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 第165章 风起江南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第165章 风起江南

作者:柒乐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4:40:04

6-13

永昌伯府派往江南的人手是外院管事赵显,一个四十出头、面相精干、办事稳妥的老人。他带着两个得力助手和充足的银票,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不过十数日便抵达了苏州。

按照夫人密令和七少爷提供的方向,赵显并未大张旗鼓,而是采取了低调而高效的策略。他先是凭借伯府的名帖和银钱开道,拜访了几位在江南文人圈和收藏界有些名望的中间人,旁敲侧击地打听林泉画作,尤其是与《千峰寂雪图》相关的消息。

然而,正如苏喆所料,进展并不顺利。

那些真正的收藏大家,对这类敏感话题讳莫如深,要么推说不知,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而市面上流通的所谓林泉真迹,经赵显带来的随行书画师傅初步鉴定,十有**皆是赝品。

“赵管事,林大家的画作本就传世极少,即便真有流落江南的,也定然被那些盐商、绸缎商们当作家传宝贝似的藏着掖着,等闲不会示人,更别说打听了。”一个收了厚礼的中间人私下对赵显吐露实情,“况且,您这指名道姓要寻《千峰寂雪图》,目标太大,容易引人疑心,反而不好打听。”

赵显心中焦急,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是拱手道:“多谢先生指点。只是主家所需,不敢不尽心。还请先生再多费心,若有任何蛛丝马迹,酬劳必不敢少。”

他又重点走访了“集古斋”等几家苏杭有名的大铺子。集古斋的掌柜是个老油条,听闻是京城永昌伯府来人,招待得极为周到,但一谈及林泉真迹,便连连摆手:“不瞒赵管事,林大家的画,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贝。小店这些年也经手过几幅,但都是些小品,且真伪难辨。至于您说的《千峰寂雪图》……恕老朽孤陋寡闻,从未听闻有此画作在江南现世的消息。”

几天下来,收获寥寥。赵显将情况写成密信,用快马送回京城。

***

听竹轩内,苏喆的日子似乎恢复了某种规律的平静。他每日看书、习字、养病,偶尔过问一下听竹轩的用度,对迎夏四人的管理也是恩威并施,井井有条。他的身体在精心调养下,已好了七八分,虽然仍显清瘦,但脸色红润了许多,行动间也恢复了气力。

王氏那边,自上次他献计后,对他明显宽和了许多,赏赐不断,但并未频繁召见,显然是在等待江南的消息。

这日,钱嬷嬷再次来到听竹轩,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七少爷安好。”钱嬷嬷行礼后,并未过多寒暄,低声道:“夫人让老奴来传个话,江南赵管事有信回来了。”

苏喆放下手中的书,目光平静地看向钱嬷嬷:“哦?情况如何?”

钱嬷嬷叹了口气:“不太顺利。赵管事按照少爷指的方向查访了数日,那些大收藏家口风紧得很,市面上也多是赝品。集古斋的掌柜更是直言未曾听闻《千峰寂雪图》在江南现世。”

她一边说,一边仔细留意着苏喆的神色,见他并无丝毫意外或惊慌,心中不由安定了几分。这位七少爷,似乎总能给人一种成竹在胸的感觉。

苏喆闻言,微微颔首,沉吟道:“此事本就不易。林大家真迹何其珍贵,持有者必然谨慎。赵管事初到江南,人生地不熟,打不开局面也在情理之中。”

“那……少爷可还有良策?”钱嬷嬷忍不住问道,语气带上了几分急切。寿宴之期越来越近,夫人嘴上不说,心里的火气却是一日大过一日,她们这些身边伺候的人都战战兢兢。

苏喆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起身走到书案旁,拿起那方“寂雪”砚,在手中轻轻摩挲着,目光悠远,仿佛在透过这方古砚,与数百年前的画圣对话。

片刻后,他方缓缓开口:“嬷嬷,你回复母亲,请她稍安勿躁。寻宝之事,有时讲究一个‘缘’字,强求不得。让赵管事不必再执着于直接打听画作,那样目标太大,容易打草惊蛇。”

“那该如何?”钱嬷嬷疑惑。

“换个思路。”苏喆转过身,眼神清亮,“让他从‘人’入手。重点查访那些祖籍在北地,尤其是秦州一带,且于明末清初之际迁居江南,并以书画收藏闻名的徽商家族。或者,查访那些家族中曾有子弟在前朝担任过闲职宗室属官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可以让他留意江南的装裱大家,尤其是那些有祖传手艺、擅长修复古画的铺子。一幅流传数百年的古画,不可能从未经过修复或重裱。或许,能从这些匠人那里,找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线索。”

这是苏喆基于历史常识和逻辑的进一步推断。画作流转,必然与人相关,而修复痕迹,则是画作流传过程中无法完全抹去的印记。

钱嬷嬷听得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对啊!直接找画难,找人、找修复的痕迹,或许就容易多了!七少爷这脑子,是怎么长的?竟能想到如此曲折却又合情合理的法子!

“老奴明白了!老奴这就去回禀夫人!”钱嬷嬷如同找到了主心骨,脸上的忧色一扫而空,匆匆行礼告退。

苏喆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轻轻将砚台放回原处。

他并不担心江南之行会彻底失败。他给出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赵显不是太蠢,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持续提供“正确”的指导,不断加深王氏对他“不可或缺”的印象。

同时,他也在利用这段相对安稳的时间,默默地做着另一件事——通过迎夏、拾秋等人,以及偶尔前来“探望”的春桃旧识,不着痕迹地了解府内更多的人事关系,尤其是那位超然物外的老太太,以及几位嫡出兄姐的性情喜好。

他知道,仅凭“鉴画”一事,或许能保一时安宁,但要想真正在这深宅大院立足,甚至完成“扭转必死命运”的主线任务,他需要更牢固的根基和更广阔的人脉。

听竹轩是他的起点,但绝不会是他的终点。

江南的风,带着未知的消息,还在路上。

而伯府内的暗流,也从未停歇。

苏喆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在春风里轻轻摇曳的翠竹,目光沉静而深远。

他就像一位耐心的渔夫,已经撒下了网,现在要做的,便是静静地等待,并在等待中,编织更坚韧的绳索,加固他的舟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