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29章 百里爵演戏,骗过慕容铮

晨光熹微,淡金色的光晕悄然透过窗纸,如薄纱般洒落在书房内。百里爵立于案前,指尖轻托着那部古旧的《礼经》,缓缓将其摆回原处。书脊微凹,积了一层极细的尘灰,仿佛岁月无声沉淀的痕迹。他凝视着封面片刻,指腹在粗糙的布面轻轻一掠,似有所触,又若无其事地收回手,动作轻缓得如同拂去一片落叶。

影十七垂首静立门侧,身影半隐在晨光与暗影交界之处,低声禀道:“殿下昨夜未阖眼,可要传些温热汤水,以助清神?”

“不必。”他启唇,声音清越如玉磬轻击,澄澈中不染半分倦意,宛如山涧晨露滑过青石,“把笔墨备好,我要临帖。”

影十七应声退下,脚步轻悄,如风掠林梢。百里爵缓步踱至书案前,衣袖微动,带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沉水香气。他徐徐提起那支紫毫笔,笔锋圆润饱满,蘸饱浓墨后,细细掭理,动作娴雅从容,不疾不徐。素白宣纸平铺案上,如雪覆地,洁净无瑕。他却并不急于落笔,只静静伫立,目光低垂,凝望着砚台中墨色幽深,涟漪轻漾,仿佛映着天光云影,也映着他心底那一片不动声色的波澜。

良久,方才提笔,腕力沉稳,笔走龙蛇,却终归于端方。一行小楷跃然纸上,字字如珠玉排列,清峻挺拔:“礼者,天地之序也。”

墨迹匀净,结构谨严,笔锋间不见丝毫颤抖,亦无半分疏漏,仿佛不只是书写,而是在以心执礼,以笔承道。

半个时辰后,他缓缓合上笔帽,指尖轻捻,将写满墨迹的几张宣纸细细揉作一团,随即投入铜盆之中。火折子幽幽一亮,橘红的火舌倏然舔舐纸团,转瞬便将其吞噬,化作一缕轻烟与几片灰烬飘零落下。他静立片刻,目光微垂,似在凝视那余烬未尽的残痕,而后抬步转身,换上一身素净雅致的常服,衣料是上等云锦织就,袖口以银线绣着暗纹,日光斜照时,银光如溪流般在布面上悄然流淌,若隐若现,清冷而内敛。

他自华阳宫缓步而出,足音沉稳,不疾不徐,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时光的节拍之上。长廊曲折,雕梁画栋间光影斑驳,他穿行其间,衣袂微动,宛若一幅流动的画卷。不多时,已至藏书阁前,朱漆大门半启,檀香自门缝中悠悠逸出,沁人心脾。

阁内静谧如深潭,高耸的书架如林矗立,层层叠叠,典籍罗列其上,皆按类分卷,井然有序。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沉香与旧纸的气息,仿佛连呼吸都需放轻,唯恐惊扰了这方寸间的千年智慧。他径直走向“前朝律制”一栏,指尖掠过书脊,最终停驻在一卷《大胤开国礼典》之上。他轻轻抽出,动作极尽谨慎,翻开书页时更是屏息凝神,仿佛山河岁月皆藏于纸间,不容半分亵渎。

不多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在空旷的阁中回荡,如钟鼓轻敲,叩入人心。一名身着玄色朝服的老臣执象牙令签缓步而入,须发微白,神情肃穆,正是当朝太傅——慕容铮。

百里爵闻声抬眸,目光与那苍然却锐利的眼眸相接,心头微震,旋即敛袖躬身,姿态恭敬而不卑弱。

“太傅安好。”

慕容铮略一点头,目光却不着痕迹地落在他手中那卷古旧书册之上,眉心微不可察地一蹙,声音低沉如古井泛波:“皇夫也读此等陈年旧典?”

“近日心中偶有所思,故翻阅一二。”百里爵语气温和,语气如春风拂面,却又似含一丝迟疑,仿佛话中有话,“陛下勤政爱民,天下安定有序,然女子主兵权、掌刑狱,终究非祖制所载。昨夜读至‘男司外事,女司内务’一句,字字如针,竟觉心绪难平,隐隐有所触动。”

慕容铮眸光微闪,眼底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却并未接言,只默然转身,踱步至另一排书架前,伸手取下一册《礼记集注》,指尖抚过封皮,似在思索什么。

