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87章 玄国震怒,复仇计划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87章 玄国震怒,复仇计划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晨光微亮,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薄雾如纱般笼罩着巍峨的城楼,远处山影朦胧,仿佛尚未从夜色中彻底苏醒。风自城下掠过,带着初秋清晨特有的清寒,在旗幡间穿梭低吟。玉沁妜立于城头,指尖轻轻绕着那枚同心结,粗糙的布绳在她柔嫩的指腹间缓缓滑动,每一圈缠绕都像是牵动着昨夜未尽的余温——那火炉旁低语呢喃、目光交缠的画面仍在心头萦绕,未曾散去。

她垂眸凝视手中的结扣,唇角不自觉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却又在风拂面时悄然敛去。一旁,百里爵静然而立,玄色披风被晨风掀起一角,猎猎轻扬,如同他此刻沉敛却暗涌的心绪。他侧目看向她,眼中似有千言欲吐,喉间微动,正欲启唇说些什么,却在刹那间被城下骤然炸响的马蹄声生生截断。

那声音由远及近,急促而沉重,踏碎了清晨的寂静,惊起栖息在城墙檐角的一群寒鸦,扑棱棱地飞向灰蓝天际。一骑快马如离弦之箭破雾而来,马鬃飞扬,四蹄翻腾起滚滚烟尘。马上骑士铠甲斑驳,满是长途奔袭留下的风霜痕迹,肩甲裂开一道口子,额角渗出的血迹顺着眉骨蜿蜒而下,染红了半边脸颊。可他的手始终稳稳护住怀中那枚黑檀木匣,仿佛那是性命所系。

城门守将眯眼望去,神色骤变——那匣身刻有隐纹符印,通体乌沉,唯有匣扣处嵌着一枚青铜星盘,正是天机楼死士专用信匣无疑!他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即飞步登上城楼台阶,铠甲铿锵作响,脚步沉稳有力。抵达城头后,他单膝跪地,双手高举木匣,动作庄重肃穆,仿佛托起的不只是情报,而是即将掀动风云的命运之钥。

风在此刻忽然停了一瞬,仿佛天地也为这突如其来的讯息屏息。玉沁妜缓缓抬眸,目光落于那漆黑木匣之上,指尖的同心结蓦地一紧。百里爵神色冷峻,眸光深如寒潭,一步上前,伸手接过那沉甸甸的信匣,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新的一天,才刚刚开始,而风暴,已在无声中逼近。

玉沁妜接过那方沉甸甸的乌木匣子,指尖轻轻一挑,暗扣应声弹开,发出细微而清脆的一响。匣中空荡,唯有一张薄纸静静躺着,纸色微黄,边角略显磨损,仿佛曾被反复摩挲。她取出纸页,目光落在上面,字迹极简,却力透纸背,确是凌霄亲笔所书:「玄帝百里泓震怒,三路伐胤,三十万军已调,细作潜入边境七处,粮道动向不明。」

她的瞳孔微微一缩,指节不自觉收紧,纸页边缘顿时皱起一道细痕,像是被无形的寒意攥住。

“你母国要动手了。”她将密报递向百里爵,声音平静得近乎冷寂,却像冰层深处裂开的第一道声响,悄然预示着风暴将至。

百里爵伸手接过,目光扫过纸面,眉梢几不可察地轻颤了一下,随即垂眸,一字一句重新读了一遍。他沉默片刻,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动作缓慢而克制,仿佛在压制某种翻涌的情绪。良久,他才低声开口,语气淡漠中带着一丝疲惫:“这是徐鲞的手笔。他主战十年,始终认为我父皇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如今我失势在外,他必视此为千载难逢之机,欲借战功立威,彻底掌控朝局。”

玉沁妜冷笑一声,唇角微扬,眼中却无半分笑意:“他也以为,凭你这三个字,就能左右我的判断?”

