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106章 死士暴露,细作现形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106章 死士暴露,细作现形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北岭山道上的风沙愈发狂躁,黄褐色的尘土被凛冽的朔风卷起,如刀刃般凌厉地刮过行军队伍的脸颊,留下细微的灼痛。天地间仿佛蒙上了一层浑浊的薄纱,连远处的山脊也模糊了轮廓。百里爵勒住缰绳,战马前蹄微扬,嘶鸣一声后稳稳停在一处岩壁突出的隘口前。马鼻喷出团团白雾,在刺骨的寒风中迅速消散,如同某种隐秘情绪的湮灭。

他抬手,动作不疾不徐,掌心向下轻压,示意全军暂停。那姿态从容得近乎随意,仿佛只是寻常行军中的片刻歇息,无人察觉其中暗藏的深意。可他的目光,却如鹰隼般缓缓扫过队伍中段,一寸寸掠过每一张疲惫而沉默的脸,最终落在沈砚身上。

那人正低头整理缰绳,指尖灵巧地打着结,动作流畅自然,仿佛早已重复千遍。可就在那一瞬——极短的一瞬——他的眼神忽然晃了一下,像是被阳光刺到,又像被什么无形之物狠狠扎中。那抹波动快得几乎无法捕捉,却已在百里爵心中激起涟漪。紧接着,沈砚的目光飞快地掠过百里爵的腰间,停留不过半息,便若无其事地收回。

那里,铜符松了一扣。

一角云龙纹样悄然外露,在昏沉的天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像是从尘封岁月里爬出的一缕幽魂。那纹路古老而威严,曾是玄国边军统帅独有的信物,象征着兵权与忠诚,也承载着一段早已被朝廷刻意掩埋的历史。先帝驾崩之后,此符即遭废止,连同那段动荡的旧事,一同沉入史册深处。如今它竟重现于世,宛如一面无声招魂幡,在风沙中轻轻摇曳,唤醒那些本该长眠的记忆。

百里爵没有说话。他只是轻轻拍了拍马颈,掌心传来的温热与肌肉的震颤让他稍稍安定。战马低嘶一声,重新迈步前行。蹄声清脆,踏在碎石之上,一声接一声,像是敲在人心深处的鼓点,缓慢、沉重,却又不容忽视。

他步伐稳健,背影挺直如松,行走在这荒凉山道上,仿佛一座移动的界碑,隔开过去与现在。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枚铜符,是他亲手松开的。

他等了很久,等一个能认出它的人。

他知道,只要沈砚真是玄国旧部之人,只要他血脉里还流淌着对故国的执念,就不可能不动心。那一眼的迟疑,那一瞬的失神,已足够说明一切。那是本能的反应,藏不住,也装不来。

风还在吹,沙石扑打在铠甲上发出细碎的声响。百里爵目视前方,神色如常,可心底却掀起层层波澜。他不是在试探忠诚,而是在确认归属。而此刻,他终于看见了那扇门缝里透出的一线微光——微弱,却真实存在。

或许,有些人从未真正死去,他们只是藏进了沉默的岁月里,等待一枚铜符,一句暗语,或是一个足以让他们再次睁眼的瞬间。

夜幕如墨般倾泻而下,将整片荒原笼罩在一片静谧的黑暗之中。营地悄然扎在一处背风的谷地,仿佛是大地轻轻收拢的一道褶皱,为疲惫的旅人提供片刻安宁。篝火在中央腾起,橘红色的火焰跳跃着,噼啪作响,像是低语着古老的故事。士兵们围坐在火堆旁,粗瓷碗里盛着热腾腾的干粮汤,刀叉与陶罐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谈笑,有说有闹,有人讲起家乡的趣事,有人哼起不成调的小曲。那声音并不喧嚣,却透着一股久违的人气,让这寒夜多了一丝暖意,也显得格外真实、鲜活。

然而,在这片看似松弛的烟火气息之下,暗流从未停歇。每一双眼睛都在不经意间扫视四周,每一次笑声背后都藏着警惕的神经。这是战场边缘的常态——安宁只是表象,生死只在一念之间。

百里爵缓步走出人群,身影被火光拉得修长而孤寂。他手中提着一盏风灯,昏黄的光晕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在地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他的脚步不疾不徐,仿佛只是例行巡查,可每一步都精准地落在该落的位置,没有多余的动作,也没有丝毫迟疑。他走向粮车区,那里堆放着几排沉重的麻袋,封口整齐,尘土微积,像是一切如常。

