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71章 谣言溯源,余党落网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71章 谣言溯源,余党落网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烛火在案几上轻轻摇曳,映出一片昏黄的光晕,青瓷盏中的茶汤早已凉透,杯沿凝结着一圈淡淡的水渍,仿佛时间也在此处悄然停驻。玉沁妜指尖轻叩那份密报,动作极轻,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度。她的目光缓缓掠过纸上“东坊施粥棚”四个字,唇角微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像是察觉到了什么隐匿的风声。

她依旧没有抬头,神情沉静如古井无波,只是将纸页轻轻翻过,露出其下压着的厚厚一叠暗卫三日来的汇总记录。纸页间墨迹未干,字迹细密如蛛网,记述着送往各处的粮车动向——送粮的马车接连换了三种不同的形制,布篷的颜色从灰褐变为深青,又转为土黄;轮轴的粗细不一,有的略显笨重,有的则轻巧异常;就连驾车的人数也飘忽不定,时而两人并驾,时而单人独行,仿佛有意避人耳目。

然而真正让她心头微动的,并非这些表面变化,而是昨夜一名小太监低声禀报时随口带过的一句话:“赶车人右手总用鞭柄撑着膝盖。”

那句话原本不起眼,混杂在诸多琐碎信息之中,几乎被忽略。可正是这细微的动作习惯,像一根细针,悄然刺破了层层伪装的迷雾。她记得清楚,那个姿势,曾在三个月前城西查案时见过一次——同样的支撑角度,同样的发力方式,分明是同一个人留下的印记。

此刻,她指腹缓缓摩挲过纸面,眸光渐深,仿佛已穿透文字,望向那辆在暮色中缓缓穿行的马车,以及藏在其后的、尚未浮出水面的真相。

她轻轻抽出其中一页,指尖缓缓抚过纸面,停驻在一行细密的小字上:辰时三刻,蒙布黑车悄然入巷,车夫右手缠裹麻布,行走间步态微跛,落脚总先偏右。字迹虽小,却写得一丝不苟,仿佛记录之人唯恐遗漏半分细节。

她未作停留,又往前翻了两日的卷宗,目光扫过泛黄纸页,果然再次寻到相似内容。那句话依旧存在,只是措辞稍有不同——“寅末卯初,黑篷车自南巷折入,驾车者右掌覆布,行路微倾,右足先着地”。虽用词变换,可所指之事分明如出一辙。

玉沁妜眉梢微动,执起手边狼毫,在页角轻轻勾画出一个圆圈,墨痕尚未干透,便已启唇低唤:“传墨刃。”

话音方落,不过半盏茶的工夫,殿门无声滑开,一道黑影悄然立于阶下。那人一身夜行劲装,衣摆沾满尘灰,靴底尚带着湿泥与碎草,显然是刚从城外疾行归来,连气息都未及平复。

“查到了。”墨刃声音低沉如铁石相击,双膝微屈,双手恭敬呈上一只油纸包裹。纸面已被雨水浸出斑驳痕迹,边缘微微发皱,显然经历了一段不短的跋涉。

玉沁妜接过,指尖触到那粗糙纸面的一瞬,便觉不对——这油纸包不过巴掌大小,边角焦黑卷曲,似是从烈火中抢夺而出,尚存余温。她小心翼翼将其展开,八个小字赫然映入眼帘:主上蒙冤,民心可恃。

字迹瘦硬挺拔,笔锋凌厉如刀,转折处顿挫有力,末一笔拉得极长,力透纸背,宛如利刃划过竹简,留下深痕。那股倔强不屈之意,竟透过墨色扑面而来。

她怔了一瞬,瞳孔微缩。

这字迹,她认得。

三年前,三皇子府中的幕僚王烩曾为他代笔撰写奏折,因文中言辞过于激烈直切,触怒龙颜,被她当庭厉声斥退。那一日朝堂之上,纸页翻飞,墨迹未干,她只一眼便觉锋芒逼人,仿佛字字如刀,句句见血。自那时起,她便记住了那种笔法——横画如断骨裂石,刚硬决绝;竖笔似悬针垂空,冷冽刺心,透着一股不肯低头的傲气。

