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故香牵旧忆,同心启新程
晚风穿过江城市中心的落地窗,卷起客厅角落绿植的叶片,将一缕若有似无的栀子花香送进李渊鼻间。他刚结束越洋视频会议,指尖还残留着笔记本电脑的余温,屏幕上非洲某国产业园的灯火与眼前家中暖黄的灯光重叠,恍惚间竟让他想起十年前在肯尼亚草原上,深夜营地旁金合欢树散发的清甜气息。
“爸,你又在想非洲的事啦?”刚放学回家的李阳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凑到李渊身边,指着他手机屏保里那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年轻的李渊穿着迷彩服,身边站着当地工人,身后是刚建成的供水站,远处的金合欢树在夕阳下舒展枝桠。
李渊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发,将手机递给李阳:“那时候你才刚上小学,每次视频都哭着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现在倒好,你都快比爸爸高了,还学会跟你妹妹一起‘审’我出差行程了。”
正说着,李悦抱着平板电脑从房间跑出来,屏幕上是她刚画好的漫画——画面里,戴着安全帽的李渊正和非洲小朋友一起种树,旁边标注着“爸爸的‘友谊树’”。“爸!你看我画的!老师说下周要办‘国际友谊’主题画展,我就画你在非洲的故事,行不行?”
“当然行!”李渊接过平板,仔细看着画里的细节,眼眶忽然有些发热。他想起当年在非洲负责援建项目时,每次路过当地小学,孩子们都会围着他喊“Chinese friend”,还会把亲手画的画塞到他手里。那些稚嫩的笔触,和眼前女儿的画如出一辙,都是跨越国界的真诚。
“回来了?快洗手吃饭,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苏瑶端着菜从厨房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她走到李渊身边,自然地接过他搭在椅背上的西装外套,“刚才视频会议还顺利吗?肯尼亚那边的产业园进度没问题吧?”
“一切顺利,当地政府很支持,工人也都干劲十足,预计年底就能投产。”李渊走到餐桌旁,帮着摆碗筷,“对了,下周我要去趟非洲,一是看看产业园的收尾工作,二是跟当地教育机构对接,咱们之前捐的图书和教学设备也该到位了。”
苏瑶手上的动作顿了顿,随即又恢复如常:“那你注意安全,我已经把你常用的药装好了,放在你出差的行李箱里。还有,非洲晚上温差大,记得多带件外套。”她嘴上没说什么,眼底却藏着牵挂——从李渊当年作为“兵王”执行海外任务,到如今转型投身中非基建合作,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分别,却始终改不掉担心的毛病。
李阳放下平板,皱着眉说:“爸,你又要出差啊?下周我们学校有亲子运动会,我还想让你跟我一起参加接力赛呢。”
“是啊爸,我画展开展那天,你能回来吗?”李悦也跟着问,小脸上满是期待。
李渊看着一双儿女失落的模样,心里泛起愧疚。这些年,他把太多精力投入到中非合作项目中,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他蹲下身,分别握住两个孩子的手:“阳阳,亲子运动会爸爸一定赶回来,要是实在赶不上,咱们周末在家补一场,好不好?悦悦的画展,爸爸就算提前结束工作,也会准时到场,还会给你带非洲的小礼物。”
“真的?”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问,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当然是真的,爸爸什么时候骗过你们?”李渊笑着点头,心里却暗下决心,这次出差一定要加快进度,多留些时间陪家人。
晚饭过后,李渊坐在书房里整理出差资料,苏瑶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她看着书桌上摊开的非洲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合作项目的地点,忍不住说:“你啊,总是把自己逼得这么紧。当年从部队转业,我还以为你能轻松些,没想到你比以前更忙了。”
李渊接过牛奶,拉着苏瑶坐在身边:“我知道你担心我,但这些项目不一样。你还记得吗?当年我在非洲执行任务时,看到当地孩子因为缺水,要走十几公里的路去打水;看到很多人因为没有学校,只能在草原上放牛。现在我们援建的供水站、学校、产业园,能实实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比什么都有意义。”
他拿起桌上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他和当地一位老人的合影。“这位老人叫卡鲁,当年我们建供水站时,他每天都来工地帮忙,还把家里的羊奶送给我们喝。上次视频,他告诉我,现在村里的孩子再也不用走远路打水了,还能去新学校读书,他孙子还说以后要去中国留学,学更多知识回来建设家乡。你看,我们做的这些事,不仅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还能让中非友谊一代代传下去,多值啊。”
苏瑶看着照片里老人淳朴的笑容,心里的牵挂渐渐被理解取代。她靠在李渊肩上,轻声说:“我懂,我只是担心你的身体。你放心,家里有我,孩子们也会乖乖听话,你在外面好好工作,注意安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