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24章 爵近帝身旁,情愫初微漾

暮色如墨,缓缓漫过巍峨宫墙,将乾元殿偏阁笼罩在一片沉静的昏黄之中。烛火初燃,豆大的光晕在案前轻轻摇曳,映得玉沁妜眉目清冷,宛如寒玉雕琢。她正凝神翻阅一卷边关军报,指尖不经意间停驻在“沧州汛情”四字之上,微顿片刻,似有思虑流转于心。

忽而,内侍轻步趋前,垂首低语:“启禀陛下,皇夫百里爵已在殿外求见,言道新修《春汛防洪策》已有定稿,特来呈递。”

玉沁妜眉梢几不可察地轻动了一下,依旧未抬眼,声音如檐下风铃,清冷而疏离:“既为公文,交由司礼监收下便是,不必通传。”

内侍略显踌躇,声更压低:“回陛下……皇夫亲执狼毫,逐字誊写,墨迹未干。言称若蒙陛下恩准,愿亲至案前,细细解说其中要义。”

烛影微微一颤,映出她眸底一丝难辨的情绪,转瞬即逝。

玉沁妜终于缓缓抬眸,眼波清冷如深井寒水,映着殿中幽微烛光,竟似不带一丝尘世暖意。她静默片刻,思绪悄然滑向凌霄白日的密报——百里爵这几日闭门谢客,足不出户,除却批阅陈年卷宗、潜心研习河工图谱之外,再无半分逾矩之举。而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朝堂对峙之后,他当众焚毁密信,立下重誓,如今看来,并非虚张声势,亦非权宜之计,而是确有其心、确有其行。

她轻轻搁下手中朱笔,笔尖一点猩红未干,如凝血般刺目。启唇时,声音不高,却如冰泉滴石,清晰入耳:

“宣。”

脚步声自殿外渐近,百里爵踏进宫门。月白色的锦袍在晚风中微微翻动,襟角沾染了暮色的微凉与夜露的湿意。他低首缓步而行,姿态恭谨,双手稳稳托着一卷素纸,仿佛捧的是不容有失的圣物。袖口垂落的流苏纠缠成一个死结,似是他心中千回百转的情绪所化,指尖紧扣卷轴,指节因用力而泛出苍白之色,隐隐可见青筋微凸。

直至御案前三步之距,他才徐徐跪地,叩首伏身。动作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却暗藏一种近乎执拗的谦卑,仿佛要在这一跪一叩之间,将所有锋芒尽数敛去,只余下温顺无害的表象。

“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玉沁妜轻启朱唇,语气温淡如雾,伸手接过他呈上的策文。指尖相触刹那,冷意微透,她不动声色地收回手,缓缓展开卷轴,逐字细览。

只见其上字迹遒劲有力,笔走龙蛇而不失章法,条陈分明,逻辑缜密。从疏浚河道之法,到筑堤选址之要,无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更辅以详实的实地勘测数据,图表并列,丝丝入扣。尤其第三条所提“借潮汐之力导淤”,竟是前朝早已湮没于史册的古老治水奇术,久已失传,几成传说。

她目光微凝,眉梢轻蹙,略作停顿,方才启声问道:

“此策,你何时拟就?”

“三日前动笔,昼夜推敲,直至昨夜方得定稿。”他答话时语调温润,如春风拂过冰面,融雪潺潺,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执着,“今日清晨听闻沧州已有数处堤段渗水,恐生溃患,便即刻赶来献策,不敢有丝毫耽搁。”

玉沁妜缓缓合上策文,指尖轻抚卷轴边缘,抬眸直视于他。凤眸深邃,如渊如潭,似要穿透他那副温良恭顺的皮囊,窥见其心底最隐秘的波澜。

“你身为和亲之人,远来为质,本可置身事外,何苦如此殚精竭虑,操此社稷重忧?”

