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兵王归回 > 第1380章 警徽与家书里的岁月长

兵王归回 第1380章 警徽与家书里的岁月长

作者:阳光灿烂的时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1 09:31:12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警徽与家书里的岁月长

李渊把洗好的草莓装进白瓷盘时,指腹蹭过一颗裂开的果实。鲜红的汁液顺着纹路漫出来,像极了三年前在刚果(金)见过的血渍——那天他蹲在雨林里,用同样的力道按住战友不断流血的腹部,直到体温一点点变冷。

“爸,草莓好了没?”李阳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带着少年特有的不耐烦。他正趴在茶几上写作业,铅笔在草稿纸上划出道道歪斜的算式,旁边摊着的物理课本翻开在“力学基础”那页,空白处画满了简笔画的小人,举着枪冲锋的样子,像极了李渊年轻时的剪影。

“来了。”李渊把草莓端出去,顺手抽走儿子笔下的草稿纸,“这道题用牛顿第三定律解,不是让你画小人打仗。”

李阳的脸腾地红了,抢回草稿纸揉成一团:“我这是在……在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苏瑶端着刚晾好的衣服从阳台走进来,闻言笑了:“你爸当年在部队,背条例比谁都快,画地图却跟蚯蚓爬似的,你这随他。”她把李渊的警服挂在衣架上,指尖抚过肩章上的四角星花,那是二级警督的标志,上个月刚由王支队亲手为他戴上。

李渊的目光落在警服领口——那里别着枚小小的全家福徽章,是李悦用黏土捏的,四个人的脸都是圆圆的,挤在一起,边缘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粉色颜料。这枚徽章他天天戴着,比任何勋章都让他觉得踏实。

一、社区里的“老熟人”

上午九点,李渊跟着张敏去辖区内的老旧小区走访。最近有居民反映,夜里总有人撬车窗偷东西,虽然没丢贵重物品,却搅得人心惶惶。

“李哥,这片区老年人多,警惕性高,也爱聊天,说不定能问出点线索。”张敏踩着高跟鞋,在坑洼的路面上走得稳稳的,手里的笔记本记着密密麻麻的住户信息,“3栋的王大爷是退休工人,每天凌晨五点就起来遛弯,说见过一个穿黑夹克的可疑男子。”

李渊点点头,左膝的钢板在走下坡路时发出轻微的“咔哒”声。这声音他早已习惯,就像习惯了每天清晨被膝盖的钝痛唤醒,习惯了阴雨天右耳的嗡嗡作响——这些都是岁月刻下的印记,比任何军功章都更真实。

3栋楼下,几个老太太正坐在石凳上择菜,看到李渊,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小李来啦?”穿蓝布衫的刘阿姨往他手里塞了个橘子,“上次我家灯泡坏了,多亏你帮忙换,比我那不争气的儿子还管用。”

“就是就是,”旁边的王阿姨接话,“我家老头子那台旧电视,放碟片总卡,你一调就好,比修电器的还专业。”

李渊笑着道谢,把橘子塞回刘阿姨手里:“阿姨们,问你们个事,最近夜里见过可疑的人吗?穿黑夹克的。”

“黑夹克?”王大爷拄着拐杖走过来,眉头皱成个“川”字,“前天凌晨五点,我在4栋楼下见过一个,鬼鬼祟祟的,手里还拎着个工具包,见了我就往巷子里钻。”

“长什么样?”张敏立刻拿出笔记本。

“戴个鸭舌帽,看不清脸,个头不高,挺瘦的。”王大爷回忆着,“走路有点瘸,左腿好像不太方便。”

李渊的眼神微微一凝。走路瘸,左腿不便——这特征太明显了,像极了他认识的一个人。

“谢谢您,王大爷。”李渊说,“我们去4栋看看。”

4栋楼下停着几辆电动车,其中一辆的车窗上贴着张纸条,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下次再敢偷东西,打断你的腿!”字迹凌厉,带着股狠劲。

“这是502的赵师傅写的,”张敏指着纸条,“他昨晚发现有人撬他的车,追出去没追上,气坏了。”

李渊蹲下身,检查着车窗的锁扣。锁扣有明显的撬动痕迹,手法不算专业,甚至有些笨拙,像是个新手。他指尖抚过锁扣上的划痕,突然想起十年前在边境缉毒时,抓到过一个刚入行的小毒贩,撬车门的手法和这个如出一辙——慌乱,却带着股不要命的狠劲。

“李哥,发现什么了?”张敏凑过来问。

李渊站起身,目光扫过巷口:“这小偷不是惯犯,很可能就住在附近,而且……以前可能受过伤。”

