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39章 帝定爵职权,朝堂新平衡

风掠过乾元殿高耸的檐角,卷起那一面悬挂于旗杆顶端的猩红大旗,猎猎作响,如烈火翻腾,在苍穹之下划出一道灼目的轨迹。日光自东边斜斜洒落,穿过雕花铜窗的缝隙,斑驳地铺展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光影流转间,映出两道修长而清晰的影子——一前一后,彼此相依,尚未分离,仿佛还停留在方才那场无声对峙的余韵之中。

玉沁妜终于缓缓收回凝望远方的目光,眸光如寒潭深水,波澜不惊。她转身步入御座高台,步履沉稳,广袖随风轻扬,带起一阵淡淡的龙涎香气。紫檀木案几上堆叠着厚厚一摞奏章,纸页微动,似被她的气息所扰。她并未看向立于阶下的百里爵,只是轻轻拂了拂袖,唇角微启,声音清冷如霜刃断玉,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你既愿献策,朕便准你参议边政。”

那语调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方才殿中剑拔弩张的气息尽数压下,归于寂静。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连风都悄然止息。

百里爵垂首肃立,眉目低敛,指尖微微蜷缩,隐在月白色锦袍宽大的袖中,悄然抚过腰间流苏末端那个死结——那是旧年留下的痕迹,无人知晓其来历,亦无人敢问。他未跪谢恩典,也未急切追问权责边界,只是静静伫立,如同一尊白玉雕成的影,沉默地承接这突如其来的诏命。

片刻之后,内侍捧旨而出,脚步轻缓却庄重,手中黄绫密旨散发着墨香与檀香交织的气息。他展开圣旨草案,以清亮之声宣读:百里爵自此可列席六部联席议事,查阅除军机核心之外的一切政务奏报,参与修订《春汛防洪策》《屯田管理条例》《赋税蠲免细则》等关乎民生之要务;然明令禁止其调兵遣将、任免官员,更不得接触天机楼与绝杀堂任何机密情报,凡涉隐秘事务,皆须层层封锁,不得越雷池一步。此外,每五日须亲赴御前,向女帝单独呈报履职心得,若有丝毫逾矩之举,权限立削,永不复用。

宣旨毕,殿内陷入一片深沉的静默。梁柱间的铜铃轻晃,余音袅袅,似在回应这份沉重的诏令。阳光依旧斜照,但那两道并列的影子,已悄然拉开了一线距离,仿佛预示着某种不可言说的裂隙,正在无声蔓延。

有人低垂着眼,凝视手中象牙笏板,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仿佛要将那寸寸玉骨捏碎;一位女官立于侧列,眉心微不可察地蹙起,唇线紧抿,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终究化作无声的沉默;更有几道目光在殿中悄然交汇,如风掠水面,涟漪轻荡,随即又迅速收回,唯余唇角那一道绷得笔直的线,泄露了心底翻涌的波澜。整座大殿静得落针可闻,连呼吸都仿佛被压成细丝,缓缓流淌在凝滞的空气里。无人敢言,无人敢动,唯有心跳与思绪,在寂静中激烈碰撞。

玉沁妜端坐于九重凤辇之上,凤眸微启,目光如寒潭秋水,缓缓扫过阶下群臣。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珠落玉盘,平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仪:“百里爵所献密道图,经三司会审、兵部勘验,已核实无误。三百死士藏身之地,确在沧州西岭深处与雁门关外黑松林腹地。墨刃亲率暗卫潜行查探,不仅寻得营寨遗迹,更截获其联络信符与兵器残件——人,确有其人;势,确有其势。他若真欲谋逆,何须主动呈上底牌,自曝于天光之下?朕不信鬼神之说,不听流言蜚语,只信铁证如山。”

她话音微顿,殿内气息为之一凝,仿佛连烛火都屏住了摇曳。片刻后,她微微侧首,视线如利刃般投向阶下那道孤影,语气忽转幽深:“你可知,朕为何破格允你参政议政,列席中枢?”

