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74章 暗桩再探,情报新获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74章 暗桩再探,情报新获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晨光微熹,薄雾轻笼,御花园东侧的流年亭掩映在初醒的树影之间。玉沁妜静坐于亭畔石栏之上,指尖缓缓抚过腰间那枚长年贴身佩戴的玉佩。玉色温润泛青,边缘已被岁月磨得圆融,仿佛承载了无数未曾言说的心事。她轻轻将略显歪斜的玉佩扶正,动作细致而克制,指腹在冰凉的表面上短暂停留,似在感知那一缕久违的沉静。片刻后,她收回手,袖角微动,神情淡然如初,仿佛方才那一瞬的凝滞不过是风吹过檐铃的轻响。然而谁又知晓,这细微的动作背后,早已压下了昨夜辗转反侧时,心底悄然泛起的那抹迟疑与波澜。

她缓缓起身,宽大的广袖随风轻扬,如云流泻,未留只言片语,便径直朝着乾元殿的方向走去。晨光微熹,宫道上青砖泛着冷色,她的步履沉稳而从容,裙裾拂过石阶,不惊一片尘埃。回廊转角处,云岫早已恭敬候立,双手捧着昨夜尚未批阅的奏折,低眉敛目,神情肃然。玉沁妜走近时,她立即上前一步,将奏折轻轻递上。主仆之间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便已明了心意。

玉沁妜接过奏折,脚步未曾稍停,径直登上了早已备好的轿辇。轿帘垂落,隔开了内外世界,车内光影摇曳,随着行进微微晃动,映得她眉目清冷如画。她翻开户部呈报的《外臣进贡名录》,一页页细细扫过,指尖划过纸面,无声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审视意味。起初并无异样,直至翻至中段,目光忽地一凝,停驻在某一行字上。

那是一名礼部新任主簿的名字——陈文昭。籍贯栏仅寥寥数字:“北地迁户”,再无其他说明;三代履历一栏更是空空如也,全无记载。更令人心生疑窦的是,其荐举人竟是已被罢免的前礼部侍郎裴元舟。此人因卷入朝中党争,数月前已被贬出京,如今却仍能在幕后推举官员,此事本身便极不寻常。

玉沁妜眸光微沉,指尖在名字上方轻轻一顿,随即抽出随身携带的朱笔,蘸了浓稠的朱砂,在“陈文昭”三字旁果断写下一行小字:“查此人三代履历,三日内呈报。”笔锋凌厉,收束有力,字迹端方峻整,不带丝毫迟疑与情绪波动,仿佛只是处理一件寻常政务,可那抹暗藏锋芒的冷静,却透出不容轻视的警觉与决断。

轿辇稳稳落地,玉沁妜缓步踏入乾元殿。殿内檀香袅袅,青玉案几上摆着一盏未饮的茶,热气尚存。她落座于主位,指尖轻抚袖口金线绣纹,眸光微敛,片刻后便启唇道:“宣凌霄。”

话音方落,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道靛青身影斜倚在门框边,肩头微耸,手中一只铜皮酒葫芦晃了晃,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像是在应和这清晨的寂静。

“义姐今儿起得早,心思也重啊。”凌霄笑嘻嘻地迈步进来,靴底踏在金砖上无声,唯有那葫芦轻碰腰间玉佩,叮当作响,“翻旧账翻了一早上,这份名录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了,您才刚圈出几个人?莫不是昨夜没睡好,今晨脑子转得慢了些?”

玉沁妜依旧低垂着眼,眉心微动,却不言语,只将手中那份名录轻轻推至案前中央,动作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冷意。

凌霄见状,笑意渐收,上前两步俯身细看,目光如鹰隼扫过一个个名字。他忽而眯起眼,虎牙一闪,语气里多了几分凝重:“陈主簿……这名字可真够巧的。昨儿下午还在西市‘悦来茶肆’露了面,跟玄国使馆那位柏老二坐在一处,隔着一张破桌子喝粗茶。”

他顿了顿,直起身,抬手挠了挠额角:“两人从春茶价格聊起,说今年雨水足,茶芽嫩,价钱却压得狠;接着话锋一转,竟扯到了边关马市何时重开——啧,一个地方主簿,操什么心边境通商?还聊了半柱香时间,你来我往,说得那叫一个热络。”

玉沁妜终于抬眼,目光如刃:“你的人一直盯着他?”

“天机楼的眼线若不去盯这些可疑之人,难道去蹲街口看卖糖人的杂耍?”凌霄耸了耸肩,语气虽懒散,眼神却锐利,“不过这人倒是谨慎得很,见面不递信物,也不用暗语,全凭嘴皮子磨。咱们原以为只是试探风向,没成想今日一早,他府里有个老仆提了个绣鞋匣子出门,鬼鬼祟祟地交给了个挑担的货郎。”

玉沁妜指尖轻叩桌面,声音极轻,却节奏分明:“然后呢?”

