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89章 战前筹备,信心满怀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89章 战前筹备,信心满怀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残穗静静躺在袖袋深处,仿佛一段被时光掩埋的旧事,无声无息,却始终未曾消散。玉沁妜的指尖轻轻掠过那层细软布料,触感微凉,像是碰到了记忆的边缘,但她并未停留,也没有回头去看一眼。她缓缓起身,动作沉稳而克制,铠甲随着身形微动发出轻响,一片片金属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肩胄扣合的瞬间,发出清脆而利落的一声“咔”,仿佛一道封印落下,将昨夜那些翻涌未尽的思绪、那些欲言又止的话语、那些藏在眼底的情绪,尽数锁进了这副冰冷的铁衣之中。从此,步履所向,唯有前方。

百里爵立于案前,指尖尚缠着那支朱笔的流苏穗子,笔尖残留的一点朱砂未干,在晨光里泛出暗红微光。他缓缓将笔搁回紫檀雕花笔架,动作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黎明前最后的寂静。随即抬手合上最后一卷军报,羊皮纸边缘已有些磨损,封印处盖着三道火漆,显是连夜急递而来。殿内烛火被风掀动,光影在他脸上摇曳不定,映出眉宇间一丝未散的倦意。

“风沙正紧,路不好走。”他开口,声音低而沉,像压在地平线下的雷,“歇两个时辰,等天光再亮些也不迟。”

她站在门边,正将披风系紧,动作利落,不带半分拖沓。玄色织金边的斗篷覆上肩头时,发出细微的布料摩擦声,如同夜行猎兽收拢双翼。听见他的话,她只略顿了一瞬,目光仍望着门外翻滚如潮的黄沙天幕,声音不高,却如铁石落地:“等不了。”

风从敞开的窗棂灌入,吹得案上几页文书微微颤动。她继续道:“敌不动,我亦不敢松半分。此刻多行一里,战时便少一分被动。”

百里爵望着她的背影——那挺直的脊线、束发铁环下垂落的一缕黑发、腰间佩刀未出鞘却已透出凛然之气的姿态——忽然低笑了一声,笑意未达眼底,却多了几分熟稔的温和。

“你说不等,那就不等。”他说罢,转身便朝外走去,步伐干脆,袍角扫过地面,带起一阵微尘。

刚踏出殿门,他便扬声下令,声音穿透风沙,清晰传入守候在廊下的将士耳中:“传令下去!护卫队即刻整备,马匹加鞍,兵刃验检;文书箱全部加封三层油布,不得有半点疏漏!路线改走北岭官道——那里坡陡路窄,但避开了昨日通报的塌方段,安全为先!”

玉沁妜并未应答,只是抬步前行。宫门沉重开启,铰链发出低哑的呻吟,仿佛古老城池也在为这场远行叹息。刹那间,狂风裹挟着粗粝的沙粒扑面而来,打得人脸生疼。她微微眯眼,抬手扶住额前那枚冷铁打造的束发环,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风势猛烈,吹得她披风猎猎作响,几乎要将整个人掀离地面,但她脚步未停,一如往常般坚定向前。

百里爵快走两步赶上来,侧身替她挡住迎面最烈的一股风沙。他自己却被吹得一个趔趄,袖口翻飞如断翅之鸟,胸前那根新换的朱红流苏在风中狂舞,像一团挣扎的火焰。

“你又缠上了?”她余光瞥见,淡淡开口,语气里听不出责备,倒像是早已习惯。

他低头一看,果然——不知何时,右手食指又把那穗子绕成了个死结,一圈又一圈,密不透风,如同他那些说不出口的心事。他试着扯开,指尖用力,反而越勒越紧,最终只得放弃,索性一笑,眉目舒展:“手欠的老毛病,治不了。”

“那就别戴。”她说,语气温淡,却藏着一丝不容置疑。

“可这是你去年赐的配饰。”他语气自然得仿佛在说今日天气晴好,“舍不得摘。”

她脚步微顿,风沙掠过两人之间,卷起些许尘土与枯草。那一刻,时间仿佛也随风凝滞。她没有回头,唇角却极轻地动了一下,终是只吐出一句:“那就留着,打仗时当靶子也好。”

