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草原风雨淬初心,一家同心护星河
东非草原的雨季来得比往年早了半月,清晨的雨丝裹着青草的湿气,敲打着“光明社区”宿舍的玻璃窗。李渊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被雨水打湿的红顶房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上面是国内老战友发来的消息,说边境的新防线已经修好,让他在非洲放心。
“在想什么呢?”苏瑶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过来,轻轻靠在他肩上。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驱散了清晨的微凉。“在想去年雨季,咱们刚到这里时,社区还是一片荒地。”李渊接过牛奶,目光落在远处正在施工的医院工地,“现在好了,学校快完工了,医院的主体结构也起来了,就是这雨季的洪水,还是得多盯着点。”
苏瑶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几个中国工程师正冒雨检查医院工地的排水系统,雨衣下的身影在雨幕中格外坚定。“放心吧,李阳昨天跟老王他们一起调整了排水方案,还加了两层防水布,应该没问题。”她顿了顿,又笑着补充,“再说,还有悦悦呢,昨天她还跟非洲小朋友一起在排水渠边插警示旗,说要‘保护大家不被雨水冲走’。”
提到孩子们,李渊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转身走到衣柜前,取出叠得整齐的迷彩服——这是他退役时特意留下的,如今在非洲的工地上,反倒成了最实用的衣服。“今天得去趟北边的村庄,阿米娜说那里有几户人家的屋顶漏雨了,雨季漏雨可不是小事。”
“我跟你一起去。”苏瑶立刻转身去拿医疗箱,“正好我去给村里的老人做个体检,上次王奶奶说她膝盖疼,我带了些药膏。”
两人刚下楼,就见李阳背着工具包站在车旁,雨靴上还沾着泥土。“爸,妈,我跟你们一起去!我昨天查了资料,漏雨的屋顶大多是因为茅草铺得不够厚,咱们带些新的茅草和防水胶,正好能顺便教村民们怎么修补。”
“还有我!还有我!”李悦举着一把小花伞,从楼道里跑出来,背上的小书包里鼓鼓囊囊的,“我带了故事书,等你们修屋顶的时候,我给村里的小朋友讲故事!”
越野车在雨幕中缓缓驶出社区,车轮碾过泥泞的道路,溅起的水花在车身后画出两道短暂的弧线。李阳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拿着一张手绘地图——上面是他这几个月跑遍周边村庄画的,每个村庄的户数、老人和孩子的数量,甚至连哪户人家的水井需要清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爸,前面那个岔路口要慢点开,上次雨季这里塌了个小坑,我跟工程师们填过,但还是得小心。”李阳指着地图上的红点,语气里满是熟稔。李渊点头减速,看着儿子认真的侧脸,心中满是欣慰——那个曾经跟在他身后要“听兵王爸爸讲故事”的小男孩,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为援建路上的得力帮手了。
车子驶进北边的村庄时,雨势渐渐小了。阿米娜早已带着村民在村口等候,看到他们,连忙撑着伞迎上来:“李渊先生,苏医生,你们可来了!昨天晚上雨大,好几户老人的屋顶都漏雨了,我们想修,却不知道怎么下水。”
“别着急,我们带来了工具和材料,今天一定帮大家修好。”李渊说着,从车上搬下茅草和防水胶。李阳立刻跟着村民们去查看漏雨的屋顶,他踩着木梯爬上屋顶,仔细检查每一处缝隙,时不时用手敲敲茅草,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这里的茅草已经烂了,得全部换掉。”李阳指着屋顶的一处凹陷,对身边的村民说,“你们看,铺茅草的时候要一层压一层,这样雨水才不会渗进去。还有这里,要用防水胶把缝隙封好,不然下次下雨还是会漏。”
村民们认真地听着,手里拿着工具跟着学。一个名叫卡马尔的年轻村民,之前总觉得“中国人的方法太麻烦”,如今看着李阳熟练地修补屋顶,忍不住问道:“李阳,你这么年轻,怎么懂这么多?”
李阳笑着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我爸教我的,他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经常帮老百姓修房子。后来我学国际援建,老师也教过我们怎么应对不同地区的建筑问题。其实这些都不难,只要用心学,你们以后自己也能修。”
卡马尔点点头,跟着李阳一起铺茅草。阳光渐渐穿透云层,洒在屋顶上,两人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温暖。
苏瑶则带着医疗箱,挨家挨户给老人做体检。在王奶奶家,她仔细检查着老人的膝盖,一边按摩一边说:“王奶奶,您这是风湿,平时要注意保暖,别沾凉水。我给您带了药膏,每天涂两次,过段时间就会好很多。”
王奶奶拉着苏瑶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苏医生,谢谢你啊!以前我们这里没有医生,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能硬扛着。自从你们来了,不仅帮我们盖房子、修水井,还免费给我们看病,你们真是上天派来的好人啊!”
苏瑶笑着帮老人盖好毯子:“王奶奶,我们不是什么好人,我们只是想帮大家做点实事。以后您要是哪里不舒服,随时去社区的医疗站找我,我随时都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