“不。”百里爵缓缓摇头,目光望向窗外渐沉的暮色,声音低缓却清晰,“他知道,我早已不可能再回去。可他们依旧要用‘百里爵’这个名字,做一场大梦——梦见我能成为你心中的破绽,梦见你能因我迟疑一步,梦见我还能掀起内乱,动摇你的根基。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曾经的身份,和那段足以搅动风云的过往。”

玉沁妜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城楼高台。晚风拂过她的发梢,卷起一缕青丝,又被石阶上凛冽的寒意压下。她掌心紧握着那支紫檀木笔,笔身温润,却透着不容亲近的冷意。她抽出随身携带的奏折,在背面迅速写下一行字迹——墨色浓重,力透纸背:

“令凌霄彻查玄国粮草调度、将领任免、边关驻军轮换,三日内补全情报网。另,排查七处潜入点,以绝杀堂暗线反向追踪。”

字落即收,不带丝毫迟疑。传令兵躬身接过命令,脚步匆匆离去,铠甲在夕阳余晖中划出一道银光。

百里爵站在原地,望着她挺直的背影,忽然开口:“你信我吗?”

她的脚步微微一顿,风从两人之间穿过,吹动了衣袂,也吹散了一瞬的沉默。她没有回头,声音清冷如霜:“若不信,不会让你看密报。”

“可你会防我。”他语气依旧平和,不是质问,也不是试探,只是轻轻道出一个事实,仿佛早已知晓答案。

她终于缓缓转身,目光如刃,直刺人心,却又澄澈得不容闪避。“我防所有人。”她说得极轻,却字字千钧,“包括我自己。权力太重,一个念头就能死万人。我不敢信得太快,也不敢轻易交付信任。”

百里爵望着她,忽然笑了。那笑容很淡,带着一丝涩意,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压住了心口,笑得并不轻松。“可你昨夜……靠在我肩上。”

风似乎停了一瞬。

她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没有回避,也没有波动,像是一汪深不见底的寒潭。“那是人。”她缓缓道,“现在是君。”

风掠过城墙,卷起猎猎衣袂,吹得人发丝翻飞。远处军营之中炊烟渐起,晨光洒在整齐的营帐之间,士兵们已列队操练,鼓声低沉而有节奏地传来,仿佛大地的心跳。这本是一幅寻常的边塞清晨图景,却被一封密报撕开了一道裂口,将平静碾作尘埃。

玉沁妜立于高台之上,抬手握槌,亲自擂响战鼓。

咚——

咚——

咚——

三声沉响,如雷贯耳,自城头滚滚传向四方,震得营中战马嘶鸣,兵甲相撞之声骤然响起。

刹那间,各部将领闻令而动,疾步奔来,铠甲铿锵,片刻不迟。他们迅速列队于台下,肃然而立,目光齐齐望向那抹挺立于鼓前的身影。她身姿笔直,眉目冷峻,声音如寒铁出鞘,斩断晨雾:“玄国趁我边防休整之机,暗蓄兵力,图谋犯境,拟分三路伐胤,三十万大军已然启程。其行卑劣,其心可诛!然我大胤将士,岂会惧怕宵小之辈的阴谋诡计?”

她顿了顿,目光如刀,缓缓扫过台下诸将,一字一句道:“即刻起,全军由三级戒备升为一级战备。东线骑兵即日回援北境,不得延误;工事营连夜加固城墙与关隘,务必确保防御无虞;斥候营扩大侦查半径至三百里,凡百里内可疑踪迹,皆需上报。各部主官须在半个时辰内呈报兵力部署详情,若有迟误者,依军法严惩不贷。”

话音落下,众将齐声应诺,声震云霄。随即转身而去,脚步迅疾,各自奔赴岗位,整个军营瞬间转入临战状态,秩序井然,杀气隐现。

百里爵静立她身侧,神色未变,唯指尖微动,低声说道:“可遣影十七率死士潜入漠南,散布‘粮道不稳’‘军饷拖欠’等流言,动摇其军心。玄**制庞杂,层层盘剥,最忌后方生乱,一旦士卒疑虑,便易溃不成军。”

玉沁妜微微颔首,语气冷静:“准。另加一道密令——影十七沿途设伏,若遇敌方细作,务必活捉审讯,查明情报来源与传递路径。严禁滥杀,我要的是线索,不是尸首。”

百里爵略一停顿,声音轻了几分:“你还是信他。”

“我信的是你的判断。”她侧目看他,眸光清冽,“不是你的人,是你的眼光。”

百里爵低头一笑,袖口的流苏被他无意识攥紧,指节泛白,缠成一个解不开的死结。片刻后他抬头,语气带着几分试探:“若我父皇执意开战,打着‘迎回太子’的旗号,你打算如何应对?”