百里爵缓缓抬眸,眼尾泛着淡淡的红,像是彻夜未眠所留下的痕迹,又似隐忍至极的痛楚,然而那双眸子却清明如镜,不曾闪避半分,直直迎上那抹来自九重之上的审视:“臣……不知。”

“因为你不怕死。”玉沁妜的声音陡然冷了下来,如霜雪覆金瓦,凛冽而下,“昨夜你在御书房,竟敢问朕一句——‘陛下,臣效忠的,究竟是您这个人,还是这龙椅上的江山?’此等悖逆之问,满朝文武,谁敢出口?可你说了,还说得那样坦然。今日,朕便给你一个答案——”她稍稍前倾,凤冠垂旒轻晃,光影流转间,威压如潮,“只要你行得正,立得稳,心怀社稷,不欺暗室,这龙椅之下,自有你一席之地,不必跪拜承恩,亦不必曲意逢迎。”

她指尖轻轻叩击御案,动作看似随意,力道却沉稳有力,每一下都似敲在众人的心弦之上,激起阵阵战栗。那声音不响,却穿透寂静,直入肺腑。

“但若越界……”她忽然停住,眸光一敛,冷意骤生,一字一顿,如刀刻石,“朕亲手埋葬的权臣,不止一个。他们的名字,早已随黄沙掩埋,尸骨无存,唯余史书寥寥数语,写尽骄横与覆灭。”

百里爵神色依旧平静,仿佛那雷霆之语不过拂面清风,可唯有他自己知晓,喉间那一阵剧烈的滚动,是生生咽下的惊涛骇浪。他缓缓屈膝,双掌伏地,脊背挺直如松,行的是最庄重的臣礼,而非昔日亲密无间的夫礼。

“臣百里爵,”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古钟回响,震荡在大殿穹顶之下,“愿以毕生才智,辅佐陛下治国安邦,澄清玉宇。不求位列三公,不慕权倾朝野,但求此生所为,不负君恩,不负苍生,不负心中一道浩然正气。”

玉沁妜微微颔首,眉目沉静如秋水,唇角轻敛,未再多言一字,那淡然的神情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决断。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她素白如雪的广袖之上,仿佛为这肃穆朝堂添上一抹清冷的光辉。内侍见状,立刻躬身趋步上前,双手捧出一册烫金纹边的参议名册,动作恭敬而谨慎。他提笔蘸墨,在众人注目之下,一笔一划郑重录下“百里爵”三字,字迹苍劲有力,墨香氤氲,随即由专人快马加鞭送往吏部备案,昭示此举已成定局,不可更改。

殿中一时寂静,唯有风穿廊而过,拂动珠帘轻响。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立于班列之中,终究按捺不住心头惊愕,低声喃喃道:“男子干政……此等行径,岂非背离祖制?数十年来女子主政、女官执权,方得天下清明,如今却要倚重外姓男子,岂非倒退至旧世纲常?”言语虽轻,却如石落深潭,在群臣间激起层层涟漪。

话音尚未散尽,一道清冷如霜的声音骤然响起,打断了满殿低语。只见一位年轻女官缓步而出,身着靛青绣云鹤官袍,腰系玉带,眸光凛冽似寒星,直视那老臣所在方向。她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他并非大胤臣子,亦不受我朝纲纪所束——他是玄国废太子,亡国之余孤。陛下之所以用他,并非因他身份尊贵,而是因他手中握有我们从未触达的情报脉络,拥有我们无法企及的天下视野。北境密探布防、西陲异动根源、南疆暗流涌动,皆在他一念之间可解。若连一个败亡之国的遗孤都不敢任用,还奢谈什么女子掌政?若连这点胸襟气度都无,又何资格言革新、论开明、立万世之基业?”

语毕,满殿寂然无声,连呼吸都仿佛凝滞。那老臣面色涨红如血,嘴唇微颤,似欲辩驳,却终是垂首不语,只将双手紧攥袖中,指节泛白。他终究不敢再言,亦无力再争。而那年轻女官缓缓归位,衣袂轻扬,宛如寒梅入雪,清绝独立,余音仍在殿堂回荡,久久不散。

又有户部郎中压低嗓音,语气犹疑地嘀咕道:“此人敌我未明,立场未定,忠诚与否尚难断言,岂能如此轻易便委以政事?朝廷重器,岂容轻授于不明之人?”

旁边一位监察御史闻言冷笑,唇角微扬,目光如刃般扫过那郎中,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那你倒是说说看,谁人降生于世时,额上就刻着‘可信’二字?凌霄当年也不过是街头流离的乞儿,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如今不也执掌天机楼,位列帝侧,手握机要?治国之道,不在苛求完人,而在知人善任——取其长以成事,制其短以防患。若因猜忌而弃才,岂非因噎废食?”