“王烩。”她缓缓念出这个名字,声音平静无波,却像一道无声惊雷落在寂静殿中。墨刃站在侧后方,虽低眉敛目,肩背却不自觉地绷紧了一瞬。

“此人确系三皇子旧部心腹,原任记室参军,掌文书机要。后随主北巡边陲,遭遇敌军围剿,全军溃败之际失踪。朝廷战报与天机楼档案皆录其名为‘阵亡’,然实则并未身死,而是趁乱脱身,隐姓埋名,潜藏至今。”

玉沁妜听罢,指尖轻轻将那张残破纸片放回紫檀案几之上,动作从容不迫,唯有指腹微微压住一角,似在确认什么。那纸上墨痕斑驳,字迹歪斜,却依旧能看出几分熟悉的笔意,一如当年那份被撕碎于朝堂之上的奏章。

她凝视片刻,终于开口,嗓音清冷如寒泉滴石:“他人现在何处?”

“地牢第三层,已施以寒针三次,经脉尽受侵蚀,痛楚深入骨髓。然其意志极坚,至今未吐一字。”

话音落下,殿内一时沉寂。烛火微晃,映得她面容半明半暗。她缓缓起身,玄色龙袍垂落如夜潮涌动,衣袂拂过厚重地毯,竟未带起一丝声响。她没有多言,也没有下令,只是转身便朝宫道走去,步伐稳健而笃定。

墨刃立即跟上,脚步轻如落叶,呼吸收敛至几乎不可闻。然而纵然掩饰得再好,他眼底仍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异——她向来不亲临审讯,尤其对这类早已定性为叛逆的旧党余孽,更是不屑一顾。今日竟亲自前往地牢,莫非那纸上残存的笔迹,真牵动了她尘封已久的某段记忆?

宫道幽深,两侧灯火昏黄,照不见尽头。她的身影渐行渐远,仿佛走入一段被岁月掩埋的旧事之中。

地牢的铁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锈蚀的铰链摩擦出刺耳的声响,仿佛撕裂了死寂的黑暗。一股潮湿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霉味与泥土的腥气,令人不由得屏住呼吸。角落里蜷缩着一个人影,双手被粗重的铁铐反扣在背后,身形瘦削却仍透着一股不肯低头的硬气。他右臂的袖口早已撕裂,露出一截缠满麻布的手掌,布条边缘渗着暗红血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然正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痛楚。

听到脚步声,那人猛然抬头,乱发下的一双眼睛浑浊不堪,却燃烧着不屈的倔强,像是一头被困的野兽,即便伤痕累累也不肯示弱。

玉沁妜站在牢房外的栅栏前,一袭素衣如雪,神情平静得近乎冷淡。她静静凝视着他,目光似能穿透皮囊直抵人心。良久,她忽然开口,声音清冷如泉:“你叫什么名字?”

男人嘴角扯出一丝冷笑,声音沙哑而讥诮:“不过是个送粮的粗人,命贱如草,值几个铜板?阁下何必去费心问名道姓。”

“你说得对。”她轻轻点头,语气竟无半分波澜,“一顿饭钱雇来的苦力,确实不值得多问一句。”

她说完便转身欲走,裙裾轻摆,脚步沉稳。可就在即将离去之际,却又忽然停住,背对着他,声音淡淡传来:“但我很好奇——为何每次你送粮来,都坚持用右手握缰?哪怕伤口裂开,血流不止,也从不换手?”

男人的身体几不可察地一僵,瞳孔骤然收缩。

“更巧的是,”她继续道,语速不急不缓,却字字如针,“每当你右膝旧伤发作时,总会下意识地将鞭杆抵在大腿内侧支撑身体——这个动作,我只在骑兵坠马后留下的老伤患者身上见过。而去年沧州溃堤那一夜,三皇子麾下唯一一支溃散的骑营,正是由王烩亲自统领。”

话音落下,她缓缓回身,目光如寒刃般钉在他脸上,一字一句道:“你是王烩的旧部,不是什么雇工。你冒死混入此处,究竟所为何事?”