他蹲下身,手指一一拂过干粮袋的封绳,动作细致入微,像是在确认某种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暗号。当他翻动最靠近沙盘的那一袋时,指尖微微一顿——那一瞬的停顿几乎难以察觉,却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深潭,在他平静的眸底激起一圈涟漪。他的目光掠过沙土表面,捕捉到一道极细的刻痕,若非刻意寻找,根本无法发现。片刻沉默后,他缓缓起身,鞋尖有意无意地向前一压,深深陷入松软的沙土之中,留下一道清晰的脚印——三寸深,恰好将那道刻痕完全遮掩。

做完这一切,他并未立刻返回营帐,而是转身,沿着营地边缘悄然绕行,披风在冷风中轻轻翻卷。他最终停在后方一片幽暗的枯林旁,倚靠着一棵早已死去的老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寒风呼啸而过,吹得衣袂猎猎作响,如同战旗在无声呐喊。他的身形却纹丝不动,仿佛已与黑夜融为一体,连呼吸都变得轻不可闻。

火光映不到这里,月色也被云层遮蔽,唯有他眼中的光,依旧清醒、锐利,穿透重重黑暗,注视着营地的每一个角落。那不是防备,也不是怀疑,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守望——他知道,真正的危险,往往藏在最热闹的地方;而真相,总在无人留意的细节中悄然浮现。

半个时辰后,夜色如墨,浓稠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声响与光影。一道黑影悄然掠近粮车,脚步轻得如同猫行于霜地,落地无声,连风都未曾惊动。那人身形瘦削,衣袂紧束,正是沈砚。他蹲下身,动作迅捷而谨慎,指尖迅速探向那袋粮食的摆放位置。当触碰到脚印边缘的一瞬,他的手指微微一顿,仿佛察觉到了什么异样。他低头凝视沙盘边缘——那里有一道极不起眼的斜线,像是被风沙不经意侵蚀出的痕迹,却偏偏角度太过规整,不似自然形成。百里爵的手笔,伪装得天衣无缝,唯有心细如发者才能窥破其中玄机。那道线,隐隐指向鹰喙峡的方向。

沈砚瞳孔微缩,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他的呼吸几乎在那一刻停滞,胸膛起伏悄然止住,仿佛连心跳都被压进了寂静的深夜。他没有多看一眼,更未留下任何痕迹,只缓缓起身,身影如烟似雾,悄然退入黑暗深处,转瞬便消融在无边的夜幕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帐中,百里爵静静地收回目光,唇角轻轻一扬,似有笑意浮现,却又淡得近乎冷漠。他转身步入主帐,步伐沉稳,毫无波澜。案前落座,他提笔蘸墨,笔锋稳健有力,在军令簿上写下一行字:“明日辰时拔营,改道鹰喙峡。”字迹工整肃然,一笔一划皆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早已成竹在胸,不曾有过半分犹豫。写罢,他将册子轻轻摊开,置于案头正中,墨迹尚湿,在烛火摇曳下泛着幽微光泽,清晰可辨,宛如一道故意敞开的谜题。

随后,他吹熄烛火,帐内顿时陷入一片漆黑。他躺上卧榻,闭目静卧,姿态安然,仿佛已沉入梦乡。

然而,他的意识却如绷紧的弓弦,未曾有片刻松弛。耳畔每一缕风声、每一声草叶摩擦、远处虫鸣的节奏变化,乃至夜鸟振翅的微响,都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在听,在等——等那一封“无意泄露”的军令,顺着暗流悄然传入敌营;等那个他精心布下的陷阱,被一步步踩进泥泞;等一场风暴,在黎明前悄然酝酿,只为在最恰当的时刻,轰然爆发。

他不动声色,却已掌控全局。黑夜是他最好的掩护,而沉默,是他最锋利的刀。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霜气弥漫。队伍整装待发,战马嘶鸣,兵器碰撞声此起彼伏。百里爵骑马巡视一圈,忽然停下,盯着那辆被移动过的粮车。原本靠左的第三辆车,已悄然挪到了中间位置,且袋子表面的尘土有明显擦拭痕迹。

他不动声色,只对亲卫道:“把沈文书调去押运后队,别让他离我太近。”

声音平静,却如冰刃入骨。

亲卫领命而去。沈砚接过调令时神色如常,行礼退下。但他转身的瞬间,手指微微颤了一下,指甲掐进了掌心。他知道,自己暴露了某个细节,但还不确定是哪一步出了错。是脚印?还是沙盘上的刻痕?亦或是昨夜太过急切?

