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49章 改革初推行,朝堂新气象

玉沁妜将那份素麻纸封皮的草案缓缓推至御案正中,动作轻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指尖在“削藩”二字上微微一顿,仿佛触到了深埋于朝堂之下的暗流,又似拨开了积年尘封的权柄迷雾。殿内烛火轻轻摇曳,金兽香炉中升起一缕缕沉静的檀烟,光影交错间,映得她眉宇之间那道浅浅的细痕若隐若现,宛如岁月刻下的无声诘问。

她依旧低垂着眼眸,未抬首看任何人一眼,只是唇瓣微启,声音清冷如秋夜寒泉:“拟旨——即日起,施行《削藩策》初令。”

百里爵垂手肃立于侧位,玄色官袍衬得他身形笔挺如松。听见此言时,袖中指尖几不可察地蜷了一瞬,随即复归平静。他知道,这不过寥寥数字的一道政令,一旦落笔成诏、颁行天下,便如同利刃出鞘,寒光凛冽,再难收回。自此之后,山河震荡,权势更迭,旧日格局将如冰裂般层层瓦解。

殿中烛火微晃,映照在几位出身地方世家的女官脸上,光影交错间,她们彼此间交换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目光如细针般悄然穿行于沉默之中,藏着默契,也藏着警惕。终于,有一人缓步上前半步,裙裾轻曳,动作不疾不徐,既显恭敬,又不失世家风骨所赋予的锋芒。她垂首敛目,语气平和如静水,却在平稳之中暗藏一丝恰到好处的迟疑,仿佛每一字都经过深思熟虑,不敢轻言,亦不敢缄默:“陛下明鉴,河北三州旧制承袭百年之久,根深蒂固,非一日可移。当地豪强与乡绅之间盘根错节,族脉相连,姻亲交织,田亩犬牙相错,彼此依存,早已形成一套自成一体、运转有序的地方格局。百姓生于斯、长于斯,世代依附其下,习以为常,安于其序。若今日骤然收兵权、限私兵、夺税柄,打破既有平衡,虽出于整肃纲纪之良愿,然恐操之过急,反激起地方震荡。一旦民心惶动,豪族生变,或有不服之徒借机煽动,恐酿成民变之祸,届时局势难控,恐伤及无辜,动摇国本。”

另一名身着青碧色官服的女官随即开口,语调柔和婉转,似春风拂面,然其言辞之间却暗藏锋芒,字字如针,直指要害:“更何况,沧州近年来水患连年不断,河堤屡次溃决,良田尽被淹没,十户之中倒有九户流离失所,百姓生计艰难困顿,朝不保夕。幸赖各地宗族挺身而出,设粥棚以济饥民,开仓廪以赈灾黎,方使一方黎庶得以苟延残喘。倘若此时贸然削弱宗族之力,使其无粮可赈、无人可役,赈济之途断绝,民间秩序动摇,则民心必将动荡不安,岂非令本已艰难的局面雪上加霜?一旦饥民无所依凭,聚众为乱,流寇趁势而起,四野骚然,社稷根基恐将动摇,此等隐患,实令人忧心如焚。”

二人言语之间,皆以民生疾苦为辞,言辞恳切,情意绵长,仿佛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之至,令人初闻之下不禁为之动容。然而细察其意,却并非全然出于公心,而是句句设防,步步为营,看似在陈说利害,实则意在阻挠新政推行。每一句话都如细密蛛网,悄然织就于变革之路之上;每一段陈述,皆似无声利刃,精准刺向新政命脉的关键所在。她们以“稳定”为盾,以“民情”为矛,借仁义之名,行保守之实,力图在不动声色之间,扼杀变革于萌芽之中。

