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56章 太师府探,毒源锁定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56章 太师府探,毒源锁定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玉沁妜的手指在案上轻轻一划,动作如风掠过湖面,不留痕迹却暗藏波澜。那一页供词随着她指尖的微动缓缓翻过,仿佛连纸页都因她的存在而屏息。烛火摇曳,在黄麻纸上投下斑驳光影,映得字迹清晰可辨,墨痕深浅有致,像是诉说着一段尘封已久的隐秘往事。然而她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便不再多看——那些曾经令人惊心的文字,此刻已如枯叶落地,再无掀起风暴的力量。

她将整份供词合拢,动作从容不迫,仿佛是在为一场漫长的对峙画上句点。指尖轻轻压住边缘,似要将方才那一场无声交锋的所有余音尽数封入这薄薄纸册之中,沉入寂静的深渊。殿内静得能听见灯芯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空气凝滞如冻,唯有她身上那袭玄色长袍在微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像夜幕披肩,又似铁甲覆心。

就在这万籁俱寂之际,门外传来三声轻叩,节奏精准得如同更漏计时,间隔均匀,不急不缓——那是绝杀堂独有的暗号,只有在最紧要关头才会响起的讯息。每一声都像钉入人心,短促而有力,带着不容忽视的紧迫感。

她依旧未抬头,目光落在案前那盏铜灯之上,火苗微微晃动,映出她眸底深处一抹幽邃寒光。唇角微启,声音清冷如霜:“进来。”

门无声开启,仿佛被夜色悄然推开。一道黑影贴着墙根滑入,身形迅捷如鬼魅,连脚步声都被吞噬于黑暗之中。来人一身漆黑劲装,从头到脚裹得严实,连面部轮廓都被兜帽阴影遮掩,唯有一双眼睛在昏光中闪出锐利寒芒。他单膝点地,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沓,自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裹,双手高举呈上。

那油纸外缠着一层黑布,四角以蜡封死,边缘略显潮湿,表面微微发暗,显然刚从外面湿冷的夜气中带回。水珠沿着蜡层缓慢滑落,像是夜露凝结成泪。

玉沁妜伸手接过,动作轻缓却不失威仪。她并未立刻拆开,而是先抬眼看向跪伏在地的墨刃。那人低垂着头,额角一道新伤赫然可见——一道斜斜的血痕,自眉骨起始,一路延伸至鬓边,虽已干涸,却仍透出几分狰狞。伤口边缘微微红肿,显然是不久前才受创,却未包扎,任其暴露在外,仿佛疼痛早已麻木。

“可有人察觉?”她轻声问道,语调淡然如拂过湖面的晨风,仿佛只是在闲话今日天色是否晴好。

“书房西侧巡更换班时差了半刻,我走的是檐脊上的第三道瓦垄。”墨刃低语回应,嗓音沉得几近消融于夜气,宛如暗夜中一缕游移的呼吸,“王玄德亲自来过一趟,亲手放了一只新瓷瓶进去,动作谨慎,神色凝重。”

她轻轻颔首,神色淡然,眉宇间波澜不惊,仿佛眼前的一切皆在预料之中,不曾有丝毫出乎意料。随即,她缓缓抬手,动作轻柔却极有分寸,指尖如兰叶初展,轻轻挑开那层凝固的蜡封,发出细微几不可闻的碎裂声。一层泛黄的油纸被徐徐揭开,再小心翼翼掀开内里覆着的一层素白薄纱,仿佛揭启一段尘封已久的秘事。终于,其中所藏之物显露于掌心——两只青瓷小瓶静静卧伏,形制相仿,玲珑小巧,釉色清润如春水初生,温泽似玉,触之微凉,宛如寒泉沁骨。瓶身圆转流畅,线条婉若游龙,毫无滞涩之感,宛若名家巧匠倾心雕琢而成。正面皆以工笔镌刻“茯苓散”三字,笔锋端凝稳健,结构严谨规整,恍如古医典籍中抄录而来,一丝不苟,透出一股庄重肃穆的正统气息,令人不敢轻慢。