他不敢深想,只能压下心头波澜,默默走向后队。可每一步都像踩在薄冰之上,脚下无声,心却轰鸣。

与此同时,沧州城南的老陶记漆器铺外,晨光洒在斑驳的招牌上。一名背着药箱的游方郎中路过门口,衣衫洗得发白,脸上带着风霜之色。他顺手扶正了歪斜的招牌,动作随意,仿佛只是顺手为之。他并未停留,脚步匆匆融入街市人流。

而在街角卖炊饼的老汉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继续揉面。面团在他手中翻转,节奏稳定,可眼角余光始终锁着那名郎中离去的方向。

三日后,勤政殿内烛火通明,宫灯高悬,映得玉阶生辉。玉沁妜坐在御案前,手中拿着一封密报,纸页泛黄,边缘焦黑,显然是经火漆封缄后拆启。她看完后放下纸页,抬眸看向站在下方的墨刃。

“你亲眼确认的?”

“是。”墨刃声音低沉,语气不容置疑,“竹片藏在粮袋夹层,用的是玄国旧式密文,需以特定角度透光才能显现。我们破译后,内容指向老陶记漆器铺。连续两夜监视,每晚子时都有黑衣人进出,携带小型木匣,形迹诡秘。”

玉沁妜站起身,缓步走到沙盘旁。她的裙裾拂过地面,无声无息。手指轻轻点在沧州位置,停顿片刻,才开口:“绝杀堂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的事,交给天机楼。”

话音刚落,殿门被推开。凌霄走进来,肩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他摘下斗篷,随手挂在架上,脸上没有惯常的笑意,眉宇间透着一股冷峻。

“义姐。”

“东西给你。”玉沁妜将密报送过去,“我不需要证据堆成山,只要根除。”

凌霄接过,快速扫了一遍,眉头微皱。“一个铺子,不会只是联络点。它背后连着线,线上挂着人,说不定还牵着朝中某位大人的命脉。”

“我知道。”玉沁妜看着他,目光锐利如剑,“所以你带十二死士去。伪装成商旅、脚夫、更夫,全都混进去。我要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抓,也不知道谁是探子。让他们活在怀疑里,直到最后一刻。”

凌霄点头:“明白。我会让他们觉得太平无事,就像每天的日出一样寻常。可当他们放松警惕时,便是收网之时。”

“别打草惊蛇。”玉沁妜提醒,“朝里有人等着看动静。一有风吹,就会藏得更深,甚至反咬一口。”

“那就让风停着。”凌霄笑了笑,眼里却没有温度,“我今晚就走。”

他转身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玉沁妜从袖中取出一枚铁牌,递给他,“必要时可用此令调城防营配合,但只能在行动前一刻通知。一旦提前泄露,不仅功亏一篑,还会牵连无辜。”

凌霄接过铁牌,握紧,收入怀中。铁牌冰冷,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玄鸟,象征皇权直授的特令。他没再说什么,推门而出。

殿内只剩玉沁妜一人。她走回御案,翻开最新的边关军报。百里爵的部队已进入鹰喙峡,行程顺利,沿途未遇伏击。她在名字上停留了几秒,指尖轻轻划过那两个字——百里爵。

这个名字,曾是她少年时仰望的星辰。他曾为她挡下刺客的匕首,也曾策马千里送她回京。可如今,他们各自执棋,步步为营,谁也不敢轻易相信谁。

她提笔批下“准行”二字。笔尖落下时,墨迹略重,划破了纸面,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同一时间,北岭深处,百里爵站在高坡上眺望前方山路。风卷起他的衣角,猎猎作响。他抬手按了按腰间铜符,确保它仍露在外面。他知道,那枚符不仅是诱饵,更是试探——试探忠诚,也试探人心。

身后传来脚步声,副将快步赶来:“将军,前方发现异常车辙,像是近日有人通行,痕迹尚新,应是牛车所留。”

百里爵点头:“传令下去,放慢速度,弓弩手前置,斥候扩至五里范围。若有异动,即刻示警。”

副将领命而去。百里爵没有回头,只低声说了一句:“鱼已经咬钩了。”

他知道沈砚就在后面听着。他也知道,那个人迟早会再次传递消息。而这一次,他不会再留痕迹——他会顺着那条线,一路追到幕后之人的心脏。

沧州城外官道上,一辆运送陶器的牛车缓缓行驶。赶车人哼着小调,看似寻常百姓,可眼神偶尔扫过后视,极为警觉。车厢底部暗格里,藏着一份刚写好的情报,用油纸包裹,再塞进空心陶罐中。

不远处,一个挑担的货郎走在另一条岔路上。他肩上的扁担一头挂着空筐,另一头藏着一把短刃,刃身淬毒,见血封喉。他的步伐不急不缓,始终与牛车保持半里距离。他是天机楼第七组的眼线,代号“灰雀”。

城门口,巡街的差役例行检查过往车辆。老陶记的学徒上前递上通关文书,态度恭敬,笑容谦卑。差役随意翻了翻,挥手放行。

就在牛车驶入城中的同时,城西一座破庙里,凌霄掀开蒙在脸上的灰布巾,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他对身边三人道:“第一组进南市,扮成卖炭的;第二组去东巷,租间临街屋子;第三组跟我,先摸清铺子后院结构。”

一人问:“何时动手?”