百里爵见状,轻轻合上手中书卷,动作轻柔得如同为熟睡之人掩被,随后将其稳妥归回原位。他垂首低语,声音轻得几乎融进檀香之中:“太傅昔日所言‘礼不可废’三字,先前我未能彻悟其意,如今细细思量,方知其中深意如渊,字字如珠玉落盘,掷地有声。”

话音落下,阁内一时寂静无声,连檐角铜铃也仿佛停摆。空气似凝滞成冰,连飘浮的尘埃都静止不动,唯有那一线阳光斜穿窗棂,映照在他低垂的眉睫之上,投下一道幽深的影。

慕容铮缓缓转身凝望他,目光如芒刺般锐利,一寸寸地审视着眼前之人。百里爵神色从容,眉宇间却悄然浮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倦意,仿佛久居权力边缘的孤影,终于在寒夜中觅得一丝微温的回响。

“皇夫能有此悟,实乃社稷之幸。”慕容铮终于启唇,语调依旧庄重肃然,却隐隐透出几分暖意,宛如冰封河面下悄然涌动的暗流,“只可惜当今圣上执迷不返,执意逆天而行,恐将酿成滔天祸乱,动摇国本。”

“我亦曾屡进忠言。”百里爵轻叹一声,声音低沉如风过松林,带着几分无奈与苍凉,“然陛下多疑善变,连我这等贴身心腹,如今也难入御前参议军机。前日左翼三营告病者数以百计,军心涣散,士气低迷,若由男子统帅,岂至于此?牝鸡司晨,非但悖逆纲常,更易招致天下动荡,终非长治久安之策。”

他言辞徐缓,字字如珠玉落盘,句句皆似经千回百转深思熟虑,却又自然流淌,毫无刻意雕琢之感。慕容铮眸光微闪,眼底骤然燃起一簇幽深火焰,仿佛猎手窥见猎物步步踏入陷阱,心中暗喜,却仍沉稳克制,不露锋芒。

“皇夫所见,可谓洞若观火。”他压低嗓音,语气近乎耳语,却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势,“然独木难支大厦将倾,一人之力,终究难以扭转乾坤。唯有志同道合之士携手并肩,方能拨乱反正,重定山河,扶社稷于危澜之际。”

百里爵垂首默然,眸光微敛,似在心底反复权衡利害得失,良久之后方才抬眼,语气慎重而坚定:“若有此等机缘,我愿倾尽所能,竭力相随。只是……我身份特殊,身处旋涡中心,行事不得不如履薄冰,步步谨慎。”

“自然明白。”慕容铮微微颔首,神情肃穆而不失体谅,“时机未至,切不可贸然轻举妄动。然今日你我推心置腹一番对谈,已可见肝胆相照,心意相通。待风云际会之时,自有暗线联络,共谋大业。”

话音落下,他旋身而去,玄色长袍拂过书架边缘,带起一缕细微尘埃,在斜洒的暮光中轻轻飘散,如同悄然落幕的阴谋序曲。百里爵静立原地,目送那挺拔背影渐行渐远,最终隐没于廊柱交错的幽深处。他脸上那抹迟疑与踌躇如雾消散,唇角忽地掠过一丝极淡、极冷的笑意,如寒潭微澜,转瞬即逝,唯余满室寂静,暗藏惊雷。

午后风起,御苑西亭。

天光微斜,淡金色的日影洒落在朱红檐角之间,卷着几分春末的暖意。百里爵独坐于亭中石凳之上,一袭玄色锦袍衬得身形清峻如松,手中执一卷《边防辑要》,书页在风中轻颤,似显专注,实则眸光沉敛,耳听八方动静。风过林梢,叶影婆娑,远处宫廊深处脚步轻响,一名侍从模样的人悄然趋近,在亭外青石阶下驻足良久,屏息垂首,似在等候召见。

百里爵缓缓抬眼,目光如秋水般清冷,声音不高不低,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压:“可是太傅遣你来的?”

那人低头应是,双手奉上一张折叠整齐的素笺。他接过,指尖轻启,徐徐展开,只见纸上墨迹细密,写着几行小字:“子时换防,左营校尉可用。西角门老周已通,届时灯火三灭为号。”字迹隐秘而工整,透出几分紧迫之意。

他默然读罢,神色未动,只将纸条不动声色地收入袖中暗袋,动作从容如拂尘。片刻沉吟后,忽从怀中取出半张残旧纸页,边缘焦黄,似经火焚,其上潦草绘着禁军轮值表的一部分,墨线凌乱却脉络可辨。他故意将一角微微外露,置于案边,任那侍从眼角余光扫过,尽收眼底。