玉沁妜仍旧沉默不语,神色未动,唯有眼底掠过一道幽光,似寒潭深处涌动的暗流。片刻后,她 向身旁的内侍轻轻颔首,动作极轻,却重若千钧。

不多时,三份泛黄的卷宗被恭敬地呈上御案。纸页早已泛出岁月的枯色,边角微微卷起,显是历经辗转、几经传递才得以送入宫中。其中一份纸面斑驳陆离,墨迹被泪水悄然晕染成片,字里行间仿佛还残留着执笔者在深夜伏案痛哭时的呜咽与颤抖;另一份则赫然印着一枚暗红的指印,不知是血所凝,还是朱砂所点,却透出一股令人窒息的悲愤与控诉,宛如无声呐喊直刺人心;最后一份密密麻麻写满陈情之辞,字字如泣如诉,笔锋颤抖,似书写者每落一笔,便耗尽一分心力,满纸皆是百姓血泪交织的冤屈。

她终于开口,声音并不高亢,却清晰如钟磬余音,在这寂静空旷的大殿之中缓缓回荡,久久不散。“这是今晨刚从民间递进来的。”她语气沉稳,却字字如钉,敲击在每一位臣子的心头,“河北李氏,倚仗权势,强占良田三百余亩,逼迫农户以妻女抵债,一家三代沦为奴婢,母子近在咫尺,却被隔墙相望,不得相见,唯有夜半哀泣声随风飘入耳中;沧州赵家,竟胆敢私设税卡于交通要道,凡挑夫贩卒路过者,无论贫富,每担抽钱三文,更有甚者,老弱病残无力缴纳,竟遭鞭笞倒地,有老翁当场吐血而亡,尸骨未寒,家中已无炊烟;云州孙氏,豢养家丁逾两千人,甲胄齐备,弓弩森然,俨然自成一军,昨夜更是目无王法,公然拘捕朝廷派去核查赋税的税吏,拒不交人,形同谋逆,其心可诛!”

她说一句,便将卷宗逐一翻开,双手高高举起,让那血泪交织的文字直面群臣,如利刃般刺破朝堂之上长久以来的沉默与粉饰。烛光摇曳,映照在那些控诉的字句之上,仿佛每一个字都在燃烧,在低语,在控诉这世间不公。大殿之内,一片死寂,唯有纸页翻动的轻响,如同惊雷滚过众人耳畔,割开了虚伪的宁静,也撕碎了权贵们习以为常的安逸。

“你们总说执行艰难,可你们可曾亲眼见过那些百姓?他们早已不只是困顿潦倒,而是挣扎在生死边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寒冬之中蜷缩于破屋残垣,连一口热汤都成了奢望。”她的声音骤然低沉下来,如寒夜中自九天垂落的霜雪,凛冽而肃杀,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我们若再一味迟疑,再任由地方豪强兼并田产、鱼肉乡里,放纵权贵盘剥、苛政如虎,等到民怨沸腾、忍无可忍之日,那便不再是上书请愿,而是万民举旗,揭竿而起!到那时,烽火将燃遍九州,城池倾颓,白骨露野,血流成河——那才是真正的民变,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山河破碎!”

大殿之内,死寂如渊,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不动。群臣垂首肃立,脊背微僵,无人敢抬头直视那高座之上凛然如神只的目光,更无人胆敢出言反驳。唯有殿角铜烛台上燃烧的烛火偶尔噼啪作响,昏黄的光晕在墙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映照出一张张或苍白如纸、或铁青如铁的脸庞,宛如被无形的重锤击中,默默承受着来自黎民苍生苦难深渊的无声控诉。

她缓缓合上手中那本厚重的卷宗,木牍轻叩案几,却如惊雷滚过众人耳畔。她抬起眼,目光如刃,冷峻地扫过殿中每一位大臣的面容,一字一句,清晰而坚定:“即日起,新政察访使正式组建,直属中枢,不受地方节制,凡重大情状,可越级直奏天听。人选由天机楼先行推举,朕亲自批阅定夺。凡有胆敢阻挠新政推行者,不论品阶高低,官职大小,一律停职待查,交由御史台严审究办!”

