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104章 爵请断粮,帝心忧虑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104章 爵请断粮,帝心忧虑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晨曦宫的铜鹤灯台静静伫立在殿角,烛泪层层叠叠地堆叠在托盘上,像是凝固的时间。那半截残烛仍倔强地燃着,火苗微微颤动,忽明忽暗,仿佛随时会熄灭,又似在执拗地等待某个未竟的结局。微光映照着御案后那道清瘦的身影,玉沁妜依旧端坐未动,发间的凤钗早已取下,只余一支素银簪斜挽青丝,衬得她眉宇间倦意如霜。

案上摊开的边关急报纸页泛黄,墨迹浓重,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寒铁的钉子,深深凿进她的脑海,反复翻搅。她已读过三遍、五遍,甚至更多——数不清了。可那些字句却始终不肯安静,一遍遍在心头回响,如同战鼓擂在耳畔,震得她指尖发凉。

她没有合眼。

整整一夜,她未曾入眠。

不是在等凌霄传来的密探消息,也不是在等户部呈上的粮饷明细,更不是在等朝臣们的奏对与谏言。她等的是一个人,一个名字——百里爵。

他在哪里?此刻是否也正看着同样的军情文书?他知不知道,那批送往北境的军粮,已被悄然调换,换成掺了沙石的陈年糙米?他知道后,会不会震怒?会不会质问?又或者……他依旧会那样,站在她面前,唇角微扬,眸光浅浅,用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笑着说“无妨”,可那笑意却从不达眼底?

最让她难以承受的,正是那样的神情。

明明是在笑,却比冷脸更令人窒息。那双眼睛望着她,像是看透了一切,又像是失望到了极点,却不肯说破。每一次,只要他那样看着她,她的心口就像被什么狠狠压住,闷得喘不过气来,连呼吸都变得艰难。

她在怕。

怕他知道了真相后,会彻底收回那份曾属于她的信任。

怕他转身离去时,再也不会回头。

这一夜太长了,长到足以让一颗心在无声中反复煎熬。而她只能坐在这里,守着将熄的烛火,守着未至的人影,守着那一句迟迟等不到的回答。

殿外传来脚步声,不疾不徐,踏在青石阶上,仿佛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玉沁妜抬眸望去,只见一道月白色的锦袍身影穿过宫门,衣角轻轻拂过门槛时微微一滞,像是刻意放缓了步伐,又似在犹豫什么。

百里爵缓步走入大殿,动作沉稳地行礼,随即缓缓抬头,目光直直落在她脸上,没有闪躲,也没有试探,只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

“臣有事启奏。”

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波澜,既无愤怒,也无激动,仿佛只是来禀报一件寻常政务。可那袖口早已揉得皱乱不堪,指尖死死攥着衣料,指节泛白,仿佛要将布料捏出裂痕。

玉沁妜静静看着他,良久才轻轻点头:“说。”

“臣请带三千轻骑,绕北岭古道,三日内截断玄国雁门仓至黑河渡之粮线。”他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如刀刻斧凿,掷地有声。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连铜壶滴漏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

她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那支紫檀木笔的边缘。这支笔冰冷沉重,曾是她权柄的象征,可此刻,它却压不住她掌心悄然渗出的细汗。

“你可知此行有多险?”她终于开口,声音冷得像冬日井底的水,带着寒意,“北岭古道七百里,沿途皆是悬崖峭壁,风雪无常。一旦走漏风声,便是孤军深入,前后无援,连尸骨都未必能收回来。”

“知道。”他答得极快,没有半分迟疑,“但若不去,前线将士将饿着肚子迎敌。他们不是棋子,是活生生的人——是会疼、会怕、会想家的父亲、儿子、丈夫。他们不该因为后方的犹豫而死在战场上。”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轻轻刺进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无声无息,却留下了一道难以忽视的痕迹。

她垂下眼,目光落在桌案上的舆图上。雁门关、黑河渡、北岭古道……一条细细的红线从大胤边境蜿蜒切入玄国腹地,几乎细不可见,却是生死攸关的一线生机。

她忽然想起昨夜批下的两个字——照旧。

那时她以为自己还能撑住,以为只要不动声色,按部就班,就能稳住大局。可现在,这个人就站在她面前,要把命押在这条看不见的线上,把所有希望系于一次九死一生的奔袭。

她不想准。

真的不想。

可她更清楚,若是不准,前线十万将士便只能眼睁睁看着粮草耗尽,在饥饿中溃败,甚至被敌人逐个击破。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光已如寒星般锐利。