“死士立刻跟了上去。”凌霄从袖中取出一份纸卷,缓缓铺开在案上,“货郎一路穿街走巷,绕了半个城南,最后停在玄国使馆后巷。他蹲下换肩时,顺手拆了右脚那只布鞋的鞋底,抽出一张薄如蝉翼的桑皮纸,塞进了墙缝里的暗格。”

他指着纸上一行小字:“我们的人不敢贸然取纸,但记下了内容——这是抄录的副本。”

玉沁妜凝神望去,纸上八字赫然在目:风起北漠,候令而动。

殿内一时陷入沉寂,唯有檐角铜铃随风轻响。窗外日光斜照,映得那八字墨迹幽深如刀刻。

良久,玉沁妜才缓缓开口,声音低而平稳:“北境近月可有异象?”

三日前,玄国边境的三个小镇突然涌出大批流民,越过边界,陆续进入我沧州以北的村落。地方官府已着手登记安置,对外宣称是为避战乱而来。

可玉沁妜只是冷冷一笑,眼中寒光微闪:“避乱?哪有这么巧的事。这不是逃难,是驱民探路!玄国这是在试探我边防虚实,借着流民之名,暗中安插耳目,埋下钉子。”

她提笔疾书,字迹凌厉如刀锋,落纸无声却透着杀意:“即日起,沧州至雁门一线加强巡查,所有入境流民必须逐一登记身份、来历、去向,七日内不得擅自离村。绝杀堂全员待命,若有异常调动,不论大小,立刻上报,不得延误。”

写罢,她搁下笔,抬眸看向立于殿下的凌霄,声音清冷而沉稳:“这陈文昭背后,究竟还有多少人?”

凌霄上前一步,手中紧握一张复刻过的密信纸页,神色凝重:“目前能确认的,只有他与柏老二这条线。两人通过暗语联络,手段隐蔽。但那个送信的货郎身份尚未查明——此人极可能不是临时招募,而是民间长期培养的信使,潜伏多年,专做这类隐秘传递。”

玉沁妜微微眯眼:“所以他是关键。”

“正是。”凌霄点头,“我已经安排人手顺着他留下的踪迹追查,绝不会让他再送出第二封信。”

“不。”玉沁妜轻轻摇头,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别打草惊蛇。让他继续传。”

凌霄一怔:“义姐的意思是……放长线?”

“对。”她唇角微扬,似笑非笑,“让他们以为一切顺利。你们只管悄悄截取内容,原样不动地送出去,我要知道他们下一步想做什么,要往哪里动手。真正的猎人,从不在第一声鸟鸣时就拉开弓。”

凌霄眼中闪过一丝敬服,拱手道:“明白。我会让手下盯紧每一个环节,确保消息流转如常,但我们早已了如指掌。”

他转身欲走,脚步刚动,却被一声轻唤止住。

“等等。”

玉沁妜忽然开口,目光若有所思地落在他身上:“你说那货郎,是个挑担子的?”

“是。”凌霄回身答道,“四十上下年纪,左腿微跛,走路略有些拖沓。挑的是杂货担子,针头线脑、火石香粉、胭脂水粉都有,看着就是个寻常走街串巷的小贩,不起眼得很。”

玉沁妜指尖轻轻敲击案面,眸光微闪:“正因不起眼,才最危险。这种人常年游走乡野坊市,谁都不会多看一眼,反而最容易被人利用,也最容易藏匿秘密。”

她顿了顿,缓缓道:“你去查他过去半年的行踪。他在哪些村镇出现过?有没有固定路线?更重要的是——他卖给谁的东西不对劲?”

凌霄眉头微皱:“不对劲?比如?”

“比如,胭脂卖给老农。”她淡淡道,“绣花针送到军营。一包香粉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一根银钗出现在一个从未嫁娶的单身汉子家中……这些细节,往往比明面上的密信更值得警惕。”

凌霄愣了片刻,随即咧嘴一笑:“还是义姐狠啊,专挑这些人心里最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下手。”

“人心最软,也最脆。”玉沁妜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声音低了几分,“越是平凡之人,越容易被操控;越是琐碎之事,越藏着致命破绽。你去吧,记住——不要惊动他,只要看清他背后的那只手。”

“属下明白。”凌霄深深一礼,转身离去。

他的身影很快融入宫道深处,暮色四合,风起檐角,唯有那一盏孤灯映照着玉沁妜的身影,静坐如山,目光深远,仿佛已望穿千里之外的迷雾。

玉沁妜独自留在殿中,指尖轻拂过案上那份厚重的官员名录,神情专注而沉静。她重新翻开卷册,又调出近期所有新任官员的档案,逐一比对,字字不放,页页细究。烛火在她眉间跳跃,映出一抹冷峻的光。不到一个时辰,她的朱笔已在三份看似毫无关联的文书中画下了醒目的红圈,仿佛在无声地勾连着某种隐秘的脉络。

