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35章 女帝察边境,防患于未然

卯时三刻,天光尚在黎明的薄雾中徘徊,乾元殿外一盏接一盏的宫灯悄然熄灭,仿佛被夜色悄然收回。殿内烛火微摇,映得窗棂斑驳,玉沁妜静立于雕花窗前,指尖轻抚着手中那份边关月报,眉心微蹙。纸页边缘残留着淡淡的焦痕,那是昨夜她伏案至深更,烛火太近灼烧所致——她却浑不在意,目光如钉,死死锁在兵力布防那一栏上:沧州水寨驻军,竟比上月凭空少了三百人。

不多不少,恰恰整整三百。

她缓缓将奏折放回紫檀案几之上,动作轻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修长的指尖在“缺额”二字上轻轻一顿,似有千钧压于心间,又似寒刃掠过心头。片刻后,她抽出那支珍藏已久的紫檀毫笔,笔锋微润,墨香幽然,在空白处郑重批下一个字——“查”。墨迹未干,乌黑浓稠如血,隐隐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她抬眸,声音清冷如霜雪覆地:“传凌霄。”

话音未落,殿外已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腰间酒葫芦晃荡的轻响。凌霄翩然而入,玄色劲装衬得身形挺拔如松,额前碎发微扬,唇角勾着惯常的笑意,拱手作礼,语调懒散却不失恭敬:“义姐早啊,今儿怎么不等我敬上三杯醒神酒,就急着点兵问将了?”

他言语间依旧带着三分玩世不恭的洒脱,可那双眸子却清明如秋水,只一扫殿中陈设、烛台残烬、案上奏折,便知今日非同寻常,绝非玩笑可解。

玉沁妜未应他调侃,神色不动如古井无波。她从广袖之中取出一只暗红漆匣,匣身雕工精细,凤纹盘绕,封口处以朱砂凤印泥严密封缄,隐隐透出皇家秘令的威严。她将漆匣递出,掌心微沉,一字一句道:“你亲自走一趟北境,沧州、雁门两处要塞,务必亲眼查验,一兵一卒,不得遗漏。”

她的声音不高,却如金石掷地,字字铿锵,回荡在空旷大殿之中,仿佛连烛火都为之凝滞。

“此行不许带仪仗,不许暴露身份,更不许提百里爵半个字。”她顿了顿,目光如刃,直刺凌霄眼底,“我要的是真相,不是阵仗,不是威名,更不是节外生枝。”

凌霄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罕见的凝重。他双手接过漆匣,指尖触到那冰凉的凤印,心中已然明了——这一趟北境之行,看似寻常巡查,实则暗流汹涌,步步惊心。

凌霄敛了笑意,指尖轻叩漆匣的边沿,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语气里仍带着几分戏谑:“就凭这巴掌大的小盒子,值得我千里奔波?我还道至少能配匹通体乌黑、四蹄生风的好马,扬鞭出塞才够威风。”

“马太显眼。”她淡淡回应,语调清冷如秋夜寒泉,不带一丝波澜。她转身走向御案,广袖拂过檀木边缘,发出细微的窸窣声。抽出一张空白舆图,指尖一推,纸面在烛光下微微颤动,稳稳落在他面前。“扮作商队护卫也好,装成游方术士也罢,随你喜好。穿粗布麻衣、背破包袱都行——只要不引人注目。但记住,我要的不是奏报上那些粉饰太平的虚数,而是实打实的情报:烽燧岗哨上有多少人真正在值勤,巡查间隔是半日还是三更,箭垛是否塌陷未修,敌楼有没有暗藏漏洞……这些,才是我要的东西。”

凌霄垂眸凝视舆图,目光缓缓扫过山川走势与关隘标记,眉峰微蹙,片刻后忽然抬眼,眸光锐利如刀锋:“若途中有人拦我查访,百般推诿,又当如何?”

她静立不动,烛火映照下,面容冷峻如霜雪覆岭,唇角微抿,吐出一句极轻却极冷的话:“那就说明,他们心里有鬼。不必当场撕破脸,更无需逞一时意气。你只管记下是谁挡路,谁眼神躲闪,谁言语搪塞——名字记牢,回来再算总账。”

他闻言咧嘴一笑,虎牙在灯下闪出一抹白光,笑意却不达眼底,反倒透着几分野性难驯的狡黠:“懂了,装聋作哑,揣着明白装糊涂,回头一个个揪出来清算。”说罢,转身便欲离去,靴底踏在青砖上发出干脆的声响。

“等等。”她的声音不高,却如金石掷地,骤然将他唤住。

凌霄回身,挑眉望她,眼中掠过一丝玩味:“怎么,怕人盯梢?”

