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 第102章 铁骑压境,边关告急

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 第102章 铁骑压境,边关告急

作者:白雪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56:18

晨光刚透进窗棂,百里爵坐在灯下,指尖摩挲着那半枚军符。油灯的火苗轻轻晃动,映在他脸上,影子落在墙上,一动不动。他已经坐了一夜,没有合眼。

半个月后。

时光如檐下悄然滑落的细沙,无声无息地从指缝间流走,不惊波澜,却已悄然改写了人间的风云。清晨的天光尚在朦胧之中,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宫阙楼台,仿佛整座皇城仍在沉睡。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马蹄声,踏碎了晨间的宁静。那声音由远及近,如同战鼓擂动心弦,在空旷的宫道上激起层层回响,直奔太极殿前才骤然止歇。

尘土飞扬中,一名信使从马上跌落,身形踉跄,几乎难以站稳。他浑身沾满风霜与泥泞,铠甲残破,战袍撕裂,脸上布满疲惫与焦灼。他顾不得喘息,也顾不上擦拭额角渗出的血痕,强撑着虚弱的身体,一步步挪入大殿。随着他的脚步,铁甲相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在肃穆的大殿中回荡,格外刺耳。

终于,他在御阶之下重重跪倒,双膝砸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响。他双手高高举起一封军报,指尖因用力而泛白,纸角已被鲜血浸透,暗红的痕迹顺着边缘缓缓滴落,在金砖地上晕开一朵朵触目惊心的花。那封军报,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不仅压在他的臂膀上,更压在整个朝廷的心头。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连风都停滞了脚步。晨光微熹,天边泛着淡淡的青灰,像是未醒的梦境,可那抹刺目的鲜红却如利刃划破寂静,骤然闯入众人视线——那是加急军报的火漆封印,象征着战事已至门前。

玉沁妜立于高台之上,衣袂在微凉的晨风中轻轻拂动,乌发如墨,垂落肩头。她面容清冷,眉宇间透着与生俱来的威仪,可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似有惊雷悄然滚过。她伸手接过军报,指尖触到纸面的一瞬,寒意顺着血脉直抵心尖。她缓缓展开,目光一寸寸扫过字句,每一个字都像铁钉般凿进脑海:玄国十万铁骑越界三十里,前锋距雁门关不足一日路程……

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纸角被捏出细微的褶皱。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她的心跳却在胸腔中沉重地回响,如同战鼓擂动。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所有波澜已被尽数敛去,只剩下冰川般的冷静与决断。

她将军报轻轻放下,动作极稳,仿佛只是搁下一卷寻常文书。可那片刻的停顿里,谁都能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压迫感——那是属于上位者的气息,是山雨欲来前最沉默的酝酿。

她的声音终于响起,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宫阙:“关闭宫门,禁绝出入。”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身侧侍立的内臣,一字一句道:“召三品以上官员,即刻入殿议事,不得延误。”

语毕,她转身望向远方。天际的云层正缓缓聚拢,风吹起了她的广袖,猎猎作响。她站在那里,像一尊不动的玉石雕像,又似执掌命运之轮的主宰。边关烽火虽远,可她已嗅到了硝烟的气息。山河动荡,风云将变,而她,必须在这风暴来临之前,稳住整个王朝的根基。

话音落下,殿内侍卫迅速行动起来,铠甲摩擦之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沉重的宫门被缓缓合拢,铁链扣紧的声响一声接一声,仿佛敲在人心上,沉闷而压抑。殿外天色阴沉,风卷残云,似有风雨欲来之势。朝臣们陆续步入大殿,脚步匆匆,衣袍翻动间带着几分不安。他们依序列队站定,有人神色慌张,额角渗出细汗,目光频频扫向御座方向;有人低声议论,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语气中的焦灼;也有人紧抿双唇,垂首不语,仿佛已预见了即将降临的风暴。

玉沁妜立于御座之前,一袭玄色凤袍衬得她身形挺拔如松,眉宇间凝着一层冷霜。她眸光如刃,缓缓扫过殿中每一位大臣的脸庞,那目光不带温度,却令人不敢直视。片刻沉默后,她终于开口,声音清冽如寒泉击石:“玄国趁我朝战后政局未稳之际,骤然出兵,连破三关,其意不在边土,而在逼我退让、动摇国本。尔等皆为肱骨之臣,今日齐聚于此,可有良策以御外侮?”