她眸光沉静,依旧面色如常,不动声色地自袖中抽出一根细长银针,针体纤细通透,针尖锐利如毫发初露,通体银光熠熠,在摇曳烛火映照之下泛着幽冷寒芒,似有霜雪凝结其上。她先将银针探向第一只瓷瓶,动作轻缓而精准,针尖悄然没入药粉深处,静默片刻,再缓缓抽出——只见针身洁净如洗,未染半点异色,亦无丝毫浊迹残留。她眉梢微不可察地一蹙,似有一缕疑云掠过心头,却仍未言语,只是将目光转向第二只瓷瓶,神情愈发凝重,仿佛暗流已在眼底悄然涌动。

银针刚触粉末,尚未深入,尖端便泛起一丝淡淡乌青,转瞬之间,颜色加深,竟化作灰黑之色,仿佛被无形毒气侵蚀。她盯着那根针,眼神未动,脸上亦无惊怒,唯有瞳孔深处掠过一道凛冽寒芒,如刀锋划过冰面。

良久,她才缓缓将银针收回袖内,动作平稳得如同整理日常文书,仿佛刚才所见不过是寻常琐事。她拿起两只瓷瓶,逐一摩挲瓶底,指腹细细感知每一寸胎骨的纹路与温度。片刻后,她在第二只瓶底发现一处极其细微的凹陷——那是人为压制的私印暗记,形如半个云纹,残缺不全,却恰好与太医院正印缺角完全吻合。

她眸光一凝。

这不是御药房流出的残次品。

这是彻头彻尾的仿造品,且出自对宫廷制药流程极为熟悉之人之手——熟悉到足以模仿封蜡纹路、釉色调配、甚至药材研磨的粗细程度。这般手段,非寻常江湖术士所能企及,唯有长期出入宫禁、掌握核心机密者,方能做到如此天衣无缝。

她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你进书房时,机关在哪?”

“紫檀案右下角,第三块木板松动,按压内侧榫头可启。”墨刃答得干脆利落,毫无迟疑,“暗格深约两寸,内壁有明显磨损痕迹,显是不止一次开启。”

她闭了闭眼,睫毛轻颤,似在压抑某种汹涌情绪。再睁眼时,目光已落回案上。那里摊开着一份旧档——半月前太医院呈报的药材损耗清单。羊皮纸泛黄,墨迹略显陈旧,上面罗列着各类药材名称与数量,末尾赫然盖着她的朱批印章,写着“照准”二字,笔锋遒劲,力透纸背。

她记得当时只是匆匆一瞥,未曾细究,便提笔批准。如今想来,那一笔朱批,竟成了纵毒的许可,成了他人谋逆的通行证。她心中冷笑,却无半分悔意,唯有更深的警醒与冷厉。

她抽出一支新笔,笔杆乌木雕花,笔毫柔软坚韧。蘸墨之后,她在损耗单背面写下几行字:

“茯苓三斤六两,沉香末八钱,朱砂五分……”

写到这里,笔尖一顿,墨滴悬而不落。她眸光微闪,思绪飞转——朱砂本为安神定惊之用,性寒味甘,若单独使用,有益无害;可一旦掺入微量“倦心散”,则性质逆转,反成蚀智乱神之毒。此方调配之精妙,剂量之苛刻,非深谙药理、精通配伍之道者不能为之。

她缓缓抬起眼眸,目光如利刃般直刺墨刃,“太师近来可曾亲自前往太院?”

