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38章 凌霄返朝廷,边关稳局势

晨光熹微,天际初染金霞,乾元殿内却早已烛火未熄,青玉案上堆叠着如山奏章,墨香氤氲,纸页翻飞。玉沁妜端坐龙椅之下,凤袍广袖垂落,指尖执笔如执剑,朱批挥洒间字字凝神,墨迹尚湿,便听殿外传来一阵沉稳脚步,不疾不徐,踏在汉白玉阶之上,仿佛携了千里风尘而来。

“启禀陛下,凌霄回朝复命。”

她笔尖微微一顿,乌发轻垂,眉目低敛,未抬眼,只淡淡启唇,声音清冷如泉:“进来。”

玄色长靴踩过青砖,步履铿锵而有序,凌霄大步踏入殿中,衣袂翻动,带着边关特有的沙砾气息与铁锈腥风。他身披靛青劲装,虽略显褶皱,却仍掩不住那股凛然杀气;腰间七枚香囊随步伐轻晃,各自散发不同药香,那是暗探独有的身份信物,彼此碰撞时发出细微清响,如铃似语。

他单膝跪地,动作干脆利落,毫无迟滞:“臣已巡查沧州、雁门两地完毕,军情如下——驻军缺额悉数补齐,粮草入库已达三成,新任守将皆由兵部遴选调派,无一出自旧党门庭,背景清白可查。烽燧台尽数修缮完毕,巡哨制度严格执行,每两个时辰轮换一班,岗哨森严,无懈可击。百姓安居乐业,田亩耕作如常,境内无任何异动迹象。”

玉沁妜缓缓搁下紫毫笔,笔尖悬空一瞬,墨珠滴落砚池,溅起细小涟漪。她终于抬眸,目光如秋水映寒星,直直落在凌霄脸上:“绝杀堂可已按计划布控?”

“一切就绪。”凌霄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纸条,双手捧上,姿态恭谨,“此乃各据点暗桩联络暗记明细,严格依照陛下密令行事:不动声色,不扰民户,只录情报,暂不上报。尤其沧州西岭佛音寺后山洞中,六名死士仍藏身其中,日日焚香诵经,扮作老僧,言行举止毫无破绽;雁门黑松林猎户庄内十二人亦照常出猎,犬吠声每日午时准时响起,未见异常信号传递。”

玉沁妜接过纸条,纤指轻展,目光缓缓扫过其上蝇头小楷,神色不动,唇角微抿,片刻后方才开口,嗓音如冰泉击石:“天机楼对玄国边境的监视情形如何?”

“属下离境之前,共收到三封密报。”凌霄语气平稳,字字清晰,“北原大营主力部队未曾调动,仅两日前有千人例行换防,属正常轮替,并无战备迹象。齐记皮货行在沧州的掌柜昨夜悄然出城,行踪诡秘,方向不明,已被天机楼暗线盯住,随时可截获讯息。另据查,玄国驿道近半月来并无加急文书往来,边境税吏依旧按时收税,商旅通行顺畅,关卡查验如常,未现丝毫紧张氛围。”

玉沁妜指尖轻轻叩击案面,节奏缓慢而沉稳,仿佛在推演某种无形棋局。殿内一时寂静,唯有铜漏滴答,光影流转。良久,她才轻启朱唇,语调淡漠却含深意:“也就是说,他们暂时不会动手?”