“你为何非要亲自去?”她问,语气里多了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紧绷,“我可以派别人,不必是你。”

“别人做不到。”他摇头,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玄国粮道布防严密,调度诡谲,唯有熟悉他们运作规律之人,才能寻得破绽。我是废太子,曾被囚于深宫,可我也曾在玄国长大,在那些暗巷与密道中走过无数遍。我知道他们的弱点,知道他们何时换岗、何处松懈、哪里是盲区。”

他顿了顿,喉结微动,声音更低了些,却更真挚:“而且……我不信任别人能完成这件事。这不是逞强,也不是争功。我只是……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人因我们的一念之差而白白送命。”

玉沁妜猛地抬头,瞳孔微缩。

他对上她的视线,眼尾泛红,却不闪不避,目光坦荡得近乎灼人。

“陛下。”他轻声说道,声音不大,却字字入耳,“这趟任务,不是为了立功,也不是为了向您证明什么。我只是想守住这片土地,守住那些愿意为它流血、拼命的人。他们值得一场胜利,哪怕只是一次机会。”

殿内一片死寂。

更漏滴答,一声接一声,敲在人心上。

她忽然觉得喉咙发紧,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扼住了呼吸。

身为帝王,她听过太多誓言。有人跪地痛哭表忠心,有人割血盟誓求重用,有人言辞慷慨激昂,说得天花乱坠。可听得多了,心也就麻木了,信得少了。

可唯独此刻,这个曾是质子、被她利用、被她怀疑、被她一次次推入险境的男人,站在这里,说的不是效忠,不是归顺,而是守护。

她闭了闭眼,睫毛轻颤,像是在压抑某种情绪。

再睁开时,目光已如磐石般坚定。

“准。”

一个字落下,轻如鸿毛,却又重若千钧。

百里爵肩头微微一松,仿佛卸下了长久以来的重负。

可她紧接着又开口,声音很轻,几乎像是自言自语,却又带着不容置喙的力量:“但你要答应我——要活着回来。”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他怔住,眼神微微晃动,像是没料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

随即,他笑了。

不是那种春风拂面的笑,也不是朝堂上惯常的温顺笑意,而是一种真实的、带着温度的笑容,像是冰封湖面裂开第一道缝隙,透出底下涌动的暖流。

“我答应您。”他说,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会回来,亲手把战报送至您案前,亲口告诉您,北岭的风雪没能留住我。”

她说不出更多的话。

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手指却不自觉地抚上了发间的白玉凤钗。那支钗陪了她多年,冷玉贴着皮肤,本该让人清醒冷静,可此刻,它却让她感受到一种奇异的暖意,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心底悄然融化。

他转身,准备离去。

走到殿门口时,脚步忽然一顿。

晨光洒落,映照在他挺拔的背影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陛下。”他背对着她,声音平稳,却藏着千言万语,“如果有一天,您发现我对不起您的信任……您可以杀了我。但现在,请让我去做这件事。让我为您,也为这片山河,搏一次生路。”

她没有回应。

他知道她不会回应。

所以他推开门,走了出去。

晨光洒在宫阶上,映出长长的影子。他站在高处,抬头望天,风卷云层,乌鸦掠过屋檐,发出几声嘶哑的鸣叫。他缓缓松开一直捏着的袖口,那团死结终于解开,皱褶却已深深刻进布料里,如同命运留下的印记。

他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

他也知道,她其实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可她还是准了。

不是因为相信这个计划万无一失,不是因为确信必胜无疑,而是因为她信他——信这个曾被她弃如敝履,如今却仍愿为她赴死的男人。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仿佛要将这宫中的气息尽数纳入肺腑。

然后,他迈步向下走去。

风起,袍角翻飞,身影渐远,却始终挺直如松。

身后的大殿门窗紧闭,厚重的帷帐垂落如墨,唯有帘幕在风中微微轻颤,仿佛连空气都屏住了呼吸。玉沁妜依旧端坐于凤座之上,指尖紧握着那支紫檀木笔,指节因用力而泛出苍白,仿佛要将整颗心的力量都倾注在这支笔上。