兵部尚书年逾六旬,须发微白,闻言颤巍巍地上前一步,双手捧笏,声音略显沙哑却字字铿锵:“陛下明鉴!敌军势大,来势汹汹,已据险要之地。当务之急,乃是固守边关要塞,加固城防,同时飞檄各地调集援军,稳住阵脚。待我军力齐备,粮草充足,再图反攻,方为万全之策。”

礼部侍郎年轻些,面容清秀,此刻眉头紧锁,小心翼翼地附和道:“臣亦以为,战事凶险,生灵涂炭,不如暂遣使节赴玄国议和,递上国书,言明利害,或可暂缓刀兵,为我朝争取布防之机。毕竟……战端一开,胜负难料,百姓遭殃啊。”

他话音未落,一道清冷如霜雪的声音忽然自侧列响起,打断了满殿低语——

“议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百里爵从文官队列中缓步而出。他依旧穿着那一袭月白锦袍,衣料素净却不失贵气,袖口流苏随步轻晃,宛如雪中垂枝。阳光透过高窗斜洒进来,在他肩头投下一道清瘦的影子。他手中握着半枚青铜军符,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温润,那是玄国亲授、象征兵权信物的凭证。

他一步步走向殿心,步伐稳健,每一步都像踏在众人心弦之上。直至御阶前三步,他单膝跪地,动作干脆利落,毫无迟疑。抬头时,一双漆黑如墨的眼眸直直望向玉沁妜,目光澄澈而坚定,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直抵人心深处。

“陛下,”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得如同钟鸣,“若此时求和,便是示弱于敌前。玄国狼子野心,岂会因几句谦辞便罢兵?他们要的,从来不是几座城池,而是我朝江山动摇的契机。今日退一步,明日他们便会进十步。等到铁蹄踏破城门、烽火燃至皇城之下,再谈降书顺字,还来得及吗?”

殿内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连呼吸声都仿佛被冻结了。群臣面面相觑,有人面色发白,有人低头避视,更有几位老臣眼中泛起复杂光芒——敬佩、担忧、震撼交织其中。

玉沁妜静静地看着他,指尖微微收紧,指甲几乎嵌入掌心。她喉头微动,终是轻问:“你愿亲赴边关督军?”

“是。”他答得毫不犹豫,“臣愿以这半枚军符为凭,重掌边军,整肃军纪,拒敌于境外。若败,请斩臣首级悬于城楼,以谢天下;若胜,则还我边境安宁,护我黎民无恙。”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风从殿外吹入,掀动了他的衣角,也拂乱了几缕散落额前的黑发。那一刻,他不再只是朝堂上沉默寡言的旧臣,而是披甲执锐、誓死守疆的将军。

玉沁妜久久未语,只将目光投向窗外。乌云翻涌,雷声隐隐,仿佛天地也在回应这份决意。良久,她终于抬手,指尖轻轻抚过御座扶手上雕刻的龙纹,声音低沉却坚定:

“准奏。”

她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个夜晚,他点亮了灯,而她说:“你也得好好活着。”那时,她以为自己不过是在履行君主的职责,语气平静,眼神疏离,仿佛只是在宣读一道无关悲喜的命令。可如今,那句话却像一粒沉入深海的石子,在心底激起层层涟漪,久久无法平息。每一个字都变得滚烫,压得她呼吸微滞——原来早已不是责任那么简单,而是心尖上悄然裂开的一道缝隙,藏了光,也藏了她不愿承认的牵挂。

