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103章 粮草被换,暗流涌动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103章 粮草被换,暗流涌动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玉沁妜的指尖仍停留在沙盘之上,雁门关那方小小的木牌边缘,已被她无意识地压得微微倾斜,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殿内烛火忽明忽暗,光影在她眉眼间流转,映出那一瞬极快掠过的动摇——像风过湖面,涟漪未起便已强行按平。她刚刚才将心底那丝柔软狠狠压下,一遍遍告诫自己:帝王不能寄望于某一个人的忠诚与担当,更不该因谁的离去而心生波澜。可百里爵转身时那道孤绝的背影,却如一根看不见的丝线,悄然缠上她的心口,越收越紧,挣不开,甩不脱。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中已是一片清明。正欲召人拟旨,明日传百里爵入晨曦宫复核行军部署,思绪尚在推演战局之间,殿外骤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的声音隔着门扉响起,虽压低了语调,却掩不住其中的紧迫。

“陛下,恭郡王求见,言军粮一事,十万火急。”

那一声“陛下”像一道冷风穿堂而入,玉沁妜的手指倏然从沙盘上收回,动作干脆利落,仿佛要斩断方才那一瞬的恍惚。她缓缓转过身,衣袖拂过案角,带起一丝微不可察的颤动。脸上所有的情绪都被瞬间抹去,如同寒霜覆面,只剩下属于一国之君的冷峻与威严。

“进来。”

她的声音不高,却如铁石相击,掷地有声,震得殿内烛火也为之一颤。

凌霄一身黑衣,肩头微湿,发梢还沾着晨露的寒意,仿佛刚从一场冷雨中归来。他双膝跪地,姿态恭敬却不失沉稳,手中捧着一只灰布包裹的袋子,指尖微微用力,掀开一角,缓缓倾倒出半把沙石。细碎的颗粒落在青砖地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在烛火摇曳下泛着灰白而冰冷的光,像是凝固的霜雪,又似无声的嘲讽。

“昨夜押运的三千石军粮,原定辰时入城。”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字字如钉,“今晨巡防例行查验时发现异常——车轮印迹未改,封条火漆完整,行进路线也与报备无差。可当打开车厢那一刻,里面竟全是沙石填充,真正的粮草……不翼而飞。”

玉沁妜站在殿心,一袭素白长裙衬得她身形清瘦却挺拔如松。她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望着地上那堆不起眼的沙砾,眸光幽深如古井,映着跳动的烛影,仿佛要从中看出千军万马的杀机。

良久,她忽然笑了。那笑极轻,极冷,像冬夜里刀锋划过冰面,裂开一道无声的寒痕。

“能在天机楼的眼皮底下换走军粮,还能让整支押运队人间蒸发,连一丝踪迹都不留……”她缓缓抬眸,唇角微扬,眼中却无半分笑意,“这人,本事不小啊。”

凌霄垂首,额前碎发遮住了他眉宇间的凝重:“属下已下令封锁四门,严查出入人员,并调阅户部近三日签发的所有调令。但问题不在明处——那批粮草的调拨文书手续齐全,印鉴真实,流程合规,毫无破绽。只是……经手之人,是三皇子旧部王埔,现任户部通判。”

殿内烛火猛地一颤,似被无形之风拂动。

玉沁妜眼神骤然一沉,如同深渊骤启,寒意逼人。“玉明照通敌叛国,朕早已削其权柄,废为庶王,仅保留亲王爵位以全宗室体面。他的党羽,该杀的杀,该贬的贬,朝廷上下清理数月,难道还有漏网之鱼?”

“有些人,从来就不曾浮出水面。”凌霄低声说道,语气里透着几分压抑的警惕,“属下追查驿道登记簿,发现前日深夜,有一辆无编号马车曾出入过户部仓廪重地。车夫登记姓名虚假,口音为北地腔调,右手腕内侧有一处旧刺青,图案为‘龙首衔月’——那是三皇子亲卫独有的标记,只有最核心的心腹才会拥有。”

玉沁妜缓缓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向御案。她提起朱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笔锋凌厉如剑,却又在下一瞬狠狠划去,墨迹晕染开来,像是斩断一段过往。

殿中寂静无声,唯有铜漏滴答,敲打着人心。

她立于案前,指尖轻轻抚过那份空白的奏报,声音很轻,却如铁锈磨骨般森冷:“他们不敢正面攻我,便想从背后断我根基?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等的是粮草,不是沙子;盼的是归途,不是饿殍遍野……”她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痛色,随即化作滔天怒焰,“想让我大军溃于饥荒,让百姓怨声载道,让江山动摇?”