殿内议论之声如风过林梢,起初窸窣纷杂,渐渐归于沉寂。群臣或垂首思索,或暗自权衡,无人再敢贸然开口。

玉沁妜始终端坐于御座之侧,神色清冷如霜,未置一词。她只是执笔批阅新呈上来的奏章,动作从容不迫,笔锋稳健有力。朱砂点落,如血滴凝于纸面,轻轻勾去一名虚报粮数的县令姓名,毫不迟疑,亦无半分犹豫。那一笔落下,仿佛斩断了贪腐之根,干脆利落得令人凛然。

百里爵此时已起身退至朝班侧列,立于六部尚书之后,位置虽不算显赫,却已悄然踏入朝堂中枢之地,举足轻重。他目光沉静地掠过案上堆叠的文书,眉峰微蹙,忽见一份《河工预算折》中关于沧州段堤坝的用料估算有所疏漏,当即低声向身旁工部侍郎提醒道:“沧州地处水脉交汇之所,土质松软,易受冲蚀,原计所用石料恐难支撑长久,若遇汛期,隐患极大。依我看,宜增三成石料加固地基,方保万全。”

那侍郎先是一怔,旋即翻开手中图册与工录细查,对照地形水文、物料清单,越看越是心惊,不禁连连点头,由衷叹服:“阁下所言极是!此等细节我竟一时疏忽,若非提醒,恐酿大祸。”说罢立即提笔修改,神情肃然。

这一幕看似寻常,却早已落入殿中几双锐利的眼底。

凌霄静立于大殿角落的阴影深处,身形挺拔如松,一袭靛青劲装未曾更换,袖口微皱,似还带着清晨疾行的风尘。他双臂环抱胸前,姿态闲适,眸光却如寒潭深水,幽邃难测。腰间悬挂的香囊随呼吸微微晃动,散发出淡淡的药草清香,在寂静中悄然弥漫。他的视线牢牢锁在百里爵的背影之上,久久未移,眼神平静无波,却似有千钧暗流潜藏其中,不知是警惕、审视,亦或是某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片刻后,他缓步而出,脚步轻悄,如同夜风拂过廊檐。行至御案前,他微微俯身,声音低沉而清晰,仿佛只说给一人听:“他今晨递上的那份《防务疏议》,共改动三十七处,字斟句酌,条理分明。其中十三项涉及烽燧调度与民夫轮役比例的调整,皆切中边防要害,既有远虑,又合实情,毫无空谈之弊。”

玉沁妜执笔的手微微一顿,笔尖悬停于纸面之上,墨迹未落。她并未抬头,只淡淡问道:“那就让他继续写下去。”

凌霄沉默了一瞬,喉间滚动,声音更低了几分,近乎耳语:“可若他写的,不再仅仅是奏章呢?若他借笔为针,以策为线,正在暗中织一张网——一张覆盖朝野、牵动四方的巨网呢?”

她终于抬眸。

那一眼,清冽如雪峰初融之水,映着殿内烛火,却不见丝毫动摇。她直视着他,唇角微启,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那朕便陪他,将这张网织完。”

顿了顿,她缓缓放下手中紫毫笔,指尖轻轻抚过御案一角一道浅浅的刻痕——那是她幼年习字时无意划下的印记,历经岁月打磨仍未消尽,宛如宿命的烙印。“不是放手,”她低声道,语气温柔却坚定,“而是把刀鞘交出去,看那持刀之人,究竟想砍向何方。若是为了江山稳固,百姓安宁,哪怕刀锋指向朕,也无妨。”

凌霄默然良久,眼中风云变幻,终化作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轻笑一声,摇了摇头,语气里竟带了几分感慨:“义姐从前最讨厌别人触碰你的权柄,连我多进一句谏言,你都要嫌啰嗦烦扰。如今,竟能容一个外人站在你身边,替你执笔谋策,当真变了。”

“变?”她轻轻反问,目光仍停留在那道旧痕上,仿佛透过它看见了年少时倔强的身影,“我只是学会了,如何让刀不出鞘,也能护住这万里河山。”

说罢,她重新执笔,继续批阅奏章,再不言语。

凌霄望着她清瘦而坚毅的侧影,终是敛去所有情绪,拱手一礼,悄然退入殿角阴影之中,身影再度隐没于寂静深处,唯余香囊轻晃,余韵悠长。

朝会缓缓散去,群臣依次退出大殿,脚步声在空旷的金砖地面上回荡,渐行渐远,终归于寂静。百里爵立于殿门之侧,衣袍微动,临行前忽而驻足,悄然回首,目光越过重重梁柱,落在那高踞御座之上的身影。

玉沁妜正低头翻阅一本《屯田条例修订稿》,指尖轻抚纸页,眉心微蹙,似在推敲某一条款中的措辞深意。晨光自雕花长窗斜斜洒入,如薄纱般覆在她肩头,映得发间那枚白玉雕成的凤钗泛出温润柔光,宛如凝脂,又似含月华。

