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带记忆爱你 > 第160章 联盟总结经验,优化东南亚布局

带记忆爱你 第160章 联盟总结经验,优化东南亚布局

作者:白狼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9:02:44

胡志明市项目签约仪式结束后的第三天,中国智慧产业联盟的总结会在新加坡分公司召开。6 家联盟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齐聚一堂,会议桌上整齐摆放着半年来东南亚 12 个项目的资料册 —— 从马来西亚槟城的传感器安防项目,到泰国清迈的旅游管理系统,再到印尼泗水的停车门禁联动方案,每一份资料都记录着联盟在东南亚市场的突破与成长。林辰站在投影幕布前,手里拿着激光笔,神情沉稳而坚定:“今天我们不仅是总结成果,更要梳理出能支撑联盟长期发展的核心经验,为下一步优化布局打下基础。”

会议开篇,林辰首先回顾了联盟半年来的项目历程:“从新加坡智慧城市二期项目中标,到胡志明市项目以微弱优势击败欧安防,我们在东南亚落地了 12 个项目,覆盖 4 国 8 个核心城市,合同总额超 35 亿人民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不是我们的技术比国际企业更先进,而是我们做到了‘因地制宜’—— 真正读懂了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需求痛点。”

他点击鼠标,幕布上出现东南亚各国的需求关键词:马来西亚是 “社区安全”,泰国是 “旅游管理”,印尼是 “停车效率”,越南是 “政务便捷”。“针对这些差异化需求,我们没有用一套方案套用所有市场,而是精准匹配资源。” 林辰举例道,“马来西亚槟城老旧社区多,火灾漏水事故频发,我们就让云感科技主导,强化传感器与安防系统的深度融合,用‘多合一传感器’实现隐患实时监测;泰国清迈是旅游城市,游客走失、黑名单人员混入问题突出,我们就联动辰星科技的安防系统与数智社区的游客管理系统,既做‘安全防护墙’,又当‘求助定心丸’;印尼泗水私家车激增,停车难成了社区顽疾,我们就打通慧通交通的停车系统与辰星科技的门禁系统,让居民刷脸就能找车位,彻底解决找位难、违停多的问题。”

这番话引发了联盟企业负责人的共鸣。云感科技创始人张伟补充道:“刚开始我们还想把国内成熟的传感器方案直接复制到马来西亚,结果发现高温高湿环境下,传感器的故障率飙升到 15%。后来根据当地气候调整了外壳材质和内部电路,故障率才降到 0.5%。这让我们明白,‘因地制宜’不是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地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里。”

数智社区创始人王芳也感慨:“泰国清迈的游客管理系统,最初我们只做了中英文版本,结果发现韩国、日本游客占比不低,只能紧急加推韩语、日语界面。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多语言适配不是额外选项,而是进入旅游市场的基础要求。”

在梳理完经验后,林辰话锋一转,提出了联盟下一阶段的 “东南亚优化布局” 计划,核心围绕 “强化本地化服务” 与 “深化本地化研发” 两大方向展开:

第一,建立覆盖东南亚核心城市的永久售后网络。计划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印尼雅加达设立 3 个永久售后中心,每个中心面积不低于 500 平米,配备 20 名本地技术人员(要求精通本国语言、具备 3 年以上智慧城市项目维护经验)和 10 名国内派驻专家(涵盖安防、交通、消防、政务等领域);中心内设立备用零件仓库,储备价值 1000 万人民币的零件,覆盖联盟所有设备型号;同时开通 “多语言售后热线”(本地语言 英语),承诺 “1 小时响应、2 小时上门、24 小时解决一般故障”,彻底解决过往临时售后中心 “人员不足、零件短缺” 的问题。“售后服务是我们击败欧安防的关键,必须把这个优势打造成联盟的‘护城河’。” 林辰强调,“吉隆坡中心负责马来西亚、新加坡市场,曼谷中心覆盖泰国、老挝、柬埔寨,雅加达中心辐射印尼、菲律宾,确保每个市场都有就近的服务支撑。”

第二,成立 “东南亚本地化研发小组”。小组由 6 家联盟企业各抽调 5 名核心研发人员组成,共 30 人,总部设在新加坡,同时在吉隆坡、曼谷、雅加达设立分支机构;研发方向聚焦三大领域:一是气候适配,针对东南亚高温高湿、多雨多台风的气候特点,优化设备的防水、防腐蚀、抗台风性能;二是文化适配,深入研究各国的传统节日、语言习惯、审美偏好,让系统界面、功能设计更贴合本地用户;三是政策适配,跟踪各国数据安全、**保护、政府采购等政策法规,确保产品和方案符合当地合规要求。“研发小组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深入市场一线,每个季度至少开展 2 次用户调研,把当地的需求痛点直接转化为研发方向。” 林辰解释道。

总结会结束后,联盟各企业立刻分头行动,将布局计划落地到具体执行中:

云感科技率先启动吉隆坡传感器研发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配备模拟高温高湿环境的测试舱,能精准还原马来西亚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研发团队针对当地常见的 “午后雷暴” 天气,计划在传感器中加入 “雷电预警” 功能,通过检测空气中的电场强度,提前 10 分钟推送雷电来临预警,避免设备因雷击损坏。“我们还计划与马来西亚本地的大学合作,联合培养传感器研发人才,为实验室储备长期力量。” 张伟在项目启动会上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