话音落下,她再度迈步前行,身影渐渐没入灰黄交织的天幕之中。百里爵站在原地片刻,低头看着手中仍未解开的穗结,轻轻一笑,随即追上她的背影,融入那一片苍茫风沙。

远处,北岭山脊如巨龙蜿蜒,隐没于云雾之间。朝阳尚未破晓,天地仍处于混沌交接之际,唯有两人并肩而行的身影,在荒原之上划出一道沉默而执拗的痕迹。

马车早已在宫门外静静候着,车帘低垂,骏马伫立,仿佛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启程。然而他们谁也没有登上那辆装饰华贵的御辇。玉沁妜一袭玄色戎装,眉目如刃,抬腿翻身上马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她一手执缰,指尖微紧,另一手轻抚马鬃,眸光遥望西边天际。风起时,她猛然勒紧缰绳,战马仰首长嘶,前蹄高高扬起,踏碎了地上的枯叶与尘土。百里爵紧随其后,跃上自己的坐骑,铠甲铿然作响,神情肃穆。两人并肩而立,目光交汇不过一瞬,便同时策马而出。

身后铁甲铿锵,旌旗猎猎,数十名亲卫紧随其后,马蹄翻飞,烟尘滚滚,如同一条腾起的黄龙,直扑城西军营而去。原定两个时辰便可抵达的路程,却因途中风沙骤起、天地昏沉而被迫延宕。狂风卷着黄沙扑面而来,遮天蔽日,连太阳也隐没于厚重的云层之后,道路模糊难辨,行进艰难。整整四个时辰,队伍在风沙中穿行,衣甲尽覆尘灰,唇干舌燥,却无一人言退。

终于,在正午将至之际,军营辕门遥遥在望。远远望去,校场之上早已列阵整齐,将士们身披重铠,手持长枪,刀锋映日,寒光凛冽。他们挺立如松,队列森严,可脸上皆蒙着厚厚的尘土,铠甲缝隙间积满沙粒,显是已在烈风中等候多时,未曾离岗半步。

玉沁妜勒住缰绳,战马前蹄缓缓落地,她端坐马上,目光如电,自那一排排沉默坚毅的身影上缓缓扫过。片刻后,她忽然翻身下马,动作果断,毫不迟疑。缰绳随手一抛,落入近卫手中,她便已大步向前,踏上通往营门的泥泞小道。

“弃轿步行”的命令尚未从口中传出,她的双脚已然踩入湿软的泥土之中。沉重的铠甲压在肩头,靴底深陷进泥里,每一步都留下清晰的足印,但她走得极稳,背脊笔直,步伐坚定,仿佛脚下不是泥泞之地,而是通往千军万马的王座之路。直至校场中央,她才停下脚步,缓缓抬头,环视全场。

风还在吹,旗幡猎猎作响,将士们的呼吸几乎凝滞。她开口了,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清晰,穿透风沙,直抵每一个人耳中:“朕来晚了。”

她顿了顿,目光沉静而深邃,“因天时不顺,路途受阻,并非心有怠慢。诸位冒风沙而守,久候不散,这份忠勇与担当,朕铭记于心。”

话音落下,全场依旧寂静无声,唯有风掠过旗帜边缘的声响,在空旷的校场上回荡。她不再多言,右手缓缓探向腰间,握住佩剑剑柄。一声清越的金属摩擦声响起,寒光乍现,剑锋出鞘三寸,随即她双手握剑,剑尖朝下,用尽全身之力,将长剑深深插入脚下的泥地之中。

泥土四溅,剑身没入一半,稳稳矗立,宛如一座不动的碑。

“自今日起,”她声音陡然加重,语气如铁,“朕与尔等同餐粗粮,同宿营帐,同披寒甲,同御强敌。风雨不避,霜雪不退,生死与共,荣辱一体。”

她说完,未再看任何人一眼,只是静静地站在那柄插入大地的剑旁,身影被正午微弱的日光拉得修长。风拂动她的发丝与衣角,铠甲上的灰尘簌簌而落,可她的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全场依旧无人言语,但那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悄然握紧了手中的兵器;那一排排曾被风沙磨砺得麻木的脸庞上,渐渐浮现出某种炽热的光。那是信念被点燃的征兆,是忠诚被回应的震颤。

这一刻,没有人再说什么“君临天下”,也没有人再提“臣子本分”。有的,只是一个统帅以最真实的方式走进了她的军队,走进了这片土地,走进了万千将士的心中。

一名老校尉压低了声音,向身旁之人轻语道:“女子掌兵,真能挡住铁骑吗?”