“打。”她答得干脆利落,毫无迟疑,“打得他无力再谈和,打得他后悔今日出兵,打得他明白,这一战,不是为了夺人,而是为了立威。”

“可百姓易被煽动。”他提醒道,“‘迎回太子’四字,足以激起民间同情。朝中旧臣也未必不会动摇,尤其那些曾受先帝恩泽之人。”

“那就让天下人都看清楚。”她目光冷峻,语气如刃,“百里爵早已不是玄国太子。他是大胤皇夫,是参政阁主君,是我玉沁妜的共治之人,与我同掌国政、共理军机。谁若再称他为‘质子’‘弃子’或‘逆臣’,便是公然辱我大胤国体,挑衅我朝尊严——此等言论,一经查实,斩立决,绝不宽赦。”

百里爵怔住,喉头微动,良久才低声开口:“你不怕……这话会激怒他?”

“我就是要激怒他。”她冷笑一声,眼中寒芒乍现,“百里泓一生算尽机关,最爱以情困人,以孝压人。他毒杀你母妃,废你太子之位,把你逐出国门,当作弃子般丢在这异国宫廷。如今却想打着‘父子亲情’的旗号兴兵夺地?可笑至极。”

她声音压低,却更显锋利:“他若真有半分父子之情,当年就不会站在你母妃的棺椁前,亲手打翻那碗祭酒,还说‘死了的人,不配享香火’。”

百里爵猛然抬头,瞳孔骤缩,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愕。

“你……怎么知道?”他的声音几近呢喃,仿佛被揭开了深埋多年的伤疤,连呼吸都变得滞涩。

风再次掠过城墙,卷起尘土与战旗,也卷走了那一瞬的沉默。

凌霄查到的。她语气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你母妃去世后的第七日,宫中一位年迈的老宦官亲眼看见百里泓独自一人走进灵堂,捧酒祭拜。他念完祭文后,却将那杯酒尽数倾洒于地,冷冷说道——‘你既不能忠君,便不必受香火’。”

话音落下,百里爵的手指微微一颤,腕间垂落的流苏结随之松散,半边穗子悄然滑落,如同他此刻心头崩裂的某根弦。

玉沁妜静静望着他,目光清明而深远:“他从未真正在乎过你。你在大胤活着,是他棋局中一枚可变的棋子;你若死了,也不过是他掀起战端的一个由头。但他绝不会为了你而出兵——除非这场仗,能为他谋得利益。”

百里爵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底已如寒潭般沉静,不见一丝波澜:“你说得不错。他不会为我兴师动众,只会借我的名字发兵,打着替我复仇的旗号,行吞并之实。”

“所以这一战,”她缓缓转过身,望向北方苍茫的地平线,风卷起她的衣袂,声音低而坚定,“不是为你,也不是为我。是为了权势,为了疆土,为了将对方彻底碾入尘埃。”

城楼下,战马长嘶,铁甲相撞之声不绝于耳。一道道军令自城楼之上飞速传下,烽烟未起,杀机已现。边关各营迅速集结,箭上弦、刀出鞘,整座要塞在片刻之间转入战时状态,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就在这万籁俱寂却又暗流汹涌的时刻,百里爵忽然开口,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散:“若我重回玄国……你会追来吗?”