男人紧咬牙关,喉结滚动了一下,终究没有开口。牢中寂静如渊,唯有水珠从石壁滴落的声音,在沉默中敲出沉重的回响。

玉沁妜轻轻一挥袖,墨刃微闪,已从袖中取出一方素色丝帕,缓缓摊开在掌心。那帕子边缘微皱,似曾历经火焚,却仍清晰可见半枚残印,形如断裂的雁翅,线条古拙而隐秘——正是当年王烩私印独有的标记。

“你在灶膛边掉落的布角上,就带着这印记。”她声音平静,却字字如针,“你以为烧干净了,可灰烬里还能验出朱砂的痕迹。你们倒是忠心,连一块破布都要刻上主子的信物,生怕旁人不知你们背地里的勾当。”

男人脸色骤然惨白,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额角渗出细密冷汗,却死死咬住嘴唇,不肯开口。

她忽然语气一转,声音柔和了几分:“我可以放你走。”顿了顿,目光如刃般刺入他的眼底,“只要你告诉我,是谁让你散布谣言,说三皇子蒙冤?是谁暗中指使你们匿名赠粮,装出一副体恤百姓的模样,为谁博取‘仁君’之名?”

“没人指使!”他猛地抬头,声音嘶哑,几乎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百姓都说您冷血无情,逼死了亲弟弟……我们只是看不下去!天下人心自有公论,我们不过是想还天下一个清平道义!”

“公道?”她轻笑一声,笑意未达眼底,反而透出几分寒意,“靠伪造军情、勾结外敌夺来的权位,也配谈公道?你以为那些粮食真是善心施舍?每一份米粮背后,都是叛国的交易,是边关将士用性命换来的安稳,被你们拿来当作收买民心的筹码!”

她缓步上前一步,裙裾无声拂过地面,声音却愈发低沉,如夜风穿廊:“现在,我再问你一次——王烩,如今藏身何处?”

男人终于彻底崩溃,双膝一软跪倒在地,浑身剧烈颤抖,声音断续而微弱:“在……在城外西山……一处荒废的道观里……他说……只要百姓心向肃王,民心所归,朝廷根基迟早动摇……他还说……您终究是女子,这江山,坐不稳……”

话音尚未完全落地,玉沁妜已决然转身,裙裾翻飞如霜雪掠地,脚步未停,亦未回头。风卷起她肩头的轻纱,仿佛连一丝迟疑都不愿留下。

半个时辰后,全城各街巷口陆续张贴出加盖官印的告示,字迹清晰,条陈分明,详尽罗列三皇子肃王玉明照伪造军情、勾结外敌、私调军粮等十余项大罪,每一条皆附有其亲笔书信影抄与账册明细,证据确凿,层层叠叠,令人无可辩驳。文书末尾,以朝廷钦命之名昭告天下,肃王图谋不轨,罪证如山,即日起革除爵位,收押待审。

同日,天机楼悄然出动七名精于言辞的说书人,分赴城中各大茶坊、酒肆、勾栏瓦舍。他们登台开讲,声情并茂,将“肃王谋逆始末”娓娓道来——从暗通敌国到伪造捷报,从克扣军饷到煽动民怨,情节跌宕,细节逼真,听得满堂宾客屏息凝神,时而惊怒,时而唏嘘。不过三日,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百姓口耳相传,风向悄然逆转,昔日对肃王的些许同情早已被唾弃取代。

次日上午,那名招供的男子被押上囚车,游街示众。沉重的枷锁锁住脖颈与双手,胸前高悬木牌,墨字赫然写着:“造谣惑众,欺瞒黎庶”。铁链拖地之声伴着脚步踉跄,在青石长街上回荡。沿途百姓或驻足围观,指指点点;有人愤而掷出菜叶烂果,口中骂声不绝;也有人默默低头避让,神情复杂,不敢多看一眼。阳光斜照,映出囚犯佝偻的身影,也映出这座城池在风雨过后,渐渐归于沉寂的面容。