他未语,亦未近,只静静望了一瞬,随即敛眸转身,步履沉稳地消失在朱红廊柱之后。

待殿内人影稀疏,仅余寥寥数人值守,凌霄方才缓步上前,神情肃然。他自袖中取出一页泛黄纸笺,双手奉上:“这是百里爵昨夜亲手誊抄的《兵法辑要》手稿,共计一万三千七百余字,笔锋遒劲,字字工整,无一潦草。另附注解四百二十条,皆非空谈兵略,而是结合历年战例所作的实战推演,层层剖析,鞭辟入里,可见其用心之深、思虑之密。”

玉沁妜接过那叠纸张,指尖轻拂过墨痕未干的字迹,随意翻动几页,动作从容不迫。然而就在一页边缘,靠近装订线处,一行极细小的墨字倏然攫住了她的目光——几乎被针脚遮掩,若非细心留意,极易忽略: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然舟若无舵,水即为渊。”

她怔住,眸光骤然凝滞,仿佛被这寥寥数字钉在原地。唇角微动,却未出声,只是久久凝视着那行小字,似要从中窥见执笔者心底最幽微的波澜。

良久,凌霄才低声道,声音几近耳语:“是否要派人查他书房?或许还有更多隐秘未露。”

“不必。”她终于开口,嗓音清冷如玉石相击,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合上册子,轻轻递还,“让他写,让他议,让他一步步走入这盘棋的中心。走得越深,看得越清。”

凌霄眉头微皱,仍存疑虑:“可万一……他真走到了您面前,却不再俯首听令,甚至反戈一击呢?”

她不答,只缓缓提起案头一支紫毫朱笔,蘸了浓稠如血的朱砂,在最新呈上的《边饷发放清单》上徐徐圈出三个州名——笔力沉稳,落点精准,毫无迟疑,仿佛早已在心中推演千遍。

阳光悄然移过案角,映照她侧脸轮廓分明,静如古画。

片刻后,她才淡淡道,语气平静却暗藏雷霆:“那就看看,是他先挣脱朕设下的束缚,还是朕先看透他藏匿已久的真心。”

窗外风息渐止,赤红的旌旗缓缓垂落,仿佛被无形的手轻轻按下,不再猎猎作响。宫墙深处,铜漏一声轻鸣,幽远而冷寂,像是在丈量着流逝的光阴,又似在静候某个悬而未决的命运裁断。

百里爵自乾元殿步出时,日轮高悬,天光如瀑,倾泻于汉白玉阶之上,映得琉璃瓦泛起淡淡金辉。他微微抬手,挡去那刺目的阳光,指尖掠过眉骨,袖口银线绣成的云雷暗纹在光下悄然一闪,如星火乍现,转瞬即逝。

影十七自廊柱阴影中无声趋近,脚步轻若落叶,伏身低语:“沧州那边传来密信,死士已依令转移阵地,如今藏身于废弃盐场,四面环荒,人迹罕至,只待主上一声令下,便可动若惊雷。”

百里爵微微颔首,步履依旧沉稳,未曾有丝毫停顿。

“主上……”影十七声音微颤,隐含不甘,“您当真甘愿如此?任她以权术束您、以律令拘您?您手中握有密道全图,掌着七十二名死士,更有三处暗桩未启——这等时机,岂能轻易放过?”

“时机?”他忽而轻笑,唇角微扬,可那笑意却未沁入眼底,反倒像寒潭投石,只激起一圈冷冽涟漪,“你以为我所求者,是推翻她的龙椅,夺那九重凤位?”

影十七怔然,眸中闪过一丝困惑。

百里爵终于驻足,立于丹墀之畔,遥望那一重重飞檐叠脊、巍峨耸峙的宫阙楼台。风吹动他的衣袂,猎猎如旗。他的声音极轻,几近呢喃,却字字清晰,仿佛刻入风中:“我要的,从来不是她的权柄,也不是她的江山……而是有朝一日,她能放下戒心,不必再以铁血手段防我,不必再用密探、死局、连环计来锁住我的命门。”

他说完,不再多言,转身继续前行,背影挺拔如松,却又透着难以言说的孤寂。

身后,乾元殿内,香炉青烟袅袅盘旋,檀香幽幽弥漫。玉沁妜端坐于紫檀书案之后,指尖执笔,神情沉静如古井无波。她正提笔在《春汛防洪策补议》末页落下批语,笔尖饱蘸浓墨,力透纸背。

最后一字落成——“准”。

那一撇一捺,锋锐如刀,斩断犹豫,斩开浮议,也斩出一道不容置喙的帝王意志。墨迹未干,光影浮动间,仿佛连空气都为之凝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