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栀子花的清香,吹进辰星科技的办公楼。公告栏前围满了人,一张鲜红的喜报被阳光映得格外耀眼 ——“热烈庆祝‘宜居生活’APP 累计用户突破 100 万!” 市场部的员工们挤在公告栏前,拿着手机拍照留念,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连路过的技术部同事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笑着加入讨论。
“100 万用户啊!咱们这 APP 才上线四个月,太牛了!” 市场部的小张举着手机,兴奋地对着喜报拍照,“我要发个朋友圈,让我朋友都知道,我参与做的 APP 火了!” 旁边的同事笑着打趣:“你可别光炫耀,赶紧想想怎么把用户留住,让他们多下单才是正事。”
就在这时,刘娜拿着一份厚厚的用户增长报表,脚步轻快地穿过办公区,直奔林辰的办公室。她的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让路过的同事都忍不住问:“刘总监,是不是还有好消息啊?”
“当然有!” 刘娜推开门,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林总!‘宜居生活’APP 累计用户破 100 万了!更重要的是,上周我们终于实现盈利,净赚 50 万!” 她把报表摊在林辰的办公桌上,手指在数据栏上快速滑动,“您看,付费转化率达到 8%,远超行业平均的 5%;客单价也从最初的 35 元涨到了 48 元,用户消费频次从每月 2 次提升到 3.5 次。”
林辰放下手中的智慧医疗项目方案,接过报表仔细翻看。报表里的用户画像清晰明了:用户主要集中在本地及周边区县,25-45 岁的上班族占比 72%,女性用户占比 63%,这部分人群正是家政服务、餐饮外卖的核心消费群体。订单结构也很健康:“家政服务” 占总订单的 40%,其中保洁、育儿嫂需求最高;“餐饮外卖” 占 35%,下午茶、晚餐订单量突出;“维修服务” 占 25%,水电维修、家电维修是主流。
“不错!” 林辰嘴角扬起笑容,手指在 “盈利明细” 那页轻轻敲击,“前期投入的 200 万推广费没白费,用户基数和消费习惯都培养起来了。不过不能掉以轻心,现在本地已经有两家互联网公司在做类似的 APP,我们要是不尽快推出新功能、拓展盈利渠道,很容易被赶超。”
当天下午两点,林辰召集运营、产品、技术团队,在大会议室召开盈利方案研讨会。会议桌被资料堆满,用户调研数据、行业盈利案例、APP 后台数据报表,一一铺展开来。
“目前我们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商家抽成,餐饮外卖抽 12%,家政服务抽 15%,维修服务抽 20%。但只靠抽成,盈利模式太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刘娜率先发言,她把行业报告推到中间,“我研究了美团、饿了么的盈利模式,除了抽成,会员费、广告收入、增值服务都是重要的盈利点。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拓展盈利渠道。”
产品经理小李接着说:“根据用户调研,有 38% 的用户表示‘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付费’,比如外卖免配送费、家政服务优先预约。我们可以推出会员体系,用专属权益吸引用户付费。” 他打开 PPT,展示会员权益方案:“会员每月收费 19.9 元,可享受家政服务 8 折、外卖免配送费(单笔最高免 8 元)、维修服务优先上门(2 小时内响应)、每月 2 张 5 元无门槛优惠券。按照目前 3 万日活用户,若有 10% 开通会员,每月就能带来近 60 万收入。”
技术总监陈默也补充道:“APP 的首页轮播图、搜索结果页顶部,现在都是空白的,这些位置可以开放给商家做广告。我们可以按点击量收费,每点击 0.5 元,还能为连锁商家做专属推广页面,收取年费。比如‘味美居’这样的本地连锁品牌,肯定愿意花钱在首页曝光。”
“还有一个方向,” 运营主管周莉突然开口,“我们可以跟本地商超合作,推出‘超市到家’服务。现在很多上班族没时间去超市,线上买菜、买日用品的需求很大。我们对接商超,用户在 APP 上下单,我们自建配送团队配送,赚取商品差价和每单 5 元的配送费。这样既能增加用户粘性,又能拓展新的盈利渠道。”
林辰认真听着大家的发言,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等所有人都说完,他站起身,总结道:“大家的思路很清晰,我们就确定三个核心盈利方向:一是会员体系,按小李说的方案推进,技术部两周内完成开发;二是商家广告,刘娜负责对接本地连锁商家,下周拿出广告报价方案;三是‘超市到家’服务,周莉负责跟本地的‘鲜鲜超市’‘惠民超市’谈合作,争取月底前上线。”
方案落地的速度远超预期。会员体系上线当天,APP 首页就弹出醒目的会员开通入口,“19.9 元享全年优惠” 的标语吸引了大量用户点击。为了推动首月开通量,运营部还推出 “开通会员送 50 元优惠券” 的活动,用户开通会员后,可获得 5 张 10 元无门槛优惠券,可用于所有品类消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