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66章 朝堂清理,新局初开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66章 朝堂清理,新局初开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次日寅时三刻,御书房的烛火仍未熄灭,昏黄的光晕在雕梁画栋间轻轻摇曳。玉沁妜早已起身更衣,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微弱烛光下泛出冷冽光芒,仿佛夜空中凝结的星霜。她将昨夜写就的名单缓缓封入青绸信封,指尖轻轻压了压封口,动作沉稳而决绝。

她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案角那只空茶盏上——那是百里爵昨日离开前用过的。杯底残留着一圈浅褐色的茶渍,像一枚褪色的印,又似一段未尽的言语,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门外脚步轻响,凌霄与墨刃一前一后步入殿中。凌霄依旧懒散地挂着那只酒葫芦,肩头微斜,嘴角似笑非笑,可那双眸子却清明如镜,不见半分醉意;墨刃则垂手肃立,黑袍覆体,连呼吸都几乎听不见,宛如一道影子悄然落地。

“三皇子谋逆,太师下毒。”玉沁妜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敲在寂静的空气中,“背后若无助力,如何能调动边军兵符?如何敢擅自改换药材名录?那些闭目塞听、坐视不理之人,按律当斩。”

凌霄收起脸上的漫不经心,接过信封拆开扫了一眼,眉头微不可察地一动:“二十七人,牵涉六部十一司……啧,这名单可真是够长的。”

“一个都不能少。”玉沁妜语气平静,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天机楼三日内查清所有往来书信、账目流水、门客名册。绝杀堂即刻封锁相关府邸,不准一人进出,不许一封家书外传。若有违令者,格杀勿论。”

墨刃抱拳领命,声音低沉如铁:“属下明白。”说罢转身便走,身影迅速隐入门外的暗影之中,不留一丝声响。

凌霄却没有动,仍低头看着名单上第三个名字——礼部侍郎裴元舟。他忽然轻笑了一声,笑意却不达眼底:“这老狐狸,平日里满口‘祖制不可违’,‘礼法不可废’,背地里给三皇子送过三回密笺,还让儿子娶了太师侄女,攀亲结党,步步为营。如今倒要看看,等他跪在殿前求饶时,还能不能引经据典,讲他的忠孝节义。”

玉沁妜抬眸看他一眼,淡淡道:“你不必同情他们。你也曾亲眼见过他们的嘴脸。”

凌霄挑眉:“我?”

“三年前,你在北境风雪中捡到那本《户部收支录》。”她缓缓道,“上面记载的每一笔虚报、每一项贪墨,都是这些人联手做下的局。国库空虚,边军缺粮,百姓流离,而他们却在京城高宅大院里饮酒作乐,谈笑风生。”

凌霄沉默片刻,终于收起调侃之色,眼神转为凝重:“你说得对。那时我才明白,所谓清流,不过是披着儒衫的豺狼。他们吃的是民脂民膏,踩的是江山社稷。”

“所以现在,”玉沁妜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半扇雕花木窗,冷风拂面而来,吹动她鬓边一缕碎发,“不是我狠,是他们早已自断退路。若今日放过一个,明日就会有千百个效仿者。朝纲崩坏,不在一日,而在日积月累的纵容。”

凌霄望着她背影,忽然问道:“可裴元舟毕竟是两朝老臣,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若处置过重,恐引众怒。”

“那就让他们怒。”玉沁妜回头看他,目光如刃,“我坐这龙椅,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为了守住这天下。若连这点胆魄都没有,何以为君?”

凌霄怔了怔,随即低笑一声,拱手道:“陛下说得是。是我多虑了。”

“你不多虑。”她缓步走回案前,拿起那份名单,指尖轻轻抚过纸面,“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还记得百姓的苦,还记得当初为何愿意助我登临此位。”

凌霄正色道:“我虽嗜酒,但从不忘本。当年若非义姐救我于雪地,放我行走江湖,我也不会看清这朝堂背后的层层黑幕。如今既然真相已现,自然不能再袖手旁观。”

“所以我才信你。”玉沁妜将名单递还给他,“三日之内,我要看到天机楼的详报。每一条线索,每一个人证,都要确凿无疑。我不想要冤案,但更不容姑息。”

