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18章 边将欲行动,绝杀堂阻途

寅时三刻,乾元殿东阁的烛火犹未熄灭,案头堆积的军报已翻过半数。玉沁妜指尖轻点一份刚呈上的密探简报,纸上墨迹未干,赫然写着“裴承志亲信副将携令符出府,直趋西门哨楼”。她眸光微凝,未发一语,只将竹简轻轻一转,递向侧旁静候的墨刃。

墨刃接过,目光一扫,眉梢微动,却无丝毫迟疑。他躬身领命,转身即行,玄色劲装悄然没入宫廊深处,步履如风掠地,无声而迅疾。十二名绝杀堂死士早已在偏殿集结待命,皆着粗布短褐,背负粮袋,扮作运粮民夫,悄然潜行出宫。另一队则披蓑戴笠,混入城防巡卒行列,沿暗道潜伏于沧州西门哨楼下方地道。

卯时初刻,天光尚在朦胧之中,晨雾如纱般笼罩着巍峨城墙,西门守军正逢交接班防。铁甲相碰的铿锵声零星回荡在城楼之间,夹杂着寒风掠过旌旗的猎猎声响。校尉揉了揉发涩的眼角,呵出一口白气,正欲挥手命人开启侧门,照例巡查城外要道,忽见远处尘土微扬,一队民夫推着十余辆覆着油布的辎重车缓缓而来。

为首之人身披粗麻斗篷,神色沉稳,步履坚定,手中高举一卷兵部调令,在晨光中泛着朱砂印记的微光。他朗声道:“紧急军需转运,奉命连夜入城,不得延误!”身后副将亦上前一步,从容取出铜制令符与火漆印信,动作不疾不徐,仿佛一切尽在章程之内。

守门校尉略一打量,见令符无误,印鉴清晰,便挥手下令启动绞盘。沉重的铁链在辘轳上缓缓转动,发出低沉的呻吟,厚重的城门吱呀作响,如同巨兽初醒,缓缓开启一线天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墙角一道黑影骤然暴起,快若鬼魅,疾如惊雷!只见寒光一闪,剑锋划破晨雾,直取绞索中枢。一声清脆裂响,铁链应声而断,断裂处火星迸溅。那庞大的城门顿时失衡,轰然坠落,震得青石地面微微颤动,尘土飞扬,众人立足不稳,纷纷后退。

墨刃立于断索之畔,衣袂翻飞,手中长剑未染血迹,却已精准抵住那副将咽喉,声音冷如霜雪:“谁准你开的门?”

话音未落,四周“民夫”已然撕去伪装,掀开粮袋,抽出藏匿其中的精钢短刃,动作迅捷如电,转瞬之间便将守门官兵尽数制伏,无人能出一招。另有两名死士疾步奔至运粮车旁,撬开暗格夹层,取出一封密函——火漆完好如初,封印未损,展开一看,纸上八字赫然跃入眼帘:“春汛启门,接应铁骑”。笔力遒劲,字迹确系裴承志亲书无疑。

墨刃眸光一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随手将密信收入怀中贴身藏好。随即沉声下令,声如寒冰贯耳:“封锁西门,严禁任何人出入!若有异动,格杀勿论。待裴承志现身,务必活捉押回,不得伤其性命一分一毫。”

与此同时,雁门关外一片荒凉坡地之上,朔风卷沙,枯草低伏。一骑快马如离弦之箭破空而来,铁蹄翻飞,尘烟滚滚,惊起寒鸦数点。那人身披玄色斗篷,面容隐于兜帽之下,正是天机楼秘遣密使,怀中紧贴一封火漆封缄的密函,疾驰如电,直取沈怀山大营所在。

半个时辰后,密函已至主帅中军帐内。沈怀山端坐案前,披甲未解,眉宇间尚带征尘疲惫。他接过文书,拆启细览,目光触及信中八字,瞳孔骤然一缩——“尔子赌债已清,慎思后行”。刹那之间,面色如霜覆雪,指尖微颤,几不能持。

