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见他放下水提子,双手合十道:“打扰两位施主,我过来送点热水。”温普礼和冷双显谢过,冷双显问:“这位师傅请了,您认得这间僧房的主人吗?”值守僧道:“正是贫僧简步。”
冷双显听了,起身说道:“原来是简步大师,失敬失敬!小生冷双显,这位是温普礼前辈,刚刚看了您的座右铭,在理解上,我们有一点分歧,想请您解一解,不知能否赐教?”简步说道:“赐教不敢当,不知道您二位的分歧在哪里?”
冷双显说道:“我认为,大师于佛家经典诗词之中,单单选中了这两首,大约是个胸襟旷达的人。”他又看了一下温普礼,说道:“温前辈认为,座右铭,往往针对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优点,就不用时时提醒了。”
简步听了,没有立即回答,他走到书案前,写下一首诗,请冷双显、温普礼过去看,他说:“施主见笑了,我新得了一首诗,尽管韵律上不大通,不知道是否能回答施主的问题。”冷双显、温普礼走近书案,见纸上用魏碑体写了一首诗:
《归一》
山石出两色,
磨合成一棋。
闲来双人对,
客去独自思。
温普礼一边看,一边捻着胡须说:“我于格律上也不通。不过,没有人规定,不通格律的人,就不准有诗兴。”说完,他提起笔来,用楷体字也写了一首:
《简步》
棋石色黑白,
石棋法简单。
落子既无悔,
步一看步三。
待温普礼写完,简步与他相视一笑,上前施礼道:“谢谢温施主抬爱,将贫僧的法号写入诗中。”温普礼还礼道:“不敢,只是解读,诗是谈不上的!”
冷双显见了,笑道:“高僧布袋的诗,言及旷达;六世**喇嘛的诗,言及明达;简步大师的诗,言及闲达;温前辈的诗,言及通达。你们四人,给一个‘达’字赋予了诸般韵味,让我大开了眼界。”
他接着说:“这四首诗,说出了同样的道理:一是,人生在世,多少要走上几步路;二是,不管是前进几步,还是后退几步,不走错就好;三是,人走的路,宜简直,戒繁多,过而无趣。”两人听了,频频点头。
冷双显接着说:“温前辈说,座右铭针对的是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优点,不用时时提醒。我现在的理解是,温前辈根据僧房的陈设,一眼就看出,立座右铭的人只为正己,而非炫人。温前辈能凭物推人,而我先前的理解,只是凭诗度人,境界的确低了!”
简步对温普礼施道:“温施主推测得不错,很多年以前,贫僧只因走错了一步路,铸成了大错。现在,就是要用这两首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过去的事,要达观,对往后的事,要客观。”
温普礼还礼道:“两位谬赞了,我也走错过路!”他又说:“我高中一毕业,就走了大弯路。第一份工作,被时局捉弄,被坏人嫁祸,搞得有家不能回。后来,幸亏遇到了师傅,他教我读书,带我走上正路,慢慢地,才懂了些做人的道理,走出了困境,走到了今天。”
他接着说:“不单是个人,一个国家也会走错路。明清以来,我们国家逐渐衰弱,的确在关键时刻,走错了几步路,致使国土流失,人民遭殃。我想,这些苦难是暂时的,不妨碍过去的辉煌,也不妨碍今后的复兴。我们这些普通人,穷不添乱,达不退缩,国家就有重整旗鼓的一天,个人也会逐步走出困境。”
简步接口道:“温施主的话,我感同身受。贫僧当年参加义和团,凭着一腔热血,带领家乡的几十个兄弟,用血肉之躯和洋鬼子的铁枪钢炮拼命。我们当年,真的相信刀枪不入,相信互助互保,相信武术。直到后来,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倒下,我才彻底清醒过来,可惜已经迟了......之后,我再也没有脸回老家,幸亏被香山寺收留,让我在这儿出了家,一待就是几十年。”
简步又说:“几十年下来,我深刻反省,知道自己犯下的错误,起因是愚昧无知。于是,希望通过学习,一改自己的愚昧。只要有机会,我就向香山寺的老住持,向香山慈幼院的熊院长和张校长请教,慢慢地懂得了很多书里书外的道理,和他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他接着说:“我经常向他们借书来看,遇到问题,就向他们请教,还经常去职教分校上课,掌握了一些佛家经典之外的知识。通过学习,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虽然,佛家提倡慈悲,反对杀戮。但是,面对外敌侵略,保家卫国,人佛一定共情!而保卫国家,重振旗鼓,首先就必须通过学习,根除愚昧。”
说着,他走到床边,从夹层里拿出个皮囊,递给温普礼道:“这个皮囊,是多年前张百叶施主让我保管的。今天,陆妈妈送来一封信。信上,张施主吩咐,让我把它转交给你,还让带给温施主一句话:请你等他三天,如果他没回来,拜托你照顾柔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