凌霄郑重接过,收进怀中,点头道:“三日之内,全数呈报。若有遗漏,提头来见。”

“不必提头。”她微微一笑,难得露出一丝柔和,“活着,才能继续替我看清这世间黑白。”

凌霄也笑了,拍了拍酒葫芦:“那我就多喝几口,提神醒脑,绝不辜负陛下所托。”

窗外,东方天际已隐隐透出一线灰白,晨钟未响,宫墙深处却已暗流涌动。一场风暴,正在无声酝酿。

晨光初透,乾元殿内香烟袅袅,玉沁妜独坐于御案之后。她身着玄底绣金凤纹的朝服,广袖垂落,指尖微动,已执起一支狼毫笔,在一卷卷新任官员的履历上批阅勾画。眉目沉静如深潭,眸光却锐利似刃,每一笔落下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她先翻到工部主事陈明远的卷宗,其人曾因力主女子可入匠籍、参与官营造作,触怒旧规,被贬至岭南三年。彼时满朝讥讽,称其“悖礼乱制”,如今朝廷亟需能吏,且民间女匠技艺卓绝者日众,重启用之,亦为势所趋。玉沁妜凝视良久,朱笔轻点,写下“才堪大用,宜速召还”八字,字迹清峻挺拔。

再翻至户部小吏周延章一案。此人原是七品录事,曾在盐税清查中揭发上司贪墨,反遭构陷,贬为驿丞,流徙边地近两年。幸得监察御史暗中查证,终使冤情昭雪。今拟擢升为户部郎中,掌江南赋税稽核。玉沁妜眼神微动,似忆起当年那封血书密奏——纸页泛黄,字迹颤抖,却句句泣血。她提笔批道:“守正不阿,虽挫益坚,可堪重任。”

她将最后一份卷宗合上,轻轻吹去笔尖余墨,抬眼望向窗外。天边霞光渐盛,辰时将至。

钟鼓齐鸣,百官鱼贯而入。

丹墀之下,文武分列,冠带森然。玉沁妜缓步登临龙椅,裙裾拂过汉白玉阶,无声却威仪自生。她端坐于九龙凤屏之前,双袖交叠,十指微拢,目光如秋水般扫过群臣。那些平日里侃侃而谈的老臣们,此刻竟无人敢与她对视。有人低头盯着靴尖,有人频频捻须,更有几位彼此交换眼色,神色复杂,仿佛在等待一个信号,又像是惧怕第一个开口的人会成为靶心。

风从殿外吹入,卷起几片落叶,也掀动了礼部尚书裴元衡的衣角。他年近六旬,须发斑白,素以“持重守礼”着称,此刻却面色微紧,喉结滚动了一下,终于越众而出,躬身长揖。

“陛下。”他的声音低沉而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意,“三皇子勾结太师,私调禁军、篡改邸报、意图动摇国本,罪不容赦,臣等皆以为当依法严惩。然……此案牵连甚广,自中枢至地方,已有四十七人下狱,其中不乏仅因文书往来、礼节应酬而涉案者。若尽数罢黜,恐致朝纲空虚,百官惶惧,人心离散。恳请陛下念其无知附从,或可宽宥一二,以安天下之心。”

他说完,退后半步,额头已渗出细汗。

未及众人反应,御史台左司谏柳怀安便踏前一步,朗声道:“臣附议裴大人所言!法者,所以治国也,贵在公正无私;然仁者,所以抚民也,亦需宽恕有度。今诸多官员不过依例呈报、例行签押,何罪之有?若因一人之恶,株连九族之痛,岂非令忠良寒心、奸佞窃喜?臣请陛下慎断,勿使清流蒙冤,朝堂失衡!”

