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康城、秦司远的调令,是由新任区教育局局长温习签发的。
区教育局任命,芮康城为区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
秦司远为区教育局教务科副科长。
另外,靳裕觉留任区教育局分管总务的副局长。
童丽分配在了区教育局教务科工作。
与此同时,区教育局还公布了怀仁学校的五个人事安排。
第一,批准郭天峻、窦开渠的退休申请,退休待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将怀仁学校,拆分成了怀仁中学和怀仁小学两个部分。
暂时,中小学共用一个校区,在教学上分开管理。
第三,任命荀其淡,为怀仁中学主持工作的副校长。
温可可为总务科科长。
南飞燕为教务科副科长。
第四,任命蔺知章,为怀仁小学主持工作的副校长。
田可爽为总务科副科长。
富江涛为教务科副科长。
第五,以上任免决定,自1949年9月1日开始执行。
任命公布以后,芮康城把秦司远、荀其淡、温可可、南飞燕、蔺知章、富江涛、田可爽组织在一起,开了一个中小学联席会议。
会上,决定了六件事。
第一,温习、郭天峻助学捐款的结余资金,怀仁中小学各得一半。
第二,原中小学的教室布局不变。
四间办公室,中小学各得两间。
其中,有传达室的一间,留给小学。
操场和附属设施,中小学共用。
门卫工资,由中小学各承担一半。
第三,荀其淡、温可可、南飞燕、朱子念、狄秋阳、马靖雯、仇丽丽等老师,分配在怀仁中学工作。
第四,蔺知章、富江涛、田可爽、艾叶、王梦瑶、刘心雨、龚四平等老师,分配在怀仁小学工作。
第五,各种教具,按照学科分配。
交叉使用的部分,重新购置。
购置费用,由中小学各承担一半;
第六,未尽事宜,由中小学协商解决。
怀仁学校发生巨变的同时,南京市的其他各校,也和他们一样,或多或少,都进行了一些人事调整。
整个教育系统,没有发生太大的混乱和波动。
不过,由于学校长期在民国教育体系内运转,一旦解放,老师们都有否定一切的情绪。
他们希望,能迅速推翻旧制度。
有些人,已经不安于老的教学模式,不愿意遵守旧的学校秩序。
而一般的教职员工,对政策了解还不够,旧的一套不敢用,新的又不懂,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衔接问题。
在有些学校,这种现象,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以温习为首的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在发现了上述情况后,作出了相关决定。
他们先从思想方面着手,反复解释新政府对知识分子争取、团结、改造、培养的政策,以及新的教育方针。
与此同时,一边鼓励老师要求进步,要求改革的心愿,一边又提醒大家,克服急性病与无政府思想。
不久,接管后的新旧思想衔接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6月中旬,在接管工作结束后,教育局又出台了学校整顿方案。
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废止了训导、军训、童子军等制度。
第二,废止了公民及国语、史地等课程中的,不适合新中国的部分。
增设了政治课,进行新中国的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
第三,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正常的课外活动。
第四,为了改善师生关系,取消了体罚等制度。
这个方案公布以后,各个学校,很快就从接管初期无所适从的状况中,疾步走了出来。
同时,也逐步消除了恐惧与怀疑心理,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了研究新的教学与管理方法上来。
南京市教育系统和怀仁学校的变化,给7号大院,也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首先,是温习被任命为区教育局局长。
白薇被南京市军管会,派往国立中央大学,参与那里的接管工作,并进入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筹备组。
芮康城调任区教育局副局长。
艾叶、刘心雨被分配在怀仁小学工作。
和7号大院交往密切的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齐飞白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夫人樊思静,已经从紫金山天文台光荣退休。
童达光已经从南京市工务局退休。
童达理即将退休,已经调任南京市教育局教务协理。
江腾冲和童俊,在南京市交通接管委员会公路部任职。
童俊的妻子沙浣烟,在南京市交通接管委员会铁路部任职。
蒙得一担任了南京市政务接管委员会卫生部顾问。
蒙砥柱高中毕业,去了同仁会南京鼓楼医院工作。
双闸的有仪学校,改成了有仪中学和有仪小学,奚晓丹和伍中泉已经退休,聂取道和伍知航,分别担任了中小学校长。
沙洲圩的思源学校,改成了思源中学和思源小学,时锋和曹茹芳,分别担任中小学校长,司茭白在小学任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