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44章 爵助帝破局,默契渐生成

墨刃踏入乾元殿的那一刻,殿内沉凝如水的烛光仿佛被骤然惊动,轻轻摇曳了一下。他手中紧握的密报边缘已被掌心沁出的汗水浸得微微发软,纸角甚至泛起了一圈细小的褶皱。他脚步未停,甚至连最基本的跪拜之礼都来不及行全,便沉声启奏,声音低而急促,却字字如钉入木:“北境急讯——玄军主力已渡清河渡,前锋距沧州水寨不足二十里!粮车列阵绵延三里,押运士卒步履蹒跚,疲态尽显,显是长途奔袭所致。”

玉沁妜正立于殿中央的巨大沙盘之前,指尖轻轻悬停在一处险峻山口之上,仿佛在丈量风向与地势之间的微妙平衡。她并未抬头,只是从唇间逸出一声极轻的“嗯”,像是早就在心头推演过千百遍这般局势。然而,那根素来稳如磐石、从不因战局波动而颤动的食指,却在无人察觉的瞬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抖,宛如被无形的命运之线悄然牵动。

就在这寂静将落未落之际,凌霄自侧廊缓步而出,衣摆上还沾着夜露的湿痕,发间的竹簪斜斜歪了一寸,似是从何处匆匆赶来。他未语先展绢,将一张薄如蝉翼的飞鸽密文轻轻铺展于案上,动作轻巧却带着不容忽视的肃杀之意:“鹰牙岭昨夜连升三重帅帐,篝火连绵成片,彻夜未熄。主帅旗赫然立于岭脊最高处——距我方密道出口,整整三十里。”

话音方落,殿中烛火忽地猛烈一跳,光影剧烈晃动,映得舆图上的山川沟壑如同活物般起伏明灭,仿佛天地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低吟震颤。玉沁妜终于缓缓抬眼,眸光如寒潭深水,冷冷扫过墨刃与凌霄二人,声音不高,却如金石掷地:“传百里爵。”

旨意下达不过半盏茶工夫,华阳宫方向便传来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踏在青玉石阶上,节奏分明,不疾不徐。百里爵并未身着往日常见的锦绣朝服,而是换上了一袭玄色轻甲,肩线笔直利落,腰束革带,衬得身形挺拔如松。他步入殿中,并未立刻跪拜行礼,而是径直走向沙盘,目光如刀锋掠过几处地形高点,精准而冷峻。

“若由此穿山腹而行,”他指尖落在一处极为隐蔽的山洞入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三日之内可抵鹰甲岭后方。臣所率三百死士皆习夜战,善潜行匿迹,惯于无声穿林越涧。如今敌军粮道拉长,守备松懈,正是断其补给的最佳时机。”

玉沁妜静静凝视着他,良久未曾言语。殿中一片寂静,唯有烛芯偶尔爆裂的轻响。忽然,她启唇问道,声音平静无波:“你如何确信那条密道至今仍可通行?”

百里爵神色不动,语气亦如古井无澜:“十年前,我曾随先父王巡边至此,亲眼目睹工部在此修筑暗渠引水,用以灌溉边屯。后因一次山体滑坡封堵通道,但地基未毁,结构尚存。今晨,我已命影十七秘密探路,回报称通道主体完好,仅需清理两处碎石堆积,便可通行无碍。”

凌霄在一旁冷笑一声,眉宇间透出几分讥诮:“说得倒是轻巧。可若是你那三百死士中途变卦,不走鹰牙岭,反倒调转方向,直扑京畿呢?届时城门未闭,防务空虚,岂非酿成滔天大祸?”

百里爵缓缓转头看向他,眼神清明如秋夜星辰,毫无闪躲之意:“若我真有此心,又何必主动提及密道所在?更不会请求陛下亲下兵符,调令出征。藏而不报,方为阴谋;坦然呈上,才是忠臣本色。”

玉沁妜抬起一只素手,轻轻一压,止住了即将爆发的争执。她缓步踱至沙盘前,广袖微拂,袖角不经意间掠过一座模拟烽燧的小木塔,塔身轻晃,却不倾倒。她凝视着那片错综复杂的山岭地形,淡淡开口:“推演一遍。”顿了顿,又补充一句,“不用笔,用手指。”

百里爵点头应诺,俯身而下,姿态恭敬却不失从容。他指尖划过一道道山脊、溪谷、隘口,逐一指出三处最适合伏击的绝佳位置,不仅详述地形优势,更准确说出敌军换防的具体时辰、哨岗轮值的规律节奏,甚至连粮仓布防图中那一处极易被忽略的死角,都被他毫不遗漏地点出。