他语调铿锵,字字如锤,直击人心。几名年轻御史纷纷颔首,眼中燃起敬意。

兵部侍郎王崇简冷笑一声,冷不丁开口:“柳大人高义凛然,令人钦佩。可您莫忘了,前月城南火药库失窃,便是由一名‘仅因文书往来’的员外郎通风报信所致!若非及时截获密函,后果不堪设想。今日宽纵一人,明日便是边关告急、社稷倾覆!”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鸦雀无声。

玉沁妜依旧端坐不动,指尖轻轻叩了叩扶手,发出极轻的一声“嗒”。她缓缓抬起眼,目光如霜雪般落在王崇简脸上,淡淡道:“王卿所忧,朕岂不知?然刑罚之道,不在多杀,而在明辨。一人有罪,诛一人足矣;若因恐惧而滥刑,那是君王怯懦,非治世之法。”

她的声音不高,却如钟磬回荡,震得众人脊背发凉。

她继而转向裴元衡,语气稍缓了些,却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裴卿素来老成持重,为国计民生深谋远虑,朕心中自然明白。你所虑者,乃是朝局动荡、人心不稳,这份忠心,朕感念在心。”

裴元衡微微低头,拱手道:“陛下明鉴,老臣所忧,确在于此。三皇子虽有过失,然其年少气盛,或为奸人所诱;太师更是三朝元老,功勋卓着,若一并严惩,恐寒了旧臣之心,动摇国本啊。”

玉沁妜轻轻一笑,目光如霜:“功勋?忠良?裴卿说得动情,可法度之前,岂容情面横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亲贵犯法,若不严惩,何以服众?何以儆效尤?今日纵容一人,明日便有十人效仿;今日宽宥一罪,他日便是纲纪崩坏之始!”

她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冷:“三皇子与太师勾结外邦、私调兵符、篡改军粮账目,证据确凿,铁证如山。难道要等他们兵临城下,才说‘悔之晚矣’?至于其余涉案之人——”她环视殿中群臣,一字一句道,“着大理寺会同刑部、御史台重新审定,凡确属被动牵连、并无实据佐证其参与谋逆者,一律免罪复职,官复原职,不予追究。”

她话锋一转,眸光凛冽:“但若有徇私包庇、故意隐匿真相、放纵真凶者——无论官职高低,同罪论处,绝不姑息!”

满殿鸦雀无声,连呼吸都仿佛凝滞。

玉沁妜冷笑一声,抬手示意司礼监呈上物证。四名内侍捧着漆盘缓步上前,将一卷青铜兵符、两份墨迹斑驳的药材清单、三封密封的密信依次展开,陈列于殿中高台之上,供百官亲眼见证。

“这是昨夜破庙截获的兵符,”她声音清冷,如冰泉击石,“经户部档案库比对,确系从皇家武库中盗出,编号清晰,来源明确。谁敢说这只是寻常遗失?”

她指尖轻点那份泛黄的药材清单:“这两份账册,表面记载的是北境驻军所需药材采买,实则暗藏玄机——其中‘茯苓’‘当归’皆被替换为火硝与硫磺,数量足以制造千枚霹雳弹。而签批之人,正是礼部侍郎李崇文!”

群臣倒吸一口凉气。

她继续道:“昨夜,绝杀堂奉命搜查李府,在其卧房暗格之中,起获玄国副使亲笔密信一封,信中明言:七日后,叛军将以商队之名自北关潜入,里应外合,直取皇城。更令人发指的是,大理寺少卿夫人今晨试图焚毁家中账册,被禁军当场抓获,灰烬之中尚存半页残纸,字迹可辨,正是与沧州粮仓往来的银钱流水。”

她扫视众人,冷冷反问:“你们口中所谓的‘无知附从’,就是这般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的‘无知’?这就是你们想保下的‘无辜者’?”

无人作声,唯有殿外风声呜咽。

玉沁妜缓缓起身,步下丹墀,裙裾拂过青砖,脚步沉稳如钟鼓。她在大殿中央站定,目光扫过一张张低垂的脸。

“前日,羽林军左营突然调动,声称奉旨南下沧州押运春粮。若非天机楼密报及时,朕险些准了调令。”她声音渐厉,“诸位可知沧州如今情形?粮仓空虚,守军换防,百姓流散。若羽林军真去了沧州,不是运粮,而是引狼入室!叛军便可借‘护粮’之名长驱直入,直逼京畿腹地!”

她逼近一步,质问道:“尔等所求的‘稳定’,是要等到宫门被破、烽火照殿、百姓哭嚎于野,才肯开口吗?才肯睁眼看看这江山危局吗?”