至少在短期内,战事应当不会轻易爆发。凌霄轻笑了一声,唇角微扬,那颗标志性的虎牙悄然显露,在灯火映照下泛着一抹冷冽的光泽。他语气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若我是玄国那位手握兵权的将军,此刻也绝不会贸然出兵——边关重地,早已布防森严,我军以逸待劳,蓄势以待,敌军若贸然来犯,无异于自投罗网,胜算渺茫。更何况……”他忽而顿住,声音骤然压低,如同夜风拂过耳畔,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意,“百里爵亲自献上疆域图与军防密要一事,恐怕已在敌国朝堂掀起滔天波澜。一个被废黜的太子,亲手将足以助玄国崛起的绝密情报拱手相送,谁会相信他是真心归顺?怕是连他们自己人都心存疑窦。如今敌营内部,或许早已暗流汹涌,猜忌丛生,甚至自乱阵脚,不攻自破。”

玉沁妜微微颔首,眉梢轻动,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可那笑意却未达眼底,反倒透出几分清冷与疏离。她凝视着案前烛火,淡淡道:“你倒是替敌人想得周全。”

“并非替他们谋划,而是为义姐省去诸多烦忧。”凌霄耸了耸肩,姿态闲散,却字字如钉,掷地有声,“敌人越是内斗纷争,彼此掣肘,咱们便越能稳坐中军,从容布局。眼下真正值得警惕的,并非敌军是否会挥师南下,而是我们身边之人,是否真正信得过这张来得太过‘及时’的图。”

她眸光倏然一敛,如寒潭深水,直直刺向他:“你是在怀疑百里爵?”

凌霄脸上的轻松之色如春雪遇阳,悄然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沉如夜海般的凝重。他迎着玉沁妜的目光,眸光如古井无波,不闪不避,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直抵人心深处。他的声音低缓而清晰,一字一句宛如刀锋划过青石,冷冽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不急于怀疑,亦不轻易全信。百里爵能在如此紧要关头献图归附,足见其已做出抉择——至少此刻,他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然而人心幽微难测,世事变幻无常,今日并肩作战的盟友,未必不会成为明日背刺于暗的利刃。更何况,他麾下那三百死士,皆是追随他多年、浴血沙场的老卒,忠心早已根植骨髓,岂会因一纸降书、一幅地图,便立刻转而效忠于您?他们的忠诚,尚需时间去磨砺验证,更需手段与权谋加以驾驭。”

玉沁妜静默良久,眉梢微微敛下,如同远山含烟,遮不住那一双深邃如渊的眼眸。她的目光沉静如古潭映月,幽邃难测,仿佛藏匿着千年的秘密与万钧的决断。她缓缓抬起素白如玉的手指,指尖纤细修长,动作轻柔却庄重得近乎神圣,将手中那张泛黄卷边的纸条仔细卷起,每一折都似在丈量命运的尺度。那不仅仅是一纸情报,更像是握住了天下棋局的一枚关键棋子,稍有不慎,便是山河倾覆。

旋即,她将其轻轻放入一方乌沉檀木所制的漆匣之中,匣身雕琢云雷纹路,古朴厚重,隐隐透出一股森然肃穆的气息。她的指尖在铜质锁扣上稍作停留,指腹轻轻摩挲那冰冷的金属边缘,仿佛在确认某种不可更改的誓约。片刻后,“咔哒”一声轻响,清脆如冰裂寒泉,封缄如狱,彻底隔绝了外界窥探的视线与妄念,也将那份足以撼动王朝根基的秘密,牢牢锁入了无人可触的深渊。

殿内烛火摇曳,光影斑驳,映照在她侧颜之上,勾勒出一幅清冷如霜雪凝成的玉雕画卷。明暗交错之间,她神情不动,却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仪弥漫开来,仿佛九天玄女临凡,执掌生死命途。那光辉流转的轮廓里,又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孤寂——那是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是独坐龙椅、俯瞰众生时无人可诉的沉重。

“你辛苦了。”她终于启唇,嗓音不高,却如寒泉滴落青石,清冽入耳,余音袅袅回荡在空旷大殿之中,久久不散。“赐金帛二十匹,俸禄加三等,准你休沐三日,好生调养。”

凌霄拱手躬身,姿态恭谨却不显卑微,举手投足间自有风骨。谢恩之声清朗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彰显出一位功臣应有的气度与尊严。然而他并未退下,反而向前轻移一步,靴底踏在青砖之上几无声息,宛如夜风拂过林梢,悄无声息却又暗藏机锋。他微微压低嗓音,语调中带着几分熟稔的调侃与试探,仿佛老友之间的玩笑,却又暗藏深意:“陛下真打算放我三天清闲?这般优渥赏赐,倒像是打发功臣归田养老一般,莫非是要我从此闭门读书、种菊东篱?”