二、抽屉里的旧家书

中午回家吃饭,李渊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找充电器时,翻出了一个褪色的铁皮盒。盒子上印着“光荣之家”的字样,是他刚入伍时,街道办送的。

他打开盒子,里面没有军功章,没有荣誉证书,只有一沓泛黄的信纸,是苏瑶写给他的家书。

最上面的一封,字迹娟秀,带着少女的青涩,是他们刚结婚时写的:“阿渊,今天去给你买了件毛衣,藏青色的,你穿肯定好看。妈说你在部队吃不惯面食,我给你寄了点家乡的米粉,记得泡着吃……”

中间的一封,纸角有些破损,是李阳出生后写的:“阿渊,儿子今天会叫爸爸了,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我还是录了音,等你回来听。他的眼睛像你,特别亮……”

最下面的一封,字迹有些潦草,墨水洇了好几处,是李悦三岁时写的:“阿渊,悦悦发烧了,39度,我抱着她在医院排队,心里慌得很。阳阳在家哭着要爸爸,我哄了好久才睡着。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一个人撑不住了……”

李渊的指尖抚过那些洇湿的墨迹,仿佛还能感受到苏瑶当时的眼泪。这封信他记得,收到时他正在执行任务,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他蹲在沙地里,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字里行间都染上风沙的味道。

“在看什么呢?”苏瑶走进来,手里拿着件叠好的外套,“下午要降温,记得穿上。”

李渊把信放回盒子里,声音有些沙哑:“没什么,看以前的家书。”

苏瑶的目光落在铁皮盒上,眼眶微微泛红:“那时候总盼着你回来,又怕打扰你工作,每次写信都要想半天,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

“辛苦你了。”李渊握住她的手,这双手曾在无数个夜晚为他流泪,为他祈祷,为他撑起这个家。

“不辛苦。”苏瑶靠在他肩上,“你平安回来,比什么都强。”

三、少年的心事

下午放学,李渊去接李阳时,发现他没跟同学打闹,而是一个人蹲在校门口的梧桐树下,对着地面发呆。

“怎么了?”李渊走过去,在他身边蹲下。

李阳抬起头,眼睛红红的:“爸,我是不是很笨?”

“怎么这么说?”李渊皱眉。

“今天数学小测,我又没及格。”李阳的声音带着哭腔,“王老师说,以我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根本没戏。我是不是……是不是给你丢人了?”

李渊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调皮捣蛋,成绩总是倒数,父亲每次开家长会回来,都会用皮带抽他,边抽边骂:“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

他伸出手,轻轻揉了揉李阳的头发:“不丢人。”

“真的?”李阳抬起头,眼睛里满是不确定。

“真的。”李渊看着他,“我像你这么大时,数学才考了40分,比你还惨。”

李阳愣了一下,随即破涕为笑:“真的?”

“骗你干嘛。”李渊站起身,“走,爸带你去吃牛肉面,加双份牛肉。”

面馆里,李阳吸溜着牛肉面,眼泪还挂在脸上,却已经开始跟李渊说学校的趣事。李渊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给他夹一筷子牛肉,心里却在想,自己小时候要是有个人能这样跟他说说话,或许就不会那么叛逆了。

“爸,我想报个数学补习班。”李阳突然说,“王老师说,有个老师讲课特别好,就是有点贵。”

李渊点点头:“报!多少钱爸都给你出。”

“谢谢爸!”李阳的眼睛亮了,像点燃了一盏灯。

走出面馆时,夕阳正浓,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李阳突然说:“爸,等我长大了,也当警察,跟你一起上班。”

李渊停下脚步,看着儿子认真的脸,突然觉得鼻子有点酸。“好啊。”他说,“到时候我教你怎么修水管,怎么换灯泡,比抓小偷实用。”

李阳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巷子里回荡,像一串清脆的风铃。

四、厨房里的“军事演习”

晚上,苏瑶在厨房做晚饭,李渊在旁边打下手。李阳在房间写作业,李悦在客厅看书,偶尔传来几句兄妹俩的拌嘴声,充满了烟火气。

“明天是周末,带孩子们去公园放风筝吧?”苏瑶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说,“阳阳念叨好久了。”

“好。”李渊点点头,“我去买个大的风筝,上次那个太小了。”

“别买太大的,不好控制。”苏瑶说,“就买个普通的蝴蝶风筝就行,悦悦喜欢。”

李渊“嗯”了一声,把洗好的西红柿递给她。他看着苏瑶忙碌的背影,突然说:“瑶瑶,谢谢你。”

苏瑶愣了一下:“谢我什么?”

