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除了家务,父亲又说了一些日本国内的最新情况。商首夫和林允娇看完,拿着信就去了校长室。
冷双显、曾慕云听了他们的汇报,立即让商首夫通知宗怀仁、张指柔、蒙自然、温习、温可可,一起来会议室开会。
会上,冷双显说:“最近,校长室收到了不少与时局有关的消息。今天,特邀宗先生和学校的骨干老师,开个专门会议,听听大家对时局的看法,以便作下一步的决策。”
温习从怀里拿出一封信,说道:“家兄从美国来信,1929年至1933年之间,美国刚刚经历了经济危机,社会经济还在恢复过程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主张政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振兴国内经济上。他决定拿出行动,尽快结束经济大恐慌,随后,推出了一系列对策:国家对经济进行广泛干预,整顿金融,复兴工农业,举办救济事业等等,这些政策,在挽救严重经济危机的同时,也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目前,美国国内危机已经大幅度缓解,经济开始回升。所以,美国对于国际事务,特别是对日、对华政策,应该是:不积极参与。”
商首夫听了,也介绍起英国的情况,他说:“家父从英国来信,说了日本和英国的现状。日本方面,今年2月26日政变上台的广田内阁,进一步实现了军部法西斯势力对政府的控制,他们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进程,加紧了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加快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步伐。今年4月,经天皇批准,日本驻中国的屯军,已经扩大了编制,兵力增加了近三倍,形成了5700人的多兵种军事集团。”
他又取出父亲的来信,看着说道:“1935年,日军策划了华北五省,即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的自治,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的各种势力,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不过,从东北到华北,日本的蚕食政策部署得相当稳健,基本上,是按照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石原莞儿主张的路线在运作。日本军队自古就有‘以下克上’的传统,少壮派对蚕食策略大为不满,尤其是‘二二六兵变’,日本确立了法西斯统治以后,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后面的对华行动,必将更加激进。”
翻到最后一张,他接着说:“英国方面的情况是:刚刚艰难地从经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对欧洲大陆局势,还缺乏必要的警觉,依然沉浸在日不落帝国的美梦中,对于国际事务,特别是远东事务,参与热度不高。”
冷双显点头说:“我有一个同学,是外交部总务司交际科的办事员。他介绍说:近几年,欧洲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构建自己的联盟体系。德国目前的外交状况非常差,虽然成功避免了东方公约的形成,但是,因为法国、苏联、捷克三国退而求其次,缔结了三国互保协议,让希特勒十分头疼。南边的奥地利,又让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产生矛盾,意大利在一战以后,长期视奥地利为其势力范围。德国在这个时候,偏要横插一脚,搞得墨索里尼不开心。除了和波兰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之外,德国的外交可谓四面楚歌。但是德国国内情况比英国、法国要好得多,通过压榨底层工人和小资产阶级来带动军火生产,德国快速恢复了国家经济,发展了军事潜力。”
想了想,他又说:“欧洲另外三个大国:法国的内政,自经济大萧条以来,就没有什么起色,经济上更是一塌糊涂,但是,达拉第政府的外交政策,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们先巩固了法国传统的小协约国势力圈,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德国的崛起,法国和苏联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遏止住了德国势力的抬头;而意大利,目前国内政局稳定,对外进行的侵埃战争,虽然受到了舆论上的谴责,但是,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制裁;波兰方面,毕苏斯基的独裁政府,在国内的统治稳定,对外交往,同时签订了德波、苏波互不侵犯条约,目前,他们自认为很安全。”
冷双显接着说:“目前,不管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还是波兰,都没有干预远东事务的打算。”
温可可听了,点头说:“我在总务处工作,我和齐飞白副局长交流比较多。他经常说起苏联的情况:作为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欧洲第一大国,苏联完成了五年计划,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但是,国内早期政治斗争的遗留问题仍然严重,这导致斯大林对官僚集团进行了大清洗。在外交上,苏联打破了西方许久以来的封锁,和法国建立了共同防御条约,苏联对于希特勒的崛起非常敏感,随着局势的发展,斯大林发现西方国家不可信任,他们有可能与德国有后续的政治动作。于是,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与欧洲各国的周旋上。在东亚,他们一直保持着苏日关系和苏中关系的平衡,在苏中关系中,斯大林更在意与中国**的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