她转身,目光如刃,直刺虚空,仿佛穿透宫墙,落在那些藏身暗处的魑魅魍魉身上。

“好得很。”她一字一顿,唇间吐出的每一个音节都带着凛冽杀意,“既然你们不肯安生,那朕……也不必再留情面了。”

凌霄微微低头,声音低沉而谨慎:“姐,要不要我现在就下令抓人?这背后的人胆敢动军粮,简直罪无可恕。”

玉沁妜轻轻摇头,眉宇间透着冷峻与深思。她缓缓抬起眼,目光如寒潭般幽深,语气却平静得近乎冷冽:“抓一个车夫,不过是斩断一根线头。我要的,是那根线的源头——是谁,在暗处推这一局?是谁,早已布好了棋盘,只等我落子?”

她说完,转身走回御座,裙裾轻拂过冰冷的玉石阶,仿佛带起一阵无声的风。她缓缓坐下,指尖轻轻敲击着雕龙扶手,节奏不急不缓,像是在丈量人心的深浅。片刻后,她唇角微扬,却无半分笑意:“你去散个消息,就说边关急报已至,粮草顺利抵达前线,大军三日内即刻开拔——传得越快越好,越真越好。”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粒石子投入深水,涟漪将起未起。凌霄心头一凛,立刻明白其中深意,应了一声便悄然退下,脚步没入殿外长廊的阴影之中。

大殿重归寂静,唯有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响,一声,又一声,衬得这宫阙深处愈发清冷。玉沁妜没有再说话,只是伸手取过户部刚刚呈上来的账册,指尖划过封皮,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凉意。

她一页页翻看,动作从容,目光却如刀锋般锐利。忽然,她的手指顿住,视线落在一笔不起眼的调拨记录上——“紧急备荒”,金额不过三千两白银,数额不大,却偏偏标注于三天前,正是她亲口下令筹备军需的那一日清晨。

她怔了怔,随即缓缓合上账册,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了一下,仿佛在触碰一段被精心掩埋的真相。殿内烛火摇曳,映得她侧脸忽明忽暗。她闭了闭眼,心底泛起一阵久违的寒意。

这不是贪墨。

贪墨为财,而这是算计。

是有人早早知晓她要出兵,于是提前布局,借“备荒”之名,行调虎离山之实。时机掐得如此精准,精准到几乎像是……她身边的某个人,在她尚未开口之前,就已经听见了她的决定。

她睁开眼,眸光如雪刃出鞘。

可她知道——

风,已经起了。

而她,不会再任人摆布。

天色渐晚,暮云低垂,宫墙内的灯火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是被夜风悄然点燃的星火。凌霄踏着薄暮入殿,脚步轻而稳,仿佛怕惊扰了这将暗未暗的寂静。

“太子太师王玄德动了。”

玉沁妜正执笔批阅奏章,闻言抬眼,眸光如水却深不见底。她并未立刻追问,只是轻轻搁下朱笔,指尖在砚台边缘顿了顿,似在衡量这句话背后的分量。

“他今日称病未上朝。”凌霄低声禀报,“但昨夜,他的门生曾秘密登门。今夜二更时分,一名黑衣人从王府侧门潜出,怀揣一封密函,意图出城。”

玉沁妜眉梢微动:“截住了?”

