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19章 二皇子困兽斗,妄图绝地反

玉明煦伫立在府中祠堂前,指尖尚存着纸灰的微温,仿佛那封刚刚焚尽的密信仍在无声地诉说余烬里的秘密。素白如雪的长袍在穿堂而过的寒风中轻轻翻动,衣袂飘摇,宛如一具早已注定命运的躯壳,提前披上了为亡者准备的寿衣。三日前裴承志被捕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他彼时尚存一丝侥幸,以为那位历经风雨的老将骨硬如铁,终能守住“许诺”二字背后那一段尘封多年的真相。然而如今,连牢狱深处疯人口中的呓语都已悄然传入乾元殿的金阶之上,他知道——自己这张隐忍多年、步步为营的棋子,终究被无情地翻到了背面,再无遮掩。

他并未换上象征尊贵身份的亲王礼服,反而冷声命人取来祭典专用的素缟之衣。明日乃先帝忌辰,依祖制,诸皇子须入宫焚香祭拜,叩首追思。而他,正要借这庄严肃穆的由头,最后一次踏入那座金碧辉煌却暗藏杀机的深宫牢笼。

马车缓缓碾过青石御道,向着巍峨宫门徐徐前行。他闭目倚靠在雕花厢壁之上,面容沉静如古井无波,唯有袖中手指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藏于砚台底部的短匕。匕首通体乌黑,刀锋薄如蝉翼,淬有西域剧毒,见血即封喉,杀人于无形。可他并不打算以此取人性命——他的目标不是死亡,而是活着,以血肉之躯逼至那高居凤座之人面前,亲手将玉沁妜逼入绝境,迫使她提笔蘸墨,在退位诏书上一字一顿、一笔一划地写下“传位于弟”四字,让那曾窃据九五之尊的权柄,终于归还于天理昭昭之下。

承乾宫西侧的暖阁,曾是他生母云贵妃深居浅出的寝所,雕梁画栋间尚存几分昔日温婉气息。十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寒夜,她便在此处猝然离世,香消玉殒,连一具完整的尸身都未能抬出宫门,只留下满室凄冷与无人问津的哀怨。如今他悄然沿那条荒废已久的暗渠潜行而来,脚下是湿滑如脂的青苔,步步惊心;头顶上半塌的瓦片残破不堪,雨水顺着裂缝蜿蜒而下,一滴一滴落在他额角,冰凉刺骨,恍若当年母亲弥留之际抚在他面颊上的那只苍白无力的手。

两名须发斑白的老宦官早已候在幽暗角落,一名宫女静立一旁,双手微颤地捧着一盏昏黄灯笼,微弱光晕映出她眼角深刻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伤痕。他们皆是当年侍奉过他生母云贵妃的旧人,一个被贬至污秽之地扫除茅厕,终日与秽物为伴;另一个险些在廷杖之下丧命,侥幸苟延残喘至今。唯有那一段尘封已久的旧恩,那一丝未曾彻底磨灭的情分,才堪堪换来此刻片刻的忠诚与赴死之勇。

“戌时三刻,巡逻的禁军便会绕道东廊查灯,”老宦官压低嗓音,语带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从记忆深处艰难掘出,“那时东厢空寂无人,陛下通常要到巳时方才移驾前来批阅奏章。”

玉明煦微微颔首,动作沉稳而克制,右手轻抚腕间,将那柄寒光隐现的匕首悄然藏入袖底,紧贴肌肤,如同蛰伏的毒蛇。他的声音低缓却坚定,似冰层下暗涌的江流:“事成之后,你们皆授五品内侍监,荣禄加身,家眷尽数迁入京中府邸,赐田授宅,永免徭役。”

三人互视良久,眼中翻涌着恐惧、希冀与难以言说的悲怆,最终齐齐跪倒在地,额头触碰冰冷地面,发出沉闷声响,叩首如仪,无声却沉重地许下了以命相托的誓约。

与此同时,天机楼地底密室,凌霄斜倚在案旁饮酒。酒葫芦轻轻一晃,已然见底。他微眯双眼,凝视墙上悬挂的宫城水系图,忽而眉头一蹙。

“西井?”

他立即执笔,在纸上迅速记下:承乾宫西侧水井近两日提水六次,远超寻常用量;地面残留脚印与泥痕,显示夜间有人沿废弃水渠出入;暖阁梁木留有细微震颤痕迹,似曾遭人踩踏而过。

“有趣。”他勾唇一笑,尖锐的虎牙悄然显露,“谁这般胆大包天,竟敢往猛虎口中拔牙?”

