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来之不易的解药和刘瑾的罪证,潜入小队有惊无险地返回了北渊城。虽然个个带伤,神情疲惫,尤其是阿苗,眼睛哭得像个桃子,怀里抱着几片瓦罐的碎片和几只侥幸爬回来的、晕头转向的蛊虫,但整体气氛是振奋的。
“快!方博士!苏姑娘!解药拿到了!”林墨一进城,立刻将那几个玉瓶交给早已等候多时的方岩和苏青鸾。
两人精神一振,立刻拿着解药冲向了临时隔离区。方博士负责分析药性成分,苏青鸾则用癸水之力辅助,先给几名症状最重的士兵服用。
所有人都紧张地等待着结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仿佛格外漫长。
终于,一名原本高烧不退、浑身溃烂流脓、意识模糊的士兵,呼吸逐渐变得平稳,脸上的乌青之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褪去,虽然依旧虚弱,但明显脱离了生命危险!
“有效!解药真的有效!”一名军医激动地大喊起来。
隔离区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欢呼和哽咽声。希望的光芒,终于驱散了死亡的阴影。
方博士老泪纵横,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太好了!太好了!殿下!这解药不仅能中和那阴蚀之力,似乎还能激发人体自身生机!奇药!真是奇药!”
苏青鸾(北渊)也松了口气,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她看向林墨,眼中充满了感激和钦佩。
林墨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身体一晃,差点软倒,被旁边的炎姬一把扶住。
“喂!逞能够了吧?赶紧给老子回去躺着!”炎姬嘴上凶巴巴,动作却小心地将林墨的手臂架在自己肩上,“还有你们!看什么看?没看过伤员啊?赶紧该干嘛干嘛去!解药都有了,还愁治不好病吗?”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七手八脚地将林墨送回城主府休息,同时也开始有序地给其他病患分发稀释后的解药。赵擎拿着解药,第一时间冲去照顾王虎。
北渊城内的恐慌气氛,开始迅速被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忙碌所取代。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
阿苗坐在城主府后院台阶上,对着地上那几片瓦罐碎片和寥寥几只蛊虫(包括立了大功但似乎吃撑了的金蚕蛊阿宝)掉眼泪。
“呜呜…小黑…小花…小毛…你们在哪里啊…是不是被坏人踩死了…还是迷路了…呜呜…”她一边哭,一边试图把碎片拼起来,显然是徒劳的。
林墨休息了一会儿,恢复了些精神,走出来看到这一幕,心中很是过意不去。这次行动,阿苗的损失最大。
他走过去,蹲下身,温和道:“阿苗,这次多亏了你,我们才能成功拿到解药。你的‘小可爱’们都是功臣。这个瓦罐…我会想办法赔你一个更好的。”
阿苗抽噎着摇头:“赔…赔不了的…那是婆婆留给我的百蛊囊…能温养蛊虫,增加灵性的…呜呜…现在坏了,好多小可爱都跑散了,它们找不到家,会害怕的…”
原来那瓦罐还是个宝贝。林墨想了想,道:“那…我们想办法把它们找回来?或者,北渊城这么大,山林也不少,也许可以找到新的、更有潜力的蛊虫?我让全城的人都帮你留意,好不好?”
阿苗眼睛红红地看着林墨:“真的可以找回来吗?”
“尽力而为。”林墨郑重承诺。他立刻吩咐下去,让士兵和百姓留意任何看起来奇特或者不寻常的虫子,一旦发现,立刻上报,不得伤害。
命令一出,北渊城顿时掀起了一场“寻虫热潮”。百姓们对救了全城的殿下感恩戴德,对这个丢失了“宝贝虫子”的苗族小姑娘也充满同情,纷纷睁大了眼睛在角角落落里寻找。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北渊城的画风变得有些奇特。
经常有士兵一脸严肃地捧着一只油光锃亮的大蟑螂跑到城主府:“报!殿下!发现可疑巨型毒虫一只!”
或者有百姓提着一筐扑棱着各色翅膀的飞蛾来:“大人,您看这些够漂亮吗?给那小姑娘玩?”
甚至庞苍将军都亲自送来一只撞在盾牌上晕过去的、色彩斑斓的磕头虫,表情极其尴尬:“这个…弹跳力惊人,或许…有点用?”
阿苗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虫子”,又是好笑又是感动,但还是认真地进行筛选,可惜大部分都是普通虫子,并没有蛊虫的潜质。她只收下了一些看起来比较有灵性或者毒性特殊的,开始尝试用新的容器(暂时用一个大号药罐代替)培养。
而与此同时,那些真正散落在凉州军大营及周边地区的蛊虫,却开始了一场属于自己的“大冒险”。
一只通体赤红、被称为“小火爆”的爆炎蛊,迷迷糊糊爬进了一个凉州军火头军的灶台里,觉得那里温暖舒适,于是安心住下,结果导致那口锅做出来的饭总是带有一股诡异的焦糊味,而且偶尔会突然“噗”地一声喷出小火苗,烫伤了好几个士兵,被火头军视为“灶王爷发怒”,偷偷拜了好几天。
一只擅长钻地的“打洞能手”穿山蛊,则钻到了赵莽中军帐的地下,觉得无聊就开始啃帐篷的地基,导致赵莽某天夜里开会时,整个帐篷突然塌了一半,把赵莽和几个将领埋在了下面,成了全军笑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