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人到齐,梁有余说:“临时开个局势通报会,说一下最新局势,商量我们应对方案。”
接着,齐飞白介绍道:“根据第三区教育局的安排,由我主持战时工作。今天,在花露南岗学校的帮助下,成功转移了局里的重要资料。我代表区教育局,由衷感谢大家的支持,特别要感谢商首夫先生的舍生忘死、无私付出的国际主义精神!”
看了看治疗室方向,他又说:“请大家放心,经过诊疗,商先生未伤及要害,伤情已经稳定下来。”众人听了,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一点。
齐飞白从怀里拿出几张纸,一边翻看,一边说:“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宣传科,每天都要接受市教育局、各区教育局通报的前日局势,并往下层层传达,同时,通报自己辖区内的局势。先说一下我这儿最新情况:第一,淞沪会战失利后,日军一路追击,直接洞穿了国民政府花重金打造的外围防线,20万日军分成三路合围南京;第二,目前南京城内有**11万人,大多数是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部队。从外省赶来驰援的部队,没有统计在内;第三,南京的地形,不利于守城,日军占尽了空军和火力上的优势,且人数两倍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过多次军事会议研究决定,准备在南京打一场保卫战,指挥南京保卫战的,是老将军唐生智。”
喝了一口水,他接着说:“12月2日,日军对南京发起了三路进攻:右路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北进;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12月4日,右、中两路日军已经攻陷句容、秣陵关,正在向南京的外围阵地发动猛烈进攻。目前,已经开始进攻淳化、汤山、龙潭各地。”事关家国命运,众人听得眼睛一眨不眨。
宗怀仁见了,想缓解一下紧张气氛,接着,系统说起了南京城防的准备:“1932年1月28日发生的上海事变,促使国民政府拟定了国防计划,同时开始考虑首都的防守问题。**参谋本部判断,一旦中日战争再度在上海爆发,日军必将在航空兵的掩护下,以陆军沿京沪铁路、海军溯长江向南京进攻。为此,参谋本部成立了城塞组,由参谋次长贺耀祖兼任主任,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整修长江沿岸的江阴、镇江、江宁等各要塞,并准备在南京以东构筑国防工事。”
想到必须如实通报局势,他又说:“但是,由于国民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安内’上,随着《淞沪停战协定》的生效,拟订的防御计划未能贯彻执行,拟筑的国防工事也没有完成。1935年夏天,华北事变发生,接着又出现了一场让华北脱离中央政府的‘华北自治运动’,这才让国民政府对日本的蚕食侵略政策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开始积极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去年2月,张治中将军在京沪之间的主要防御方向上,构筑了吴福线和锡澄线两道国防工事,组成南京远卫线防御阵地。在南京地区,则构筑了外围和复廓两道阵地:大胜关、牛首山、方山、淳化镇、青龙山、栖霞山至乌龙山要塞之线,为近卫线的外围阵地;以南京城墙为内廓,环城以雨花台、孝陵卫、紫金山至幕府山要塞炮台之线为外廓,组成复廓阵地;在城内北极阁、清凉山等高地,还筑成了坚固的核心据点。”
顿了顿,他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前几天,得知吴福线和锡澄线被突破,我的心里十分难过,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防线,参与守防的是人,不是钱!花重金打造的防线,只要防守人没有必胜的信心,就不堪一击!现在看来,我们必须做好坚守南京城区的准备了!”众人听了,一片哗然。
冷双显拿了一叠纸出来,扬了扬说:“这些日文电报和资料,是我们刚刚从日本间谍那儿缴获的,下面请蒙老师给大家说一下。”
蒙自然接过,说道:“我刚刚仔细看过,这些日文电报和资料,一共有三个方面信息:第一,11月16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废除只适用于战时的《战时大本营令》制度,重新制订一个既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事变之际、按需设置大本营的《大本营令》制度,规定陆军、海军大臣,既可以作为国务大臣参加内阁,又可以作为统帅部大员置身大本营,负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想了想,他边看边分析,说道:“第二,1937年11月18日,军令第1号命令,公布了《大本营令》制度,20日大本营设置完毕,24日召开了第一次大本营御前会议,通过了对中国的作战计划预案。侵华日军与日本国内的大本营存在矛盾,国内的大本营,最后屈服于侵华日军的意图,24日颁布了大陆第5号命令,废除了以‘临命第600号’中间的华中方面军作战地境的界限,并强调华中方面军有决心攻占南京。”
看到最后一页,他看着自己划下的重点部分,接着说:“第三,现在日本的华中方面军,就是以24日制定的《第二期作战计划大纲》指引,进攻南京的。12月1日,日本大本营正式下达了‘大陆第8号’命令,让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同时下达了日本华中方面军的战斗序列令。”众人听了,咬牙切齿,义愤填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