“你怎么会知道他们会在子时交接?”墨刃终于按捺不住,眉头紧锁,脱口而出。

“玄**制,夜哨以三更为期,每更交替必在子时初刻。”他语气淡然,仿佛在讲述一件早已铭刻于心的常识,“且鹰牙岭地势高寒,每逢戌时起雾,亥时最浓,能见不过十步;至丑时方渐散尽。他们为防误伤己方巡卒,必定选择雾气将散未散之际换防——这既是惯例,也是保命之举。”

殿内一时陷入沉寂,烛火在青铜灯台上轻轻摇曳,映得梁柱间的雕纹忽明忽暗。空气仿佛凝滞,连呼吸都显得格外清晰。玉沁妜端坐于主位之上,凤眸微敛,目光如寒潭深水,静静凝视着阶下那道挺拔的身影。良久,她朱唇轻启,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倘若你的死士中途叛变,调转锋芒直取皇城,朕当如何应对?”

百里爵缓缓直起身来,玄色长袍随动作微微翻动,肩上的银线云纹在昏黄光晕中若隐若现。他抬眼,毫不避让地迎上她的视线,眸光沉静如古井,却又似藏有雷霆万钧。两人对视片刻,仿佛时间也为之停驻。终于,他抬起手,指尖轻抚过腰间那枚青玉佩——玉质温润,雕工古朴,边缘已有些许岁月磨出的细痕。他动作极缓,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誓约,随后将玉佩轻轻取下,置于沙盘边缘,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

“此物,乃我母妃临终前所赠,亦是玄国太子信符。”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每一个字都似经过千锤百炼,“若有朝一日,我百里爵负天下苍生、背盟忘义,便以此物为凭,任由君王处置,生死无怨。”

角落阴影之中,凌霄悄然退至帷幕边缘,袖中滑出一卷泛黄帛图,指尖迅速展开,与手中另一份密道图细细比对。烛光掠过他冷峻的侧脸,眉心微蹙,神情专注如鹰。片刻后,他眸光一凝,随即极轻微地点了点头,朝玉沁妜方向投去一道确认的目光——图无伪造痕迹,路径吻合,机关标注精准无误。

与此同时,墨刃自暗处现身半步,黑衣裹身如夜影流动,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绝杀堂七日前已悄然布控,死士驻地四周皆有暗哨潜伏,飞鸟难渡,任何异动,必在掌控之中。”

玉沁妜终于伸手,取过案上一支紫毫朱笔。她蘸墨甚深,笔尖饱吸浓墨,几乎要滴落下一粒乌黑欲坠的墨珠。殿内寂静无声,唯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如春蚕食叶,又似细雨拂窗。她一边疾书调令,一边徐徐开口,语调冷静如冰河初裂:“命边军佯攻清河渡南岸,虚张声势,引敌主力回防;三百死士即刻由北岭密道潜入敌后,焚其粮仓,毁其辎重,不留余烬;另遣两营精锐,封锁所有出关要道,断其退路,围而歼之。”

话音未落,百里爵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如惊雷乍起:“东谷留一线不封。”

众人皆是一怔,神色各异。凌霄眉头骤然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与警惕:“放敌逃生?此乃兵家大忌,岂非纵虎归山?”

玉沁妜却在这时顿住了笔。朱笔悬于纸上,墨迹将坠未坠。她没有立刻作答,而是缓缓抬起眼,望向沙盘之上那条蜿蜒如蛇的山谷通道。烛光映照下,她眸光微闪,似有星火掠过寒潭。片刻沉默之后,她竟轻轻笑了——那笑意极淡,如同冬日湖面悄然裂开的一道细纹,转瞬即逝,却蕴含着难以言喻的深意。

“溃兵四散,最乱军心。”她终于开口,声音轻缓,却如利刃出鞘,“让他们逃,逃得越远越好。流言自会随风而起,恐惧将在敌营中蔓延。一支失去统帅、四处奔逃的军队,比十万死士更令人胆寒。”

话落之际,她的目光与百里爵再度相接。四目相对,无须言语,却仿佛有千言万语在刹那间落地生根,化作默契与信任的磐石。窗外夜风拂过檐角铜铃,叮咚一声,悠远绵长,似为这场无声的共鸣奏响序曲。

烛火在寂静的殿内轻轻摇曳,昏黄的光晕如薄纱般铺洒开来,将四壁映照得忽明忽暗。铜兽香炉中袅袅升起一缕沉水香气,缠绕着夜风潜入帷帐深处,仿佛连空气都染上了几分凝重。令书终于封印完毕,墨色丝绦缠绕玉简,泛着冷冽幽光,随即由墨刃执于手中,转身疾步而出。凌霄抱拳行礼,衣袖翻卷如云,身影一闪便隐没在殿外幽长的回廊尽头,只余下石阶上渐行渐远的足音,在夜色中悄然消散。