“不怕才怪。”她终于卸下几分冷硬姿态,眼角浮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倦意,仿佛连呼吸都轻了几分。可那柔弱一闪即逝,如同晨雾遇阳,转瞬消散。“昨夜有人压住了烧剩的纸屑,手法老练,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常做这种事的老手。这种人不会只出现一次,也不会止步于焚纸——他们的眼睛,早已盯上了不该看的地方。”

凌霄神色微凝,轻轻点头,不再多言。他拎起腰间挂着的旧酒葫芦,铜扣微松,葫芦口晃荡着残酒的轻响。他脚步闲散,似漫无目的,却又步步稳健地朝宫门走去,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回廊尽头的暮色之中。

待那身影彻底隐没,玉沁妜方才缓缓起身,指尖抚过案上尚未收起的舆图边缘,眸光幽深如古井无波。她低声吩咐侍立一旁的内侍:“取六部轮值簿来。”声音低而清晰,不疾不徐。

不多时,薄册呈上。她翻至禁军调度一页,指尖停在三处姓名之上,墨笔轻点,圈出三个名字。烛火摇曳,映得那三个字影影绰绰,仿佛蛰伏于暗夜中的毒蛇,只待一声令下,便会悄然出击。

三日后,沧州水寨外,晨雾如纱,轻笼着苍青色的营墙。天光尚未大亮,远处芦苇荡随风起伏,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低语着前夜未尽的战事余音。一队香客自官道而来,脚步杂沓,香火袅袅,在军营外的祭坛前缓缓聚拢。

凌霄混在其中,身形瘦削却步履稳健。他穿着一件洗得泛白、边角微破的粗布短褐,肩上背着个灰扑扑的旧包袱,手中摇着一把蒲扇,扇面早已脱毛,露出几根歪斜的竹骨,轻轻一晃便簌簌作响。他嘴里哼着乡间俚曲,调子懒散,带着几分市井的油滑与漫不经心,脸上挂着温和笑意,俨然一副虔诚进香的寻常百姓模样。

踏入祭坛,他径直跪在那座高耸的阵亡将士碑前,双膝触地,动作不疾不徐。青石地面寒气逼人,他却浑不在意,一边叩首,一边不动声色地斜眼打量四周——守卒的站位、巡逻的间隙、岗哨的换防节奏,皆被他悄然收入眼底。香炉中腾起一缕缕灰烟,随风飘散,恰有一缕钻入他的眼角,刺得眼睛酸涩发烫,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他却不伸手擦拭,任由泪痕蜿蜒而下,只压低嗓音,哽咽着喃喃低语:“哥哥啊……你说投军是条出路,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怎的到头来,连个名字都刻错了?死得这般潦草,魂灵可怎么归家啊……”

身旁一位须发斑白的老兵听见这话,皱了皱眉,低声嘟囔道:“名字对上就行,还能指望刻得多工整?战时仓促,谁顾得了那么多。”

“可我哥叫张大牛!”凌霄猛地抬高声音,语气悲愤难抑,眼泪直流,“您瞧瞧,这碑上刻的是‘张大午’!差了一个字,阴司里领不到供饭,饿着肚子做孤魂野鬼,叫我如何安心?”

老兵见他哭得真切,神色也软了几分,叹口气道:“罢了罢了,随我去名册房核对便是。”说着便领他往偏帐走去。凌霄低头跟在后面,神情哀戚,实则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案几上的兵籍簿,飞快掠过几行字迹,又趁机向几名新兵打听入营日期、编队归属。他口中连连叹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心里却已默默记下:此次上报新兵三百二十一人,实际到营仅二百七十四,整整少了四十七人。

夜幕降临,星河低垂,沧州水寨笼罩在一片幽静之中。凌霄踱步至城楼之下,手持罗盘,身披一件半旧道袍,自称精通风水堪舆,此来乃为测方位、避煞气,保军营安宁。守将冷眼旁观,满脸不屑,嗤笑道:“装神弄鬼,哪来的江湖术士?”但见凌霄从怀中掏出几枚铜钱,恭敬投入香火箱中,叮当有声,倒也显得诚心,便挥挥手,任其自便。