午后申时,阳光斜照进御书房,洒在紫檀木案几上,映出一片温润的光晕。玉沁妜端坐于龙纹绣椅之上,指尖轻抚过最后一本奏折的边角,神情沉静如水。她提笔蘸墨,笔锋顿挫有力,一字一句写下三道谕令:

其一,即刻通缉王烩,务求生擒,若已潜逃,则须查明尸骸下落,不得姑息;

其二,凡参与散播谣言者,知情不报者,一律杖八十,流放三千里;唯受雇劳役、未涉主谋者,可免罪释放,以示宽仁;

其三,各地施粥棚即日起由户部派遣专人监管,粮食来源每日上报,不得虚报瞒报,违者严惩不贷。

笔尖落定,她缓缓搁下狼毫,动作从容而坚定。窗外忽传来低沉鼓声,一声接一声,穿透宫墙——那是午门外行刑的讯号,宣告着一名重犯的终结。

不多时,殿门轻启,一道黑影如风般悄然入内,正是暗卫统领墨刃。他垂首立于阶下,声音压得极低:“回禀陛下,王烩已于破观伏法,首级已验明正身。其余涉案之人,均已依令处置,或斩或囚,无一漏网。民间流言渐息,舆情已稳。”

玉沁妜微微颔首,目光却未离开案角那份泛黄的供词。她凝视良久,忽然开口,语调平静却不容忽视:“王烩此人,心思缜密,行事隐秘。他不会孤身藏匿于荒庙破观之中便敢动摇国本。背后必有同党,且此人应在朝中,位高权重,能左右消息通达之路。”

墨刃眉峰微动,略作迟疑后低声问道:“是否需要属下继续追查线索?抽丝剥茧,或可挖出更深之网。”

“不必。”她轻轻合上卷宗,发出一声细微的响动,仿佛尘埃落定,“他既敢以民心动荡为棋,掀起风波,就绝不会就此收手。朝廷越稳,他越急。只要他还想翻盘,便一定会再露面。我们只需静待时机,守株待兔。”

她说完,抬眸望向窗外。天边云霞渐染,暮色初临,宫灯次第点亮。那鼓声早已远去,可她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

她缓缓站起身,裙裾轻曳,步履沉稳地走向窗前。宫墙外,市井的喧嚣如潮水般涌来,街巷间人声鼎沸,小贩的吆喝、孩童的嬉闹、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交织成一片生活的底色。远处村落炊烟袅袅,升腾而起,在微凉的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大地吐纳的气息。

一辆空粮车正从东坊缓缓驶出,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低沉而滞涩的声响。车辙深一道浅一道,如同岁月刻下的痕迹,一路延伸向城门的方向,仿佛要将某种隐秘的心事带往远方。

车夫低头赶路,神情专注,右手不自觉地搭在膝盖上,动作熟稔得像是已重复过千百遍。那姿势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又带着某种固执的坚持。

玉沁妜凝望着那道渐行渐远的轨迹,目光幽深,久久未曾言语。她的身影映在窗纸上,轮廓清晰而静谧,仿佛与这纷扰尘世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

忽然,她启唇,声音清冷如秋露:“那辆马车……昨天是不是也走过这条路?”

话音落下的瞬间,屋内的空气似乎微微一滞。墨刃心头一震,眼中闪过一丝警觉,随即应声而动,快步朝门口走去,脚步利落却不显慌乱:“属下立刻去查昨日的通行记录。”

室内重归寂静。她依旧立于窗边,指尖轻轻叩击着窗棂,节奏均匀而稳定,宛如更漏滴水,无声丈量着时间的流逝。阳光斜照进来,在她袖口绣纹上投下细碎光影,映得那双眸子愈发深邃难测。

而那辆马车早已驶出视线之外,只余尘土在风中缓缓飘散。无人知晓的是,就在车底一处隐蔽的暗格之中,一片枯黄的落叶悄然夹着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随着车身颠簸微微颤动。纸面泛旧,边缘略显磨损,上面用极细的笔锋写着三个小字——

明日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