他僵坐良久,心潮翻涌,思绪如乱云奔腾。昨夜赌坊恶徒犹在耳畔冷笑,言其子欠银五百两,若三日内不偿,便将人贩入南巷勾栏,永堕风尘。谁知晨曦未透,竟有无名侠士悄然代偿全款,更附家书一封,笔迹清秀而略显仓促,确为其子亲书无疑。他反复比对字迹、纸张、墨痕,乃至折痕旧习,一一吻合,终是确认无误。悲喜交集之下,不禁焚香净手,整衣跪拜于祖宗灵位之前,连叩三首,额上青筋隐现,眼中泛起微光。

翌日黎明,天色未明,寒露凝霜。沈怀山亲率亲兵,捉拿两名形迹诡秘之幕僚,二人面如土灰,挣扎不得。他亲自监押,缚以铁链,推入黑木囚车,遣精锐护送进京,并附奏折一通,措辞沉痛恳切,自陈“一时昏聩,几陷忠节于不义”,愿以残年报效君恩,肝脑涂地,誓不再犯,字字泣血,句句含诚,闻者无不动容。

暮色如墨,渐渐浸染了沧州城外的荒原,残阳余晖斜照在十里驿亭斑驳的檐角上,碎金般的光晕洒落在青石阶前。风卷黄沙,掠过枯草低吟,古道尽头尘烟未歇,天地间仿佛凝固着一股肃杀之气。亭中木柱早已褪色,裂纹纵横,唯有那面随风轻晃的“驿”字旗,还在无力地飘动。

吴远舟一身玄甲未卸,肩披风尘,单膝沉稳跪于冰冷石地,铠甲与地面相触发出一声轻响,惊起栖息在亭梁上的寒鸦,扑棱棱飞向灰紫天际。他双手恭敬抬起,掌心向上,迎向那封由女帝亲赐、火漆封缄的密令。赤红印痕如血,在昏光下泛着冷冽光泽。

玉沁妜并未亲临,只遣影十七自宫中秘道而来。那人一袭黑袍裹身,面覆轻纱,身形瘦削如竹,立于亭内宛若幽影。他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针,刺入耳膜:“朕要你假降敌营。”

风穿过亭隙,吹动案上密信一角,影十七眸光微闪,续道:“带一份假军情进去——就说沧州守军内乱,主将暴病而亡,副将为夺兵权互相倾轧,城防空虚,士气涣散,可趁夜突袭。”

吴远舟垂首静听,眉峰微蹙,额角一道旧疤隐没在发际阴影里。片刻后,他缓缓抬眼,目光如刃,直视对方:“若是敌将不信?”

“你会让他们信。”影十七语调不动分毫,从袖中取出一枚铜印,置于案上。那印通体暗绿,似经年锈蚀,却又透出几分古朴威严,印面刻着兵部字样,边纹细密如蛛网。“这是伪造的兵部调令副本,盖有真印模,连验印官都难辨真假。你只需在敌营露一面,将此物‘不慎’遗落,留下线索,随后设法脱身。我们的人已在北岭布防,接应你回返。”

晚风忽起,吹得烛火摇曳不定,映得吴远舟侧脸轮廓分明,下颌紧绷。他伸手接过铜印,指尖拂过冰冷印钮,随即郑重收入怀中。右手缓缓抚上腰间佩刀,刀柄缠绳已被汗水浸润,他指节收紧,骨节微白。

四野寂静,唯余风声呜咽。

他低头,嗓音低沉却如磐石落地,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末将愿往。”