“截住了。”凌霄递上信笺,“信上无署名,但笔迹与王玄德平日奏折如出一辙。内容仅一句:‘粮变已成,可促其乱’。”

她接过信纸,指尖缓缓抚过字痕。墨色沉匀,笔锋内敛而不失力道,确是王玄德的手笔无疑。那熟悉的字迹像一把钝刀,缓慢地割开表象下的裂痕——不是仓促伪造,而是蓄谋已久。

她没有发怒,反而笑了。那笑容极淡,如月下浮霜,冷中带静,静中藏锋。

“他以为我在赌百里爵会不会叛。”她轻声道,声音不高,却似有千钧压于其中,“其实我在赌的,是这满朝文武,还有多少人敢在这时候伸手碰权柄的红线。”

殿内烛火微微摇曳,映得她侧脸轮廓分明,眼底却是一片清明如渊。

“要不要现在就拿下他?”凌霄问。

“不。”她摇头,动作果断,“他还不是主谋。不过是嗅到了风向,想借他人之手除掉我倚重之人,坐收渔利罢了。这种人,最擅长的是观望、试探、落井下石——可惜,他选错了时机。”

她起身,步至窗前。夜风卷着乌云压城而来,远处宫灯次第点亮,宛如漂浮于黑暗海面的星辰。整座皇城静谧无声,可她知道,越是平静的水面之下,越可能暗流汹涌。

“三皇子余党尚未肃清,各地旧部蠢动;如今连太子太师也按捺不住……”她望着远方,语气微沉,“这盘棋,比我想象中热闹得多。”

凌霄立于她身后半步,低声再问:“那百里爵那边……还让他出发吗?”

玉沁妜沉默良久。殿中唯有烛芯爆裂的一声轻响,像是某种命运的预兆。

“让他准备。”她终于开口,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穿最轻便的衣裳,带最可靠的随从。别让他知道粮草的事。”

“万一路上再出问题?”凌霄皱眉。

“不会。”她蓦然回头,目光如刃,“他们动手一次,是试探;动手两次,就是找死。我不可能再给第二次机会。”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决绝,仿佛已在心中划下生死界限。

凌霄点头:“属下已安排天机楼暗线沿途护送,绝杀堂布下七道暗哨,层层设防。只要有人靠近车队十丈之内,立刻格杀勿论。”

“嗯。”她轻应一声,转身重新落座,指尖轻叩御案,节奏平稳如心跳。

“你去盯住王玄德。”她吩咐道,“他既然敢递信,就不会只写一封。我要看他接下来联系谁,牵出哪些不该露面的人。”

“是。”

凌霄退下后,大殿重归寂静。玉沁妜独坐灯下,翻开一本新报——边关传来的军情汇总。纸页平整,字迹工整,通篇无异常,一切如常。

可她知道,真正的风暴从不在明处爆发。

真正的战事,从来不在前线厮杀的沙场,而在这些看似平静的文书之间,在那些朝臣笑脸相迎的背后,在每一次你以为万无一失的决策之后,悄然埋下的伏笔。

她忽然想起百里爵临行前的那一眼。

不是乞求宽宥,也不是讨好逢迎,而是一种近乎固执的坚定。他说:“我会活着回来。”

那时她没有回应。因为她不愿轻易许诺什么,也不愿让任何人成为她情感的负担。帝王之路,注定孤独,容不得软肋。

可此刻,坐在空旷的大殿里,听着更漏滴答,她竟发现自己并不希望那个承诺落空。

她甚至开始在意——若他真的没能归来,这朝堂之上,是否还能有人用那样一双眼睛看她?不卑不亢,不惧不避,只为信念而战。

但她也不能让任何人,拿他的命去做筹码。

无论是敌人的阴谋,还是她自己的犹豫。

这一局,她必须赢。不仅为了江山稳固,更为了不让信任她的人,白白赴险。

殿外传来更鼓声,一声声沉缓悠远,穿透寂静的夜,已是三更天了。

烛火在铜鹤灯台上轻轻摇曳,映得龙纹屏风上的影子微微晃动。内侍蹑手蹑脚地进来,捧着油壶欲为灯盏添油,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可她只是抬了抬眼,未语,只轻轻挥了下手。那内侍立刻会意,低头退下,连衣角都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殿中重归寂静,唯有窗外细雨敲打青瓦的声音,如针落绸缎,细微却清晰。她坐在紫檀木案后,指尖拂过一卷尚未拆封的密报,封口处还沾着凌霄独有的暗纹火漆。她用银刀挑开,缓缓展开。

字迹刚劲利落,是凌霄亲笔所书:王玄德府上,今夜又来了一人。身形瘦削,头戴斗笠,自角门悄然潜入,半个时辰后离去。天机楼尚未查出其身份,但据暗哨回报,那人行走时左腿微跛,步伐滞涩,似有旧伤未愈。

