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空间女配在六零 > 第69章 沉甸甸的秋实

空间女配在六零 第69章 沉甸甸的秋实

作者:a重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6:13:12

九月的风卷着几片金黄的杏叶,打着旋儿落在医疗站的青石板上。凤紫鸾蹲在台阶上,指尖轻轻摩挲着叶片边缘的锯齿——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杏叶了,边缘的鹅黄还未褪尽,叶脉里却已沉淀出秋的醇厚。远处传来“吱呀”的木门声,卓玛抱着个竹筛子小跑过来,筛子里铺着刚晒干的杏干,颗粒饱满,泛着琥珀似的光泽。

“凤院长,您尝尝!”卓玛举着一块杏干,嘴角还沾着糖霜,“我奶奶说,今年雨水少,杏子甜得齁嗓子,晒成干正好给州里来的学员当零嘴。”

凤紫鸾接过杏干,咬下一口,蜜饯般的甜味在舌尖化开,恍惚又想起八月那场热闹的教材筹备会——州里二十多个村的赤脚医生挤在医疗站的教室里,卓玛举着挂图讲解接生姿势,小李忙着分发杏子茶,连张医生都忍不住上台演示了一遍器械消毒。此刻,这些甜丝丝的杏干,大概也会随着学员们带回各自的村子,成为高原秋日里一份带着温度的慰藉。

“君陌离呢?”她问。

“君参谋长去县里接人了!”卓玛晃了晃脑袋,“听说是州卫生局派来的干部,还有省医学院的刘教授,说要来咱们这儿验收培训点的筹备情况。”

凤紫鸾点点头,转身走进手术室。屋内的陈设比去年多了几分烟火气——墙角堆着学员们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木桌上摆着几本翻得卷边的《高原常见病防治手册》,显微镜旁还搁着个粗瓷碗,里面泡着几片晒干的艾草。张医生正伏在桌前整理学员档案,见她进来,立刻递过一沓表格:“凤院长,这是各村报上来的需求,东沟村想要更多接生挂图,北坡村缺消毒用的石炭酸,南沟村……”

话音未落,院子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君陌离大步流星地跨进门槛,身后跟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和一位戴眼镜的老者——正是州卫生局的赵干事和省医学院的刘教授。

“凤院长,这位是刘教授,教材的主编!”君陌离介绍道,“刘教授特意要求来咱们医疗站看看,说要把‘最后一公里’的经验写进总结里。”

刘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手术室里的每一处细节——从墙角的消毒锅到墙上的操作流程图,最后定格在凤紫鸾身上:“凤医生,我看了教材样稿,扎西的消毒室和卓玛的挂图让我印象深刻。但我想知道,这些经验在普通村庄落地时,遇到过哪些具体困难?”

凤紫鸾接过卓玛递来的热茶,蒸汽模糊了眼镜片:“困难当然有。比如东沟村没有石炭酸,赤脚医生就用草木灰熬水消毒;北坡村的接生婆年纪大,记不住挂图上的步骤,我们就编了句顺口溜——‘手要净,水要清,托住娃娃别慌神’。但咱们高原人最不缺的就是韧劲,再难的坎儿,咬咬牙就能迈过去。”

赵干事在本子上记着,忽然插话道:“州里打算下个月召开‘基层医疗经验推广会’,邀请全省的赤脚医生代表来咱们这儿学习。凤院长,到时候您可得好好讲讲。”

凤紫鸾望向窗外渐染秋色的杏林,轻声道:“其实没什么好讲的,不过是把学到的知识,再手把手教给更多人。”

接下来的三天,医疗站里比往常更热闹了。刘教授跟着凤紫鸾走村串户,蹲在东沟村的土炕边看赤脚医生用草木灰消毒,坐在北坡村的磨盘旁听接生婆念顺口溜;赵干事则帮着张医生整理培训点的物资清单,从显微镜到消毒剂,每一样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卓玛和小李跟着君陌离学做接待,连院里的杏树都被他们挂上了“欢迎参观”的红布条。