辰时将至,天光微明,乾元殿内烛影摇曳,香烟袅袅。玉沁妜端坐于龙案之后,眉目沉静如深潭止水,面前摊开三份战报,纸页轻响,似在低语着边关风云。第一份墨迹犹新,乃墨刃亲笔所书,字字铿锵,详述西门截获密信、活捉副将之经过,笔锋间透出铁血肃杀之气;第二份自雁门飞传而来,沈怀山伏罪请罚,言辞恳切,并附党羽名单一份,墨色斑驳,似见其心神动摇;第三份则是吴远舟启程回报,寥寥数语却分量千钧——已化装成逃兵悄然离境,踪迹隐没于风雪之间。

她执朱笔,指尖微用力,蘸满浓稠朱砂,在“沧州事定”四字之上,重重圈下一道鲜红印记,笔力遒劲,几乎要穿透纸背,仿佛将一段纷乱尘埃落定的终章,刻入史册。

就在此时,殿外脚步声沉稳而至,墨刃步入殿中,玄色劲装上沾染风尘,衣袖微皱,靴底犹带泥泞,显然是连夜疾行未曾停歇。然其身姿挺拔如松,步履坚定,毫无疲态。他单膝跪地,动作利落,双手高举,呈上裴承志亲笔密信原件与断裂令符残片,金属冷光映着晨曦,泛出一丝寒意。

“裴承志本人虽未现身西门,然其亲笔信物皆已确证无误,人证物证俱全。”墨刃声音低沉而清晰,字字如钉,“已依陛下密令,将其软禁于军营偏帐,对外宣称突发急症,由监军暂代其职,封锁消息,滴水不漏。其府邸亦被天机楼全面接管,夜半再无密使潜行出入,蛛丝马迹尽在掌控。”

玉沁妜微微颔首,神色不动, 纤指轻抬,将信件一一收拢,稳妥纳入紫檀抽屉之中,随后锁扣轻响,如同尘封一段惊心动魄的秘辛。

“沈怀山那边呢?”她嗓音清冷,如碎冰相击,却暗藏锋芒。

“昨夜子时收到回音。”墨刃垂眸禀报,“他已主动交出两名心腹幕僚,束手就擒,并上表请罪,辞情悲切,愿以余生赎罪。天机楼彻查其子债务,确已结清,经办之人乃一名蒙面商人,出手阔绰,付款即遁,行踪诡秘,极可能为我方暗桩所为。”

玉沁妜唇角微扬,勾起一抹淡得几不可察的笑意,如春冰初裂,却不达眼底半分。那双深邃眸子里,只余下冷静如霜的算计与洞悉人心的幽光。

“很好。”她轻声道,语气温柔却令人不寒而栗,“人心易动,情义易碎,但只要抓住其软肋,便能牵其鼻而行,步步为营。有些人,并非天生叛国,不过是在权势与生死之间,被逼到了悬崖边缘,只得纵身一跃。”

墨刃低头静听,神情肃穆,不敢妄言。

“那裴承志……”他稍顿片刻,低声问道,“究竟如何处置?”

“先晾着他。”她淡淡开口,语气轻描淡写,却似有千钧压顶,“让他日日独坐幽帐,听着外头风声鹤唳,猜度圣心难测,尝尽等待审判的煎熬。待大局彻底落定,烽火归宁,再令其当众伏罪,公开认错——不仅要折其傲骨,更要以儆效尤,震慑其余边将,叫他们知,背叛者,终无善果。”

话音未落,殿外骤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凌乱的脚步声,划破了宫闱深处的沉寂。一名小太监踉跄奔入,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颤抖地捧着一封加急密报,指尖泛白,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光。

“启禀陛下!沧州八百里加急——裴承志于囚帐之中猛然暴起,状若疯魔,拼命撕扯贴身内衣,欲毁其中藏匿的残图!幸被守卫眼疾手快,当场按倒制服。其神志恍惚,口中不断喃喃低语:‘二皇子 许诺保我全家……’又反复念叨:‘春汛之前必须开门……’言语混乱,却字字惊心。现已被严密封口,羁押天牢,只待陛下圣裁定夺!”