墨刃临行前驻足片刻,目光深邃地望向百里爵,那眼神似有千言万语,却又终究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他唇角微动,终是未语,只将手中的令书紧了紧,随即迈步离去,背影融入夜幕,如同一道沉默的刀锋划过黑暗。

大殿之内,此刻唯余二人相对而立,静谧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细微声响。玉沁妜缓缓放下朱笔,指尖轻轻拂过摊开的舆图边缘,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纸上山河的沉睡。她的目光停留在一条蜿蜒曲折的行军路线之上,眸光微闪,似在确认那并非幻梦中的臆想,而是即将踏出的真实征途。

“此战若胜,”她低声开口,声音清冷如月照寒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朕记你首功。”

百里爵垂眸不语,视线落在自己那只曾握过剧毒药瓶、也曾为她挡下淬毒银针的手上。指节分明,掌心布满旧伤,每一道痕迹皆是过往的烙印。他曾以这双手染尽阴谋与杀伐,也曾在生死一线间护住这江山一角。

“臣所求,”他缓缓启唇,声音低沉而平稳,如古井无波,“不过天下安宁,四海清平,百姓得以安居,战火不再燎原。”

玉沁妜闻言,久久未语。她抬眼凝视着他,目光穿越光影,落在他眉宇之间那抹久经风霜的沉静上。良久,她只是轻轻颔首,动作极轻,却似承载千钧之重。那一瞬,她不再是高坐龙椅、执掌乾坤的帝王,而是一个懂得信任与托付的凡人;而他也不再是匍匐于权谋棋局中的孤臣,而是真正并肩而立的同行者。

百里爵转身离去,步伐稳健而从容,靴底踏在青玉地砖上发出沉稳的回响。腰间流苏依旧打着那个从未解开的死结,象征着他心中未曾言说的执念与过往。然而此刻,他的背影却挺直如剑,脊梁如松,行走间再不见昔日蜷缩避世的姿态,亦无半分迟疑与怯懦。

夜风自窗棂拂入,吹动帐幔轻扬,烛影随之晃动,墙上两人的影子一度交叠,肩并着肩,仿佛共担山河的轮廓被时光悄然定格。那一幕,无声胜有声,无需誓言,已然铭刻于心。

玉沁妜静静地伫立在殿心,身影被高阔殿宇投下的幽深光影悄然笼罩。她望着那道修长挺拔的背影一步步远去,步履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然,直至那扇厚重的雕花殿门在两名内侍的轻手推动下缓缓合拢,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如同叹息般在空旷大殿中回荡。

她这才缓缓收回目光,睫羽微颤,眸底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似是凝重,又似隐忧。她重新落座于龙案之后,指尖轻抚过紫檀案几上摊开的令书副本,取起那支御用朱笔,笔杆温润如玉,却透着不容轻忽的威仪。她略一停顿,随即提笔,在文书末尾郑重添上一句批注:“凡涉密道行动,唯百里爵可调度,其余人等不得干预。”

笔锋落下之际,力道稍重,朱砂墨迹深深渗入纸面,竟压破了一层纤维,留下微微凸起的墨痕,宛如一道无声的烙印,铭刻着不容逾越的权柄界限。

她搁下笔,轻轻吁出一口气,抬手揉了揉右腕。那里蛰伏着一道陈年旧伤,藏于肌肤之下,每逢阴雨时节便如虫噬蚁咬般隐隐作痛。而今日,痛感格外清晰,仿佛有谁执一根极细的银针,不疾不徐地一下下刺入骨缝,牵动整条手臂的经络。她眉心微蹙,却不曾出声。

低头间,她忽觉袖口内衬有些异样,细看之下才发现,不知何时竟被划开了一道细微裂口,布料边缘参差,像是被什么锐物不经意勾破。从那破口中,悄然露出一角泛黄的纸边,边缘已微微卷起,沾染了些许岁月的尘灰。

她心头一震——那是半月前百里爵亲自呈上的《春汛防洪策》残页。当日他言辞恳切,条陈缜密,她阅后虽未当场允准,却也未驳回,只随手将其夹入袖袋,欲待日后细究。谁知政务纷繁,竟一直遗忘至今,连自己都未曾察觉它仍静静藏于衣袖之中。

她凝视那纸角片刻,神色复杂,终是伸手欲将其抽出,准备投入炉中焚毁,以免泄露机要。指尖刚触到那枯黄纸页,忽而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踏碎了宫檐下的寂静。

紧接着,一名小内侍跌跌撞撞跪伏在门槛之外,脸色惨白如纸,双手颤抖地捧着一只青瓷匣,匣身尚带寒露,显然刚从北驿飞马送达。他声音发虚,几乎不成调:“启……启禀陛下,北驿加急……鹰牙岭方向……昨夜三更……突现冲天火光!守烽卒已鸣镝示警,目测火势蔓延十余里,恐有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