玉沁妜闻言,唇角微扬,弧度精致却毫无笑意,只斜斜睨他一眼,眼波流转间似有星火掠过寒潭,冷光乍现。她眸中情绪难辨,既有几分讥诮,又似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你说呢?”她反问,语气淡然如云卷云舒,却暗藏锋芒,仿佛一根细针隐于丝绒之下,稍一触碰便会刺破平静。

“我说啊——”凌霄轻笑出声,眉宇舒展,神情懒散中透着精明,像极了猎豹卧于草丛,看似闲适,实则警觉万分。“我这人最怕冷清。前脚刚把底牌交出去,后脚就被晾在一旁喝茶赏月,任谁心里都难免打鼓。指不定您哪天一个念头转了弯,便觉我知之太多、用之太险,反倒要寻个由头将我束之高阁,锁进深宫秘档,永不见天日。”他顿了顿,语气忽而收敛几分,正色道:“与其让我胡思乱想,不如赏点差事,让我忙起来。人一忙,心就定了,话也少了,也就不会总想着那些不该想的事了。”

玉沁妜轻哼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漆匣边缘那繁复古老的云雷纹,指节微曲,力道极轻,却似在描摹一段尘封已久的宿命。她目光深远,似眺尽千山万水,望穿岁月长河,低语如风:“你以为我没想过?可时机未至,贸然动作,只会打草惊蛇,惊动潜伏于暗处的毒蛇猛兽,反噬自身。”

“那是等什么?”凌霄追问,眼神清明如洗,不见半分浮躁,唯有冷静与洞察交织而成的锐利光芒。

“等确认一件事。”她指尖轻轻一点漆匣,力道极轻,却似敲在人心之上,激起无形涟漪。她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缓缓升起:“墨刃尚未归来。若那三百死士当真存在,且驻扎之地与他所述分毫不差,这张图才算是真正落地生根,有了血肉骨架。在此之前,任何妄动皆是自毁长城。此物牵连甚广,背后牵扯的势力盘根错节,一步错,则满盘皆输,江山社稷或将倾覆于旦夕之间。”

凌霄默然点头,神色肃然,眼中再无半分戏谑之意,只剩下对局势的深刻领会与敬畏之心。他知道,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权谋博弈,而是一场关乎国运兴衰、生死存亡的暗战。

片刻后,他忽似想起什么,神情一凝,从怀中极为谨慎地取出一枚铜铃残片,置于掌心,缓缓递上前去。那残片锈迹斑驳,铜绿侵蚀如岁月刻痕,边缘焦黑宛若遭烈火焚炙,纹理虽残破不堪,却依稀可见繁复古拙的篆痕蜿蜒其间,走势苍劲有力,透出一股沉郁沧桑之气,仿佛承载着一段被掩埋多年的古老记忆。

“这是我在沧州西岭一处废弃岗哨偶然所得,”他低声说道,语气慎重得近乎虔诚,“当时藏于断墙之下,半埋尘土,四周无人踪亦无痕迹,仿佛被人刻意遗弃,又似等待某人前来拾起。我见其纹路与您手中那块极为相似,走势同源,极可能出自同一套器物。虽不敢断言,但直觉告诉我——它不该只是巧合。”

烛光映照下,那残片泛着幽微铜光,斑驳陆离,仿佛沉睡多年的秘密正在悄然苏醒,即将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惊世真相。

