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特种兵重生古代,开局五个拖油瓶 > 第174章 朝堂风波

萧战千里救兄、单骑踹营(其实带了一票兄弟)、把狼庭搅得鸡飞狗跳、最后还顺手牵羊捞回来无数工匠和财货的赫赫战功,早已由边军主帅赵文康用八百里加急,像点了火的窜天猴一样,“嗖”地一声直送京城,摆在了皇帝的御案上。

这消息传到京城,那可真是如同在平静的(只是表面平静)的护城河里扔下了一颗巨型炸弹,炸起的不是涟漪,是海啸!

茶馆酒肆里,说书先生们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唾沫星子能喷到第一排客人的茶碗里。

“只见那萧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一个说书先生正说得起劲。

底下有听众小声嘀咕:“好家伙,那不成方的了?”

旁边人赶紧捅他:“别打岔!听着!”

说书先生浑然不觉,继续口沫横飞:“说时迟那时快,萧将军面对狼族左贤王,那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大喝一声:‘呔!狼崽子们,识相的快把我二哥交出来,不然爷爷把你们这狼窝捅个底朝天!’这一声吼,那是惊天地泣鬼神,震得帐篷顶上的积雪都簌簌往下掉!”

“好!”底下听众轰然叫好,一个个热血沸腾,恨不得当场回家抄起擀面杖就奔赴边关。

与民间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高雅”场所则是另一番光景。

某处雅致的别院内,几位身着华服的官员正在品茗。

“哼,不过是匹夫之勇,逞一时之快罢了。”一个瘦高官员抿了口茶,淡淡道,“如此行事,与蛮夷何异?”

旁边一位胖官员点头附和:“张兄所言极是。如此酷烈,有伤天和啊。况且,如此年轻便立此大功,怕是福祸难料啊。”

几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兵部衙门内,一场关于如何封赏萧战的争论正在激烈进行。气氛那叫一个火热,差点把房顶的瓦片都给掀了。

以兵部尚书张老大人为首的大多数官员,主要是武将和一部分务实派文官,认为萧战之功足以彪炳史册,必须重赏!

“张大人所言极是!”一个嗓门比身材还粗壮的络腮胡将领,姓牛,人送外号“牛大嗓”,声如洪钟,震得窗户纸嗡嗡作响,“萧战这小子,真他娘的是这个!”他比了个大拇指,“勇冠三军,忠孝两全!深入虎穴救兄长,扬我国威慑群狼!此等良将,若不重赏,岂不让前线将士把鼻涕眼泪流到咱们兵部门口?依我看,封个四品将军都算委屈了!起码得是三品!”

另一个瘦高个将领立刻附和:“没错!老牛这话在理!听说他还带回来大批工匠和财货,好家伙,那左贤王的小金库怕不是被他搬空了一半?这可是实打实的大功!充实了边军,肥了……呃,是强了我大夏国力啊!”他差点说漏嘴,赶紧改口。

但就在这一片褒奖声中,角落里,兵部侍郎王明远王大人,却慢悠悠地捻着下巴上那几根稀疏得堪比荒漠植被的胡须,面露难色,用一种像是被人掐着脖子的腔调,阴阳怪气地开口了:

“诸位同僚,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啊。”他清了清嗓子,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萧战之功,固然……嗯,可喜。然则……下官近日听闻,此子行事,未免过于……酷烈啊。”

他顿了顿,绿豆小眼瞥了一眼端坐上首、眉头微皱的张尚书,继续道:“据说在草原之上,动辄灭人部落,杀人无数,血流成河,这……有伤天和吧?我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当以仁德服人,岂能效仿蛮夷行事,行此暴虐之举?”

牛大嗓一听就急了,眼睛一瞪:“王大人!你这话俺老牛就不爱听了!对狼崽子讲仁德?他们抢我们粮食、杀我们百姓的时候,怎么不讲仁德?”

王明远皮笑肉不笑:“牛将军,稍安勿躁。下官只是就事论事。再者,此子年纪尚轻,不过二十出头,乳臭未干嘛。若骤登高位,恐非福气,易生骄矜之心啊。年轻人,还需多多磨砺,多多摔打才是正理。”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仿佛真是为了萧战着想。

实则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算盘珠子都快崩到对面张尚书脸上了。他有个侄子,也在北疆边军某个清闲得能养出蘑菇的衙门里“镀金”,寸功未立,却整天想着升官发财。若是能把萧战这泼天功劳压一压,或者想办法分润一部分出来,那操作空间不就大了?到时候运作一下,给自己侄子弄个“协同作战”、“后勤保障”的功劳,岂不美哉?

张尚书眉头皱得更紧了,正要开口反驳,王明远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哦,对了,还有一事,下官不知当讲不当讲……据说,其麾下那商号‘龙渊阁’,生意做得极大,聚敛钱财无数,富可敌国啊。一个边将,与民争利至此,恐非国家之福啊……”

这话就有点诛心了,隐隐暗示萧战可能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直接把“经济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问题”。

张尚书终于忍不住,沉声道:“王侍郎!边将不易,有功当赏!至于龙渊阁,其供给边军军械物资,乃是实绩,岂可妄加揣测?”

王明远嘿嘿一笑,捋着那几根宝贝胡须:“下官只是据实禀报,提醒大人以防万一嘛。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呐……这手握重兵,又富甲一方,难免让人多想啊,陛下若是问起,咱们也得有个说法不是?”

他这话阴恻恻的,直接把皇帝搬出来压人。

兵部内部的这场争论,最终因为张尚书的坚持,勉强达成了“建议封赏”的初步意见。但王明远那番阴阳怪气的话,却像一颗毒种子,已经在某些人心里埋下了。他回到府中,立刻修书一封,快马送往北疆他那宝贝侄子处,信中隐晦提及朝中关于萧战功劳的“争议”,让其“稍安勿躁”,“静待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