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带记忆爱你 > 第44章 三天攻坚,代码鏖战

带记忆爱你 第44章 三天攻坚,代码鏖战

作者:白狼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6:13:22

机房的门被贴上了 “攻坚期间,非请勿入” 的字条,里面的世界彻底与外界隔绝 —— 这里没有白天黑夜的界限,只有屏幕蓝光映在脸上的冷光,只有键盘敲击声、服务器风扇声和偶尔的讨论声交织成的 “战歌”。接下来的三天,这里成了辰星科技技术团队的 “战场”,一场与时间赛跑、与代码较劲的硬仗,就此打响。

按照林辰的部署,团队分成了两班倒:白天班由张工带队,3 名研发人员负责协议转换模块的代码编写;夜班由小王牵头,2 名技术人员专注于老设备参数测试。每班工作 12 小时,无缝衔接,确保 24 小时不停工。

天刚蒙蒙亮,张工就带着白天班的成员坐在了电脑前。他面前的屏幕上,打开了三个窗口:左边是老设备的协议文档,中间是代码编辑界面,右边是实时调试日志。“先从协议解析功能开始写。” 张工一边说,一边在键盘上敲下第一行代码,“旧版 oNVIF 协议的数据帧结构和新版 Gb\/t

不一样,我们得先把数据帧里的设备 Id、时间戳、数据类型这些字段拆解出来,再按照新版协议的格式重新封装。”

研发人员小李负责数据格式转换模块,他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段对照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时不时停下来查协议手册:“张工,这台 2015 年的老摄像头,数据帧里没有‘分辨率’字段,怎么办?” 张工立刻凑过去,指着手册上的备注:“用默认值填充,再在日志里标记‘设备无分辨率字段,已填充默认值’,后期方便排查问题。” 就这样,一行行代码在反复推敲中成型,每一个函数、每一个参数,都经过了无数次验证。

到了晚上,小王带领的夜班团队准时接班。他们推着装满测试设备的小推车,穿梭在园区各个角落 —— 从办公楼地下室的老款门禁机,到园区边缘的旧摄像头,每一台设备都要逐一连接测试仪,记录下协议版本、数据传输速率、字段格式等 20 多项参数。“这台摄像头的协议版本是 oNVIF 1.0,比我们预期的还旧,数据传输间隔是 5 秒,不是标准的 3 秒。” 小王一边在表格里记录,一边对着对讲机跟机房里的同事同步,“你们在代码里要加个判断,遇到 1.0 版本的设备,把接收间隔调整为 5 秒。”

机房里,林辰没有选择轮班休息,而是全程坚守。白天,他帮张工分析代码逻辑,遇到复杂的协议转换问题,就和大家一起查资料、画流程图,常常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晚上,他跟着小王去测试设备,帮忙扶测试仪、记数据,凌晨回到机房,还会把当天的测试数据整理成表格,标注出需要重点适配的设备型号。实在累得不行了,他就靠在服务器机柜旁的折叠椅上眯一会儿,身上盖着苏婉送来的薄外套,手机定好半小时后的闹钟 —— 他不敢睡得太沉,生怕错过关键进展。

苏婉知道团队在前线 “鏖战”,把后勤保障做得滴水不漏。每天中午和晚上,她都会带着保温箱准时出现在机房门口,里面装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中午是两荤两素的盒饭,搭配冰镇的绿豆汤;晚上则是熬得软烂的粥和开胃的小菜,方便大家快速补充能量。她还特意请了公司附近诊所的医生,每天下午来机房坐班,给大家测血压、递眼药水,叮嘱大家注意劳逸结合。“林总,你血压有点高,记得按时吃降压药。” 医生给林辰测完血压,递过一小包药,“再忙也要顾着身体,不然项目没完成,你先垮了可不行。” 林辰笑着接过药,塞进兜里:“谢谢医生,等忙完这阵,我一定好好休息。”