玉沁妜缓缓接过那片残破的玉符,指尖轻轻摩挲着其上纵横交错的裂痕,眉宇间微光流转,似有思绪翻涌。她凝眸细察片刻,声音低而沉静,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你也察觉到了?这些刻痕……并非寻常磨损或随意划伤,而是有意为之的标记。昨夜我翻遍古籍孤本,辗转至三更天,终于在一部尘封已久的《禁典·秘传卷》中寻得线索——这极可能是先帝时期‘影卫’专用的传讯符文,早已失传于世,连宫中秘档也仅存只言片语。”

凌霄闻言眯起双眼,眸光如刀锋般锐利,低声接道:“所以……百里爵身上这块残片,不只是身份信物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把钥匙——通往某个隐秘之门的凭证?”

“或许如此。”玉沁妜语气淡然,却透出不容置疑的谨慎。她将玉片小心收入宽大的素色袖中,动作轻缓却不容迟疑,“此事暂且按兵不动,切莫声张。等墨刃那边传回消息,确认其来源与用途之后,再做定夺也不迟。”

凌霄点头应下,转身欲走,步履轻捷如风拂柳枝。然而刚迈出两步,忽又顿住身形,像是想起了什么要紧事,回头笑道:“对了,临进城门时遇见华阳宫的小太监,说是百里爵今早一早就去了藏书阁,在那儿待了整整一个时辰,亲手抄录了一整本《兵法辑要》,还特意嘱咐影十七亲自送往您案前,说是‘供娘娘参详军政之用’。”

玉沁妜闻言,眉梢微微一挑,唇角掠过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似是意外,又似是了然:“他倒是勤勉得很,竟肯下这般苦功。”

“可不是?”凌霄咧嘴一笑,眼中满是调侃之意,“我还听说,昨夜里他书房灯火通明,一直亮到四更天都没熄。为的就是修改那份《春汛防洪策》的补议奏章,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连膳房送来的宵夜都原封未动。啧啧,这般用心良苦,别说当今皇夫,便是那些老成持重的内阁大学士见了,怕也要动容落泪。”

玉沁妜轻嗤一声,眼波流转间尽是冷意与不屑:“少在这儿油嘴滑舌。你若真有这份感怀之心,不如多去天机楼盯紧些北境动静。如今边关风云未定,匈奴细作频现,若有丝毫异常,即刻来报,不得延误。”

“遵命,娘娘!”凌霄嬉皮笑脸地行了个夸张的礼,袍袖一甩,身形翩然转身离去。纱衣随风轻荡,宛若流云掠水,腰间悬挂的青玉香囊轻轻摇曳,发出细微清响,如同远去的脚步声,渐渐融入宫墙深处的寂静之中。

殿内再度归于沉寂,唯有铜漏滴答,声声入耳。玉沁妜重新提起紫毫笔,笔尖蘸饱浓墨,悬于纸上,却迟迟未落。她的目光并未落在奏折之上,而是静静停留在御案一角——那里,一幅泛黄的羊皮地图悄然卷起,边缘已有些许磨损,仿佛历经岁月洗礼。然而,在那层层叠叠的山川走势之下,一点朱砂红痕隐隐浮现,如同蛰伏于暗夜中的猛兽之瞳,幽深、冰冷,蓄势待发。

她缓缓伸出手,指尖轻轻抚过图卷表面,触感粗糙而真实,仿佛能感知到其中蕴藏的秘密脉络。最终,她的手指停驻在“沧州西岭”四字所在之处,指腹微微用力,似要透过纸背探知真相。唇畔低语如风般逸出,轻得几乎听不见:

“若你是真心辅佐朝纲,愿以才智谋略匡扶社稷,那这一局棋,我便陪你走到最后,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可若你不过是披着忠臣外衣的棋手,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她的声音骤然转冷,如同寒霜覆刃,唇角微敛,眸光如冰湖倒映月色,冷冽而决绝,“那么,我不但不会让你看到结局,甚至——连你活着离开这盘棋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片刻之后,她轻启朱唇,唤来殿内侍从,声音清冷如霜:“传户部郎中半个时辰后入宫觐见,于偏殿议事。另拟一道口谕——今年边饷提前发放,各州府务必遵令而行,不得迟滞分毫,违者严惩不贷。”