墨刃垂首而立,声音低沉却清晰,不疾不徐地答道:“回禀主上,太师每月初七、十七与二十七必至太医院,皆以问诊为由,每次停留半个时辰,且仅召见医丞周允一人,旁人不得入内。”

她听罢,唇角微扬,冷笑自喉间逸出,带着几分洞悉一切的讥诮:“问的是病,下的却是药。好一个掩人耳目的局,倒真是步步为营。”语毕,指尖轻叩案几,眸光幽深似渊,仿佛已穿透重重宫墙,窥见那藏于暗处的权谋棋局。

殿内寂静得如同深谷寒潭,连呼吸声都仿佛被这沉重的气氛吞噬殆尽。墨刃垂首立于阶下,目光低敛,一言不发。他深知,眼前的女帝从不需要言语的慰藉,也不屑于情绪的共鸣。她所追求的,从来都不是谁的同情或理解,而是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是无可辩驳的铁证,是能在最恰当的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绝对时机。

烛火在案前轻轻摇曳,映照出两件并列而置的瓷瓶。它们静静地躺在光晕之中,釉面泛着温润却冷冽的光泽。女帝将它们一字排开,动作沉稳而精准,仿佛在布下一局生死棋局。烛光洒落其上,光影交错之间,竟分毫不差——同样的刻字,同样的釉色流光,甚至连瓶口封蜡的纹路都如出一辙,细密蜿蜒,宛如出自同一人之手。若非银针入液后骤然变黑,若非药性试出剧毒,任谁都会以为这是同一批御供之物,毫无破绽可寻。

这便是最可怕的阴谋,不是粗暴地偷梁换柱,也不是莽撞地以假乱真,而是以极致的耐心与技艺,将真相完美复制,再悄然替换。它不动声色地潜伏在日常之中,让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亲手饮下那杯名为“信任”的毒酒。没有惊涛骇浪,没有刀光剑影,却比任何一场明争暗斗更令人胆寒。

他以为我每日所服用的,不过是寻常的安神药剂罢了。她声音并不高亢,却如寒夜里的风铃,一字一句清晰入耳,穿透了沉沉的夜色。她缓缓说道:“他怎会知晓,自十三岁那年起,我每晚用药,皆须经过三重严苛查验——天机楼亲自拟定药方,绝杀堂以身试毒确认无虞,最后,仍需由我本人亲尝三分,方才敢入口。二十年来,从未有一日懈怠,也从未有一味药,能瞒过这层层关卡。”她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冷峻,仿佛在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听者却能从中嗅到一丝深藏已久的警惕与隐忍。

她说完,忽然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向书架。那是一座三丈高的紫檀木架,层层叠叠摆满古籍卷宗,有的泛黄卷边,有的尚带墨香。她伸手从第三层取出一只小巧木匣,匣身无锁,却以特殊机关扣合。她手指轻巧一拨,咔哒一声,匣盖开启。

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余支细管,每一支皆由水晶制成,透明剔透,各装不同颜色粉末——赤红如血,淡黄如金,墨黑如夜,碧绿如春草初生。她挑出一管淡黄色药末,轻轻倒入瓷碗,又从第二只毒瓶中取少许“茯苓散”混入,随后加水调匀,动作娴熟得如同日常煎药。

片刻后,她唤来一名守在外间的宫人,命其将药汁喂给笼中白鼠。那鼠子通体雪白,双眼红亮,平日活泼好动,此时嗅到药味,略显迟疑,终还是舔食了几口,随后蜷身入睡,看似安然无恙。

不到半炷香时间,异变陡生。鼠子突然四肢抽搐,肌肉僵直,尾巴高高翘起,口角溢出白沫,眼中血丝密布,挣扎数息后,头一歪,再不动弹。

她看着那只鼠,眼神未动,脸上亦无悲喜,仿佛只是见证了一个注定的结果。

“倦心散本属禁药,全城仅有太医院存有母方。”她转身面对墨刃,声音冷峻如霜,“传令下去:封锁太医院东西两门,任何人不得出入;周允即刻拘押,押送刑狱司候审;另派两人,彻查近三个月所有进出药材账目,尤其关注朱砂、沉香、茯苓三项。”

墨刃领命,躬身欲退。就在他即将退出门槛之际,她又道:“等等。”

