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47章 女帝思长远,谋局稳朝纲

茶盏碎裂的声响仍在殿中回荡,余音如细针般刺入耳膜,仿佛连空气都随之震颤了一瞬。玉沁妜缓缓收回搁在案角的手指,指尖轻轻一捻,沾上了一点飞溅而起的茶渍,微凉黏腻,像极了此刻她心头压着的情绪——隐忍、克制,却暗流汹涌。她没有低头去看那散落一地的瓷片,也没有唤宫人进来清扫,仿佛那破碎的不只是茶盏,而是某种早已名存实亡的平静假象。

“凌霄。”她终于开口,声音比方才低沉了几分,却不似先前那般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意,反而更显沉稳,如寒潭深水,不起波澜却蕴藏千钧之力,“把近三年来各州节度使私调兵马、擅增税赋的所有卷宗,全部调出来。”

话音刚落,殿外便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如同夜风拂过竹林,几乎难以察觉。下一瞬,凌霄已悄然立于门侧,身形挺拔如松,手中抱着一叠泛黄的册子,封皮上印着朱红官印,字迹斑驳却依旧威严。他缓步走入,将那一摞沉重的黄皮文书轻轻置于长案之上,动作轻巧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随即,他又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铃残片,锈迹斑驳,边缘参差,像是经历过烈火焚烧与岁月侵蚀。他将其轻轻搁在最上方的卷宗顶端,动作随意,却透着不容忽视的意味。

“沧州西岭那处暗哨昨夜传信。”他的声音懒散中带着几分冷意,“三名新兵报到时用的是旧籍贯,名字对得上三年前阵亡名录里的两个。身份有问题,极可能是冒名顶替,混进军中。”

百里爵站在沙盘旁,目光凝滞在鹰喙崖一带的地形标记上,眉心微蹙。他始终未动,只淡淡问道:“这些事……以前不是不知道?”

“知道。”玉沁妜缓步走向沙盘,裙裾曳地无声,宛如月下流水。她停在沙盘前,指尖缓缓划过几处关隘的标记,动作轻柔,却似刀锋掠过地图上的每一寸山河,“可那时外敌压境,北有玄军虎视,南有慕容铮割据称雄,朝廷不得不倚仗藩镇协防,哪怕他们尾大不掉,也只能暂且容忍,以防内乱动摇国本。如今不同了——玄军已退,慕容铮伏诛,边患暂平,朝局初定。这个时候,有些人也该看清风往哪边吹了。”

凌霄闻言轻笑一声,身子往后一靠,懒洋洋地倚在雕花金柱上,一手搭在腰间佩剑,眼神却锐利如鹰。“义姐是想趁他们还没缓过神来,先把根给拔了?”

“不是拔根。”她摇头,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是换土。藩镇之所以能坐大,靠的从来不是忠心,而是兵权、财权、世袭权这三根支柱。我们不必一刀斩断,只需一根一根地拆,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脚下的土地早已松动。”

百里爵这才缓缓转身,踱步至长案前,伸手翻开一本册子,纸页哗啦作响,像是翻开了无数被掩埋的秘密。他眉头微皱,低声说道:“若直接削权,恐怕会激起兵变。毕竟那些节度使手握重兵,根基深厚,一旦逼得太紧,恐生祸乱。”

“所以不急。”玉沁妜在他对面坐下,姿态从容,提笔蘸墨,在一张空白宣纸上缓缓写下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兵归枢。

她搁下笔,目光清冷如霜:“先查账。户部即刻派出钦差,奔赴各州核查粮饷出入明细,凡有虚报浮报者,一律记档备案,留待日后清算。再调将——所有驻军主将,三年一轮换,不得连任,切断他们培植亲信、结党营私的路径。最后收兵符——地方练兵不得超过五千之数,且调动须经中枢授印方可执行,违者以谋逆论处。”

凌霄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样一套下来,就等于把刀柄彻底的交到了您手里。”