百里爵立于殿中,玄色锦袍衬得他身形修长而孤绝。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刀刻石:“我是玄国人,这点无法更改。正因如此,我才最清楚他们的战法、粮道、调度习惯——他们如何布阵,何时换防,哪条山路适合伏兵,哪个时辰斥候最为松懈……这些,不是纸上谈兵能知的。若陛下信我,臣不惧流言;若不信,臣亦无怨。”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死寂。唯有风吹动帘幕的轻响,和远处更鼓传来的余音。

兵部尚书赵元礼猛然起身,广袖一拂,脸色涨红:“荒唐!皇夫身份何等尊贵,又出身敌国,岂可执掌兵权?此例一开,军心必乱!将士们会想,我们是为大胤而战,还是为一个外邦质子卖命?倘若他在前线倒戈一击,雁门关失守,京城门户洞开,社稷危矣!”

礼部侍郎周文渊也附和道:“赵大人所言极是。百里爵虽有才略,然血统难改,忠诚未知。如今边关再度告急,正是人心浮动之时,更应慎之又慎。岂能以万里江山,赌一人之心?”

“那谁去?”百里爵忽然转头看向赵元礼,目光如刃,“您去过边关吗?亲眼见过玄国铁骑踏雪冲锋的景象吗?您知道他们半夜三更换岗时,为何总是在寅时初刻?您了解他们的斥候为何偏爱走东侧山脊而不走谷底?先锋营的旗帜为何是深青而非玄黑?这些细节,您读过几卷兵书能答得出?”

赵元礼张口欲言,却一时语塞,面色由红转白。

户部郎中李承安低声叹道:“他说的……未必无理。这些年派去北境的将领,十有**败于情报不足。敌人如影随形,我军却如盲人摸象。”

“可这不代表就要用一个来历不明之人!”刑部尚书严恪厉声道,“他玄国质子,表面温顺,实则深藏不露。谁能保证他不是潜伏已久的棋子?今日求战,明日便可献关!”

“够了。”一道清冷女声骤然响起。

玉沁妜缓缓起身,凤袍曳地,步履沉稳地走向殿中央的沙盘。那是一幅按实地比例缩制的大胤与玄国交界地形图,山川河流、要塞关隘皆栩栩如生。她俯身凝视,指尖轻轻划过一条蜿蜒山路——那是通往雁门关后方的隐秘小径,极少有人知晓。

“凌霄。”

“臣在。”一道身影从殿角阴影中走出,黑衣佩剑,面容冷峻,正是天机楼统领,女帝义弟,恭郡王凌霄。他抱拳躬身,动作利落如刀斩。

“即刻调取天机楼所有关于北境地形、驻军部署、补给路线、敌将习性的情报,两个时辰内送至勤政殿。我要看到每一支敌军的行进轨迹,每一条可能的突袭路径,甚至他们主帅饮酒的习惯。”

“遵旨。”凌霄领命而去,脚步无声,却似携风带电。

殿内气氛愈发凝重。几位老臣交换眼神,眉宇间满是忧虑。工部尚书低声对身旁同僚道:“女帝这是动真格了……怕是又要启用百里爵。”

“启用可以,但不能让他独掌兵权。”御史大夫皱眉,“至少得派监军同行,节制其权。”

“可若处处掣肘,他又如何施展?”年轻些的翰林学士徐知远忍不住开口,“诸位大人总说他是外人,可这些年,他可曾泄露过一丝机密?可曾联络过一名旧部?反倒是在去年冬雪封山时,是他连夜绘出救援路线,救回被困的三千百姓。这样的人,难道还不能再信一次?”

“信任需建立在稳妥之上!”赵元礼怒道,“国家大事,岂容感情用事?”