她从案上取过一张空白奏签,质地细腻,墨香犹存。提笔蘸墨,笔走龙蛇,写下四个名字:王玄德、周允、齐记布庄掌柜、三皇子玉明照。四人姓名排成一行,墨迹浓重,似要穿透纸背。末尾,她画了一条横线,如同判决落下,斩断一切侥幸。

“明日早朝,我会让这份名单变成罪状。”她淡淡说道,语气中无怒无恨,唯有不容置疑的决断。

墨刃深深一拜,身影悄然退出,融入夜色之中,如同从未出现。

殿内只剩她一人。烛火跳了一下,灯芯爆出一星火花,瞬间照亮她半边面容——眉目如画,却冷若冰霜。窗外风起,吹动帘幕一角,发出轻微的簌簌声,像是谁在低语。

远处钟鼓楼传来子时三更的声响,悠长而冷清,回荡在寂静宫城之上,仿佛提醒着世人:黑夜仍未过去,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她坐回案前,将两只瓷瓶小心收进袖中,又把那份修改过的药材单折好,塞入贴身暗袋,紧贴心口。随后,她拉开书案最底层抽屉,取出一枚铜牌——样式与昨夜宫门前那枚调令符极为相似,唯独背面多了一个小小的“王”字戳记,印记清晰,深深刻入铜质之中。

她盯着那枚铜牌看了许久,指尖轻轻抚过那个“王”字,仿佛在触摸一段被掩盖的真相。良久,她才轻轻将其放回抽屉,合上,动作缓慢而慎重,像是埋葬一件不该存在的遗物。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伸手推开一条缝。夜气扑面而来,带着初秋特有的凉意,夹杂着桂花残香与露水湿润的气息。宫道上巡逻的灯笼一盏盏亮着,红光摇曳,远远望去,如同流动的血河,蜿蜒穿行于重重殿宇之间。

她望着那片灯火,眸光幽深,仿佛能穿透层层宫墙,看到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身影与野心。片刻后,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

“凌霄今日可曾回报?”

暗处一道身影悄然浮现,是一名隐卫,全身隐于黑袍之中,连呼吸都难以察觉。他低声道:“回陛下,凌霄今晨已潜入北境,尚未传讯。”

她点头,没再多问。信任无需多言,沉默即是命令。

片刻后,她回到案前,铺开一张黄绢,质地柔韧,专用于书写密令。提笔蘸墨,笔锋稳健,字迹清晰有力,每一笔都像刻上去的,不容更改。她开始书写一道密令,内容关乎边防调度、粮草转运、密探布控,字字千钧,牵动天下局势。

写到一半,她忽然停了下来。

手指缓缓抚过袖中毒瓶,指尖隔着织物感受那冰冷的瓷身,眼中寒光一闪,似有雷霆酝酿于心。她知道,这一局棋,对方已经出手,而她,也该落子了。

就在这时,门外又响起一阵急促脚步声,节奏紊乱,绝非绝杀堂的暗号。她眉头微皱,还未开口,门已被推开一条缝。一名内侍探身进来,脸色发白,额头渗汗,声音颤抖:“启禀陛下,太师府来人,说王太师突感风寒,明日恐难上朝,请假一日。”

她握笔的手顿了顿,墨滴落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黑斑,像一朵悄然绽放的毒花。

随即,她嘴角极轻微地扬了一下,笑意未达眼底,反而透出几分森然。

准了。她轻启朱唇,语气温柔得仿佛春日里的一缕暖阳,透着几分难得的体恤与宽慰。稍作停顿后,她又淡淡地添了一句,唇角微扬,似有若无地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顺便告诉他——朕昨夜也未曾安眠,辗转反侧,心绪难平。既然他亦不得好睡,那便算是同病相怜了。”话语轻轻落下,如风拂过湖面,不起惊澜,却在寂静中悄然泛起层层涟漪,仿佛那深夜未眠的心事,也被这寥寥数语轻轻托出,藏不住,也不必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