这本是一句私下的嘀咕,却被风不经意地卷起,断断续续地飘入耳中。

玉沁妜听见了,却并未动怒。她只是缓缓抬眸,目光如秋水般澄澈而坚定,落在那老兵身上,声音清朗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老兵猝然一惊,连忙整衣拱手,神情肃然:“末将陈岩,原为沧州旧部,曾奉命守水寨三昼夜,侥幸未失寸土。”

“我记得你。”她轻轻点头,语气里带着一丝追忆的温度,“那年冬夜大雪封江,堤坝将溃,是你率三十勇士冒雪抢修。寒风刺骨,双手冻裂出血,仍不肯后退半步。你说过——‘堤在人在,堤亡人死’。那一夜,堤保住了,你也活了下来。”

陈岩喉头微微滚动,嘴唇微动,却终究没能说出一句话。眼底却悄然泛起一层薄雾。

“朕不问你是男是女,只问你——可愿战?”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敲进每个人的心里,“胜败从不由出身定夺,而在人心是否齐心。你们用血肉筑起的墙,朕不会让它倒塌;你们曾流过的血,朕不会视而不见。今日我站在这里,并非要你们为我赴死,而是想与你们并肩而立,一同活着,打回属于我们的山河。”

她话音刚落,百里爵便缓缓走上前,步伐沉稳,目光坚定。他站在玉沁妜身旁,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耳中:“今日,我与陛下并无二致——从这一刻起,我的命,便与你们紧紧相连,生死与共。”

众人屏息凝神,只听他继续说道:“我不是来辅佐帝王的权臣,也不是来攫取荣华的功臣。我是来并肩作战的同伴。若前方是刀山火海,我百里爵,绝不后退半步。”

说罢,他右手一握,抽出腰间长剑,剑锋在日光下划出一道银亮弧光。他俯身,将剑狠狠插入玉沁妜佩剑旁的泥土之中。两柄剑并肩而立,剑身映着天边流云与烈阳,寒光闪烁,仿佛天地也为之肃然。

风掠过校场,吹动旌旗猎猎作响,也吹起了百里爵的衣袍。他负手而立,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低声道:“我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昨日还在田间耕作,市井谋生;有些人,昨日还只是无名小卒。但今日,你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谁的私欲,而是为了这片土地的安宁,为了千千万万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他顿了顿,声音渐扬:“若有一天,战鼓再起,烽烟重燃,我不求你们为我赴死——只愿你们记得,今日这并肩而立的两柄剑,代表的是同一个信念:不退,不降,不负此生!”

刹那间,校场之上,不知是谁率先喊出了第一声。

“愿随陛下死战!”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接踵而至。

“誓死追随皇夫!绝不背叛!”

“同生共死!同生共死!”

一声高过一声,如惊雷滚过大地,又似怒潮席卷荒原。那呼喝声汇聚成一股洪流,冲破风沙,撕裂长空,直上九霄,仿佛连苍天都为之动容。

一名年轻士兵激动得眼眶泛红,紧握手中长矛,嘶声吼道:“我爹说过,宁死不做亡国奴!今天,我终于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另一名老兵抹了把脸,咧嘴笑道:“老了老了,还以为这辈子就窝在边陲等死了。没想到,临到头还能跟这样的主君和同袍并肩一次!值了!”