满殿寂然,无人敢迎其锋芒。

良久,一名老臣颤声道:“陛下……即便如此,处置也宜宽严相济,以免株连过广,伤及朝廷元气……”

玉沁妜回身踏上台阶,朗声道:“朕已言明,被动牵连、无实据者,一律赦免。但主谋、协从、知情不报者,一个都不能少!”

她取出一份名单,当众宣读罢免之人。每念一人姓名,便有一名禁军上前,摘去其官帽,剥去补服,押解出殿。二十七人,无一遗漏,无一辩驳。

随后,她宣布新任人选。

“工部尚书,由原江南织造使沈知微接任。”她道,“此人主持女子学堂建设三年,兴水利、修桥梁、减赋税,政绩斐然,深得民心。女子亦可治国,何须拘泥陈规?”

有人欲言又止,终未开口。

“刑部右侍郎,启用曾被贬谪的年轻女官柳含章。”她目光坚定,“其父因反对‘男权复辟’之议,遭构陷入狱,杖责致死。柳氏忍辱负重,十年苦读,断案如神,屡破奇案。今委以重任,正是昭示天下:公道自在人心。”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却更沉:“另有三人,出自天机楼暗线。一人乃晋阳商贾,多年资助旧派党羽,实则为我朝布下眼线;一人假扮游学士子,潜伏裴氏门客之中,掌握大量密会证据;第三人化身为太医署杂役,亲手截下送往玄国的毒药样本。他们今日正式入仕,授正五品监察御史,专司肃贪纠弊。”

朝臣震动,面面相觑,却再无人敢质疑。

百里爵全程静立一旁,月白锦袍纤尘不染,腰间流苏依旧打着那个未曾解开的死结。他不曾发言,也不曾动容,仿佛这一切纷争都与他无关。只是当玉沁妜念到“裴元舟”三字时,他指尖微不可察地一颤,随即恢复如常,宛如落叶拂过湖心,涟漪即逝。

散朝后,玉沁妜召他至偏殿。

雕花木门闭合,烛火摇曳。她端坐案后,目光如炬:“你知道名单上有三位是你母族旧部。”

百里爵抬眸,神色平静如水。

“裴元舟是你母亲表兄,自幼照拂于你;工部那位侍郎,是你舅父门生,曾在你病重时连夜请医;大理寺少卿,更是曾救过你乳母性命,你幼时常唤他一声‘陈伯’。”她盯着他,一字一句道,“你不说话,也不求情,为什么?”

百里爵垂眸片刻,缓缓道:“过去的事,早随那场血火烧尽了。那些人,那些情,那些恩怨,都在那一夜化为灰烬。我在玄国是废太子,在大胤是皇夫。身份既定,立场分明。”

他抬头看她,眼神清澈而疏离:“您治国用人,自有权衡;我守本分,不越界限。若为私情开口,便是逾矩。我不想做那个例外。”

玉沁妜凝视着他,许久未语。殿内寂静,唯有铜漏滴答。

终于,她轻笑一声:“你觉得我会信?”

“信与不信,是您的事。”他微微颔首,语气平和,“我说的是事实。”

她未再追问,只轻轻敲了敲案几,声音淡淡:“退下吧。”

百里爵行礼退出,步伐稳健,背影挺直如松。经过廊下铜铃时,他脚步微顿,抬头看了一眼那枚曾响过一夜的青铜铃铛。铃舌静止,铜身斑驳,仿佛还残留着那夜风雨中的震颤。

他默然伫立片刻,终究未语,转身离去。

申时三刻,宫禁将闭。暮色渐浓,宫灯次第亮起,映照出长长的影子,如同过往的幽魂,悄然隐没于深宫长巷之中。

玉沁妜独坐于御书房深处,一袭素白绣金线的宫装衬得她身形清瘦而挺拔。烛火在她眉眼间投下淡淡的阴影,映出几分沉静中的锐利。她指尖轻抚卷宗边缘,一页页翻过新任官员的履历,神情专注如刀刻。忽而,她的动作一顿,目光落在最后一页——那是一份密报摘要,字迹潦草却透着紧迫。

“齐记布庄后巷炭场昨夜仍有灯火……”她低声念出开头,声音清冷如秋露滴石,“值守杂役称见白袍人出入,未留名姓。”