玉沁妜没有立刻回答。她只是从袖中取出一枚铜印,掌心托着,递到他面前。铜印古朴厚重,表面镌刻着参政阁三字,背面一道细痕清晰可见,似是人为所刻。

“这是参政阁令。”她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今后凡重大军务,你有权先斩后奏,无需请示。”

百里爵怔住,眼神微动:“你不该把这个给我。”

“但我给了。”她直视着他,目光如炬,“因为我相信,你会用它来守护这片江山,而不是毁掉它。”

他沉默良久,终于伸手接过铜印。指尖触到那道细微的刻痕时,心头猛然一震——那是她亲手刻下的一个“同”字,极浅,却不容忽视,像是某种无声的承诺,藏在权力的符号之下,隐秘而深刻。

他喉头滚动了一下,终究未语,只将铜印缓缓收入怀中,贴着心口的位置。那一刻,仿佛不只是接过了权柄,更是承接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一段无法言说的过往。

就在此时,远处马蹄声急促如雷,尘土飞扬间一骑快马疾驰而至。那信使满面风霜,衣襟被汗水浸透,翻身下马时脚步踉跄,却仍强撑着高声喊道:“天机楼八百里加急!玄国皇帝百里泓已于三日前召集群臣,亲定伐胤大计,军情十万火急!”

殿前侍卫迅速让开道路,玉沁妜神色微凝,亲自上前接过密报。她指尖轻挑封绳,展开绢纸细读,眉心渐渐锁成一道深痕,仿佛有无形的寒意自纸面蔓延而出。

百里爵缓步走近,见她面色沉沉,便低声问道:“怎么了?”

她未答,只是将密报递过去。他接在手中,目光逐字扫过,神情由平静渐转复杂,最终归于一片沉默。

纸上墨迹犹新,字字如刀:

「乾元殿上,龙柱森然,群臣列班。玄帝百里泓端坐龙椅,手中茶盏猛然掷地,碎瓷四溅。他双目赤红,声音震颤而冷厉:『三十年隐忍,只为今日!大胤女帝篡政乱纲,废男立女,悖逆伦常,天理难容!如今我儿百里爵被困敌营,生死未卜,朕身为父亲,焉能袖手旁观?即刻起,三路大军齐发——东路取沧州水寨,控江河咽喉;西路攻雁门关,断北境屏障;中路直逼京畿,兵临城下!务必让玉沁妜知晓,得罪我玄国者,虽远必诛!』

礼部尚书出列跪奏:『陛下,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国库空虚,百姓疲敝,还请三思。』

百里泓冷笑一声,站起身来,负手踱步阶前:『耗?你们说耗?朕等这一天,比你们都久!当年她父皇夺我边境三城,屠我边民三千,朕忍了。她登基之初,废我使臣于朝堂之上,辱我国体,朕也忍了。可她竟敢囚我亲子于宫中,名为宾客,实为质子,视若傀儡,动辄胁迫!此仇不报,朕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又有何面目统御万民?』

言罢,他抽出腰间佩剑,斩案三寸:『凡参战将士,破城之后,许掠三日,财帛子女,任其所得!百里爵若归,封王赐地,世袭罔替;若死,追谥“忠武”,立庙享祭,永载国史!』」

百里爵读完,久久伫立,指尖微微发紧,仿佛那纸页也带着灼人的温度。他缓缓将密报送回,低声道:“原来,我已经“生死未卜”了。”

玉沁妜看着他,语气清冷:“他说你被困敌营,生死不明?可昨夜你还在我身边,陪我看星,数北斗七星哪一颗最亮。”

他轻笑一声,笑容里却无半分欢喜:“他需要一个理由出兵,一个能让天下人同情、让将士们奋勇的理由。一个‘悲情太子’,比千军万马更有号召力。”

她眸光微闪,盯着他问:“可他许你封王赐地,荣归故里。你真的一点都不动心?”