她凝视着那行字,眉心微蹙,仿佛有一根极细的线,在记忆深处被悄然牵动。忽然间,那一夜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三皇子府火光冲天,宫卫围剿,文书焚毁,人心溃散。就在那场浩劫之中,有个贴身幕僚趁乱逃走。此人精通伪造文书,右手指节残缺,左腿曾中冷箭,行走时略有不便……种种特征,竟与今夜之人如此吻合。

玉沁妜的手指缓缓收紧,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底已无波澜,唯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她提笔蘸墨,笔锋微顿,随即在纸上写下三个字:楚螭寞。

墨迹未干,她盯着那三字良久,仿佛要透过纸背看清那个藏匿于阴影多年的人。然后,她继续落笔——曾为三皇子幕僚,通晓户部印制流程,极可能参与伪造调令。

写罢,她将纸条仔细折好,三层对折,不留一丝缝隙。起身走到墙边,指尖在雕花木壁上轻轻一按,一道暗格无声滑开。她将纸条放入其中,再合上机关,动作熟练得如同呼吸。

明日早朝,王玄德仍会准时出现。他会咳嗽几声,扶着胸口叹气,说自己年迈体衰,却不忘高呼“臣愿肝脑涂地,以报君恩”。他说话时眼神诚恳,语气悲切,仿佛真是个忧国忧民的老臣。

而她,也会一如往常地端坐于凤座之上,听政议事,条分缕析。不会提及西北粮草短缺的真相,不会追问那封失踪的军令密信,更不会提起那个跛脚的身影。

但她知道,有些事,已经在悄然改变。

曾经的她,信奉铁血手腕,以雷霆之势肃清异己,宁可错杀,不肯放过。那时的她,以为权力就是刀,必须时刻出鞘,才能震慑四方。

可如今,她学会了等。

等风起,等云动,等对手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一步步踏入早已布好的局。她不再急于揭破,也不再怒而斩杀。她愿意花时间,让证据像藤蔓一样慢慢攀爬,缠绕住每一个侥幸的灵魂,直至他们无处可逃。

窗外忽地一道闪电撕裂夜空,惨白的光瞬间照亮整个大殿,也将她手中的紫檀木笔映得幽光流转。笔尖还悬着一点未干的墨,缓缓坠下,落在宣纸上,晕开如血痕。

她静静看着那滴墨,许久,才缓缓放下笔。

伸手抚上发间的白玉凤钗,触手温润,凉意却直透心底。那时她仰头望着镜中的自己,总觉得只要簪上这支钗,就能无所畏惧,所向披靡。

后来她真的坐上了那至高之位,才发现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权势,也非来自威严。而是当你内心翻江倒海、恨意如焚、痛彻心扉之时,仍能稳稳地端坐于朝堂之上,声音平静地下令:“准奏。”

雷声渐远,雨势未歇。

她望着窗外无边的黑夜,唇角浮起一丝极淡的弧度,转瞬即逝。

风暴,总会来的。

她只须静候。

内侍在殿外低声禀报:“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她没有作声,只是静静地坐在案前,目光落在手中的驿报上,仿佛那纸页间藏着千钧重量。殿内烛火微颤,映得她的影子在墙上拉得修长而孤寂,宛如一尊久立不语的石像,守着这深宫长夜。

外头的脚步声迟疑片刻,终是缓缓退去,渐行渐远,直至消融在寂静的回廊尽头。整座宫殿陷入一片沉沉的安宁,唯有更漏轻响,和风掠过檐角的细微呜咽,像是替无人倾听的帝王诉说心事。

她终于翻开了最新一份边关急报,字迹工整,墨色未干——“天气晴,风向西北,利于大军进发。”短短一行,却似压着万里烽烟与无数将士的呼吸。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那几个字,久久未动。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波动,像是湖面被风拂过的一瞬涟漪,转瞬又归于平静。可那平静之下,是谁也看不见的惊涛骇浪。

良久,她提笔蘸墨,笔锋微顿,随即在旁郑重批下两个字:照旧。

墨迹缓缓渗入纸中,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格外清晰,仿佛不是写字,而是将一段无人知晓的心绪,一笔一划刻进了命运的卷册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