“感情?”徐知远冷笑,“我看诸位是被成见蒙蔽了双眼!百里爵若真想叛变,早在两国和亲的路上就能逃走,他只要一声令下,便有无数旧部接应。可如今他做了什么?一月前战场上他护着陛下,亲自率军平乱,亲手斩杀两名玄国将领!这份忠心,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忠心?”严恪冷哼,“或是伪装罢了。卧薪尝胆者,最善忍耐。”

争论声此起彼伏,如同潮水撞击礁石,激荡不休。玉沁妜却始终未发一言,只是静静站在沙盘前,背对着众人。她的身影被烛光拉得很长,投在雕梁画栋之间,孤高清冷。

她知道,这一刻的决定,或将决定大胤未来的命运。

用百里爵,风险极大。他是玄国质子出身,一旦在前线反戈,雁门关失守,敌军长驱直入,京畿之地将再无屏障。可不用他,眼下又有谁能比他更熟悉玄**队的战术节奏?谁能精准预判对方下一步行动?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一日高台上的画面。

那一刻,她第一次觉得,这个人,或许从来就不属于那个遥远的玄国。

“你说你想留下。”她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如钟鸣般穿透喧嚣,让所有人安静下来,“不是因为没地方去,而是因为这里有了值得守护的东西,对吗?”

百里爵低头,额前碎发垂落,遮住眼底情绪。良久,他轻声道:“是。”

“那你告诉我,如果我派你去,你会怎么做?”

他缓缓抬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我会守住雁门关,不让一兵一卒踏入我大胤疆土。若战败,我死在关前;若胜,我回来复命。”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玉沁妜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身上。他的眼神很静,没有激动,也没有哀求,只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像雪山之巅永不融化的冰层,寒冷却纯粹。

她没有回答,而是走下高台,一步步走到他面前。两人距离很近,近到能听见彼此的呼吸,感受到对方身上淡淡的沉香味。

“你知道我为什么加强华阳宫的守卫吗?”她问。

百里爵微微一怔,摇头。

“不是怕你逃。”她顿了顿,声音微哑,“是怕你出事。”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百里爵的手指微微颤了一下。他原本以为那些日夜巡视的禁军,不过是监视他的耳目,是为了切断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可原来,那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他。

他喉结滚动,声音有些哑:“陛下……”

“我没有立刻答应你。”玉沁妜打断他,目光深远,“这不是怀疑你。而是这一战,不能输。我不能拿整个国家的命运,去赌一个人的信任。”

“我明白。”百里爵深深叩首,额头触地,脊背挺直如松,“但我请求一次机会。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因为我已经不想再躲了。我不想再活在‘他是质子’‘他是外人’的眼光里。我想站在光里,堂堂正正地为你效力,为这个我亲手参与守护的国家而战。”

殿内一片寂静,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玉沁妜久久未动。窗外风势渐强,乌云翻涌,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照亮她清丽却疲惫的面容。雷声滚滚而来,像是天地也在回应这场抉择。

最后,她轻声道:“此事重大,容后再议。”

话虽如此,她已转身下令:“传令讲武堂,即刻集结五百精锐,随时候命。军械司准备箭矢、火油、滚石,三日内运抵西城校场。工部征调民夫三千,修缮雁门关城墙及烽火台。户部拨付三十万两军饷,优先供给北境。”

这是明摆着在为再次出征做准备。

几位老臣还想劝阻,却被她一眼制止。那眼神冰冷如霜,不容置疑。

她重新站回高台,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越而威严:“今日朝会暂且至此。各部按令行事,不得延误。”

群臣躬身应诺,陆续退出大殿。脚步声渐远,唯有百里爵仍跪在原地,双手伏地,脊背挺直,仿佛一座不肯倾塌的碑。

玉沁妜低头看他:“还不走?”

“臣在等您的答复。”他说。

“我说了,容后再议。”

“可您已经开始准备了。”他抬头,目光灼灼,“您让我等,我就一直等到您点头为止。”

玉沁妜看着他,忽然觉得胸口有些发闷。她向来习惯掌控一切,运筹帷幄,滴水不漏。可此刻,面对这个男人,她发现自己竟不愿轻易拒绝。

她转身望向殿外。天空阴沉,风卷残云,暴雨将至。远处宫灯在风中摇曳,忽明忽灭,如同人心中的希望与恐惧交织闪烁。

“你起来吧。”她说,声音轻了几分,“我不需要一个跪着的将军。”

百里爵缓缓起身,却没有离开。他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她,眼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像是冰层裂开的一道细缝,透出微弱却真实的光。

殿内只剩他们二人。烛火跳动,映照出彼此的身影,在墙上缓缓交融,仿佛命运早已悄然缠绕,再也无法割断。

玉沁妜缓步走到沙盘前,指尖轻轻拂过那块刻着“雁门关”三字的木牌,动作极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她的目光沉静如水,却又藏着难以言说的波澜。片刻后,她低声道:“你知道我最怕什么吗?”