“等指令。”凌霄站起身,披上粗布外衣,声音低沉,“现在,我们都是普通人。没人会注意一个卖炭的、一个修鞋的,或是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可正是这些人,最能听见墙后的窃语。”

他走出庙门,汇入街边人流。阳光照在他脸上,映出一道旧疤,从耳根延伸至下颌,像是某种仪式留下的印记。他低头避开巡更的目光,拐进一条窄巷。

巷子尽头,一家茶摊支着布棚。凌霄坐下要了碗粗茶。他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却让他更加清醒。他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远处那间漆器铺的招牌上。

店门半掩,里面静悄悄的,连伙计都不见一个。

他放下茶碗,从怀里摸出那枚铁牌,轻轻摩挲了一下,又收了回去。他知道,这场棋局已布好,只等最后一步。

此时,北岭营地再度扎营。百里爵坐在帐中查看地图,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亲卫进来报告:“沈文书摔倒了,打翻了一壶热水。”

百里爵起身走出帐篷。沈砚正跪在地上擦拭水渍,双手微抖。他的袖口湿了一大片,脸色苍白,额角渗出细汗。可那双眼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警觉,像是被困的兽,随时准备扑出。

“没事吧?”百里爵问,语气平淡。

“属下失仪,请将军责罚。”沈砚低头,声音平稳,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起来吧。”百里爵淡淡道,“小心些,这种天气烫伤不好治,留下疤更麻烦。”

他说完便转身回帐,没有再多看一眼。

可就在帐帘落下的瞬间,他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案边——三声短,两声长,停顿,再三声短。那是他和影十七之间约定的暗号节奏,如今却被他用来测试周围是否有人监听。

没有任何回应。

他闭了闭眼,重新睁开时已恢复平静。影十七若在,必会回应。可此刻万籁俱寂,唯有风穿帐而过。

他明白,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沈砚不是孤身一人,他背后站着整个玄国残余势力。而百里爵要做的,不只是揪出叛徒,更要引蛇出洞,斩断那根潜伏多年的毒脉。

夜更深了。

凌霄依旧静坐在茶摊的角落,身影被午后斜阳拉得修长。他的目光如钉子般牢牢锁在对面那家漆器铺上,未曾有一瞬偏移。街市喧嚣,人来人往,可在他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一扇门、一道影、一个等待揭晓的谜题。

终于,侧门轻轻推开,一个身穿灰袍的男人缓步走出。他身形瘦削,脚步沉滞,手中捧着一只不起眼的小木盒,走得极慢,像极了寻常送货的伙计,毫不起眼。可正是这份“寻常”,让凌霄的指尖在茶碗边缘微微一颤。

他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碗,热气袅袅升腾,氤氲成一片薄雾,恰好遮住他半边脸庞。那双深邃的眼眸却穿透水汽,紧紧追随着那道灰影,如同猎手凝视着即将踏入陷阱的猎物。

他没有起身,也没有出声唤人。

因为他知道,此刻还不是收网的时候。

冲动是破局的毒药,而耐心才是揭开真相的钥匙。那只木盒将去往何方?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又是什么样的人在暗处翘首以盼?这一切都必须查个水落石出。线索一旦在此刻断裂,敌人便会如烟消散,重新隐入无边黑暗,再难觅其踪迹。

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息都沉重如铅。风从巷口吹过,卷起尘土与落叶,也吹动了他额前几缕碎发。他缓缓放下茶碗,碗底与桌面轻碰,发出细微的一声响,像是心跳的余音。

几枚铜钱被他从容掏出,一枚一枚轻轻放在桌上,不多不少,正好够付茶资。动作不急不躁,仿佛只是个寻常客人离席而去。

他站起身,衣角随风微扬,身影融入街市人流,无声无息。阳光洒落在他刚才坐过的位置,照在那张粗糙的木桌上,残留的茶渍正一点点蒸发,边缘泛白,如同一场无声的倒计时,悄然推进。

风,还未停。

它仍在巷中游走,带着未尽的气息,裹挟着隐藏在平静之下的暗涌。而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落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