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54章 三皇返朝,军情初疑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54章 三皇返朝,军情初疑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天光微亮,晨雾尚在宫檐间游走,御书房内的烛火却仍跳跃着未熄。夜露未干,殿前青砖上还浮着一层薄薄的寒气,而玉沁妜端坐案后,指尖轻捻,那抹昨夜挥毫留下的墨痕早已干涸,只余下一缕微涩的触感,在指腹间若隐若现。她低头看了一眼横卧于案头的紫檀笔,笔杆乌润如旧,笔尖朝南,正正对准北方星位——一如她昨夜悄然布下的棋局,步步为营,无声无息。

她未曾合眼,整整一夜,都在等一个风起的时机。那张写有“王玄德”三字的素笺,已被她亲手封入御案暗格,机关轻响,转瞬归寂。灰羽信鸽自偏殿飞出时,羽翼划破晨空,掠过重重宫墙,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那一道轨迹,早已在她心中描摹千遍,如今终于成行,如箭离弦,再难收回。

殿外脚步轻悄,内侍低首缓步而入,连呼吸都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这黎明前最后的沉静。“启禀陛下,三皇子玉明照已至宫门,身负边关八百里加急军情,恳请觐见。”

玉沁妜缓缓抬眸,目光不疾不徐地落在案角那只乌木托盘上。太医院今晨送来的药材样本依旧整齐陈列,瓷瓶错落有致,标签书写工整,药香清淡,品相无一瑕疵。她凝视片刻,神色未动,只轻轻启唇,声音清冷如霜:“宣。”

外头早已人声鼎沸,喧闹如潮。宫墙之外,百姓层层叠叠地围聚着,翘首以盼,踮起脚尖朝内张望,仿佛要将每一寸动静都收入眼底。晨光微熹,洒在青灰的砖石上,映出一张张焦灼而好奇的面孔。忽然,有人眼尖,认出了那身披风猎猎、甲胄生辉的身影——那一袭靛青色铠甲上,银线密绣的鳞纹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宛如寒江中游动的龙影,凛然不可逼视。

“是三皇子回来了!”那人惊呼出声,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听说他在北疆打得玄国骑兵节节败退,一口气夺下了三座险要哨台,连敌将都吓得连夜撤营!”

“可不是嘛!”另一人接腔,语气热切,“前些日子沧州告急,粮道被断,周远山将军几乎被困死在城中。是谁千里奔袭,绕过雪岭断崖,一把火烧了敌军的辎重库?正是咱们三皇子!若不是他当机立断,沧州怕早就沦陷了。”

人群一阵骚动,赞叹声此起彼伏。可就在这片赞誉之中,一名须发斑白、衣着素朴的老吏却缓缓摇头,眉宇间透着几分深思与忧虑。他拄着拐杖,低声叹道:“功勋自然是功勋,谁也不能抹杀。可这回来的时机……未免也太巧了些。女帝前脚刚下令彻查太师府,后脚他就捧着边关军情,星夜入京,这般分毫不差的节奏,怎不叫人心生疑窦?”

他身旁一位年轻小吏听了,不禁嗤笑一声,脸上满是不屑:“您老想得太多了。边将是什么人?整日与风沙为伴,刀剑为友,哪懂这些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三皇子那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功劳,北疆的雪地里埋着敌人的尸骨,长城的烽火台上刻着他的名字。难道就因为时局微妙,就要让他冻死在关外,寒了将士们的心吗?”

这话一出,周围不少人纷纷点头,眼中燃起敬意。晨风拂过宫门,卷起尘土与旌旗,那道挺拔的身影正一步步踏过长阶,铠甲铿锵,如雷贯耳,仿佛每一步都在叩击着这座皇城沉寂已久的心跳。

话音未落,沉重的宫门缓缓开启,一道挺拔的身影大步踏入殿中。玉明照自边关风尘仆仆归来,身上重甲已卸,换作一袭玄底绣金纹的亲王朝服,衣襟随步伐微动,流光隐现。腰间玉组垂落,环佩轻响,发束金冠,轮廓分明的面容上犹带征途劳顿之色,眉宇间风霜未褪,然那双深邃眼眸中却隐隐透出一丝难以掩藏的锐利锋芒,仿佛刀锋入鞘,寒意犹存。