凌霄登楼而上,立于垛口之间,迎风而立。他摆开罗盘,指尖掐算,口中念念有词,时而皱眉凝思,时而摇头轻叹,一副高深莫测之态。巡哨士兵远远望见,只当真有异人做法,不敢靠近。然而无人知晓,他借着罗盘指针的掩护,早已暗中丈量烽燧之间的距离;更以袖中暗藏的细绳与步距测算,发现东段两座了望台相隔竟逾六百步,中间一段低洼地带视野全无,若敌军趁夜潜袭,至少半个时辰无法传递警讯,届时军营必将陷入被动。

月光如练,洒在他沉静的侧脸上。他在袖中迅速摊开一张极薄的桑皮纸,以特制药水写下密文,笔迹隐现,干后无痕。随后,他将纸卷塞入随身携带的酒葫芦夹层之中,轻轻旋紧盖子,动作隐蔽而精准,仿佛一切不过是寻常人饮酒解乏的小动作。

风过城楼,吹动了他的衣角,也带走了这座军营深处悄然滋生的秘密。

返程途中,行至雁门关外蜿蜒崎岖的山道时,天色骤然阴沉,细雨如丝般悄然飘落,沾湿了苍茫大地。凌霄勒住缰绳,让坐骑缓步前行,马蹄踏在湿滑的石板路上,发出沉闷而规律的轻响。忽然间,他耳尖微动,察觉身后远处传来一阵杂乱急促的蹄声,如同暗夜中潜伏的猎犬步步逼近。他神色不动,眸光微敛,随即从容不迫地牵马转入一条隐秘岔路,动作干脆利落,仿佛早有预谋。

他顺手将随身携带的包袱抛入密林深处,借着风势引开追兵的注意。自己则紧贴陡峭崖壁,借着夜色与雨幕的掩护,悄然潜行十余里,衣袍早已被雨水浸透,贴在身上冰冷刺骨,却仍步伐稳健,身形如影掠林梢。终于,在一处荒废已久的破庙前停下脚步。庙宇残垣断壁,香火早已断绝,唯有蛛网尘封梁柱,诉说着岁月荒凉。他从怀中取出一枚暗青色的烟丸,指尖用力一捏,火星微闪,旋即腾起一缕幽幽青烟,在雨雾中袅袅升腾。

不过片刻,林间枝叶簌动,数名黑衣人如鬼魅般跃出,身法迅疾无声,手中利刃寒光闪烁。他们动作默契,顷刻之间便将尾随而来的数名追踪者尽数清理,不留痕迹。四周重归寂静,唯余雨滴敲打枯叶的沙沙声,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回到宫中时,已是更深露重,万籁俱寂。凌霄未走正门,而是自偏殿小径直趋御书房。他浑身湿透,玄色劲装滴滴答答淌着水珠,发梢垂落,不断滴下冰凉的雨水,在御书房内那幅织金云纹地毯上洇开一圈又一圈深色印记,宛如墨痕点染宣纸。

玉沁妜尚未就寝,端坐于龙案之后,烛火映照她清丽而冷峻的侧颜。她正执朱笔批阅边饷拨付的奏报文书,眉心微蹙,神情专注。听见脚步声,她只淡淡抬眼一扫,目光在他狼狈模样上停留瞬息,便伸手递过一方素白干布巾,声音清冷如泉:“先擦。”

凌霄接过布巾,随意在脸上胡乱抹了几把,湿意未去,却已稍觉暖意。他从贴胸处掏出一个油纸包裹,虽已被雨水浸润大半,边缘卷曲泛黄,但仍层层揭开,动作谨慎。最终,一幅手绘布防图缓缓展露——墨线清晰,标注详尽,连烽燧间距、哨岗轮值时辰皆一一列明。

“沧州守军缺员四十七人,雁门关东段三座烽燧联络脱节,箭垛损毁十三处,至今未修。”他语气平稳,字字如钉,“但我离开后第三日,已有工匠队伍进驻修补,应是军情催逼所致。”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守将们联名写下血书,按上指印,压在帅印之下,誓词只有四个字——宁死不退。”

玉沁妜接过图卷,指尖轻轻抚过那些精细标注之处,目光在某处哨岗换班时间上微微一顿。她沉默良久,烛光在她眼中跳动,映出几分凝重与思索。终于,她启唇问道:“可信?”