她停顿片刻,指尖缓缓停驻在“白袍”二字上,眉心微蹙,似有风雪压枝。窗外夜色渐浓,宫灯次第亮起,一道道光晕洒在青砖地上,宛如星子落入凡尘,门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是贴身女官捧着热茶进来,低声道:“陛下,夜深了,该添件衣裳。”

玉沁妜摆了摆手,目光未曾移开那份密报。“不必。你去传令,明日早朝前,查清齐记布庄近三个月所有进出账目,尤其是夜间出入的车马记录。”

女官应声退下,脚步轻悄如落叶。

她独自坐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紫檀木笔杆,那支笔静静横卧于案头,笔尖未沾墨汁,却映着跳动的烛光,仿佛一滴将落未落的血,悬在命运的边缘。

与此同时,百里爵已回到华阳宫。宫中种着几株老梅,枝干虬曲,虽未到花期,却自有苍劲之气。他推门而入,拂去肩上薄尘,反手合上门扉,隔绝了外世喧嚣。

屋内陈设简朴,唯有一张檀木案几、一方蒲团、一架经书。他取出袖中折好的纸页,轻轻展开,上面仅书四字:“春雪融时”。

他盯着那四个字,眼神深邃如古井,唇角微动,似笑非笑。“终于来了。”他低语,“原来是你先按捺不住。”

片刻后,他将纸页仔细折好,夹入一本破旧的《金刚经》残篇之中,合上经卷,郑重放回架上。随即点燃一炉檀香,青烟袅袅升起,在空中盘旋成奇异纹路,仿佛某种无声的讯号。

他闭目盘坐,指尖轻扣膝头,口中默念经文,可那双眸子深处,却藏着难以察觉的警觉。

而在皇宫西北角的天机楼密室,凌霄正俯身于长案之前。他年约二十,面容俊朗却不带烟火气,一双眼睛黑白分明,犹如寒潭映月。此刻他正在清点今日收到的情报香囊,七个锦缎小袋整齐排列,分别标注“礼”“工”“户”“兵”“刑”“吏”“驿”,象征朝廷七大要务系统。

他打开“礼”字号香囊,倒出一枚烧焦的纸片,边缘蜷曲发黑,中央勉强残留半个“裴”字。

他瞳孔微缩,低声喃喃:“裴?……莫非是裴家?”

他迅速取出放大铜镜细看,又以湿棉轻拭焦痕,试图还原更多字迹,可惜其余部分早已化为灰烬。他眉头紧锁,提笔在册上记下:“礼部关联人物疑涉隐案,残字‘裴’,待溯源。”

片刻后,他抬头望向墙上悬挂的一幅京城舆图,目光落在礼部衙门所在位置,久久不动。

与此同时,墨刃正行走在绝杀堂地牢深处。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铁链叮当回响在石壁之间。他是绝杀堂现任执令,身材高大,黑袍覆体,脸上戴着半副青铜面具,只露出一双冷峻的眼睛,如同鹰隼掠空。

他站在审讯台前,面前堆着今日查封的物品。一本看似普通的《礼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随手翻开,却发现页边粘连异常。他抽出随身小刀,小心剖开内页,果然发现夹层中藏有一张微型地图。

地图绘制精细,标注清晰——正是京城九门巡防路线,每一处换岗时间、兵力分布皆有标记。

墨刃眼神骤然一凛,低声冷笑:“好大的胆子,竟敢窥探京畿防务。”

他不动声色地将地图取下,用特制药水浸过的绸布包裹,再封入一只刻有符纹的铁盒中,亲自贴上封条。转身之际,他对守卫沉声道:“今晚加派两班暗哨,任何人不得靠近此牢三丈之内,违者格杀勿论。”

守卫抱拳领命,身影迅速隐入黑暗。

夜更深了。

御书房内,玉沁妜仍端坐不动。她忽然伸手,将那份密报轻轻推向烛火边缘。火舌倏然舔上纸角,迅速蔓延,橘红火焰吞没了“白袍”二字,也将整张纸卷燃成灰烬。

她收回手,神色平静如初,仿佛刚才不过拂去一片落叶。

但她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像是回忆,又像是决断。

她抬眸望向窗外,只见一轮冷月悄然浮出云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