人群沸腾,热血激荡。有人捶胸高呼,有人含泪振臂,更多的人默默拔出兵刃,将它们高高举起,与那两柄插在土中的剑遥相呼应。

风未止,声未歇。校场上,信念如火,燃遍每一寸土地。

训话结束,众人依次起身,脚步整齐地朝主营大帐走去。厚重的帐帘掀开,暖黄的烛光洒落一地,中央长案之上,一幅巨大的军事舆图早已铺展妥当,山川河流、关隘要道皆标注得清晰分明。各部将领按序站定,开始逐一汇报防务进展。

“沧州水师已布下伏舰十二艘,封锁入海口三处,随时可截断敌军补给线。”一位身披铁甲的将领沉声禀报,“夜间巡哨每两刻轮换一次,无异常。”

“雁门关暗道排查完毕,共发现三条隐蔽通路,均已设陷坑与火油装置,一旦有敌潜入,可在短时间内引燃封锁。”另一人接道,“守将已下令,凡未经口令通行者,格杀勿论。”

“西哨所昨夜完成加固,增设三重岗哨,了望台加高五丈,视野可覆盖十里外丘陵地带。”第三位军官语气坚定,“另配弩机八架,箭矢满仓,随时准备迎敌。”

“粮道方面,押运队每五十里设一处接应点,配有快马传讯兵两名,若遇突发状况,半日内可将消息送至中军。”负责后勤的参军补充道,“沿途驿站均已清查,未见可疑之人。”

帐内一片肃然,唯有烛火轻轻跳动。副将赵承志站在角落,眉头微蹙,沉默良久,终于上前一步,拱手开口:“陛下亲临前线,士气大振,确为三军之幸。然……天子乃万民所系,国本所在。若您在此遭遇不测,朝堂震动,民心动摇,后果不堪设想。臣斗胆进言——不如回京坐镇中枢,统筹调度,由我等代为督战,亦能不负圣恩。”

帐中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主位。

玉沁妜端坐其上,神色平静如水,指尖轻轻敲击着案角,节奏稳定而有力,仿佛在计算着某种无形的节拍。她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缓缓抬起眼,扫视全场。

片刻后,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穿透整个营帐:“君不离阵,兵不卸甲。你们说朕是国本,可曾想过,将士们的命,就不是国之根本?”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赵承志脸上:“朕若此时退走,你们会怎么想?前方拼死奋战的士兵又会怎么想?他们会问:连皇帝都跑了,我们为何还要死守?”

她的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一仗,不在兵力多寡,而在人心聚散。朕若安坐不动,他们便觉得后方安稳;朕若率先撤离,他们的信念就会崩塌。我在,心就在。只要这颗心不乱,军心就不会散。”

赵承志低头,喉头动了动,终究不再言语。

这时,百里爵 站了出来,一身玄色劲装衬得身形挺拔如松。他走到舆图前,修长的手指落在西侧一条蜿蜒小径上,语气冷静而笃定:“明日清晨,我打算亲自带队巡查西哨所。这条小路藏于山谷褶皱之中,常年被雾气遮蔽,极易成为敌军渗透的突破口。”

他抬眼环顾众人:“而且,据斥候回报,最近三日,附近出现过不明脚印,方向正是通往我军腹地。虽未确认是否为敌探,但不可不防。”

玉沁妜看着他,眸光微闪:“你去?”

“我去最合适。”百里爵坦然迎上她的视线,“玄军高层大多识得我的面容。若他们发现我出现在边关一线,必定误判我军主力集结于此,从而牵制其东路主力调动。哪怕只是拖延一日,也能为我们争取到关键战机。”

帐内有人低声议论起来。

“可您身份特殊,万一遭遇埋伏……”一名校尉忍不住提醒。

百里爵淡淡一笑:“正因为身份特殊,才更要现身。敌人越是忌惮我,越不敢轻举妄动。况且,我不是一个人去。”

他转向玉沁妜:“我会带上影十七,再调两队轻骑随行。昼伏夜行,路线绕开主干道,绝不暴露行踪。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传讯回营,绝不会贸然深入。”

玉沁妜静静听着,手指仍在轻叩案角,节奏却慢了下来。她盯着他看了好几息,仿佛要看穿他平静外表下的真实意图。

终于,她微微颔首:“可以。准你前往。”