百里爵垂目静立,唇角忽而浮起一抹极淡笑意,似莲开半瓣,清浅却难测。他低声道:

“天下安危,岂真分内外?江山倾覆,无人可独善其身。况且……”他顿了顿,嗓音微沉,却愈发清晰,“陛下日夜操劳国事,夙兴夜寐,若臣能代劳一二,分忧些许,亦是为人臣子之本分,更是心之所愿。”

这话听着谦卑有礼,实则字里行间暗藏锋芒,如细针潜伏于锦缎之中。玉沁妜凝眸注视着他,目光深邃如古井寒潭,仿佛要将他心底的波澜尽数看透。良久,她才微微颔首,声音清冷而沉稳:“此策可行。明日召工部尚书入议。”

“谢陛下。”他垂首轻应,却不曾退下,只是静静立于殿侧,双手交叠置于身前,衣袖垂落如云,姿态恭谨却不显卑微,宛如一株青松立于风雪之畔,不折不弯。

殿内一时万籁俱寂,唯有烛火轻轻摇曳,烛芯偶尔“噼啪”一响,惊起一缕轻烟袅袅升腾。玉沁妜继续执笔批阅奏折,墨迹在宣纸上缓缓延展,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如同春蚕咀嚼桑叶,细碎却清晰。约莫半刻钟后,她执笔的手指微微一顿,腕间力道渐衰,眉心悄然蹙起一丝倦意。

就在此时,百里爵忽而低声道,语气温润如春风拂柳:“陛下连日操劳,未曾安歇,灯影昏黄最是伤目。不如暂歇片刻,移步窗前,借天光澄澈,养一养神?”

玉沁妜笔尖蓦地一滞,墨点在纸上悄然晕开,如一朵悄然绽放的墨梅。

这话说得极巧——不过是一句寻常体贴的劝慰,既无逾矩之言,亦无试探之意,却偏偏恰到好处地戳中了她此刻的疲惫。她缓缓抬眼望向他,只见他神色坦然,眸光清澈如秋水,可那眼底深处,却似有一丝极细微的紧张悄然流转,如微风掠过湖面,不留痕迹却真实存在。

她未作言语,只轻轻搁下朱笔,缓步起身,裙裾曳地无声,如月光流淌过青石阶。她走向窗边那张紫檀书案,身影映在雕花窗棂之上,宛如一幅静谧的仕女图。百里爵随之而动,步伐沉稳,始终落后半步,不多近一分,亦不远离一寸,仿佛早已丈量过君臣之间的距离,分毫不差。

窗外夜风轻拂,带着几分凉意扑在脸上,远处华阳宫的飞檐翘角间,孤悬一盏残灯,在渐浓的暮色中微微摇曳,仿佛不肯向黑夜低头。玉沁妜缓缓落座,指尖轻抚笔杆,重新执起狼毫,墨香在静谧中悄然氤氲。百里爵垂手立于侧后,身形挺拔如松,神色沉敛,沉默得宛如一道无声追随的影子,不惊动半分尘埃。

就在她笔尖微顿,正欲写下“准工部即刻拨款”之时,眼角余光忽地捕捉到屋脊之上一道冷冽寒光疾掠而过,快如电闪,锐利得令人心悸。

几乎在刹那之间,百里爵猛然跨前一步,挡于她身前,肩胛处骤然传来一声沉闷的钝响,似是坚硬之物狠狠刺入血肉深处。

一支细长银针赫然钉入他左肩,深入骨肉,尾端兀自剧烈震颤,嗡鸣未绝,针身泛着幽幽蓝光,隐隐透出致命毒意。

玉沁妜瞳孔骤缩,反应迅如疾风,反手抽出腰间短刃,寒光乍现,横刃于胸前,声音凌厉如刀:“护驾!”

四周禁卫闻令而动,铁甲铿锵,脚步如雷,箭矢破空之声接连响起,密集如雨。然而屋脊之上那道黑影只是微微一晃,便如鬼魅般消逝不见,转瞬融入宫墙深处的无边暗影,不留一丝踪迹。

她蓦然回首,只见百里爵面色惨白如纸,额角细密地沁出冷汗,在烛光下泛着微弱的寒光,身形虽摇晃欲坠,却仍倔强地挺立原地,甚至颤巍巍抬起手臂,试图行那臣子之礼,声音微弱而执拗:“臣……无碍。”

“闭嘴!”她眸光一凛,毫不犹豫地一把攥住他的手腕,触手之处竟滚烫如灼,仿佛体内有烈火在焚烧。那支细若发丝的银针深深没入骨肉,幽青的毒色正顺着经络悄然蔓延,如同暗夜中无声爬行的蛇。

“太医!”她厉声断喝,凤眸含霜,声震殿宇,“速来救人!立刻送他去偏殿,不得有误!”