话音落下,余韵犹在梁间回荡。那几位原本面露倨傲、欲要争辩的官员脸色陡然一变,额角渗出细密冷汗,终究不敢再言,只得低头退入人群,身影隐没于寂静的朝班之中,仿佛被那一道凛然不可犯的帝王威仪彻底震慑。

议政已毕,天边日影西斜,余晖洒落宫墙,映得金瓦生辉。百里爵随群臣缓步退出大殿,袍袖轻拂,步履沉稳。忽而身后传来一声清亮传唤:“皇夫留步——户部诸卿已在偏殿候您多时。”他微微一顿,回首望去,见那内侍躬身垂首,语气温恭却不容迟疑。

百里爵略一点头,神色淡然,转身折入御书房侧的偏殿。殿内烛火初燃,映照出长案上七本摊开的账册,纸页泛黄或崭新,墨迹浓淡不一,格式错杂无序,仿佛各自为政,毫无章法可循。户部尚书端坐上首,眉头紧锁如结,指节轻叩案角,声音低沉中透着焦灼:“沧州报上来的军饷支出,竟比去年高出四成之多,可查遍库存,物资未见丝毫减少;云州更离奇,声称增兵三千,却无半点粮草调拨的记录留存。我等已连核三日,翻遍卷宗,仍是一头雾水,毫无头绪。”

话音未落,殿中一片凝滞。众官员面面相觑,皆感棘手。就在此时,百里爵缓步上前,玄色锦袍无声曳地,身形挺拔如松。他的目光并未扫视全案,而是精准落在其中一本边角磨损、书页微卷的旧册之上。他俯身取来,指尖轻抚封皮,动作极轻,似怕惊扰了岁月尘封的记忆。翻开几页后,他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本薄册,封皮早已磨得起毛,边缘斑驳,唯“大胤赋役通考”四字犹清晰可辨,笔力遒劲,显是经年抄录之作。

“这是我早年亲手誊录的旧本。”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珠玉落盘,“其中详载各州府薪俸定额、运输损耗、物料耗用之规制,皆依祖制与先帝诏令厘定。譬如,自沧州至京城,以马车运粮,每石米之损耗,不得超过二分三厘。若逾此限,便是虚报浮支,其数愈多,其心愈险。”

有人微微皱起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迟疑与忧虑,低声说道:“如今各地州府在核算之时标准不一,有的地方宽松随意,有的却严苛至极,尺度参差,本就令人难以适从。若在此情形下强行推行统一之法,恐怕非但难以平息争议,反而会激起更多纷争。各地积习已久,利益盘根错节,贸然更张,岂能轻易服众?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与不满,这后果,谁又能担得起?”

百里爵神色从容,动作不急不缓,执笔蘸墨之际,腕力沉稳,笔锋轻点宣纸,便在素白的纸面上勾勒出一张三栏分明的表格。线条清晰利落,横平竖直间透出严谨章法,布局规整而不失气度,仿佛早已成竹在胸。他搁了下笔,目光微抬,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钟磬落地,回响沉静而有力:“那就统一起点。”

他的语气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话音未落,周遭已悄然凝滞。“各地先行自审,逐项列明收支明细,账目务必详尽,不得遗漏分毫;中枢将派遣专职官员前往复核,查验原始凭证,逐一比对账册记录,确保数据真实无虚;最后,由新政察访使不定期随机抽查,不提前通报,不走流程过场,直抵库房现场,当面核验实物与账面是否相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眼神冷峻如霜,“三道审核,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唯有全部通过,方可录入国档,视为正式备案。若其间发现任何出入——无论涉及何人,不论官职高低、资历深浅,一律从严追责,彻查到底,绝不姑息。”话语落下,屋内鸦雀无声,唯有墨香氤氲,纸上的表格静静铺展,如同一张无形之网,正缓缓覆盖向整个国度的财政命脉。

片刻之后,户部主事猛然抬起头来,眼中精光乍现,神情激动得难以自持,忍不住一掌拍在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由衷赞叹道:“妙极!此法当真高明至极!以往各地赋税稽查皆由地方自行审验,实则形同虚设,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如今却设计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核查机制,上下牵制,内外呼应,纵使有奸猾之徒妄图舞弊,也断难逃脱这天罗地网般的监察体系!”