时间一天天过去,攻坚进入了第二天下午。张工带领的团队终于完成了协议转换模块的初稿,代码行数足足有 6800 行,比预期的还多。当他们把模块接入系统,点击 “开始联调” 时,机房里所有人都围了过来,目光紧紧盯着屏幕。进度条缓缓滚动,大部分老设备的数据开始正常传输,可当进度走到 70% 时,屏幕上突然跳出一片黄色警告 ——30 多台老设备的数据采集失败。

张工立刻调出报错日志,眉头瞬间皱紧。日志显示,这些设备的协议参数存在 “异常值”:有的设备没有 “设备状态” 字段,有的设备数据帧长度超出标准范围,还有的设备传输的数据存在乱码。“这些老设备的协议版本太旧了,很多参数都不规范,和我们代码里的预设逻辑不匹配。” 张工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挫败,“看来初稿还得大改。”

林辰走过来,拍了拍张工的肩膀,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报错设备清单,语气平静却坚定:“别灰心,这很正常。老设备的参数不规范,我们就针对性地解决 —— 把这些特殊设备单独列出来,建立一个‘异常参数库’,在代码里加判断逻辑,遇到这些设备就调用对应的适配方案。现在离 deadline 还有一天半,我们还有时间,一定能搞定。”

团队立刻重新分工:小李负责整理 30 台特殊设备的参数,把每台设备的异常点都标注清楚;张工和另一名研发人员负责修改代码,针对不同的异常参数,编写对应的适配函数;小王则带着夜班团队,提前开始测试这些特殊设备,确保修改后的代码能精准适配。

键盘敲击声再次密集响起,比之前更急促、更坚定。张工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时不时停下来和林辰讨论:“这台设备的数据乱码,可能是编码格式的问题,我们试试用 GbK 编码解析?” 林辰点头:“可以,先写个编码转换的子函数,测试一下效果。” 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一次又一次的测试,失败了就重新来,直到代码能精准识别每一台特殊设备的参数。

第三天凌晨三点,协议转换模块的最终版终于完成。小王带着测试团队,把所有 200 多台老设备重新接入系统;张工坐在电脑前,双手放在键盘上,深吸了一口气;林辰站在所有人身后,手心也微微出汗 —— 这是最后一次测试,成与败,在此一举。

“开始采集!” 张工按下回车键,机房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服务器运行的低沉声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屏幕上:进度条从 0% 开始滚动,10%、20%、30%…… 之前一直报错的节点顺利突破,50%、70%、90%…… 黄色警告没有出现,红色预警更是不见踪影。当进度条走到 100% 时,屏幕上弹出一行绿色的提示:“所有设备数据采集成功,传输正常”。

紧接着,管理平台上开始实时刷新数据:左侧的摄像头画面窗口,200 多台设备的画面清晰流畅;中间的门禁记录列表,每一条进出信息都带着时间戳和设备 Id;右侧的停车场车位分布图,绿色的 “空余车位” 和红色的 “已占用车位” 一目了然。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小王第一个反应过来,激动地跳了起来,声音因为长时间的疲惫和突然的兴奋,变得嘶哑。技术团队的成员们也纷纷拥抱在一起,有人眼眶通红,有人用力拍着同事的后背,压抑了三天的紧张和疲惫,在这一刻全部化作了喜悦的泪水。

林辰看着屏幕上正常运行的系统,紧绷了三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他拿出手机,手指因为激动有些颤抖,缓缓打下一行字:“周主任,系统故障已解决,明天可以正常进行全量联调。”

没过多久,周主任的回复就弹了出来:“林总,辛苦你们了!从昨天就听说你们在连夜攻坚,我就知道你们能行。明天我亲自去机房,看看你们的成果!”

林辰把手机揣回兜里,抬头看向窗外 —— 天已经蒙蒙亮,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机房,落在每个人疲惫却喜悦的脸上。他知道,这场持续三天的 “代码鏖战”,不仅解决了项目的故障,更凝聚了团队的力量。而接下来,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 确保全量联调顺利完成,让省会高新区的智慧化改造项目,成为辰星科技的又一个标杆案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