“这本来就是朝廷的刀。”她抬眼望向他,眸光如刃,穿透人心,“这些年,不过是被他们借去用了太久罢了。现在,该物归原主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二人,声音低了几分,却愈发清晰:“你们觉得,谁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百里爵合上册子,指尖在封皮上轻轻一叩,语气笃定:“必是那些靠儿子接班、侄儿掌兵的节度使。尤其是北境那位——去年刚把他亲弟弟提拔为副帅,明摆着是要搞世袭。他绝不会轻易放手。”

“那就拿他开刀。”玉沁妜执笔再书,笔锋一转,写下六个力透纸背的字:粮由户部统调。

她放下笔,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压迫感:“查他去年冬屯粮八万石,上报朝廷却只报了三万。多出来的五万石去哪儿了?是赈灾了?还是悄悄运去了军营,养私兵?派人去问问,要个说法。”

凌霄吹了声口哨,唇角微扬:“这一招够狠啊。钱袋子一掐,兵再多也得饿肚子,粮草一断,军心自乱。”

“狠的还在后头。”她转向百里爵,神情认真,“你昨日提的《削藩策》初稿,今日就写完。三大原则不能变——兵归枢密、财统户部、将轮边州。但措辞要软些,别让人一眼看出杀机。不说‘废除世袭’,改说‘试行轮替制,以观成效’;不说‘收归兵权’,改称‘加强中央协防机制,共保边疆安宁’。”

百里爵略一思索,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明为共治,实为集权。表面仁政,背后铁腕。”

“聪明。”她唇角微扬,笑意却未达眼底,“天下人爱听好话,我们就给个好听的说法。只要结果达成,过程不妨温柔些。”

凌霄晃了晃手中的香囊,轻佻一笑:“要不要我让天机楼放点风声?就说某位节度使私下联络旧部,意图抗命?逼他先动手,咱们也好名正言顺地剿了他。”

“不必。”玉沁妜摇头,神色淡然,“现在不是逼他们反,是让他们自己退。给他们三个月缓冲期——主动交权的,赏田赐爵,保其富贵;拖着不动的,户部上门详查,一笔一笔算清楚;至于敢闹事的……”她顿了顿,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墨迹晕开如血,“绝杀堂有的是办法,让一个人‘病逝’得悄无声息,连棺材都不必多打一口。”

百里爵低笑出声,眼中却无半分笑意:“陛下果然心狠手辣,步步为营,滴水不漏。”

“不然呢?”她抬起眼,直直望进他瞳孔深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你想做万人称颂的仁君,还是想坐稳这座江山?仁慈留给太平盛世,眼下……我们需要的是铁与火。”

殿内一时陷入沉寂,唯有檐角悬挂的铜铃被穿堂而过的微风轻轻拂动,发出一声清脆悠远的叮当响,仿佛天地也在悄然应和这番沉重的对谈。光影斑驳地洒落在青砖地面上,映出几道斜长的轮廓,宛如命运悄然铺展的纹路。

片刻后,凌霄神色微敛,语气从先前的冷峻转为深思,低声道:“外敌压境固然可忧,但我更惧者,是内才匮乏,无人可用。旧制派虽已倾覆,朝堂之上看似清明,可真正能独当一面、执掌要务的女官,掰着手指头数来,竟不过寥寥三四人。倘若将来新政全面推行,政令难行,事务繁杂,却无得力之人辅佐支撑,岂非空有宏图而无根基?”

玉沁妜微微颔首,眉宇间透着沉静与坚定,轻声接道:“这正是我今日所要言明的第二件大事——科举改制。”

她缓缓自袖中抽出一份墨迹未干的奏草案,动作从容地将其摊开于紫檀木案几之上,纸面平整如镜,字迹清峻有力,似刀刻斧凿般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如今的科考制度,重经义而轻实务,考的是谁背得熟《礼记》《春秋》,谁写得出辞藻华丽的八股文章。可寒门女子家中贫苦,连书都买不起,何谈通读典籍?她们终日劳作,哪有闲暇整夜诵经?反观世家闺秀,自幼延请名师,锦衣玉食,自然能将经书倒背如流。这般选才,哪里是在选拔贤能?分明是在遴选富贵人家的女儿罢了。”

百里爵接过那份奏草案,目光一寸寸扫过纸上密密麻麻的条陈,神情渐渐凝重起来,低声问道:“那您打算如何改法?总不能废了经义,全凭一张嘴说事吧?”

