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23章 女帝驳奏章 新政志坚定

乾元殿内,金砖熠熠生辉,映着高窗斜射而入的天光,清冷而明亮,仿佛铺了一层薄霜。慕容铮伏于玉阶之下,额头紧贴冰冷地面,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双臂竭力撑开,脊背弯曲如弓。身侧,一卷竹简断裂成两截,静静横卧在地,裂口参差,似经烈火焚烧;那支朱砂笔滚落数尺之远,墨汁自笔端渗出,在砖缝间蜿蜒流淌,宛如一道未干的血痕,触目惊心。

玉沁妜立于御阶之巅,广袖垂落如云,指尖轻缓摩挲着紫檀木笔尾端,温润的木质泛着幽光。她眸光微敛,自上而下扫过那道佝偻的身影,唇角微启,声音不高,却如寒泉滴石,字字清晰,掷地有声:“你方才说,宁可血溅丹墀,也不附议新政?”

慕容铮喘息粗重,胸口剧烈起伏,喉头滚动,似有千钧压舌,终是咬牙启唇,一字一顿:“臣所守者,非一人之命,乃天下纲常!此心昭昭,日月可鉴!”

“纲常?”她轻笑一声,笑意却不达眼底,反透出几分讥诮与冷冽。她缓缓走下台阶,裙裾拂过金砖,窸窣作响,仿佛步步踏在人心之上。“那你告诉我,十年前沧州大旱,赤野千里,户部尚书贪墨赈粮三万石,致使八百里焦土无烟,百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那时你在做什么?是在边关月下吟诗抒怀,醉卧沙场?还是在账本之间提笔批注‘礼不可废’‘名分当正’,以章句饰太平?”

群臣屏息凝神,垂首肃立,殿中寂静如渊,无人敢应,亦无人能答。唯有风穿高窗,掠过梁柱,带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沉。

她驻足于他身前三步之遥,裙裾轻曳,眸光如霜,静静俯视着他两鬓斑驳的银白:“你说女子临朝是乱序纲常,可这十年来,六部皆由女官执掌政务,井然有序;科举特设女科,才女辈出,惠及寒门;农税减免三成,田间野老含饴弄孙;边军年年报捷,烽火不惊,四海升平。你口中所谓的‘乱序’,却换来百姓有饭可食、有衣可穿、有屋可栖,安居乐业,烟火万家。而你所称颂的‘正道’,当年又是何等景象?饿殍横陈于道,流民千里哀号,白骨露于荒野,十室九空——那才是真正的天怒人怨!”

慕容铮猛然抬头,眼中血丝密布,神情激动如狂:“陛下此乃以小利蛊惑民心!天地阴阳自有恒常定数,女子主政,乾坤颠倒,纲常沦丧,此乃逆天而行,终将招致天罚降世,祸及苍生!”

“天罚?”玉沁妜唇角微扬,冷笑如冰刃划过寒夜,“去年春汛滔天,江河溃堤,工部侍郎苏婉亲率三千民夫,昼夜不息,七日筑起长堤,护住五州黎庶性命财产,万家灯火得以不灭。你说她这是逆天而行?前月北境突厥犯边,铁蹄踏境,镇北将军沈璃披甲执锐,亲率五千铁骑夤夜奔袭,直捣敌营,斩首千余,敌酋胆裂而逃。你说她坏了阴阳秩序?若真有天理昭昭、天罚不爽,为何雷火不落于她们头顶,反倒让你这满口仁义道德、却袖手旁观的读书人,活得如此长久、如此安泰?”

大殿之内,寂静如渊,连烛火都仿佛凝滞不动,唯有帝王之声余音回荡,冷彻骨髓。

她缓缓转身,面向满殿群臣,眸光如寒星坠入深潭,声音骤然拔高,凛若霜刃出鞘:“今日朕在此立誓——自即日起,凡再有以‘祖制’‘礼法’为名,阻挠女子任职、干预新政推行者,一律视为动摇国本,交由绝杀堂彻查其三代族谱、私信往来、田产账目,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谁敢挑战此令,朕便让他亲身领教,什么叫真正的律法无情、天威难犯!”

话音落下,大殿之内鸦雀无声,连呼吸都仿佛凝滞在喉间。文武百官垂首屏息,无人敢抬眼直视那端坐于九重御座之上的身影。

她缓步踱回龙椅,玄色龙袍的袍角拂过层层白玉龙阶,带起一阵几不可闻的风响。落座之时,背脊挺直如松,下颌微扬,凤眸冷冽似冰刃扫过朝堂,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太傅,你若真忠于社稷苍生,不如即刻启程,奔赴沧州治水,赶赴幽州练兵,亲赴边关戍守,以血肉筑长城。若你只知在朝堂之上空谈仁义道德,以性命为筹码行逼宫之举,妄图挟君胁政,那朕也只能明言相告——这万里江山,不需要这般虚伪矫饰、沽名钓誉的‘忠臣’!”