众人松了口气。

但她紧接着补了一句,声音低了几分,却格外清晰:“但有一条——不准冒险。更不准一个人冲在最前面。你是统帅,不是先锋。”

百里爵嘴角微扬,眼中掠过一丝熟悉的光芒,像是春风拂过冰面:“遵命。”

“别以为我没看出来。”她盯着他,语气略带警告,“你眼里那点笑意,从来就没变过。每次你说‘遵命’的时候,心里已经在盘算别的主意了。”

帐内顿时响起几声压抑的轻笑。

百里爵垂下眼帘,恭敬抱拳:“臣不敢。”

“你敢得很。”她轻哼一声,却也没再追究,“记住你说的话。活着回来。这不是命令,是交代。”

他抬起头,正色道:“属下明白。此行只为查漏补缺,不求建功,只求万全。”

“最好如此。”她收回目光,重新看向舆图,“诸位继续完善部署,明日辰时再议一次细节。散了吧。”

众将齐声应诺,陆续退出大帐。

风从帐外吹入,烛火摇曳了一下。玉沁妜仍坐在原地,望着那幅地图出神。而在她身后,百里爵悄然驻足片刻,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了她一眼,随即转身离去,身影没入夜色之中。

深夜,军情急报接连不断送入帐中,皆由凌霄亲自部署,自各地派遣快马星夜兼程送达。密报纷至沓来,一则提及玄国粮道出现异常调动,行踪诡秘,似有暗中运粮北上的迹象;另一则指出其西路先锋部队已在边境深处悄然集结,行动隐秘,未走官道,显是避人耳目。玉沁妜端坐案前,一一过目,神色沉静,眉宇间不见丝毫慌乱。她提笔批注,字迹清峻,条分缕析,每一句评断皆切中要害,调度有方,尽显统帅之才。

百里爵静坐于侧案旁,低头整理往来文书,动作利落而有序。偶尔抬眸,目光落在她身上,见烛火微微跳动,映照在她略显疲惫的面容上,勾勒出淡淡的阴影。几缕发丝垂落额前,她也未曾拂去,依旧专注如初。然而那双眸子却依旧清明透亮,仿佛深秋夜空中最坚定的星辰,燃着不灭的光,照彻万重黑暗。纵使连日操劳,她亦不曾有半分懈怠,仿佛肩上的千钧重担,不过是她理所当然背负的命运。

她缓缓摘下鬓边那支白玉雕成的凤钗,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夜色,将它轻轻搁在案几的一角。指尖随即移上眉心,微微用力揉了两下,似要压住连绵不绝的倦意与思绪。

百里爵见状起身,从炉旁取过茶壶,斟了一盏热茶,双手捧着递到她面前。“明日还要赶去西哨所。”他低声说道,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郑重。

她接过茶盏,指尖感受着瓷壁传来的温热,却没有饮下。目光始终落在铺展于案上的舆图上,那一道蜿蜒曲折的墨线像是刻进了她的眼底,许久之后,才终于启唇,声音低得几乎融进帐中寂静:“你怕不怕?”

“怕。”他答得毫不犹豫,坦荡如初升朝阳,“我怕来不及护住那些我想守护的人,怕一步踏错,便再无回头之路。可正因心中有惧,才更不能退。若连我们都停下了,谁还愿意往前走?”

她闻言抬眼望向他,眸光清冷中透着一丝微不可察的动容。唇角极轻地扬起一瞬,如同春风掠过湖面,涟漪乍起又悄然隐没,快得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存在过。

帐外,巡更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木梆敲击声在寒夜里格外清晰。篝火仍在燃烧,火光跳跃着映红了厚重的帘幕,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之上,凝然不动。他们依旧端坐原位,未曾卸下铠甲,肩头仍负着千钧重担。茶盏上升起一缕细烟,在暖黄的烛光中袅袅盘旋,像是一段不愿散去的执念。

百里爵伸手,欲取回那份摊开的西线布防图,指尖刚刚触到纸角——

忽地,帐帘被人猛地掀开,一股凛冽寒风骤然灌入,吹得烛火剧烈摇曳,光影乱颤,仿佛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