亡惨重,箭矢、滚木擂石也即将告罄。
狄耿肩窝处裹着厚厚的绷带,隐隐有血迹渗出。那支冷箭险些射穿他的锁骨,但他依旧坚持在城头指挥,嘶哑的吼声激励着每一个疲惫不堪的士兵。
“顶住!都给老子顶住!援军就快到了!”他挥舞着佩剑,格开一支射向身旁士兵的流矢,动作因伤势而略显迟滞。
“大总管!东门快守不住了!弟兄们死伤太惨重了!”一名满脸血污的校尉踉跄着跑来禀报,声音带着哭腔。
狄耿眼中布满血丝,看向城外如同蚂蚁般密密麻麻的胡骑,又抬头望向南方。援军……援军何时能到?陛下分兵的命令,他收到了,但绕行稳妥路径,至少需要多花五天时间!朔方城,还能撑五天吗?
压力如同实质般挤压着他的心脏。他知道,阿史那咄苾如此不计伤亡的猛攻,就是在逼他,逼援军走那条最快的险路——黑风峪!
陛下密信中的“慎防妖术”四个字,在他脑中盘旋。难道胡虏军中,真有懂得邪术之人?
“报——!”一名传令兵连滚爬爬地冲上城头,“大总管!南方尘烟起!是我们的援军!看旗号,是前锋营,他们……他们走的好像是黑风峪方向!”
什么?!
狄耿浑身剧震,猛地扑到箭垛前,极力向南望去。果然,遥远的地平线上,一道烟尘如同土龙般滚滚而来,周军的旗帜在烟尘中若隐若现!
他们还是走了黑风峪!
是没收到分兵命令?还是……朔方危局已容不得他们选择?
巨大的希望和更巨大的恐惧同时攫住了狄耿。希望在于,援军若顺利通过黑风峪,最快明日傍晚便能抵达朔方城下!恐惧在于……那条死亡峡谷!
“再探!确认援军动向!随时来报!”狄耿嘶声下令,手心已被冷汗浸湿。
---
黑风峪,如其名,是一条幽深狭长、两侧峭壁如削的险峻峡谷。谷内光线昏暗,常年刮着呜咽的穿堂风,卷起地上的沙石,吹得人睁不开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