第一份是工部一名小吏呈报的修缮文书,称城墙所需木材短缺,请求加拨;第二份来自驿站,驿丞禀报有三匹快马接连病毙,疑为疫症,已封锁马厩;第三份则是沧州府衙的例行通报,言及近日夜间江面常有不明船只游荡,形迹可疑,已命水巡队多次驱赶,然屡驱不散,似有规律可循。

她将这三份文书并排铺展于紫檀长案之上,指尖缓缓滑过纸面,时而停顿,时而轻叩,仿佛在拼凑一幅尚未显形的图景。那些琐碎的字句,在她眼中正悄然串联成线,隐隐指向某个被刻意遮掩的真相。殿内寂静无声,唯有铜漏滴答,衬得她的思绪愈发清明。

就在此时,云岫轻步而入,手中捧着一封加盖火漆的密函,低声禀道:“天机楼刚送来加急密报——北境第二批流民昨夜已抵达怀远县,人数较第一批多出两倍有余。当地县令紧急上书,恳请朝廷增派粮米,以解燃眉之急。”

玉沁妜闻言,唇角微扬,冷笑一声,眸中却无半分温度:“增粮?他们当我的国库是取之不尽的泉眼么?一批接一批地涌来,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她提笔蘸墨,笔锋凌厉,顷刻间写下一道新令,“传旨户部,暂缓拨粮,改由邻近三县轮换接济,每批不得超过百石,严防囤积冒领。另,选派两名医女随行查验,重点查访流民中孩童与老人的病症真伪,若有伪装病弱、虚报人数者,一律登记造册,上报御史台备案。”

云岫垂首聆听,神色肃然,随即恭敬应命,转身离去。殿内重归寂静,玉沁妜凝望着案上那几份被红圈标注的文书,目光深邃如渊。窗外夜风拂帘,烛影摇动,仿佛有无数暗流正在悄然汇聚,而她,正站在风暴来临前的静默中心。玉沁妜缓缓靠在椅背上,指尖轻抵眉心,闭目凝神。片刻后,她睁开双眼,眸光如寒潭深水,再不见方才那一丝迟疑与恍惚。她从容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向屏风后那幅巨大的舆图。指尖拂过山川走势,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几处要隘,最终停驻在沧州之地。她取出一面漆黑如墨的小旗,亲手将其稳稳插入标记之处,动作干脆利落,不带半分犹豫。

紧接着,她又依次在雁门关、临河渡、云州三地各插上一面同样的黑旗,每一面都精准落位,仿佛早已在心中推演千遍。烛火摇曳,映得她侧脸轮廓分明,神情冷峻而专注。

“你们想借流民为眼,以商贩为信使,更将官场之人当作暗桩……步步为营,织网潜行。”她低声呢喃,声音极轻,却字字如针,刺破寂静,“可这天下棋局,从来不是谁先布子,便能掌控全局。既然你们已悄然张网,那我倒要亲自看看——这张网,究竟伸到了第几重深处,又能否经得起掀开一角的代价。”

正说着,殿外忽地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节奏沉稳却透着几分紧迫。玉沁妜闻声回头,只见凌霄去而复返,脸色微变,眉宇间凝着一层阴云。

“怎么了?”她轻声问,语气平静,目光却已锐利起来。

凌霄站在门槛内,略一喘息,沉声道:“那个货郎……死了。”

玉沁妜眸光微闪,不动声色:“说清楚。”

“今晨有人在城南一条窄巷里发现他的尸体。”凌霄缓缓走近几步,声音压得极低,“喉管被割断,血几乎流尽。仵作查验后说,尸身冰冷,至少已死两个时辰。他那副挑担还在原地,但所有货物都被翻动过,尤其是鞋匣、胭脂盒这类隐蔽之处,全被撬开检查了一遍。”

玉沁妜指尖轻轻敲了敲案角,声音清冷:“可有目击者?或者留下什么线索?”

“现场没有打斗痕迹,也没发现凶器。”凌霄顿了顿,神色愈发凝重,“但我们在他右手掌心发现一道划痕——是用指甲生生抠出来的字迹,只有一个字:‘柏’。”

“柏?”玉沁妜低声重复,眼中寒光一闪。

“对。”凌霄点头,“像是临死前拼尽力气留下的记号。”

殿内一时寂静,唯有烛火轻轻跳动,映得墙上人影摇曳。玉沁妜沉默片刻,忽然唇角微扬,露出一丝冷笑:“有意思。玄国人自己动手清理门户了。”

“他们怕那货郎被抓,供出联络方式。”凌霄皱眉道,“但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怀疑内部出了问题。”

“不。”玉沁妜摇头,语气笃定,“他们不是‘开始怀疑’,而是已经‘确认’了。消息泄露不是偶然,而是有人主动传递出去的——而且这个人,就在他们使团之中。”

凌霄一怔,眉头紧锁:“您的意思是……玄国使团里有我们的人?”