“请转告太傅,”他低声开口,语调平稳如古井无波,“此图我已潜心推演多日,三日内必可拟出完整部署,万无一失。”顿了顿,又添一句,语气轻缓却意味深长,“另有一事——沧州水道近日巡查松懈,巡卒怠惰,若有人趁夜潜入,未必无人接应。”

那侍从闻言,瞳孔微缩,眼神骤然一凝,随即迅速敛去情绪,默默记下每一字句,低头恭声道诺,旋即退步离去,身影很快隐入回廊深处。

风再起,吹动书页簌簌作响。百里爵重新合上《边防辑要》,指尖却在页缘极轻地划过,留下一道几乎难以察觉的折痕,如同棋局落子,无声无息。他望着庭前摇曳的竹影,唇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丝弧度。

他知道,这一局,早已布势千里,如今,不过是开始收网罢了。

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华阳宫深处的密室中烛火摇曳,微光如豆,在幽暗的墙壁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影子。

百里爵端坐于案前,身形沉静如古松,眉宇间透着一丝不容惊扰的凝重。案上摊开着那部厚重的《礼经》,书页泛黄,边角微卷,仿佛承载着岁月的低语。他指尖轻捻极细狼毫,就着昏黄灯影,于夹页空白处以蝇头小楷一字一句誊录所得情报,笔锋细腻如丝,墨迹清润而不溢:

“子时换防,左营校尉赵崇义为内应;西角门老周受银五两,允开偏门;信号为灯火三灭;接应者着杂役服,持玄驿戊字七号令牌。”

每落一笔,他皆屏息凝神,反复推敲,唯恐稍有疏漏。写罢最后一句,他轻轻搁笔,从贴身衣袋中小心取出那枚铜铃残片——其色黯哑,边缘参差,却似蕴藏着某种不可言说的秘密。他指尖微颤,将残片缓缓嵌入书脊一道隐秘的暗槽之中。那槽口窄如发丝,精巧绝伦,恰好容纳残片,合拢之后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毫无破绽可寻。

他俯身吹去纸面未干的墨痕,动作轻柔而谨慎,继而缓缓合上书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烛光映照在他的眸中,波澜不兴,深邃如寒潭静水。

“影十七。”他低唤一声,声音不高,却穿透寂静,如风过林梢。

一道黑影自角落悄然浮现,无声无息,仿佛本就融于夜色之中。

“明日辰时,将此书送往天机楼外围交接点。”他语调平稳,字字清晰,“口信如下:‘姑母所赠之经,儿已读毕,颇有感悟。’”

“是。”影十七低声应命,双手接过书册,转身欲退,步伐轻若落叶。

“且慢。”百里爵忽又开口,语气微顿。

那人立刻止步,身形纹丝不动。

只见百里爵从案头取过一张素白新纸,提笔蘸墨,略一沉吟,挥毫写下四字:“风紧,缓行。”墨迹浓淡相宜,力透纸背。他将纸条仔细折好,递入影十七袖中,低声道:“若遇异常,即刻焚之,勿留痕迹。”

影十七微微颔首,目光沉静,随即身影一晃,如烟消散于茫茫夜色之中,只余烛火微微晃动,似在回应那一瞬的离去。

殿内早已人去楼空,唯余他孤身一人静立其中。他缓缓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向窗前,抬手轻轻推开半扇雕花木窗,霎时间,夜风如潮水般涌入,带着几分凉意,拂动帷幔,吹得案上烛火左右摇曳,光影斑驳,仿佛思绪般起伏不定。

檐角悬挂的铜铃在风中轻颤,发出清越悠扬的声响,宛如低语,又似叹息,随风飘散于深宫寂静的夜色之中。

他凝望着宫墙深处那一片无边无际的幽暗,目光深远,似穿透了重重殿宇与岁月尘埃。片刻后,他忽然勾起唇角,低声一笑,那笑声极轻,极淡,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在回应某个隐匿于黑暗中的无形存在。

“你说……我会信吗?”

话音尚在空气中微微震颤,远处便传来沉稳的更鼓声,三响连击,浑厚而肃穆,正正敲在子时的刻度上,仿佛为这寂静添了一笔宿命的注脚。

他不再言语,转身缓步踱回书案之前,动作从容不迫。伸手取过一张崭新的宣纸,徐徐铺展于案上,提笔蘸墨,笔锋微顿,随即落下第一行字——《春汛防洪策》第一条补议。字迹端方严谨,力透纸背,一如他平日心性,沉静、克制,波澜不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