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技术扎根结硕果 情谊跨海谱新篇
中非农业示范园的晨雾还没散尽,坦桑尼亚学员姆瓦纳维纳就扛着自制的改良锄头,蹲在沙质土壤试验田边,小心翼翼地给玉米苗松土。锄头刃上焊着的三个小齿,在晨光里泛着冷光,这是他上周跟着苏瑶学的手艺——用村里铁匠铺的废铁料打磨焊接,再把锄头柄缠上防滑布条,翻地时又稳又省力,比原来的旧锄头效率高了一倍还多。
“姆瓦纳维纳,你这锄头改得越来越像样了!”李渊踩着田埂走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昨晚刚优化好的玉米株距示意图。他蹲下身,指着玉米苗之间的标记桩说:“按照这个1.2米×0.8米的株距,再长两周就能追肥了,到时候用你上次说的‘咖啡渣羊粪肥’,既能防倒伏,又能改良土壤。”
姆瓦纳维纳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李专家,您放心!我已经攒了三大袋咖啡渣,昨天还和村里的牧民换了两筐羊粪,就等着给玉米苗‘加餐’了。”他说着,伸手轻轻碰了碰玉米苗的叶片,嫩绿的叶子上还挂着晨露,“您看,这苗比我家乡种的壮多了,要是今年能丰收,我就把种苗带回去,教全村人都种!”
李渊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满是欣慰。自从去年姆瓦纳维纳来示范园学习,从一开始连基本的灌溉时间都搞不清,到现在能独立改良农具、调整种植参数,这短短一年的变化,让他更坚信“授人以渔”的意义。“等玉米成熟了,咱们就办个‘技术交流会’,让你给其他学员讲讲经验,好不好?”
“好!”姆瓦纳维纳激动得直点头,握着锄头的手更紧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一个普通牧民,也能有机会给来自各国的学员“讲课”。
不远处的咖啡园里,苏瑶正带着几名埃塞俄比亚学员查看咖啡豆的长势。她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测糖仪,轻轻刺破一颗鲜红的咖啡果,将果肉汁滴在检测片上:“糖度达到18%了,再过十天就能采摘。采摘的时候要注意,只摘完全成熟的红色果实,绿色的留着再长几天,这样咖啡豆的口感才好。”
来自奥罗米亚州的德杰姆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本子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示意图——有咖啡树修剪的形状,有测糖仪的使用方法,还有苏瑶教的“咖啡渣堆肥法”步骤。“苏老师,上次您教我们做的咖啡果酱,在我们镇上的集市卖得特别好!”德杰姆抬起头,眼里满是兴奋,“很多人问这果酱是怎么做的,我就把您教的方法告诉他们,现在已经有五户人家跟着做了,大家都说要谢谢中国专家!”
苏瑶笑着拿出手机,翻出塔菲拉昨天发来的照片——咖啡合作社的农户们正围着一堆刚采摘的咖啡果,脸上满是笑容,照片背景里还能看到示范园捐赠的烘干机。“塔菲拉说,今年的咖啡豆产量比去年提高了30%,烘干后的咖啡豆已经被江南的商会订走了,价格比往年高了不少。”
正说着,李阳背着无人机从田埂上跑过来,手里的平板电脑还在播放着咖啡园的航拍画面:“妈,爸,你们看!西边的咖啡园有几棵树的叶片有点发黄,我已经标在地图上了,可能是缺水,需要打开滴灌系统补点水。”
李渊接过平板,仔细查看航拍图:“好,你去通知技术员,把滴灌时间设为15分钟,注意观察土壤渗透情况,别积水。”他转头对苏瑶说,“等会儿咱们去看看那几棵树,顺便给学员们讲讲如何通过叶片颜色判断作物缺水情况,这样他们以后在自己的家乡也能及时发现问题。”
中午休息时,示范园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肯尼亚农业部的官员奥玛尔。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脸上满是急切:“李专家,苏专家,你们快去看看吧!我们国家的茶区最近出现了严重的茶小绿叶蝉灾害,大片茶园都快被毁掉了,农户们都快急哭了!”
李渊和苏瑶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跟着奥玛尔往肯尼亚茶区赶。车窗外,原本该翠绿的茶园一片枯黄,叶片上布满了细小的虫洞,有的茶树已经枯死,地上落满了卷曲的落叶。茶农卡鲁站在茶园边,手里攥着一片病叶,声音哽咽:“这茶园是我爷爷传下来的,种了四十多年,现在却变成了这样……要是治不好,我们全家就没活路了。”
苏瑶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取下一片病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是茶小绿叶蝉,这种害虫繁殖速度快,还会传播病毒,要是不及时防治,半个月就能蔓延整个茶园。”她转头对李渊说,“得赶紧配生物杀虫剂,还要教农户们清理茶园里的杂草,因为杂草是茶小绿叶蝉的主要栖息地。”
李渊点头,立刻让技术员回示范园取设备和原料,自己则带着奥玛尔和卡鲁查看茶园的地形:“这里地势低洼,通风不好,再加上最近雨水多,很容易滋生害虫。咱们得在茶园里挖几条排水沟,再把过密的枝条剪掉,改善通风条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