他行至殿心,不疾不徐地单膝跪地,双手稳稳高举一封黄绸包裹的奏报,姿态恭谨却不失刚毅。

“臣玉明照,奉命镇守鹰喙崖,昼夜巡防,不敢稍懈。今携紧急军情返朝,特此面呈陛下,叩请圣览。”

殿上寂静无声,唯有烛火轻摇,映照龙案之后那道端坐的身影。玉沁妜抬眸望下,神色沉静如水,目光在兄弟身上略作停留,方才缓缓开口,声音清越而温和。

“三弟平身。一路跋涉,风霜加身,辛苦你了。”

玉明照缓缓起身,双手恭敬地将奏报呈上。她接过文书,指尖轻抚过封皮,只见朱红官印完整无缺,签押笔迹清晰可辨,整套流程严谨合规,毫无疏漏之处。她微微颔首,动作沉稳地将奏报徐徐展开。纸面平整如新,未有半分褶皱,字迹粗犷遒劲,似由武将亲笔挥就,每一划都透出边关风沙磨砺出的刚烈气息,仿佛能听见战鼓在字里行间回响。

据报,玄国主力已于三日前完成集结,驻扎于黑水坡一带,其前锋部队距我沧州边境仅五十里之遥。敌军骑兵列阵前行,马蹄扬起的尘烟绵延数十里,声势浩大,目测不出数日之内便会强渡河防,直逼城下。为防突袭、应对万一,臣恳请即刻调派援军增防要隘,加固城防,以备不测,护百姓安宁,守疆土不失。

奏报读罢,她抬眸望向玉明照,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审视:“你说,这一切是你亲眼所见?”

玉明照神色肃然,躬身答道:“千真万确,绝无虚言。臣亲自登上北岭高地了望敌情,远见敌营旌旗密布,猎猎作响,营帐连绵不绝;入夜后仍闻马蹄奔踏之声震动山谷,士卒调动频繁,战备森严。若非臣连夜策马疾驰赶回禀报,此刻恐怕战火已燃至边境。”

玉沁妜端坐于紫檀雕花凤椅之上,指尖轻缓地摩挲着那张泛黄的军报纸面,眉梢微凝,眸光如秋水般沉静而深邃。窗外风拂帘动,烛火摇曳,映得她素白的指尖在纸页上投下一道纤细的影。这字迹乍看之下笔走龙蛇、豪放不羁,似出自边关将士粗犷之手,然而细细品察,却发现每一笔转折皆匀称有力,提按顿挫间毫无飞白断笔之痕,墨色浓淡如一,显是经人精心誊抄而成,并非原稿亲书。她心中悄然生疑,不动声色地将纸页轻轻放下。

更令她心生蹊跷的是——黑水坡。那个地处西北绝域、荒沙漫天的险恶之地,半月前突遭百年不遇的狂沙暴席卷,整片营寨连同烽燧皆被黄沙吞没,残垣断壁尚在清理之中,连信鸽传讯都屡屡中断。如此恶劣环境,何以能容纳数万大军驻扎?粮草从何而来?水源如何补给?军情奏报却言之凿凿,仿佛一切如常,毫无滞碍。这其中,怕是另有隐情。

她抬眸望向殿中跪伏的身影,神色依旧温婉如初,声音清越如泉,却不带一丝波澜:“你在边关多久未归?”

玉明照垂首立于殿心,铠甲未卸,风尘满面,眉宇间透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与压抑已久的悲怆。他低声道:“整整两年零七个月……臣自戍边之日起,未曾踏足京城一步。”顿了顿,声音微颤,“母亲病重之时,臣远在千里之外,未能回京送终,连最后一面也未能见上。此生大憾,永难弥补。”

玉沁妜眸光微闪,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怜悯,却转瞬即逝。她指尖轻抚袖口绣着的金丝鸾纹,语气依旧柔和如春风拂柳:“你忠于职守,守土卫疆,寸步不退,朕心甚慰。你的母妃楚妃娘娘一生贤德,若在天有灵,定也会为你这份赤诚所动,含笑九泉。”她稍作停顿,目光如水般洒落,“既是万里归朝,风霜劳顿,不必急于一时。先回府好生歇息几日,沐浴更衣,安顿身心。待朕详阅军情奏报,彻查各路文书,理清来龙去脉,再行召见,共议边防大计。”

