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然拿来一看,见是南京特别市教育局的通知。
通知对象,是辖区内各中小学校:
“民国三十四年,国府还都,本局复立,即以国民教育之发展,中等教育之扩展,社会教育之推广,校馆房舍之整理,以及行政效率之增进为中心工作:
在国民教育与中等教育方面,尽量增校增班;
社会教育方面,除酌量增设社会机关外,并尽量利用时机,展开社教活动;
在教育行政方面,分别制定各项章则、规程、办法,力谋行政效率之增进。”
接下来,还通知了几件事:
“第一,定于7月16日重新恢复教育局工作,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南京市副市长马元放兼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第二,各校务必于6月16日之前,前往市教育局登记备案;
第三,国府还都,人口激增,要求各级学校增校增班,对要求复学的学生,予以全部登记录取;
第四,对敌伪中等学校毕业生资格之甄审,则组织甄审委员会办理;
第五,对清寒学生的公费待遇,竭力继续维持。”
通知的最后,还备注了市教育局筹备组的官员名单、地址和电话。
筹备组副组长,居然是大家的老熟人童达理。
看完通知,众人约好,先去上课,下午放学后开会再议。
下午刚放学,众人还没开议,温可可就带着三个军人走了过来。
温可可身边站着的,是一位上校团长。
团长三十多岁的年纪,身材魁梧,英姿勃发,他的身后,站着两名年轻卫兵。
见了蒙自然,团长行了个军礼,笑道:“蒙老师,你不记得我啦?!”
见蒙自然还没认出,他脱了军帽,微微一笑,蒙自然这才认出:他正是从愚园地道撤退的川军排长伍兴国!
蒙自然快步上前,和他抱在了一起,相互轻拍了几下后背,然后分开。
握着他的手,蒙自然高兴地说:“一下就过去了九年,伍排长成了伍团长,我都认不出来了。”
伍兴国看了看温可可,笑道:“要不是可可叔介绍,我也不敢认你了。”
众人之中,周娴香、芮康城、叶双枝、艾叶也认识伍兴国,纷纷与他打招呼。
接着,蒙自然又给他介绍了在场的其他人。
介绍完毕,蒙自然招呼伍兴国三人坐下,介绍起他们走后,愚园一带发生的事情,以及花露南岗学校的变迁,特别是开办学习班的艰辛过程。
伍兴国听了,对众人反杀日寇的果敢,劝学护教的执着,赞叹有加。
对梁有余、宗怀仁带领众人英勇抗争,先后负伤牺牲,大为感叹。
他先去看望了昏迷不醒的梁有余,又去祭拜了宗怀仁夫妇,以及侍卫等人。
等转了一圈,回小院坐定,他轻轻一叹,说道:“希望梁前辈能早点康复!这么多年了,一直卧床不起,真是受苦了!”
众人知道,伍兴国也看出,梁有余一时难以治愈,只能说这些安慰的话,也都叹着点头。
他见众人跟着自己伤心,忙转移了话题说:“当年,幸亏得到花露南岗学校的保护,才有了我们兄弟的今天。”
接着,他站起身来,和两个卫兵一起,对众人敬了礼。
然后,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1937年12月,我带着全排人马,在学校地道休整之后,从愚园地道撤退至紫金山,遇到了哥哥伍兴华的后卫部队,准备和他们一同撤往青龙山。
半路上发现,参加南京保卫战的湘军廖耀湘军长的余部,也被困在紫金山附近。
于是,和他们兵打一处,将合一家,几经挫折,最后,在江北与廖军长的大部队汇合,脱险去了汉口。
几场战打下来,廖军长见我带兵思路清晰,文笔也不错,就留我在他的身边,一直干到今天。”众人听了,赞叹不已。
他想了想,又说:“后来,廖军长因着有《南京战役之经验及**今后建军应有之改进》一文,被蒋委员长破格提拔为第200师少将参谋长、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2师师长。
1940年,他同杜聿明将军一起,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1944年,廖军长升任了国民革命军新六军军长,辗转在缅甸、印度以及云贵湘黔一带抗日。
直到去年9月,廖军长才带领我们来到了南京。
遗憾的是,因军务繁杂,我一直没能抽出空来,及时来感谢各位恩公!”众人见他说话客气,多了几分亲近感。
见众人待见自己,伍兴国心里高兴,笑道:“可巧的是,昨天晚上,廖军长接到警察局的报告,南京牛首山发现了日军匿藏物资,命令我过来看一下。
今天上午,和可可叔在警察局遇上,他一下就认出了我。
于是,我带了工兵营,去牛首山、祖堂山一带忙了大半天,查出三个地方,整整十六卡车的军火物资。
这些军火,除了子弹、步枪和手榴弹以外,还有机枪和小型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