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观音菩萨静静地端坐在寺庙的正中央,慈悲的目光俯瞰着世间万物,倾听着每一句祈祷。人们来到这里,放下心中的烦恼和忧虑,向观音菩萨倾诉自己的心声,而观音菩萨则以她的慈悲和智慧,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就连檐角的风铃,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清脆的叮咚声,也似乎成了对尘世的回应。这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如同一串串悦耳的音符,让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安详。
午后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王东他们一行人如同灵活的鱼儿一般,巧妙地避开了汹涌的人潮,向着佛顶山缓缓游去。
脚下的石阶陡峭异常,宛如通向天际的天梯一般,让人望而生畏。这些石阶湿漉漉的,仿佛被雨水精心雕琢过的宝石,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山林间偶尔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那声音犹如天籁之音,悠扬婉转,与远处传来的梵呗余音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场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陶醉其中。
行至半山腰,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腰之中。王东他们决定在此稍作歇息,喘口气。
正当他们歇息时,一个挑山工映入了他们的眼帘。这个挑山工的皮肤黝黑得如同古铜,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他的扁担两头挂着沉甸甸的矿泉水和泡面,仿佛这些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挑山工喘着粗气,他的声音仿佛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一般:“一天上下四趟,能赚两百块呢。”当王东好奇地问他是否信佛时,他咧嘴一笑,那笑容如同一朵盛开的山花,质朴而灿烂:“菩萨保佑我别跌断腿就行啦!”
登顶之后,云雾缭绕,宛如一群调皮捣蛋的小精灵,轻盈地飘然而至。它们在山间嬉戏玩耍,时而聚拢,时而散开,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极目远眺,远处的千步沙海滩在云雾的遮掩下,须臾之间变成了一条若隐若现的朦胧金线。这条金线仿佛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神秘纽带,将两者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再看山下的寺庙群,在雾气的弥漫中时隐时现,宛如海市蜃楼一般,让人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置身于仙境之中。寺庙的钟声悠悠地传来,穿过云雾,轻轻地飘散在风中,给这静谧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空灵和悠远。
此时此刻的普陀山,仿佛真的成为了传说中的“海上有仙山”,充满了神秘而迷人的意境。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云雾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和肃穆,仿佛在诉说着这座佛教圣地的千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而佛顶山,则是普陀之巅的云中梵境。对于普陀山来说,如果想要找到一个既能俯瞰山海壮丽景色,又能体悟佛门清幽意境的地方,那么佛顶山无疑是最佳之选。站在佛顶山上,人们可以将普陀山的美景尽收眼底,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佛顶山的海拔高度虽然仅有 291.3 米,但要想登上山顶,却必须要经过一条名为“香云路”的石阶小道。这条小道共有 1088 级台阶,每一级台阶上都刻有精美的莲花浮雕,因此它也被人们赋予了“朝圣天梯”的美誉。
他们一行人选择徒步登山,沿着这条陡峭的石阶缓缓前行。石阶的坡度非常大,有些地方甚至近乎垂直,仿佛是要与天空相接一般。在这样的路段上行走,不仅需要用脚小心翼翼地踩稳每一级台阶,还需要用手紧紧抓住旁边的栏杆或者石壁,以防不小心滑倒。整个过程就像是壁虎在墙壁上攀爬一样,十分艰难。
一路上,古木参天,高耸入云,这些大树犹如巨人一般屹立在道路两旁,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在这片茂密的森林中,还常常能看到松鼠在树枝间跳跃嬉戏,它们灵活的身影如同小精灵一般,为这片山林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仿佛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森林舞会。
如果是在清晨时分登山,那么整个佛顶山都会被一层薄薄的雾气所笼罩。雾气弥漫在山间,使得石阶变得湿润而光滑,宛如青玉一般。此时行走在石阶上,就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仙人,正在云中漫步。
在那蜿蜒曲折的石阶上,你总能与挑夫不期而遇。他们肩上的扁担两端,悬挂着各种物品,有矿泉水、蔬菜,甚至还有整箱的香烛,远远望去,就像两座小山一般。这些挑夫们弓着背,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艰难地向上攀登。每一步都显得如此沉重,仿佛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货物,更是整个世界的重量。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负重前行,这些挑夫们却比游客们走得更加稳健。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艰辛的生活,脚步虽慢,但却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当你询问他们是否辛苦时,一位老挑工咧嘴一笑,那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他说道:“菩萨看着呢,跌不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