说着,她便命内侍取来御酒与锦袍,亲自赐予玉明照。玉明照受此殊荣,心中惶恐又感激,连称不敢承恩,言辞谦卑,恭敬地叩首谢赏,随后缓缓退下,步出殿外,衣袖轻拂过门槛,背影隐入宫道深处。

殿门在身后悄然合拢,隔绝了外间的喧扰。玉沁妜眸光微敛,神色一沉,当即起身,脚步轻稳地走向殿侧书架。她纤指轻扣,熟练地拨动暗格机关,只听“咔”一声轻响,一道隐秘夹层应声开启。她从中取出一份尚未公开的密报副本——那是三日前由天机楼急送而至的边关实况图卷,纸面泛黄,墨迹犹新,封角印着火漆暗纹,显见其重要非常。

她将图卷轻轻展开,铺于紫檀长案之上,与先前呈递的军情文书并列对照。指尖缓缓落在地图一角,目光如炬,凝视良久,唇角忽地浮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似讥讽,又似了然。

那处正是黑水坡——如今已被朱笔圈注,标注为“废弃”,旁侧一行蝇头小楷清晰写道:“沙埋三丈,通行断绝,三月内不可用。”

她静静望着这两份文书:一份言之凿凿,称敌军主力集结于此,战云密布,箭在弦上;另一份却分明记录着此地早已被风沙吞噬,寸草不生,人马难行,形同死地。同一地点,两般说法,彼此矛盾,却皆出自朝廷重臣之手,盖有官印,不容轻疑。

玉沁妜指尖在图上轻轻划过,仿佛能触到千里之外那片被黄沙掩埋的荒原。她眸色渐深,心中波澜不惊,却已洞悉其中暗流涌动。

窗外喧声如潮,百姓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宛如春雷滚动,自东华门一路蔓延至宫墙深处。原是三皇子玉明照出宫之际,特意命仪仗绕行东华门,只为亲临市井,与民同庆。他立于金顶銮驾之上,身披玄底绣金龙纹袍,眉目清朗如画,神情从容而温润,向街畔两旁拥挤的人群含笑挥手致意。阳光洒落,映得他肩头的紫绶熠熠生辉,仿佛天光为之加冕。

顿时,整条长街如沸水翻腾,万头攒动。有稚龄孩童兴奋难抑,攀上老槐树高高的枝桠,赤足踩在横杈之上,手中挥舞着一条鲜红绸带,迎风猎猎作响,口中高喊“三皇子万岁”,声音清亮如铃,穿透人声鼎沸。更有妇人抱着婴孩跪地叩首,老者拄杖遥望泪眼婆娑,似将多年期盼尽数寄托于这一袭明黄身影之中。

檐下数名官员静立观礼,神色却各不相同。有人目光灼热,似燃着希望之火;有人眉头紧锁,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更有一人嘴角微抿,冷意悄然浮上面庞。

礼部主事轻捋胡须,侧身对身旁同僚低语,声音压得极细,却仍透出几分不安:“你瞧这阵势……锣鼓喧天,彩幡飘扬,百姓夹道相迎,香花铺道——倒不像是寻常凯旋归朝,倒像是……新君登基大典一般隆重。”

另一人冷笑一声,袖中手指悄然收紧,语气讥诮如冰:“若真打了胜仗,为何不见一队俘虏押解入京?不见一辆载满战利品的辎重车列?连最起码的缴获清单都未呈报,仅凭一张嘴,一句‘亲眼所见’,就想调遣十万边军?岂非荒唐!”

第三人仰头望着那渐行渐远的明黄仪仗,轻轻一叹,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与沉重:“可他是皇子啊……血脉尊贵,出身天家。更何况,他在北境三年,屡破敌军,捷报频传,边功赫赫,威震八方。如今归来,气势如虹,谁又敢当面质疑半句?谁又能轻易开口驳斥?”