“不是我们安插的。”玉沁妜缓步走到案前,提起朱笔,在陈文昭的名字上重重画了一圈,墨迹未干便已透出杀意,“是他们自己长出了裂缝。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谁能传出消息,而是谁在收到信之后,又把内容悄悄告诉了第三人。”

她抬眼看向凌霄,目光如刀:“你刚才说,那货郎是个左腿跛的?”

“是。”凌霄答道,“据街坊描述,他常年挑担行走,走路一瘸一拐,明显左腿不便。”

玉沁妜却轻轻摇头,从袖中抽出一份验尸图录,摊开在案上,指着其中一处细节:“你看这里——右腿膝盖有一道旧伤疤痕,边缘增生明显,显然是多年陈伤。而且,他走路时习惯性将重心压在左脚,这是长期负重导致的体态变形,不是天生残疾。”

她抬眸,声音冷静得近乎锋利:“一个靠卖货为生的贩子,右腿受过重伤,却装作左腿不便。为什么要刻意掩饰真正的弱点?”

凌霄瞳孔微缩,瞬间明白过来:“他在伪装。他根本不是普通货郎。”

“不仅如此。”玉沁妜拿起那份死亡通报,指尖点向角落一行小字,“通报上写着,尸体是在‘申时三刻’被发现的。可你看仵作记录:‘尸身尚温,唇色未青,体温未散’——这具尸体最多只死了不到一个时辰。”

凌霄呼吸一滞,声音低沉下来:“也就是说……发现尸体的人,撒了谎。”

“正是。”玉沁妜将通报轻轻放下,指尖在纸面划过,仿佛抚过真相的裂痕,“要么是那人根本没在申时三刻发现尸体,要么就是……他看见尸体的时候,人还没死透。”

凌霄眼神骤冷:“您是说,有人故意延迟上报?”

“不仅延迟,还伪造了时间。”玉沁妜站起身,踱至窗边,望着宫墙外渐暗的天色,“这一招,既是为了掩盖真实死亡时间,也是为了扰乱我们的判断。若我们据此推断行凶时间,便会误入歧途。”

她转身,目光如炬:“去查那个报信的街坊。我要知道他是何时经过那条巷子,有没有同伙,为何偏偏是他第一个发现尸体。还有负责南坊巡逻的坊卒——昨夜当值的是谁?有没有异常巡更记录?是谁决定将此事延后半个时辰才呈报官府?”

凌霄抱拳,语气坚定:“属下这就去办。”

“记住。”玉沁妜淡淡开口,背影映在昏黄烛光中,冷峻如霜,“不要只查他们说了什么,更要查他们没说的部分。有时候,沉默比谎言更危险。”

“是!”凌霄深深一躬,转身大步离去,衣袍带起一阵风,吹得烛焰剧烈晃动。

殿内重归寂静,玉沁妜立于窗前,久久未动。晨风拂动她的发丝,也卷走了方才对话中的每一缕杀机。她望着远处宫灯次第熄灭,唇角再次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柏……”她低声呢喃,“你以为藏得好,就能全身而退吗?”

话音落下,余音消散在晨光里,仿佛一句无声的宣判。

窗外天光微明,晨曦如薄纱般铺展在宫阙檐角,朝会的时辰将近。她端坐于案前,缓缓起身,抬手整理玄色龙袍上细密的金线龙纹,动作沉稳而庄重。指尖不经意间掠过腰间那支紫檀木雕琢而成的御笔,木质温润,却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她眸光清冷,如初冬霜雪,映着案上尚未收起的奏章与朱批,神情肃穆,不染尘埃。

远处钟鼓楼上传来第一声晨钟,浑厚悠远,划破宫城寂静,仿佛拉开一日政务的序幕。她缓步踱至御案前,广袖轻拂,执起那支朱笔,笔尖蘸饱了殷红如血的墨,在最新呈上的军情简报上落笔如刀,字字铿锵:

“令沧州水师即刻升帆出港,沿江巡弋,严密戒备。凡遇夜行无灯船影,先以鸣号示警;若其拒不回应、执意前行,形迹可疑,准予当机拦截,务求查清底细,不得有误。”

笔锋收处,墨迹未干,一道决断已随朱痕落定,仿佛江风骤起,战鼓将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