两名宫人闻令仓促上前,战战兢兢地架起他双臂。百里爵步履踉跄,身形虚浮似风中残叶,可就在擦肩而过的刹那,他唇边逸出一丝几不可闻的低语,轻得像一片雪落在心上:“陛下……不必担心。我既入宫门,便不会让您涉险。”

玉沁妜静立原地,未发一言,亦未动分毫,唯有目光紧紧追随着那被搀扶远去的身影,直至其消失在幽深曲折的廊道尽头,余下的,只有一地冷寂月光与心头挥之不去的沉重。

她转身缓步走回乾元殿,裙裾轻曳,如夜雾拂过青石。重新落座于案前,烛火在案头微微摇曳,光影跳跃间,映照出她依旧冷峻如霜的容颜,眉宇间不见波澜,仿佛方才的一切都未曾触动心绪。然而,当她伸手欲取另一份奏折时,指尖却不由自主地轻轻掠过百里爵方才伫立的位置——那处空荡无物的地面,竟似还萦绕着一丝未散的余温,仿佛他身影犹在,气息未远。

她蓦然收回手,垂眸不语,静坐良久,终是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向角落。那里一盏闲置已久的宫灯静静伫立,尘埃微积。她亲自将其捧起,缓步移至窗前,素手轻拨,引火燃芯。灯火骤亮,暖光如绸,缓缓铺展,将整张紫檀书案照得通明,连阴影也无处藏匿。

与此同时,华阳宫偏殿之内,烛影摇红,药香弥漫。太医正俯身施针,银针一枚枚自百里爵肩背抽出,落地时发出清越一响,宛如露珠坠玉盘。伤口深可见骨,黑血混着药汁汩汩涌出,浸透层层绷带,染成暗红斑驳,触目惊心。

“此毒名为‘断魂露’,阴寒蚀骨,若非处置及时,半个时辰内必攻心脉,性命难保。”太医抹去额角冷汗,语气凝重。

百里爵倚靠在锦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唇色几近透明,呼吸微弱如游丝,却仍牵动嘴角,逸出一声低笑:“还好……我终究……来得及。”

太医摇头叹息,收拾药具悄然退下。殿内霎时归于寂静,唯有夜风自雕窗潜入,轻掀纱帘,如幽灵低语。他缓缓抬起那只未受伤的手,指尖微颤,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一点点解开绷带的一角。狰狞可怖的伤口裸露在月光之下,皮肉翻卷,血痕交错,宛如深渊裂口。

可就在那一瞬,他望着那道痛彻骨髓的伤痕,唇角竟缓缓扬起,勾勒出一抹极淡、极轻的笑意——

像是在剧痛深处,品到了某种隐秘而甘美的滋味,如饮琼浆,如赴宿梦。

更鼓声已敲过三更,深宫长道渐渐沉入无边的寂静之中,唯有檐角风铃在夜风中轻颤,发出几缕幽微的响动。一道身影悄然浮现于殿外回廊尽头,月光洒落在他腰间青玉带垂下的流苏上,银丝穗子随步轻摇,泛着冷而清冽的微光。那人脚步微顿,立于雕花木门前,似有迟疑,却又决然抬手,指尖轻抵门扉,缓缓将其推开。

内室烛火微晃,百里爵自半梦半醒间睁眼,目光如刃,直直投向门口。

来人正是慕容铮,一身绛紫官袍犹未更换,衣襟微皱,袖口沾染些许夜露,发髻散乱,几缕乌发垂落额前,掩不住眉宇间的焦灼与疲惫。他手中紧攥一卷竹简,指节泛白,仿佛握着千钧之重。烛光映照下,那双眸子幽深如渊,情绪翻涌却隐而不发,似有万语千言凝于唇畔,终化作一片难以捉摸的沉默。

他声音沙哑,仿佛自幽深寒潭中浮起,带着经年累月的痛楚与压抑:“你为何救她?你是玄国弃子,孤身无依;她是大胤女帝,执掌乾坤。你们之间,本不该有忠义二字。”

百里爵静默伫立,眸光如古井无波,映着残烛微火,在这沉沉夜色中凝望良久,才缓缓启唇:“太傅夤夜而来,踏月穿风,莫非只为向我索要一个理由?”