话音落下,四下一时沉寂。风拂过飞檐铜铃,叮当轻响,仿佛也在低语。

片刻后,方才冷笑之人缓缓启唇,眸光幽深,似看透风云变幻:“除非……女帝不信。”

玉沁妜端坐于案后,指尖轻扣紫檀木匣的雕花边缘,将最后一份奏报稳妥地锁入其中。她亲自取来凤印,凝神片刻,稳稳按下,印泥鲜红如血,映着烛光微微发亮。随后,她抬眸唤来贴身女官,声音低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件封存,不得示人,亦不可抄录一字,违者以欺君论处。”

女官垂首应命,双手捧匣退下,脚步轻悄,仿佛连呼吸都刻意放得极轻。

殿内重归寂静,唯有铜漏滴答,烛火摇曳,在墙上投下她孤影一道。她静坐良久,目光沉静如深潭,终于提笔蘸墨,在素笺上缓缓写下三行字:

其一,三皇子返朝之期,未免太过巧合——恰在朕着手清查内患、肃正宫闱之后,时机之巧,令人难以不生疑窦;

其二,所报军情所述之地,早已荒废多年,人迹罕至,寻常将领难知其详,非知情者,断不会提及;

其三,能与此事暗中呼应者,必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筹谋,或已在宫中悄然布局,潜伏已久。

笔落,她搁下狼毫,望着纸上墨迹未干的字句,唇角忽而微扬,浮出一丝冷冽笑意。那笑不带温度,反倒像是看透迷局后的了然与讥诮。她未作迟疑,伸手将纸笺轻轻提起,缓缓凑近烛焰。火舌一跃而起,贪婪地吞噬纸角,火光映照她眸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是警惕,是决断,亦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

火焰迅速蔓延,纸页卷曲焦黑,化作灰烬飘然坠落,恰好落入砚台之中。残灰遇墨,被浓黑墨汁浸透,转瞬融为一团模糊的污痕,仿佛从未存在过任何字迹。殿内余烟袅袅,终归沉寂,一如她此刻的心境——波澜不惊,却暗藏雷霆。

她缓缓闭上眼,指尖轻抚过那封密信的残角,思绪如烟云般翻涌而起。五日前截获的那纸暗文——“齐记庄,未时交接”——曾被她视为玄国细作联络接头的铁证,字字如针,刺入军情司最紧绷的神经。然而此刻回想,却觉其中暗藏玄机,仿佛迷雾中忽现一道微光。那“庄”字,笔锋沉稳,墨迹浓淡有致,未必真指市井中的商号铺面;细细推敲,更似隐喻某处幽深宅邸、隐秘府园。而三皇子府,恰坐落于齐化坊西侧,其前身乃先帝赐名的“齐记园”,旧称久远,鲜有人知,唯有极少数老档吏尚能道出一二。

她眸光微闪,唇间吐出的气息几乎轻不可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峻与决断。她低声道:“传令天机楼,即刻启封三皇子离境以来所有往来文书卷宗,无论公函私笺、驿报密呈,一律调阅归档。”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如同夜风掠过檐角铜铃,不惊尘世,却暗藏杀机,“尤其着重排查——是否与宫中某位贵人通信频繁,字迹相似、用词隐晦、递送路径异常者,皆列为重点嫌疑。一丝一毫,不得遗漏。”

话音刚落,一只青羽信鸽自窗缝悄然钻入,轻巧地落在案头那枚古铜色的圆环之上。它翅膀微颤,尾羽轻轻一抖,带进几缕夜风,吹得烛火微微晃动。信鸽脚上绑着一根细如小指的竹筒,筒身以极细的刻刀镌着一个几乎难以辨认的“蝉”字,若非目光敏锐,极易忽略。

玉沁妜神色未动,却已伸手将竹筒取下,动作轻缓而精准。她旋开竹节,从中倒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素笺,纸色微黄,触之几欲碎裂,显然是特制之物。纸上墨迹寥寥,仅书八字:

“影蝉复联,线断于内。”

她眸光一凝,瞳孔在烛火映照下骤然收缩,仿佛被这短短八字刺中了心神。指尖不自觉地收紧,素笺边缘微微卷起。

影蝉——那是天机楼最深藏不露的潜伏代号,专为监视皇族近侍所设,身份绝密,连楼中九成以上的人也不知其存在。此人七日前突然失联,所有联络途径尽数中断,她已做好最坏打算。可如今竟又传回消息,且内容如此惊心:“线断于内”,意味着情报网络被人从内部切断,叛变之人不在外,而在中枢。

是谁?竟能触及影蝉这条隐秘至极的暗线?