玉沁妜闻言,指尖轻轻敲了敲案角。

许诺?”她低声重复了一遍,声音如寒潭落石,冷而清越。纤长的指尖轻轻抚过唇边,眉心微蹙,似有霜雪凝结在那两弯远山之间。烛火在她眸中跳动,映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与警觉。

“这话是谁记下的?”她的语调不疾不徐,却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压迫感,仿佛一片落叶坠地都能激起千层波澜。

侍立一旁的副官喉头滚动了一下,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是……是北门守卫听见他自言自语时说的。当时他被押入牢房,嘴里一直念叨这两个字,像是执念入骨。”

她缓缓起身,玄色广袖随动作轻扬,衣摆上绣着的暗金云纹在灯影下若隐若现。她踱至窗前,指尖轻叩窗棂,目光投向远处黑沉如墨的夜空。风从缝隙钻入,吹动她鬓边一缕青丝,也吹乱了案上摊开的卷宗。

“一个戍边十年、粗通文墨的偏将,”她忽而冷笑,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竟能说出‘许诺’这般文雅又陌生的词?还是外来音译的腔调——这不是他能懂的话。”

她蓦然转身,眼底寒光乍现,如同利刃出鞘:“怕是有人在他开口之前,就已经在他耳边种下了这句话。”

室内空气骤然凝滞。墨刃站在阴影里,原本懒散倚墙的姿态已悄然绷直。他抬眼望她,眸色深得如同古井无波,右手却已不自觉按上了腰间的刀柄。刀鞘冰冷,一如他此刻的心绪。

“是否……”他低声道,声音沙哑如砂纸磨过铁器,“有人比我们更快一步,在审讯之前就接触过他?”

她没有回答,只是缓步走回案前,拾起那份供词残卷。指尖划过纸面,停在“许诺”二字上。墨迹略显晕染,像是书写者手有颤抖。她凝视良久,忽然轻笑一声,笑声却不带半分暖意。

“若真是有人提前布局,那这一局,便不只是为了救人——而是要借他的嘴,放出某个信号。”她抬眸,与墨刃四目相对,“他们在等回应,也在等我们出手。”

窗外,乌云渐聚,遮去了最后一缕月光。屋内烛火摇曳,将二人的影子拉得修长而扭曲,仿佛两条潜行于暗夜中的猎兽,正悄然逼近一场未知风暴的核心。

“不必猜。”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宫墙之外的天空,“既然他提到‘春汛’,那就说明,我们的布局还没完。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她回头看向墨刃:“传令下去,加强乾元殿守卫,所有进出文书必须双人核验。另外,让影十七立刻彻查华阳宫周边所有暗线联络点,尤其是通往二皇子府的旧渠路线。”

墨刃领命欲退,却被她叫住。

“等等。”她从案底取出一枚小巧铜铃,递过去,“把这个交给吴远舟的接应人。一旦他成功传递假情报,就摇一次铃。声音不大,但在夜里,能传三里。”

墨刃接过,发现铃身刻有一道极细的凤凰纹路,几乎难以察觉。

“这是……?”

“旧物了。”她收回手,语气平静,“很多年前,有人送我的生日礼。后来碎了,匠人修好,说铃声变了味,不如从前清亮。可我觉得,现在的声音,才更适合听秘密。”

墨刃默然点头,将铜铃小心收进贴身暗袋。

殿内一时寂静。窗外阳光斜照,洒在紫檀案角,映出一片金斑。玉沁妜重新坐下,翻开新的奏章,笔尖悬于纸上,迟迟未落。

忽然,她问道:“你说,一个人明知道要败,为什么还要继续动手?”

墨刃想了想:“或许,是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她轻轻摇头:“不,是因为他还相信,最后一刻能翻盘。”

她终于落笔,写下两个字:**待变**。

笔锋收束之际,殿外传来一声极轻的响动——像是瓦片被踩动,又像风吹檐角铁马相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