慕容铮上前一步,衣袖拂动烛影摇红,声如裂帛:“我知你心中积恨如渊——母妃惨死宫变,你被贬为质子,流落异邦十载,受尽冷眼折辱。而她玉沁妜,不过一介女子,纵有铁腕权谋,如何堪当天下共主?若你愿与我联手,废黜此女,拥立二皇子登基,待男权重振之日,便是你洗雪前耻、扬眉吐气之时!”

百里爵缓缓坐直身躯,肩头旧伤骤然抽搐,剧痛如蛇缠绕筋骨,冷汗悄然滑落颊边,浸湿了鬓角斑白的发丝。他抬眼望着慕容铮,唇角忽地勾起一抹清冷笑意,似寒梅初绽于霜雪之中。

“你说她不配?”他低语,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坠入深潭,“可你可曾见过,她在紫宸殿彻夜批阅奏折,直至五更天明,只为追查一桩边陲小民的冤案?你可曾知晓,她亲执朱笔,拟定《女子科举章程》,破千年桎梏,让寒门女儿亦能步入朝堂、执掌印绶?你又可曾亲历,当日百官逼宫,群臣跪谏逼其退位,她立于丹墀之上,凤目含威,一声‘谁敢挑战此令’,震得满殿噤若寒蝉,连最桀骜的老臣都匍匐在地,不敢仰视?”

他顿了顿,气息微促,却字字如钉,掷地有声:“她或许冷酷无情,或许多疑善断,但她所行每一步,皆非为私欲,而是为了这万里江山、亿兆黎民。而你……”

他目光陡然锐利,如刀锋直刺人心,紧紧锁住慕容铮双目:“你口口声声纲常礼法,仁义道德,实则不过想夺回昔日男子独揽朝纲的权柄罢了。这般冠冕堂皇的‘复辟’,不过是披着正统外衣的野心罢了——这样的天下,值得我以性命相搏、以忠魂殉之吗?”

话音落下,四野寂然,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慕容铮浑身剧震,脸色骤变,手中紧握的竹简“啪”地一声跌落在地,碎成两段,如同他此刻崩塌的信念,在这寂静深夜中回荡出苍凉余响。

百里爵不再多看他一眼,缓缓地躺回那张冷硬的紫檀木榻上,眉宇间透着倦意,声音低得几近呢喃:“请太傅离开吧……我累了。”

慕容铮怔在原地,身形如被寒霜冻结,唇瓣微微颤抖,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终究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他迟缓地转身,脚步踉跄,仿佛醉酒般踉跄而去,背影萧索,隐没在幽深殿廊的阴影之中。

殿内重归沉寂,唯有烛火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如同人心深处难以抚平的裂痕。

百里爵缓缓睁开双眼,眸光清冷如月,静静望向窗外那一片苍茫夜色。银辉洒落,如薄纱覆地,梧桐树影婆娑,枝叶间漏下点点碎光。他轻轻抬起右手,指尖带着一丝迟疑与隐痛,缓缓抚过左肩那层厚厚绷带——血仍在悄然渗出,温热的液体一寸寸浸透布料,晕开一朵暗红如墨的印记,宛如凝固的残霞,又似未尽的誓言。

他嘴角微扬,弧度极轻,似笑非笑,又似痛到极致反生出的一抹讥诮,谁也分不清那是释然,还是煎熬。

窗外,一片枯黄的梧桐叶悠悠飘落,在夜风中打着旋儿,像一只疲倦的蝶,终于坠入泥泞,无声无息,再不复昔日青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