他并未惊动宫中禁卫,而是从暗格中取出七个香囊,逐一细嗅,最终挑出装有**散的那一枚,随即召来七名杀手,命其乔装成修缮工匠,携带工具箱潜入暖阁四周。

“暂且按兵不动,先布设铃索。”他口中叼着竹簪,声音低沉而冷冽,“我要亲耳听见——他踩断第一根线的声响。”

戌时二刻,夜色如墨,凌霄悄然蹲伏在隔墙夹道的幽暗角落,指尖紧攥着一根纤细如发的丝线,另一端隐秘地连着东厢地板之下布设精密的铜铃阵。他屏息凝神,耳中唯有自己沉稳而缓慢的心跳声在寂静中回响,仿佛时间也为之凝滞,只待那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响撕破夜的帷幕。

此时的东厢之内,玉沁妜并未如往常一般端坐案前批阅奏折。一刻钟前,她已悄然移驾内殿深处,身影隐没于重重帘幕之后。影十七静立窗畔,玄衣如夜,右手按在刀柄之上,指节微绷,目光如铁钉般钉在那扇虚掩的雕花窗上,不放过一丝风吹草动。屋中唯余一盏孤灯摇曳,昏黄光晕洒在书案上,映照出一本摊开未合的奏章,与一张空置的紫檀木椅,宛如一场精心布置的局,静默无声地引诱猎物踏入陷阱。

戌时三刻整,万籁俱寂,忽而窗外传来极细微的一声“咔”——

那是屋檐瓦片被悄然掀开的脆响,几不可闻,却逃不过潜伏者的耳目。

紧接着,一道黑影如鬼魅般翻入窗棂,身法轻盈如落叶坠地,竟无半点声息。那人屏住呼吸,缓步前行,右手微微抬起,一柄寒光凛冽的匕首在月光下倏然一闪,又迅速隐入袖中阴影。他目标明确,直逼主位而去,伸手便要探向那空椅后方垂落的织金帘幕——据密报所载,那之后暗藏一道隐秘小门,直通内殿禁地。

可就在他踏出第三步的刹那,脚下方寸木板突生异样,极其轻微地向下凹陷了一分。

嗡——

刹那间,三十六处铜铃齐震,音波交织如蜂群低鸣,清越而细密,穿透夜色,直刺心神。

黑影身形骤然僵住,双瞳猛地收缩,眼中掠过一丝惊骇欲绝的寒芒,仿佛自深渊回望,才知自己早已落入罗网。

下一瞬,四面门窗轰然洞开,寒风裹挟着夜露涌入厅堂,七八道黑影如鬼魅般跃入,手持劲弩,箭尖森冷,在烛火摇曳中齐齐指向中央,杀气凛然。凌霄自横梁轻盈翻落,衣袂未扬,发丝微动,手中一柄青竹簪已稳稳抵住那人咽喉,唇角勾起一抹漫不经心的笑意,声音清亮如泉:“二皇子,您这身素白衣裳倒是衬得面色温润、玉骨冰肌,只可惜啊,穿错了地方——这不是灵堂,是审罪的牢笼。”

玉明煦踉跄后退,脚步凌乱撞上案几,杯盏倾翻,他双目赤红,怒声咆哮:“你们竟敢围困皇子!我乃先帝嫡系血脉,奉天子密诏入宫祭拜先人,光明正大,何罪之有!谁给你的胆子!”

“血脉?”凌霄微微歪头,眸光如刃,指尖轻轻一挑,那根细长的竹簪顺着喉结缓缓下滑,最终停在他手腕脉门之上,力道不重,却令人浑身发麻,“那你告诉我,为何你脚底靴痕沾染的是西渠河畔独有的暗褐淤泥,而非宗庙前日日清扫的青石细粉?还有——”他忽地俯身贴近,鼻尖几乎触到对方袖口,深深一嗅,眉峰微蹙,语调陡然低沉,“你袖中这缕残香……可是从那支断了三年的‘凝神香’里渗出来的?听说那是你生母临终前最爱焚的香,柔婉清幽,后来宫中无人敢续燃,唯恐勾起旧恨——你倒好,亲自带进来了。”

玉明煦脸色骤变,苍白如纸,瞳孔剧烈收缩,仿佛被揭开了最深的隐秘。他猛然暴起,寒光乍现,一把短匕自袖中滑出,直刺凌霄心口,招式狠戾,毫无迟疑。

凌霄却不闪不避,神色依旧慵懒, 左手轻扬,一只绣工精致的香囊在指尖一旋,洒出一缕淡粉色烟雾,如薄纱般悄然弥漫。刹那间,两名随行宫人闷哼一声,软倒在地,口吐白沫;玉明煦亦觉鼻腔灼痛如火烧,视线模糊,眼前金星乱舞,耳鸣不止,可仍咬紧牙关,额角青筋暴起,拼尽全力挥刀再斩!