这日傍晚,众人围坐在医疗站的院子里,分享着卓玛妈妈熬的羊肉汤。刘教授捧着笔记本,眉头舒展:“我原以为高原医疗就是‘缺医少药’四个字,没想到咱们用土办法解决了大问题——草木灰消毒、顺口溜教学,这些‘土方子’比教科书还管用。”

君陌离给每人盛了碗汤,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凤院长常说,医疗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是要扎根土地的活计。咱们的高原人,最懂怎么用身边的东西救命。”

凤紫鸾望着碗里浮着的羊肉片,忽然想起扎西信里的最后一句话:“凤院长,等秋天杏叶落了,我带全村人来医疗站,让您看看我们的消毒室挂上新招牌了——‘紫鸾消毒室’,我亲手写的。”

“刘教授,”她放下碗,“下个月的推广会,能不能把扎西和卓玛也请来?让他们亲口说说,这些经验是怎么在村里落地的。”

刘教授连连点头:“不仅要请他们,还要把咱们的教材和挂图都带去展览。省医学院决定,把‘高原基层医疗案例’单独成册,作为下一期培训的必修内容。”

十月的推广会如期而至。医疗站的院子里搭起了简易的帐篷,里面摆满了学员们从家乡带来的“土宝贝”——东沟村的草木灰消毒罐、北坡村的接生顺口溜木牌、南沟村的艾草熏蒸筐……凤紫鸾站在帐篷中央,身后挂着扎西消毒室的照片和卓玛的接生挂图,台下坐着上百名来自全省各地的赤脚医生。

“各位同仁,”她的声音穿过秋风,“今天我不想讲大道理,就想说说咱们高原人怎么用‘土办法’解决‘大问题’。”她拿起一块草木灰消毒罐的碎片,“这是东沟村赤脚医生用的,没有石炭酸,就用烧热的草木灰兑水,杀菌效果一点不差;再看这块木牌——”她举起卓玛做的接生顺口溜牌,“没有文化不要紧,记不住步骤就编成歌谣,唱着唱着就会了。”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扎西站在人群里,脸涨得通红,手里紧紧攥着那块“最佳消毒室”的奖状;卓玛则举着挂图,给旁边的学员讲解接生姿势的要点。刘教授举着相机,镜头对准每一张热切的脸庞——这些高原上的“土专家”,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因地制宜”的医疗智慧。

推广会结束的那天,凤紫鸾收到了一沓特殊的礼物:东沟村送来了一筐晒干的草药,北坡村贡献了几匹手工织的藏毯,南沟村则是一罐罐自酿的青稞酒。最让她感动的是扎西——那孩子从怀里掏出个粗布包,打开是几颗圆润的杏核:“凤院长,这是咱们村杏树结的果子,我挑了最饱满的,拿回来种在消毒室门口。等明年春天,它就能长出新芽了!”

凤紫鸾接过杏核,指尖触到那坚硬的外壳,忽然明白:这沉甸甸的秋实,不仅是杏子的丰收,更是知识的传承,是责任的延续。就像那几株杏树,年复一年地落叶、发芽,把生命的养分传递给每一片新叶;就像他们用爱与坚守编织的网,正兜住高原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君陌离,”她蹲下身,和扎西一起把杏核埋进医疗站后院的土坑里,“等明年春天,咱们给这棵小杏树也挂个牌子,写上‘扎西的希望’。”

君陌离握着铁锹,轻轻覆上土:“好。等杏树开花了,咱们请全州的赤脚医生都来看看——这就是‘传帮带’结出的果子。”

远处,秋风卷着杏叶掠过杏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语,又像是在歌唱。那几株老杏树依然挺立在风里,枝头的黄叶渐渐落尽,露出遒劲的枝干,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而医疗站的小院里,新埋下的杏核正安静地沉睡着,等待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刻,等待着成为下一片希望的绿叶,继续书写高原上那永不落幕的温暖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