“当然不是。”玉沁妜唇角微扬,眸光如星火乍现,“我要加试策问——直接出题,考治国之能。比如,给一道‘黄河决堤,该如何疏浚河道、安置灾民’的难题;或是一州赋税失衡,民生困顿,该如何重新调配税负、振兴农桑。题目就摆在眼前,让考生当场作答。不看家世,不比文采,只看谁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谁有真才实学,谁就能进入殿试,由陛下亲自主考。”

凌霄闻言,眼中骤然一亮,仿佛暗夜中忽见火炬燃起,不禁抚掌赞叹:“妙极!此策一出,那些埋没乡野的农家女,懂水利、知沟渠者,便有机会脱颖而出;那些出身商贾之家、精通算账理财的女子,也不再因‘身份低微’而被拒之门外。这才是真正的唯才是举!”

“不仅如此。”玉沁妜声音渐沉,却愈发铿锵有力,“我还计划在全国各郡县设立‘郡县学堂’,专收年满十五岁以上、家境贫寒却志向高远的女子。朝廷负担其食宿费用,聘请良师教授律法、算学、农政、地理乃至兵略之术。三年修业期满,通过考核者,可直接录入吏部名册,候补实职官位,无需再经层层推举。”

百里爵听罢,眉头微蹙,沉吟良久方才开口:“此策固然是利国利民之举,可……若阅卷仍由旧派主考官把持,他们心中自有门户之见,即便考生才华横溢,怕也难逃打压。更何况,世家子弟素来交游广阔,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评卷之时难免偏袒私亲,如此一来,改革岂非形同虚设?”

“正因如此,我才设下一道铁律。”玉沁妜提笔蘸墨,在草案空白处疾书数语,笔锋凌厉如剑,“所有试卷,一律密封姓名、籍贯、师承,再由专人用朱笔誊抄一遍,送至考官手中。原卷封存,誊本评阅——谁也无法辨认字迹,更无从知晓作者出身。纵使天机楼神通广大,查一个人的背景尚需多方探察,何况这些匿名答卷?任你权势滔天,也休想从中舞弊半分!”

凌霄听得热血翻涌,猛然一拍案几,声音震得烛火微颤:“好一个匿名誊录制!这一招狠辣精准,直击积弊要害,堪称釜底抽薪!从此以后,再无人能靠关系上位,唯有真本事者,方能登堂入室!”

“还有最后一条。”玉沁妜缓缓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向窗前,抬手推开半扇雕花木窗。夜风涌入,吹动她素色广袖,发丝轻扬,身影挺拔如松。她望着宫墙之外那片深邃的夜空,语气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凡通过殿试者,无论出身贵贱、门第高低,一律授予实职要位,不得再以‘女子不宜掌权’为由,将其贬为文书、记事等虚衔。我要让她们真正走进六部衙门,执掌一方政务,治理一方百姓。”

百里爵凝视着她的背影,忽然低笑一声,笑意中带着几分敬意与感慨:“您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不仅要打破旧制,还要亲手栽培一批与您一般果决、坚韧、铁腕治政的女官队伍,将来遍布朝野,撑起这片江山。”

玉沁妜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抬起手,指尖拂过窗棂上一道岁月留下的刻痕,声音如风过山林,清远而坚定:“我要的从来不是一群唯命是从的臣子,不是只会低头奉承的奴婢。我要的是十年之后,这座朝堂之上,站满了能扛事、敢担责、心怀苍生的女儿英杰。她们不必依附父兄,不必仰仗夫婿,也能凭借自身才干,执印持节,镇守四方。到那时,天下人方知——女子之志,不在闺阁,而在庙堂;女子之力,不止于柔情,更在于经纬乾坤!”