“砰!”

一声脆响,清越如钟——那根青竹簪精准无比地点中他持刀手腕,力道刚猛而不失巧劲,骨裂之声清晰可闻,令人牙酸。匕首脱手坠地,叮当一响,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良久。

“我说过,别动。”凌霄淡淡开口,语气依旧轻佻,却多了一分不容置疑的威压。他皱了皱鼻子,似嫌空气中残留的药味太过刺鼻,随手将那香囊甩去角落,动作毫不留恋,眼中闪过一丝厌弃,“好歹是个天潢贵胄的皇子,书香门第出身,诗礼传家,何必闹得这般狼狈不堪,像个市井无赖、街头泼皮一般?成何体统。”

四名黑衣杀手悄然逼近,动作迅疾而冷厉,一把将他双臂狠狠反剪至背后,粗糙的麻绳紧紧缠绕在腕间,勒出深痕,随即又毫不留情地将一只厚重的黑布头罩套上他的头颅,隔绝了光与声。他在束缚中剧烈挣扎,喉咙里迸发出沙哑而凄厉的嘶吼:“我不是叛臣!她是窃国者!我母妃死得不明不白——她不该死!”

凌霄却只是淡淡一笑,指尖轻拍他颤抖的肩头,语调温润如风,却又藏着刺骨的寒意:“哦,对,你母妃。”他顿了顿,眸光微敛,仿佛追忆什么陈年旧事,“可惜啊,她咽气那天,我就站在殿角。亲眼看着她捧起那碗参汤,一饮而尽——那方子,还是你亲笔所书,三钱附子,半分不少,连火候都精准得令人惊叹。”

玉明煦浑身猛地一震,如同被雷击穿脊骨,原本激愤的呐喊骤然卡在喉间,化作无声的痉挛。他的嘴唇微微颤动,却再也发不出半个音节。

“走吧。”凌霄缓缓收回手,袖袍轻拂,声音淡漠如霜雪落地,“押去宗人府地牢,彻夜点灯,不准合眼。我要他睁着双眼,一寸寸回想,从第一步错起,到如今万劫不复,究竟是哪一步,走得不够狠,不够绝。”

铁甲脚步声沉沉远去,队伍挟着那具仍在微微抽搐的身影退出暖阁。清冷的月光斜斜洒落,恰好映在承乾宫那块斑驳褪色的匾额之上,鎏金四字“皇恩天授”早已裂开一道蜿蜒如蛇的缝隙,在夜色中投下破碎而诡异的影。凌霄独自伫立原地,仰首凝望良久,指尖轻轻抚过唇角未散的笑意,低语呢喃,似叹似讽:“这座宫殿啊,埋了太多人的野心,也葬了太多死人不肯瞑目的心愿……”

内殿中,玉沁妜听着影十七的汇报,指尖微微一顿,随即冷厉地敲了敲案角,声音几近冰封。

“知道了。”她低声道,嗓音沙哑,似有千斤重压在心口。话落,她强撑着挺直脊背,继续提笔批阅奏折,墨迹在纸上划出些许颤抖的痕迹,仿佛那一纸朱批,写尽了失望与悲凉。

墨迹未干的纸上,赫然写着百里爵昨日呈上的《春汛防洪策》。她落笔极轻,在“河道疏浚”四字旁画了个圈,又添了一行小字:“此议甚善,交工部速办。另,皇夫所荐匠师三人,准予入宫勘察。”

笔尖一顿,她忽而停住,望着窗外夜色,唇角微不可察地动了动。

同一时刻,华阳宫偏院,百里爵正倚在廊下看雨。月白衣袍被风吹得微微鼓动,袖口银线在暗处泛着微光。他手中握着一卷图纸,正是那份《春汛防洪策》的副本。

身旁小太监战战兢兢道:“殿下,方才承乾宫有动静,像是……抓了刺客?”

百里爵轻笑一声,语气温柔似春风拂面:“哦?那可真是热闹。不过——”他抬眸望向天空,雨丝落在眼睫上,宛如泪痕,“这般时候,最安全之处,反倒成了最危险的地方。你说,是不是?”

小太监垂首不语,不敢接话。

他不再多言,只将图纸缓缓折好,收入怀中,随即转身步入灯火通明的殿宇。

衣摆掠过门槛之际,腰间青玉带垂落的流苏,早已被指尖攥成一个死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