“我亲自核对了三遍兵册,”凌霄嘴角微扬,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又与两名老卒聊了整整一夜家常。其中一个,是我三年前安插进去的眼线,如今混成了伙头军,专管腌菜缸——他说,最近盐加了双倍,是为了备冬粮,以防补给中断。”

玉沁妜听着,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似有笑意欲浮,却又被理智压下,终究未真正绽开。她将图卷郑重收入御案下方的暗格之中,手指轻按机关,一声细微“咔哒”响起,锁扣闭合,万无一失。

“传令六部,本月边饷提前十日发放,不得延误。”她提笔蘸墨,落纸如飞,写下一道手谕,字迹端方有力,末尾盖上私印,朱红印泥鲜亮夺目。“另赐御酒十坛,送往北境各戍所,犒劳将士,以慰辛劳。”

她抬眸,语气坚定:“明日早朝,我要亲听兵部尚书陈述防务整改进度,不得推诿搪塞。”

凌霄静静立于殿中,未曾立刻离去。他望着窗外漆黑雨夜,低声道:“北境眼下尚算安稳,但气象异动,风雪将至。若粮道一旦中断,现有存粮仅能支撑不到二十日。”

“我知道。”玉沁妜抬眼看他,目光如炬,穿透雨幕直抵边关,“所以,不能等风雪来了才动手。”

凌霄颔首,转身欲走,靴底踩在地毯上发出轻微声响。

“等等。”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

他脚步一顿,回身望来。

玉沁妜凝视着他,眸光深邃如古井:“你这一路归来,可曾觉得……有人刻意放你一马?”

凌霄怔了怔,随即回忆涌上心头。他缓缓道:“有一晚宿在荒村小店,隔壁房中有人大半夜磨刀,声响刺耳,扰人清梦。后来店家送来一碗热汤面,说是‘赶路人不易’,言语温和。我尝了一口,面无毒,但其中多了一颗完整的花椒——辛辣突兀,格外扎舌。”

他顿了顿,眼神渐深,“那是提醒,也是警示。有人不想杀我,却也不想让我太轻松。”

玉沁妜听罢,久久未语。烛火摇曳,映得她面容忽明忽暗,仿佛藏匿着千言万语,终归化作一声极轻的叹息,消散在寂静深夜之中。

玉沁妜指尖轻叩檀木桌面,声音清冷而克制,仿佛一滴水落入深潭,漾开无声的涟漪。“看来,还有人在暗处守着那点不成文的规矩。”她低语,嗓音如寒泉漱石,透着几分讥诮,又似有若无地藏着一丝赞许。

“那我下次就带两颗花椒去,正好配这规矩的味儿。”凌霄咧嘴一笑,眉眼弯弯,语气里满是玩世不恭的俏皮,话音未落,已伸手拉开雕花木门,身影一闪,便消失在门外渐浓的暮色之中。

屋内骤然安静下来,只余一盏孤灯摇曳。烛火忽明忽暗,像是被夜风撩拨,又似因人心微动而颤栗。光影在墙壁上拉出一道修长的剪影,宛如孤鹤独立,寂寥而清峻。她静坐案前,指尖拂过那份刚送达的塘报,纸页窸窣作响,如同秋叶坠地。她逐条细阅,朱笔勾画,每一笔都沉稳有力,毫不拖沓,再不见半分犹豫与迟疑,仿佛所有纷乱心绪,皆已被理智的刀锋裁剪得整整齐齐。

窗外,北方的天际悄然泛起一抹微光,起初只是灰蓝中的一线银白,继而缓缓晕染开来,如同冰封千里的河面下,正有春水悄然解冻,静静流淌。那光虽弱,却执着地撕开夜幕,预示着黎明不可阻挡的来临。

她终于搁下笔,墨迹未干,在纸上凝成一个个决断的句点。起身缓步踱至窗前,素手轻扶窗棂,目光投向远方那一缕初绽的晨曦,久久未曾移开。风从缝隙钻入,拂动她鬓边一缕青丝,她的神情静如古井,眸底却似有风云翻涌,藏匿着无人能解的深意。

片刻后,她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那张象征权柄的龙案。指尖缓缓滑过紫檀木的边缘,触感温润而厚重,仿佛抚过岁月的脊梁。最终,那只手停驻在案角一只漆黑如墨的匣子旁——匣身密封完好,金丝缠扣,纹路繁复,一如其所承载的秘密般森严难测。

她凝视着它,唇角微不可察地抿了抿。

匣子未启,但她心知肚明——里面早已不止一道命令。

那是暗流涌动的开端,是风暴将至的序章,是她亲手埋下的棋局,正悄然运转于无声之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