慕容铮身躯猛然一震,脸色瞬间惨白如纸,手指死死抠进金砖缝隙之中,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筋,指甲崩裂渗血亦浑然不觉。他张了张嘴,似欲争辩,又似要怒斥滔天大罪,可喉咙剧烈起伏,最终 从干涩的咽喉深处挤出一声嘶哑的喘息,宛如一头被剥去皮毛、困于陷阱的猛兽,在尊严尽失的泥泞中苟延残喘。

玉沁妜不再多看他一眼,素手轻抬,指尖微动,淡然示意司礼官:“宣下一奏。”

群臣陆续出列,或捧玉笏,或执奏章,依次禀报政务。有人详陈江南蚕丝丰稔之况,言辞恳切;有人奏请修缮驿道以通南北,条理分明。朝堂之上,议论渐起,气氛徐徐回暖,仿佛方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不过是一缕掠过的风,未曾留下丝毫痕迹。唯有慕容铮仍孤身跪于丹墀之下,衣袍微皱,背影萧索,宛如被整个金殿遗弃的残影,静默得近乎悲凉。

百里爵立于侧殿幽深的廊柱之后,身影半隐在雕花朱影之间,指尖轻轻捏着腰间流苏末端的结扣,指腹来回摩挲着那团纠缠错杂的丝线,似在思索,又似在压抑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他自始至终未发一语,亦未移一步,然眼底早已不复初时的从容镇定,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藏的震动与警觉。方才那一幕,并非寻常权谋博弈,也非唇枪舌剑的机锋较量,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碾压——无需刀光剑影,仅凭铁一般的事实与无懈可击的逻辑,便将一位自诩清流、执掌礼法多年的老臣,从精神到信念,层层剥解,彻底击溃。

他原以为权力之争,终究是暗室密谋、借势布局,靠的是人心浮动与利益交换;可今日才真正领悟,最凌厉的统治,并非镇压,而是让反对者在众目睽睽之下,连站稳脚跟的资格都荡然无存。

退朝的钟声悠悠回荡,余音未绝,群臣便如流水般依次退出大殿。慕容铮被人半扶半架地撑起身子,步履踉跄,身形摇晃,仿佛一阵风便可将他吹倒。那身绛紫色的官袍早已沾满尘灰,褶皱凌乱,他却浑然不觉,目光涣散,似已魂游天外。当他缓缓经过百里爵身侧时,两人目光在空中悄然交汇,只一瞬,却似穿透了千言万语。百里爵凝神望去,竟从那双曾盛满威严与怒火的眼中,窥见了一片荒芜——不再是愤恨,而是一种近乎死寂的茫然,仿佛支撑他一生信念的巍峨殿堂,已在方才那一席话中轰然崩塌,碎作齑粉。

他伫立原地,目送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心头忽而涌上一丝悲凉。并非为他的落败而哀,而是为他的执迷而悯——那人至死未曾醒悟,时代早已更迭,礼乐虽存,若不能庇佑黎民于水火,再堂皇的辞令也不过是披在腐朽之上的华美外衣,徒然遮羞罢了。

暮色如墨,悄然浸染华阳宫檐角飞甍。百里爵缓步走入偏殿,殿内炭盆中火光微颤,映得四壁忽明忽暗。他默默自袖中取出一张雪浪笺,素白如雪,上书八字:“旧制将倾,新争已起。”笔力遒劲,却透着一股决绝。纸页边缘焦黑卷曲,隐约可见昨夜焚烧未尽的痕迹,仿佛一场隐秘的心事,在暗夜里被反复灼烧又强行挽留。

他久久凝视那字迹,眸光深邃如渊,终是轻轻一扬手,将整张纸投入炭盆。火焰骤然腾起,吞噬了墨痕,吞噬了过往,也吞噬了那一段再也无法回头的岁月。

火焰轰然腾起,幽蓝与赤红交织翻卷,墨迹斑驳的纸页在烈焰中迅速蜷曲、焦黑,化作一片片轻盈如蝶的灰烬。最后一缕残纸如枯叶般飘落,坠入跳动的火心,刹那间燃为虚无。

他伫立原地,纹丝未动,目光沉静如深潭,直至那堆余烬彻底黯淡,余温散尽,只余下一抹冷寂的灰白。

窗外夜风微动,传来远处更夫低沉的鼓声,三更将至,万籁俱寂。他缓缓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书案,衣袖轻拂过案角,带起一丝微不可察的风声。提笔、蘸墨,动作一气呵成,浓墨在青瓷砚中泛着幽光。他铺展素纸于案上,执笔挥毫,写下《春汛防洪策》第一条:疏浚河道,宜早不宜迟。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墨痕深重而坚定,毫无滞涩与迟疑。

与此同时,乾元殿偏阁之内,烛火通明如昼,数十支红烛静静燃烧,烛泪层层叠叠,凝成玲珑花蕊。玉沁妜端坐于紫檀案前,神情清冷如霜,手中握着一枚古旧铜铃,铃舌早已被取出,内壁刻满细密如蛛网般的暗纹,在烛光下泛着幽微的金属冷光。她凝眸细看良久,指尖轻轻抚过那些隐秘纹路,随后将其小心翼翼放入一只乌木雕花匣中,合上盖子,再以凤印封缄,动作庄重而肃穆。

一名身着素色宫装的内侍悄然步入殿中,衣袂轻拂地面,无声地跪伏接令。

“送往沧州,交予吴远舟。”她语声清冷如霜,波澜不惊,“告诉他,第一环已落子,依计而行。”

那宫人低首应命,缓缓退下,身影隐入幽深廊道。

她徐徐起身,步履轻缓地走向窗畔,抬手推开半扇雕花木窗,夜风顿时涌入,携着庭院深处的微凉,轻轻拂过她的面颊。远处华阳宫的灯火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一颗执拗不肯熄灭的孤星,在墨色天幕下倔强闪烁。

她凝望着那一点微光,眸光沉静如水,久久伫立,仿佛与这寂静长夜融为一体。

倏然间,案前一盏烛火轻轻晃动,火苗微倾,投下摇曳的影。

她蓦然回首,只见那铜铃匣不知何时裂开一道细缝,一道幽微的光自缝隙中悄然渗出,斜斜映照在凤印的边缘,宛如一道无声蔓延的裂痕,冰冷而诡谲,悄然撕开了夜的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