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且示听了,马上猜到:“好姐姐,亮哥哥,我们的家长,同意我们留宿了吧?!”
边好看着他,笑道:“且示真聪明!
我们打电话,去了家国小学。
门卫吕伯伯,叫了艾叶奶奶来接。
她已经同意你们留宿,并负责做其他家长的工作。
让你们所有人,好好在这儿,开心两天。”
宗且示等人听了,高兴地又蹦又跳。
边好见了,拉住宗且示,问道:“你怎么,不叫我边好姐姐,倒叫起了好姐姐了?”
宗且示听了,笑道:“我看你,做的好人好事比较多,以后就叫你好姐姐了。”
边好听了,笑了笑,又问:“那你也应该,叫洲亮哥哥啊?
为什么要叫他,亮哥哥呢?!”
宗且示看了看时洲亮和边好,马上笑道:“这有什么好问的?!
叫你好姐姐,再叫他,洲亮哥哥,多不顺嘴!
干脆,就叫亮哥哥。
合在一起,就是好亮。
叫起来朗朗上口,听上去舒舒服服!”
孩子们听了大笑,齐声拍手叫道:“好亮!好亮!好亮!”
边好被他们叫得,涨红了脸。
马上夹了个饺子,硬塞进宗且示的嘴巴里。
然后,拉了他边走边说:“让你乱说话!
罚你去洗菜!”
孩子们见了,也跟着他们,一起去了池塘边。
等孩子们走了,时洲亮对秦关意说:“刚才,我们出去打电话。
也给有仪中小学的聂校长,有仪小学的武校长联系了。
他们迟一点,会过来吃晚饭。”
秦关意听了,笑道:“那太好了。
我们在一起,好好聊聊补习班的事。”
时洲亮点头,说道:“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蒙不迟看着他,问道:“奚晓丹老校长和武中泉老师,他们的身体怎么样?”
时洲亮边想边说:“他们年近八十了,身体都不太好。
平时在家,替富硒姐带三个重外孙。
两人都已经,不怎么出门了。”
秦关意听了,问道:“重外孙?”
司茭白点头,笑道:“奚校长和武老师,一共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武知谋、武知航、武知业。
知谋一家,住在南京。
知业小时候,被日本人炸死了。
现在,只有知航,和他们住在一起了。”
想了想,她又说:“伍知航和聂取道,也有三个孩子。
分别是聂富硒、聂富铀和聂富钾。
富硒和祝晚亭,育有三个孩子,分别叫祝春蕾、祝春蔼、祝春萃。
富铀在南京工作,妻子是管文绪,儿子叫聂元浩。
富钾刚刚结婚,妻子是包红玲。
奚校长和武老师带的,就是祝春蕾、祝春蔼、祝春萃三个孩子。”
秦关意听了点头,又问道:“现在,武知航是有仪小学校长,聂取道是有仪中学校长吗?”
时洲亮看着她,点头说道:“是校长。
不过,学校名称,已经改成大江小学和大江中学。
只是,老百姓叫惯了,一直没有改口。”
秦关意听了,叹道:“是啊!
当初,为了纪念宗怀仁、师有仪两位前辈,想着让师生们饮水思源,才起了这两个校名。
大家叫了二十多年,一下改不了口,也是正常。
我经常一出口,还是说怀仁中学、怀仁小学、怀仁医馆、怀仁地道!”
提到怀仁地道,她又问道:“我们的补习班,在怀仁地道里上课。
如果,沙洲圩和双闸也开补习班,有没有上课的场地?
会不会违反,这里的教育部门的规定?”
边力宏听了,边想边说:“场地和规定,都还好说。
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场地都很大,随便在哪一家上课,都有足够的地方。
晚上,家长们自发组织孩子补习,也不会违反什么规定。
只是,农村的学生,家家住得,又远又分散。
想要集中起来补习,比较困难。”
司茭白点头,也说:“还有一点。
晚上下课,回家的路比较黑。
就算学生愿意补习,家长们也不放心。”
蒙不迟想了想,又问道:“公社街道这一带的学生,愿意补习的,能有多少人?”
边力宏听了,叹道:“沙洲圩这一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以后,就不上学了。
真正上到初中的同学,只有小学的一半。
上高中的同学,就更少了。
所以,需要补习的学生,小学生多一些,能有十几个。
中学生,也就只有几个。”
郭以刚听了点头,接着问道:“想参加的,是被补习班的系列方案,以及奖学金方案,吸引过来的吗?”
时洲亮看了看他,说道:“边好串联回来,说了南京的家国中学和小学,办补习班的事情。
又说梁有余前辈,准备资助我们办补习班。
曹校长和司校长听了,都非常重视。
第二天,就去摸了底。”
司茭白点头,补充说:“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讲,旅游方案和奖学金方案,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