他语气激昂,目光炯炯,仿佛已预见此策推行之后,积弊尽除、吏治清明的盛景。堂中众人闻言,亦不禁为之动容,低声议论间满是钦服之意。

百里爵静立原地,神色沉稳如古井深潭,波澜不惊。他微微颔首,似是对众人的反应早有预料,却又不露喜色。稍作停顿后,方才缓缓启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珠玉落盘:“此外,尚有一议需提请诸位思量。算学稽核这一要务,未必非得尽数委于男官之手。近年来,各郡县兴办学堂,广开民智,其中不乏聪慧勤勉的女子,精通珠算之术,熟谙账理章法,条分缕析,才识卓然者大有人在。如此良才,岂可因性别之别而弃之不用?”

他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继续说道:“若能择其优者录用,许其参与审计实务,既可拓宽选才之路,使真正有能之人得以施展所长,亦能彰显我新政之公正与开明。用人唯贤,不分男女,方为长治久安之基。此举看似细微,实则关乎风气之导向,制度之根本。”

此语落地,犹如投石入湖,激起层层涟漪。几位老臣脸色微变,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悦与惊愕,彼此交换眼色,似有千言万语欲言又止。然而终究无人敢当面反驳。毕竟上一回那位公然质疑女子干政、讥讽“牝鸡司晨”的大臣,已被女帝当庭斥责,引《贞观政要》反诘,驳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自此闭门谢客,再不敢妄议朝纲。

消息传至晨曦宫时,玉沁妜正倚窗品茶,窗外桂影婆娑,风送幽香。她听完内侍低声禀报,眸光微闪,唇角轻扬,只淡淡吐出两个字,清冷如霜,却重若千钧:

“准了。”

夜色如墨,缓缓浸染整座皇城,宫墙深处,一盏盏朱红宫灯次第亮起,宛如星火缀于幽暗的廊庑之间,将回环曲折的飞檐画栋映照得影影绰绰。晚风拂过琉璃瓦当,携着几分秋寒,在回廊间低语盘旋。百里爵自偏殿缓步而出,衣袂轻扬,足音沉稳。他抬眼望去,只见玉沁妜静立于雕花木廊之下,身姿挺秀如松,月白长裙曳地,袖口银线绣着细密云纹,在灯下泛着微光。

她手中握着一封密报,指尖修长而沉静,却在不经意间轻轻摩挲着纸角,仿佛那薄薄一页之上,压着千钧之重。她眉目如画,神情淡漠如霜雪覆面,眸光却深不见底,似有暗流涌动于无声处。

凌霄不知何时已悄然现身,玄色劲装紧贴身形,隐于廊柱阴影之中,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他声音低沉如耳语,字字清晰:“华阳宫西侧昨夜突发大火,烧毁的是‘齐记布庄’旧址。废墟之中,掘出前朝所遗铜模数具,皆可铸私钱,形制精巧,非民间所能造。更蹊跷的是,现场残留香灰数撮,气味诡异,经查验,竟与前几夜城西焚祭所留痕迹完全一致。”

玉沁妜垂眸听着,唇线未动,睫毛却微微一颤,似有风掠过心湖。

百里爵缓步上前,靴底轻叩青砖,声息极轻。他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密报上,语气平和却不失锋芒,如温玉藏刃:“火能焚物灭迹,亦能照亮那些本不该藏匿于黑暗中的东西。他们如此急切地纵火毁证,恰恰说明心中有鬼,惧怕见光。与其耗费人力追查一个放火之人,不如顺藤摸瓜,彻查与‘齐记’有关联的所有产业——商铺、账房、仓廪、码头,无一可漏。”