夜风自殿外悄然涌入,带着几分深秋的凉意,轻轻拂动她的广袖长裙,衣袂微扬,如云似雾。远处宫墙蜿蜒,一盏盏宫灯次第亮起,连成一道蜿蜒的光河,倒映在墨蓝天幕之下,与漫天星斗交相辉映,仿佛天地之间皆被这静谧而肃穆的光辉笼罩。

凌霄斜倚在朱红廊柱之侧,身影半隐于暗处,眉宇间透着冷峻与沉稳。腰间悬挂的七个香囊随风轻晃,丝绦飘摇,散发出淡淡的药草清香,在寂静中划出细微的节奏。他低声道:“可这样一来,阻力不会小。那些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老臣,根基盘根错节,一旦触及他们的利益,必定群起而攻之,朝堂之上怕是要掀起滔天波澜。”

“让他们跳。”玉沁妜缓缓转身,目光如寒潭映月,清冷却锐利。她立于阶前,身姿挺拔如松,语声不高,却字字铿锵,“改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温言软语就能换来的太平盛世。分步走——先查账,再削权,后开科。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每一步都留足时间,给他们看清楚局势的机会。愿意顺势而退的,朝廷自会保全其体面与尊严;若有人死攥权力不放,执迷不悟……”她纤细的指尖轻轻叩击在紫檀木案上,发出几不可闻的轻响,如同棋子落盘,“那就让他们成为新政奠基时,那必不可少的祭品。”

百里爵垂眸凝视着手中的草案,纸页泛黄,墨迹未干,仿佛承载着整个王朝未来的重量。他忽而抬眼,声音低沉却直指要害:“殿下,若有人借女子入仕之事发难,说您此举违背祖制、动摇国本,甚至煽动礼部老臣联名上奏,该如何应对?”

“祖制?”玉沁妜冷笑一声,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眼中却无半分笑意,“我父皇驾崩之际,祖制没能救他一命;北境饥民易子而食之时,祖制也没能开仓放粮。如今倒有人拿它来压我?真是可笑至极。”

她说罢,缓步走向御案,指尖抚过那份《科举改制草案》,纸面粗糙,却写满了破旧立新的勇气。她取来一支朱笔,笔尖悬于纸上,殷红如血,却迟迟未落。

“明日早朝,我会亲自宣布彻查边饷账目。”她语气平静,却蕴藏着雷霆万钧之势,“等第一份贪腐奏报送抵御前,便顺势推出《削藩策》与科举新规。你们……准备好了吗?”

凌霄缓缓直起身,衣袍猎猎,目光如刀锋般扫过殿内烛影。“天机楼已布下暗线三百余处,各地节度使贪赃枉法、克扣军饷、私贩盐铁的证据,早已整理成册,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呈于金殿之上,震动朝野。”

百里爵默默将草案重新铺展于案头,提笔蘸墨,狼毫轻润,墨香氤氲。他沉声道:“《削藩策》初稿,今夜必能完成。条陈十策,层层递进,既合律法,又避锋芒,足以经得起御史台反复诘问。”

玉沁妜静静望着二人,良久未语。殿内烛火微微摇曳,光影浮动,映得三人的身影投在雕花墙壁之上,交错重叠,宛如棋局之中黑白对弈,步步惊心。

她最终轻轻将朱笔搁回笔架,未曾批红。

“那就再等等。”她轻声道,嗓音如月下溪流,清澈却坚定,“不必急于一时。等第一份贪腐奏报真正送到眼前,再动手也不迟。我们要的不只是雷霆手段,更是万众归心的时机。”

烛影深处,百里爵缓缓搁下狼毫笔,笔尖仍悬着一滴浓墨,欲坠未坠,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屏息凝滞,等待那一滴墨落下,便揭开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序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