“动心?”他摇头,语气温和却坚定,“他给的从来不是家,是牢笼。我母妃死在那座宫城里,一杯毒酒,无人敢问。我的太子之位,在十五岁那年被一句“体弱多病”轻轻抹去。从十三岁起,我就装疯卖傻,吃馊饭、睡柴房,只为活命。那皇宫里的每一寸地砖,每一道雕梁,都沾着血,埋着冤魂。”

他抬眼望向窗外,夜风拂动帘幕,星光洒落肩头。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轻声说,“我现在有家了。”

玉沁妜心头猛地一震,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撞了一下,呼吸都慢了半拍。但她脸上依旧不动声色,只淡淡道:“别说得好像我会感动似的。”

“我不求你感动。”他转过身,望着她,眼中星光与灯火交映,温柔而执着,“我只求你,让我留下。”

她垂下眼睫,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密报边缘,片刻后才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融进夜风里:“……你留下,也不是不行。”

他微微一怔。

她却不看他,只望着远处城楼上的灯笼,缓缓道:“但你要记住,我不是收留无处可去的人。你若留下,就得守这里的规矩,护这里的人。不是为了谁的情分,而是为了你自己的选择。”

“我明白。”他点头,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太子。我是百里爵,我想留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我想守护的一切——包括你。”

她终于侧过脸来看他一眼,唇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又迅速敛去。

她站在原地,没有应声,只是缓缓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城墙边缘。晨风拂面,吹动她肩头的披风,猎猎作响。她凝望着北方那片苍茫大地,天际线被初升的朝阳染成淡金与灰蓝交织的颜色,远处山影如墨,静默而沉重。

良久,她才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仿佛带着铁石般的决断:“传令下去——沧州水寨即刻增派火弩营,昼夜轮防;雁门关全线埋设地雷阵,封锁所有可能通行的小道;京畿周边十五城,立即启动民兵轮训制度,每五日一换防,确保战备无懈可击。”她顿了顿,目光微敛,又补了一句,“另外,命凌霄暗中放出消息,不必张扬,但要传得够远——就说百里爵已在参政阁掌实权,太子之位早已名存实亡。玄国所谓‘迎回太子’,不过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罢了。”

百里爵立于她身后几步之遥,双手垂在身侧,神情平静,眼底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他望着她的背影,终于轻声问道:“若他真的打到京城呢?若他率大军压境,百姓动摇,朝臣生变……你当如何?”

她缓缓回过头来,目光如炬,直直望进他的眼睛,没有半分退让:“那我就亲自去京郊等他。”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刀锋划过寒冰:“让他亲眼看看,他当年弃之如敝履的儿子,如今站在谁的身边;让他亲耳听听,他口中那个‘不配为储’的孩子,是如何守着这万里河山,寸土不让。”

晨光洒落,将两人的身影拉长在青石地砖上。战鼓的余音仍在城头回荡,仿佛尚未散尽的杀伐之气,而风中已悄然裹挟着硝烟的气息,像是预兆,又像是警告。

百里爵沉默片刻,忽然抬手,动作极轻地将她耳边一缕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指尖掠过她耳畔时,停顿了一瞬,仿佛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她没有躲,也没有回头,只是依旧望着远方,仿佛那一片荒原之中,藏着她无法言说的心事。

他低声开口,语气里多了一丝少见的柔软:“我父皇至死都不明白……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不是靠夺权、不是靠镇压、更不是靠一句‘朕错了’就能重来的。”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比如人心,比如信任,比如……家。”

玉沁妜的手指轻轻抚过腰间铜印上的刻痕,那是先帝亲授的调兵信物,边角已被岁月磨得圆润。她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静静伫立,像一座不会倾塌的山。

许久,她才缓缓道:“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可正因如此,我才不能退。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不只是我的命,还有千千万万人的活路,都系在这一步之上。”

百里爵看着她侧脸的轮廓,在晨光中显得清冷而坚定,忽然觉得胸口一阵闷痛。他知道她背负了多少,也知道她从未真正放下过什么。

“所以你会一直走下去?”他问。

“直到走不动为止。”她答得干脆。

城楼下,传令兵已整装待发。马蹄踏破清晨的寂静,扬起一片尘土。一道道军令被快马加鞭送往四方,如同织网一般,将整个帝国的防线重新收紧。

风更大了,卷着沙尘掠过城头,吹散了最后一丝残存的夜气。新的一天开始了,而这场风雨,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