玉沁妜缓缓抬眼,目光如秋水映寒星,静静凝视着他。

他迎着她的视线,神色坦荡,眸中无半分算计之色,反倒透出一种沉静的笃定,仿佛早已看透迷局背后的脉络:“查铺子,便是查根。一间一间地清,一家一家地挖,才能断其血脉,绝其后患。若只抓一人,不过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夜风忽起,吹动檐角铜铃,叮铃一声脆响,余音袅袅,散入寂寥庭院。

她久久未语,只将密报缓缓折起,收入袖中。良久,方才启唇,声音清冷如泉:“传令新政察访使,即刻立案彻查。先列名录,凡与‘齐记’有过往来者,不论大小,悉数登记;再派人逐户走访,明察暗访,不得遗漏一处。”

话音落下,仿佛一块巨石投入深潭,涟漪虽未现,却已注定波澜将起。

两人并肩而立,身影被宫灯拉得修长,斜斜投在青砖地上,悄然交叠,仿佛命运在此刻悄然交汇。风拂过他们的衣角,卷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混着夜露的气息,在寂静中流转。

不远处,凌霄仍隐于柱后,黑眸幽深如古井,望着那并肩而立的身影,唇角微不可察地向上扬起一道弧度,似笑非笑,意味难明。他并未上前,也未曾出声,只是默默将手中另一封密信缓缓揉成一团,动作轻柔却决绝,随后将其塞入腰间香囊深处,仿佛埋下一颗尚未引爆的棋子。

百里爵忽然觉察袖中略有异样,似有纸片滑动之声。他神色不动,不动声色地探手入袖,指尖触到一张折叠得极小的纸条——正是白日里他亲手藏匿、以为早已销毁的那一张。纸面微糙,边缘已略显发脆,仿佛经受过火烤或水浸。

他缓缓将其抽出,置于掌心,借着宫灯微光细细端详。片刻后,他凝望廊外愈发浓稠的夜色,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随即,他轻轻松开手指。

那纸片如枯叶般飘然坠落,随风打了个旋儿,轻盈落入阶下排水沟中,转瞬便被阴影吞没,再不见踪影。仿佛从未存在过,又仿佛,一切才刚刚开始。

玉沁妜缓缓转过身来,衣袖随风轻扬,如流水般滑落肩头。她凝望着他,眉目清冷如霜,声音却如寒泉击石,清晰而沉静:“明日你还要去户部议事,章程须得尽快定下,不可再拖延。”

“是。”他低声应道,语调平稳如古井无波,仿佛世间万般纷扰皆不能撼动其心绪分毫。

她不再多言,只轻轻颔首,随即迈步前行。裙裾曳地,如云霞铺展于青石阶上,每一步都踏得从容不迫,仿佛连时光也为之放慢了流转的节奏。他落后半步,默默相随,身影隐在她身后微弱的光影里。目光自她纤细却不失挺拔的背影掠过,最终投向远处——那曲折蜿蜒的回廊,如同命运的脉络,在夜色中悄然延伸,不知通向何方。

宫灯一盏接一盏悬于檐下,昏黄的光晕洒落,将廊柱拉出细长而孤寂的影子,宛如墨笔勾勒的旧时画卷。一只飞蛾忽地自暗处扑出,翅膀在灯光下泛着微弱的银光,执拗地撞向那层薄薄的灯罩,发出细微的“啪啪”声。挣扎片刻后,终是力竭,跌落在冰冷的石板之上,六足抽搐几下,便再无声息,唯有余温在夜风中悄然散尽。

百里爵垂眸看了一眼,神色未动,仿佛那不过是一片落叶坠地。他脚步未停,只轻轻抬脚,从容跨过那具尚带余温的残躯,继续向前走去,身影融入更深的夜色之中,仿佛从未停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