她的目光凝固在殿门的方向,一动不动,像是一尊被时光遗忘的雕像。可她的心,却早已随着思绪翻涌不止。

远处传来铠甲碰撞的清脆声响,一声接一声,由远及近,那是亲卫集结的信号,是战鼓未响、杀气已临的前奏。每一步踏地的声音,都像是踩在她心头。

她终于动了。

不是起身,不是呼喊,而是提笔蘸墨,手腕沉稳地落在新呈上来的奏报上。笔锋一转,四个字跃然纸上:即刻整备。

墨迹浓重,尚未干透,她便轻轻放下笔,右手缓缓抬起,按在胸口。那里跳得急促而紊乱,像是有只困兽在胸腔里挣扎,想要挣脱某种无形的枷锁。

她不知道这算不算软弱。

身为九五之尊,执掌天下权柄,一言可定人生死,一令可动千军万马。可此刻,她竟会为一个人的安危而心神不宁,甚至……生出一丝近乎奢望的期盼。

但她知道,这是第一次。

第一次,她在批准一项必死任务时,心底竟悄悄浮起一个念头——希望那个人,真的能回来。

风忽然大了起来,吹得窗棂咯吱作响,像是在低语,又像是在叹息。她缓缓起身,步履轻缓地走到窗前,指尖触到冰凉的窗框,稍顿片刻,才将窗推开一条细缝。

目光穿过宫墙,落在宫门外的石阶上。

百里爵正站在那里,仰头望着天空。阳光洒在他脸上,映出他苍白却坚毅的轮廓,那双眼眸深邃如渊,仿佛藏着无数未曾言说的故事。风拂过他的衣角,青色长袍猎猎作响,腰间的青玉带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他抬起手,动作极轻地整理了一下玉带,像是在确认什么,又像是在告别。

然后,他转身,步伐坚定地走向偏殿。

那里,战马嘶鸣,铠甲列阵,三千将士肃立待命。他们等的,是他的一声令下;而她等的,却是他平安归来的那一日。

她默默关上窗,隔绝了风,也隔绝了那一道身影。

回到御案前,她拿起那份刚写完的旨意,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无懈可击。确认无误后,她取来凤印,轻轻按下。

印泥鲜红,宛如一滴凝固的血,沉重地烙在纸面,也烙在她心上。

“送去华阳宫。”她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内侍低头接过,脚步轻悄地退下,不敢多看一眼帝王神色。

她重新坐下,翻开下一卷文书,指尖划过纸页,动作机械而熟练。可她的目光,却没有落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上。

而是飘向殿外,飘向那空荡荡的石阶。

那里,刚才还站着一个人。

如今只剩风在盘旋,卷起地毯一角,像是要把什么痕迹抹去。

她忽然想起很久以前,那年冬雪未化,梅花开得正盛。他在梅林深处,背对着她,声音低沉却坚定:“有些人活着,不是为了权势,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心。”

那时她不懂。

身为帝王,怎能任由心意左右决断?天下苍生、朝局动荡,岂容一念之仁动摇?

可如今,她好像……有点明白了。

原来,有些选择,并非出于谋略,而是源于心底最深的执念。

外面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禁军列队前行,铁靴踏地,声如雷震。那是护送百里爵出征的仪仗,是送别,也是送行赴死。

她没有再抬头。

只是将那支紫檀木笔轻轻放回笔架,动作缓慢,仿佛怕惊扰了什么沉睡的记忆。笔身与笔架相触的瞬间,发出细微的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风从窗外灌进来,吹乱了桌上的几张纸。其中一张随风飘落,悠悠然坠地。

她低头望去,只见纸上写着一行小字,墨色清浅,却字字入心:

皇夫百里爵,领命出征,监国暂理政务。

她怔住。

良久,才缓缓弯腰,将那张纸拾起,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像是在触碰一段无法言说的情愫。

她没有撕毁它,也没有下令重写。

只是将它轻轻夹回卷宗之中,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个名字,留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殿内寂静无声,唯有烛火摇曳,映照她侧脸的轮廓,清冷而孤寂。

她望着空荡的殿门,心中默念:

百里爵,你若敢死在外头……我绝不原谅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