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马文才的重生棋局我为英台梳红妆 > 第73章 秋别凝新愁 月下弈心局

祝英齐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却又强忍悲声的模样,心中亦是不忍与触动。

只是众目睽睽之下,终究不便多言,只得再次拱手:“小姐也请保重。”

说罢,狠下心肠,转身上了马车。

车帘落下,马车缓缓启动。

玉兰痴痴地望着那车队远去,直至消失在道路尽头,依旧站在原地默默垂泪。

秋风拂起她素色的裙摆,更显身形单薄凄凉。

不远处,山长陈子俊将女儿这副失魂落魄、泪流不止的模样尽收眼底,眉头微微蹙起。

他何等阅历,先前便隐约察觉女儿对这位祝公子似乎格外上心,如今看来,怕是早已情根深种。

他心中不由叹息一声,既是心疼女儿,亦是为这注定无果的情愫感到担忧。

他缓步上前,轻轻将一件披风披在女儿肩上,温声道:“兰儿,外面风大,回去吧。”

玉兰这才回过神,见到父亲,慌忙低头擦拭眼泪,声音依旧哽咽:“爹……”

陈子俊慈爱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并未多问,只是道。

“缘分天定,强求不得。祝公子是人中龙凤,自有他的前程。你……也要看开些。”话语中带着提醒与劝慰。

玉兰闻言,心中更是酸涩,点了点头,随着父亲默默回院,只是那一步三回头的模样,写满了不舍与怅惘。

而这一切,也被正要外出的马文才看在眼里。

他目光扫过玉兰悲切的背影和山长担忧的神色,又望向祝英齐离去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思量。

祝英台望着兄长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

兄长的原谅与离去,仿佛搬走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却又添了新的离愁与空落。

而兄长最后那句对马文才的评价,更是让她心绪复杂难平。

世间至亲之人的认可,有时比千言万语更能动摇人心。

祝英台心中那架摇摆不定的天平,于无声处,又向着某个方向,倾斜了至关重要的一分。

前路迷雾似乎散开些许,却又显露出更复杂的岔路口。

祝英齐的离去,仿佛带走了书院里最后一丝与过往惨烈悲剧直接相关的沉重气息。

日子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讲学、诵经、辩论的轨道上,只是有些东西,已然在无声中悄然改变。

祝英台不必再每日为兄长悬心,但与马文才之间那若有若无的、微妙的气氛却日益明显。

他不再刻意接近她,甚至比以往更显清冷寡言,但总能巧妙地制造一些“不得不”的交集。

恰到好处的距离感,热情不足,疏离有余,谈论的也多是正经学问或事务。

无处不在的关注与引领,反而更让祝英台心绪不宁。

他像是一个高超的弈者,每一步都落在她意想不到却又无法拒绝的位置,缓缓收紧着无形的网。

晚间,月华如水。

祝英台心中烦闷,难以入眠,便独自一人来到书院后园的凉亭中凭栏望月,想着兄长,想着良玉姐姐,也想着自己理不清的心事。

夜凉如水,秋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

她正出神,忽听身后传来一道清冷的声音:“秋夜深寒,英台为何独自在此?”

祝英台吓了一跳,蓦然回头,只见马文才不知何时竟也来到了园中,正负手立于亭外月华之下。

他穿着一身墨色常服,身姿挺拔,月光为他镀上了一层清冷的银边,更显得面容俊美无俦,却也愈发遥不可及。

“文才兄?”祝英台有些慌乱地站起身,“我……我睡不着,出来走走。你怎么也……”

“与你一般,心中有些杂念,难以安枕,便出来走走。”

马文才缓步走入亭中,在她对面坐下,目光落在石桌上那副未完的残局之上——那是白日里某位先生与学子对弈后未曾收起的。

他修长的手指拈起一枚白玉棋子,指尖微凉,与棋子几乎同色。

他并未看祝英台,只是凝视着棋盘,淡淡道:“人生如棋,一步错,满盘皆输。有时看似绝境,或许换种思路,便能柳暗花明。只是当局者迷,往往困于一隅,不得解脱。”

他的话,似是感慨棋局,又似意有所指,与那日月下感慨枫叶潮汐时如出一辙。

祝英台心中微动,不由接口道:“文才兄似乎总能洞察先机,不为表象所惑。”

马文才闻言,终于抬眸看她,月光下,他的眼眸深邃如寒潭。

嘴角却勾起一丝极淡的、近乎自嘲的弧度:“洞察先机?不过是付出的代价足够多,摔得足够痛,才勉强学会多看几步罢了。无人天生便能掌控一切。”

这是他第一次在她面前流露出类似“脆弱”或“过往”的情绪,虽然极其隐晦,却让祝英台心头莫名一紧。

想到他那与年龄不符的深沉与狠辣手段,是否也与他口中那“付出的代价”有关?

她正不知该如何接话,马文才却已转移了话题,指尖点向棋盘一处。

“譬如这局,黑子看似岌岌可危,但若在此处落下一子,便可盘活大半,反败为胜。英台可看出了?”

他的注意力回到了棋局上,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冷静睿智。

祝英台也被吸引了目光,凝神看去,两人便就着这残局,低声讨论起来。

他耐心指点,她凝神思索,月光如水,倾泻在二人身上。

气氛一时静谧而融洽,仿佛只是两个志趣相投的知己在月下弈棋论道,不带半分旖旎。

凉亭另一侧的廊下,梁山伯因白日里一首诗未能斟酌妥帖,也想来园中寻些灵感,却不料恰好看到了亭中二人并肩研讨棋局的一幕。

月光皎洁,将亭中景象照得清晰。

他看到祝英台专注的侧脸,看到她与马文才之间那种自然而亲近的距离,看到马文才偶尔指点时,手指几乎要触碰到她的手背……

梁山伯的脚步瞬间僵住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荒谬感涌上心头。

他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难以融入英台与文才兄之间那种……充斥着智慧交锋与某种无形默契的氛围。

他们讨论的棋局、策略、甚至那些深奥的隐喻,都让他感到一种隔阂。

他默默站了片刻,最终没有上前打扰,而是悄无声息地转身离开了。

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孤单落寞。

亭中二人并未察觉梁山伯的来过与离开。

一局研讨完毕,祝英台只觉豁然开朗,对马文才的棋艺与见解佩服不已。

“听文才兄一席话,胜读十年棋谱。”

马文才淡然一笑,将那枚白玉棋子放回棋盒。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夜已深,露重寒深,你该回去了。”

他又恢复了那副疏离的模样,仿佛方才月下那片刻的流露心绪与耐心指点只是幻觉。

祝英台心中那点因他刚才那丝“脆弱”而升起的异样情绪还未散去。

便又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冷淡堵了回去,一时间有些怔忡,只得点头:“哦……好。”

她起身,向斋舍方向走去。

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望去。

只见马文才依旧独自坐在亭中,并未看她,而是微微仰头望着天边那轮孤月。

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冷清寂寥,仿佛周身都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孤独。

祝英台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