内侍躬身领命,脚步轻悄地退出大殿,衣袂拂过青玉阶沿,不留一丝声响。殿内重归寂静,唯有铜壶滴漏之声低回流转,如同时光在指尖缓缓滑落。玉沁妜端坐龙案之后,广袖垂落,指尖轻抚新呈上来的奏章卷册,墨香氤氲,纸页微黄。她提笔蘸墨,笔锋微顿,随即落下第一个“准”字,力透纸背,锋锐如刀,仿佛将千钧决断尽数凝于一笔之间。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沉稳而从容,踏在汉白玉阶上,节奏分明,不疾不徐,似与这宫阙的呼吸同频共振。她并未抬头,只是眉梢微动,唇角轻启,语调淡漠如秋水无波:“又有何事?”

那人立于丹墀之下,身形挺拔如松,月白色的锦袍纤尘不染,衣襟上银线织就的云纹在晨光中若隐若现,泛着清冷微光。他双手恭敬捧着一册厚实文书,纸页边缘已被翻得微微卷起,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墨迹深浅不一,显是反复推敲斟酌之物。他抬眸望向御座之上那抹孤高身影,声音温润如玉,却字字清晰:“臣听闻凌霄楼主已于昨夜归京,特来请示边关军情细况,以便修订《防务疏议》,呈报圣裁。”

玉沁妜笔尖微颤,墨点在纸上轻轻晕开,旋即她收敛心神,继续挥毫批阅,语气依旧平静无波:“你倒是消息灵通,连边将归期都了如指掌。”

“臣不敢居功,”百里爵神色坦然,目光沉静,“只是不愿虚度光阴。总不能此生终老,只做个倚栏听雨、袖手旁观之人。”

她未作回应,沉默执笔,朱批如血,一字一句皆似斩断过往恩怨。殿内烛火轻摇,映照她侧脸轮廓冷峻如画,凤眸低垂,睫羽微颤,仿佛藏尽山河风云。

良久,他忽而轻叹一声,声音极轻,却如风穿隙,直抵人心:“陛下可曾思量过,若那三百死士执意不肯归降,又当如何处置?他们曾效忠先帝旧部,如今背主投敌,若强留于军中,恐成隐患;若尽数诛杀,又难免寒了天下将士之心。”

玉沁妜笔锋骤停,墨迹凝于纸面,宛如刀锋悬于咽喉。她终于缓缓抬眸,目光如电,直刺阶下之人,唇角勾起一抹冷冽笑意:“叛者杀,降者编伍,疑者监禁——这是铁律。大胤不需要忠于旧主的亡命之徒,更不容许心怀二志的乱臣贼子。朕要的,是效忠当朝的将士,不是披着铠甲的幽魂。”

百里爵静静伫立,目光未曾闪避,反而轻轻一笑,那笑容如春雪初融,温润中藏着锋芒:“那倘若……他们真心愿效忠呢?放下过往,誓死追随陛下?”

她终于搁下御笔,指尖轻叩案角,发出清脆一响。殿内空气仿佛凝滞,连檐角悬挂的赤旗也一时静止。她缓缓起身,凤冠珠帘轻晃,目光如炬,直视眼前这个看似温文尔雅、实则步步紧逼的男人:“那你告诉我——他们效忠的,是我这个人,还是我身下的这把龙椅?是因我有仁德足以服众,还是仅仅畏惧权柄、贪图富贵?”

他没有立刻回答。

风忽然自殿外卷起,掠过重重廊柱,吹动檐角那一面猩红大旗,猎猎作响,如同战鼓擂动,回荡在整个宫城上空。阳光斜照进来,在金砖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一长一短,仿佛命运交错的界限,无声对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