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豆豆来不及多想,立即去门卫室,办理登记手续。
没想到,门卫却说,慈幼院没有冷双显这个人。
蒙豆豆一想不错,冷双显、冯捕蝉也都是客人。
又想,张指柔是慈幼院的老人,她有可能,与冷双显一起回国了。
忙又说,要找张指柔。
门卫听了,才说:“原来是找张副院长啊!”
说完,他出了门卫室,引着众人进了会客室,安排坐下,沏茶倒水后,才出门去叫张指柔。
周娴香坐在椅子上,激动地说:“太好了,指柔也回来了!”
蒙豆豆、艾叶、王守常听了,也十分高兴。
梁有余喜得,在一边嘟囔道:“回来也不说一声!”
“不觉光阴十五年,
鸳行雁序各翩翩。
世间无此家庭大,
能有儿孙到四千。
……”
慈幼院里,不知道哪个班级,正在上语文课。
课堂上,正在念着这首诗。
蒙豆豆听了,觉得这首诗描述的场景,十分契合香山慈幼院的办学理念和历史,只不知道诗的出处。
蒙不迟在一边,施展读心术,读出了他的心思,就跑去问梁有余。
梁有余听了,吃力地说道:“熊希龄......院长……回家......节……”
蒙不迟听着吃力,干脆又读了他的想法 。
然后,对大家说:“1935年7月7日,在香山慈幼院毕业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慈幼院举办了第一届回家节。
数百名毕业的学子,同时回校探亲,熊希龄院长一高兴,就赋了这首诗。”
周娴香听了,在一边幽幽地说:“回家了,我也回家了!”
接着,她又抹着泪说:“我的家,已经搬到这儿来了,我还不知道啊!”
梁九斤见她难过,走过去,轻拍着她的后背。
秦关意赶忙掏出自己的手帕,过去给周娴香擦了眼泪。
蒙豆豆心中不忍,安慰道:“周妈妈,1935年7月7日,才确定的回家节。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在南京了。
这也难怪,你不知道啊!”
见周娴香听了,无动于衷,还在自艾自怜。
蒙豆豆打岔说:“今天,正好是7月7日,指柔阿姨一定在忙……”
“谁说我忙啦?!”
随着清脆的声音,会客室里,风风火火地走进了一个三十多岁的黄衣女士。
她的身后,跟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士,和一个同样金发碧眼的小女孩。
众人见了黄衣女士,全部都围了上去。
周娴香走上前,拉住她的双手,上下看了又看,哭道:“指柔,你也回来啦?!”
张指柔抱紧了周娴香,含泪笑道:“周妈妈,柔儿回来啦!”
过了好一会儿,两人才分开。
张指柔看着蒙豆豆,含泪笑问:“豆豆?
你是豆豆吧?!
娃娃老师!
不对不对,应该叫蒙教授!”
蒙豆豆听了,走过去轻轻抱了抱她,哽咽道:“指柔阿姨,豆豆想你,想双显叔叔啊!”
张指柔强忍着泪,也说:“我们也一样想大家啊!”
接着,又与艾叶、王守常握了手。
然后,她看了看众人,问道:“温习没来吗?”众人听了摇头。
梁有余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
他拄着拐杖,唬着脸说:“温习没来,我来了!”
张指柔见是梁有余,吃惊地捂住了嘴巴。
接着就反应了过来,忙上前抱住他,哭道:“师傅,你也来了啊?!
你醒了啊?!”
梁有余给她抱得出不了气,推开了她说:“哭什么?没出息的家伙!
关意、不迟,还不过来扶我。”
张指柔听了,赶忙松开梁有余,扶住了他,问道:“师傅,你不能拄拐走吗?”
梁有余像是没有听到,眼睛看着地面,嘴巴紧闭着。
见秦关意、蒙不迟走近,推开了张指柔,让两人扶着去坐。
周娴香见张指柔一脸茫然,忙凑近她,轻轻说道:“老头子还没康复!
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糊涂。
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好啦!”
张指柔听了,眼含热泪,再去看梁有余。
见他一步一拐,颤颤巍巍地被扶着,走到椅子边,费劲吃力地坐了下来。
接着,又像小孩儿似的,坐在那儿,玩自己的手指。
张指柔再也忍不住,心疼得抱住了周娴香,嘤嘤哭道:“周妈妈,你受苦了!”
艾叶见张指柔的肩膀,哭得一耸一耸,担心她伤心过度,忙走过去,递了手帕给她。
接着,又介绍了梁九斤、秦关意、郭以群、艾青青和蒙不迟。
张指柔难过的心情,才慢慢缓解了一些。
她拉住梁九斤,说道:“猜你就是九斤!
现在,已经长成一座铁塔,让我怎么能认出来?
快过来,给阿姨看看!”
梁九斤给她说得不好意思,走到张指柔面前,问候道:“指柔阿姨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