百里爵站在她身后半步之遥,眉心微蹙,摇了摇头。

她没有回头,声音很轻,像风掠过枯叶,“不是战败……也不是失地千里,更不是朝堂纷争、群臣攻讦。我最怕的,是失去一个人。”

她的语速慢了下来,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挤出来的,“一旦那个人不在了,就真的再也见不到了。不会有重逢,不会有来世,连梦里都寻不到他的影子。”

殿内寂静无声,只有远处传来的钟声悠悠回荡,午时将至。一缕阳光忽然穿透厚重云层,斜斜洒落在沙盘之上,恰好在两国交界的边界线上划出一道细长而清晰的光影,宛如命运的一道裂痕。

百里爵向前迈了一步,声音低沉却坚定:“那您信我会活着回来吗?”

玉沁妜依旧背对着他,手指仍停在雁门关的位置,指节微微泛白。她没有回答。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风吹动殿角的铜铃,发出轻微的叮当声,像是某种遥远的预兆。

百里爵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那看似挺直的肩线之下,藏着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与不安。他喉头滚动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若您不信,我可以立誓——以性命起誓,必不负所托,平安归来。”

“不必。”她终于抬手,掌心向外,轻轻一拦,动作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誓言太轻。说出口的话,风一吹就散了。我要的是结果,是活生生的人站在我面前,告诉我一切已定。”

百里爵沉默了一瞬,随即缓缓点头:“那我用行动给您看。”

这句话落下时,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近乎执拗的力量。

玉沁妜这才缓缓转过身来,目光终于落在他脸上。两人四目相对,谁都没有先移开视线。她的眼中没有怒意,也没有温情,只有一种复杂难辨的情绪在流转——像是担忧,又像是期待;像是信任,又像是怀疑。可正是这份矛盾,让这一刻显得格外沉重。

良久,她才开口,声音依旧清冷:“你回去准备吧。穿最轻便的衣裳,带最可靠的随从。别想着排场,也别顾忌身份。我要的是效率,是速度,是万无一失的情报。”

百里爵眼中骤然闪过一丝光亮,几乎是下意识地问:“您……答应了?”

“我没说。”她淡淡地回应,转身走向高台上的御座,裙裾拖过青石地面,发出细微的窸窣声,“我只是让你准备。”

可他知道,这已经是默许。

他低头行礼,动作恭敬却不卑微。唇角微微扬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那是久经压抑后的释然,也是对使命重燃的热忱。这一次,他没有再多问,也没有再求一句确认。因为他明白,有些话不必说破,有些人无需多言。

他转身,大步走出大殿。靴声渐远,回响在空旷的廊下,如同战鼓初鸣。

玉沁妜独自伫立在沙盘前,手指仍停留在雁门关的木牌上,久久未动。殿外风势渐强,卷起层层帷幔,在空中翻飞如旗。阳光早已隐去,乌云重新聚拢,天色阴沉下来。

她望着沙盘上那条被光影短暂照亮过的边界线,心中忽然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预感——这一仗,不只是对外敌的抵御,更是对内廷权谋的博弈;不仅是铁血与刀锋的较量,更是人心与忠诚的试炼。

她要赌的,从来就不只是边关的存亡。

她要赌的,是信任能否经得起时间的侵蚀,是情义是否敌得过权力的诱惑,是一个人是否真的愿意为另一个人大步踏入生死未卜的深渊。

而她自己,也在赌。

赌那个人,终会归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