她缓缓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底已无波澜,唯有一片冷冽如霜。指尖轻捻,将那张素笺缓缓揉作一团,动作从容却不带丝毫温度。而后,她抬手一送,纸团落入案前烛火之中。

“嗤”的一声轻响,火苗猛地蹿高,橙红的光影在她脸上跳跃,映出半明半暗的轮廓。那一瞬,她眼底掠过一道寒光,似刃出鞘,无声却凛冽。

这时,内侍神色匆匆地疾步踏入殿中,衣袖带起一阵微不可察的风声,跪地叩首,声音略显急促:“启禀陛下,三皇子临出宫前,曾向守门禁军低声询问——近日可有陌生商队出入宫苑?”

玉沁妜正执笔批阅奏章,闻言指尖倏然一顿,笔尖在纸上洇开一团墨迹,如暗夜悄然蔓延的阴影。她眉心微蹙,眸光沉静却暗流涌动。

商队?哪个商队?

一缕疑云自心头悄然升起,如同薄雾笼罩湖面,模糊了原本清晰的轮廓。她脑海中电光石火般闪过一个名字——齐记布庄。那是一家坐落于西市深处的老字号绸缎铺子,门面古朴,匾额斑驳,表面以经营各色绫罗绸缎为业,往来客商络绎不绝,看似寻常无奇。然而,她深知其背后另有玄机——多年前,百里爵曾在密报中轻描淡写地提过一句:此地曾是玄国密探传递情报的隐秘中转站,代号“织影”。

当时她并未深究,只当是旧日陈迹,尘封于过往风云之中。可此刻回想起来,那轻飘飘的一句话,竟如蛛丝般牵动了近日数桩蹊跷之事——宫中异动、边关密信中断、几处暗线接连失联……种种线索若隐若现,仿佛被一只无形之手悄然串联,而那根线头,正缓缓指向这家不起眼的布庄。

她缓缓搁下朱笔,起身离座,步履轻盈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裙裾拂过青砖地面,无声划过寂静大殿。她行至东侧墙畔,伸手在雕花木壁某处轻轻一按,机关轻响,一道暗格悄然开启,露出其后幽深的小屉。她从中取出一本薄册——近十日来所有进出宫门的货品登记簿,纸页泛黄,字迹工整,每一笔皆由专人誊录,记录着宫苑内外的点滴流动。

她凝神细读,目光如刀,逐行扫过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条目。忽然,她的视线定格在其中一行,心跳微微一滞。

昨日申时三刻,齐记布庄呈送一批“贡品级云锦丝绸”,共计十二匹,外覆金线封条,签收人赫然写着——尚衣局掌事姑姑,云岫。

云岫?

玉沁妜眸光骤冷,瞳孔深处掠过一丝寒意。

那个昨夜亲自捧着安神汤走入寝殿、语气温柔、低眉顺眼的云岫?那个声称奉命照料凤体、举止恭敬有礼的尚衣局掌事?竟是她亲手接收了这批来路不明的“贡品”?

她静静立于窗前,暮色渐沉,天光透过雕棂洒落肩头,映得她侧颜如玉,却透着一股凛然难犯的威压。风从窗外拂入,卷起案上薄册一角,仿佛在无声提醒:一场潜藏已久的风暴,正悄然逼近宫墙深处。

玉沁妜缓缓闭上双眼,片刻后又轻轻睁开,眸光如寒潭深水,映着烛火却不带一丝暖意。殿内寂静无声,唯有铜漏滴答,仿佛时间也在屏息等待她的决断。

毒案尚未厘清,军情却又骤然传来;三皇子风尘仆仆归京,信鸽却在半途莫名坠落;派出去的线人接连失联,毫无音讯;与此同时,一支边陲商队竟以特许之名直入宫禁……桩桩件件,纷至沓来,尽数压在这短短两日之间。

太巧了。

她指尖微蜷,眉心轻蹙。世间或许有巧合,但如此密集的“巧合”,早已超出了偶然的范畴。这不像天意安排,倒像有人在暗处执棋,一子落而全局动,步步紧逼,环环相扣。

这不是巧合——是一张网。

一张精心织就、悄然收拢的罗网,正从四面八方无声逼近,将朝堂、宫闱、边关乃至人心悉数笼罩其中。而她,正站在网眼中央。

她起身,衣袖拂过案角,未留痕迹,脚步却坚定地折返至书案前。紫檀木匣再度开启,发出细微的“咔”声,如同夜中裂冰。她从中取出那份刚呈上来的军情急报,指尖抚过纸面,不再急于浏览文字内容,而是将其缓缓举起,迎向烛火。

昏黄的光晕透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