“谢谢你等我回来。”李渊说,“谢谢你……把这个家撑起来。”

苏瑶转过身,眼睛红红的,却笑着说:“跟我还客气什么。”她走过来,轻轻抱住他,“你知道吗?每次收到你的家书,我都觉得心里特别踏实,好像你就在我身边一样。”

李渊紧紧地抱住她,仿佛要把这五年的亏欠都补回来。厨房里的抽油烟机还在嗡嗡作响,锅里的菜发出滋滋的声响,客厅里传来李阳和李悦的笑声,这一切都那么真实,那么温暖。

五、深夜的警笛

凌晨一点,刺耳的警笛声划破了夜空。李渊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左膝的旧伤在骤然起身时发出剧烈的疼痛,他却顾不上这些,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枕边的枪——那里空空如也,只有一片冰凉的床单。

“怎么了?”苏瑶也醒了,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迷糊。

“警笛声。”李渊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远处的街道上,一辆警车闪着红蓝交替的灯光,正朝着城南方向驶去。

“会不会是……”苏瑶的声音有些担忧。

“没事,有同事在。”李渊安慰她,心里却有些不踏实。他知道,当警察,就意味着随时可能被紧急呼叫,意味着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无法安睡。

果然,手机响了,是张敏打来的。

“李哥,城南小区又出事了!3栋的王大爷家被盗了,丢了一个祖传的玉镯!”张敏的声音带着焦急,“我们在现场发现了撬锁的痕迹,跟之前撬车窗的手法很像,怀疑是同一个人干的。”

“我马上到。”李渊挂了电话,开始穿警服。

“小心点。”苏瑶帮他系好领带,指尖在他胸口的警号上轻轻碰了一下,“早点回来。”

“嗯。”李渊在她额头印下一个吻,转身走出家门。

夜色深沉,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路灯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李渊开着警车,在寂静的街道上疾驰,警灯的光芒在他脸上明明灭灭。他想起王大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想起刘阿姨塞给他的橘子,想起那些热情打招呼的居民——这些都是他要守护的人,是他选择这身警服的意义。

城南小区门口,张敏正等着他,手里拿着个证物袋,里面装着一枚模糊的脚印。

“李哥,技术科的同事说,这脚印是42码的运动鞋留下的,跟我们之前推测的身高体重吻合。”张敏说,“王大爷说,他半夜听到动静,起来一看,一个黑影从他家窗户跳了出去,走路有点瘸。”

李渊的目光落在小区对面的巷口,那里停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座上搭着件黑夹克。

“人应该还没走远。”李渊说,“你带一队人去东边搜查,我去西边。”

“好。”张敏点点头,立刻召集人手。

李渊提着警棍,走进西边的巷子。巷子很深,堆满了杂物,黑暗中仿佛藏着无数双眼睛。他放轻脚步,左膝的疼痛让他的动作有些迟缓,却也让他更加警惕——多年的实战经验告诉他,越是不利的处境,越要冷静。

突然,巷子深处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李渊握紧警棍,屏住呼吸,慢慢靠过去。

阴影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正蜷缩在那里,怀里抱着个布包,听到脚步声,吓得一哆嗦,转身就想跑,却因为腿脚不便,踉跄了一下,摔倒在地。

李渊冲上去,一把按住他。借着远处的路灯光,他看清了那人的脸——是个十**岁的年轻男孩,脸上还带着稚气,左腿不自然地扭曲着,裤腿上沾着泥土。

“警察!不许动!”李渊的声音低沉有力。

男孩吓得浑身发抖,怀里的布包掉在地上,滚出一个玉镯,正是王大爷家被盗的那只。

“我……我不是故意的……”男孩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妈病了,需要钱做手术,我实在没办法了……”

李渊的心微微一动。他看着男孩那条不自然的腿,突然想起十年前在边境缉毒时抓到的那个小毒贩,也是这么年轻,也是这么瘦小,腿是被蛇咬伤的,没钱医治,才走上了歪路。

“跟我回警局。”李渊的声音缓和了些,却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有困难可以找政府,找社区,不能偷东西。”

男孩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

六、晨光里的家书

凌晨五点,李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苏瑶还没睡,客厅的灯亮着,桌上放着一杯温好的牛奶。

“回来了?”苏瑶走过来,接过他手里的警帽,“没受伤吧?”

“没事。”李渊喝了口牛奶,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驱散了些许寒意,“人抓到了,是个年轻人,家里有困难,一时糊涂。”

“可怜的孩子。”苏瑶叹了口气,“希望他能知错就改。”

李渊点点头,走进卧室,脱下警服,换上家居服。他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左膝的疼痛和右耳的嗡嗡作响交织在一起,让他格外清醒。

他起身走到床头柜前,打开那个褪色的铁皮盒,拿出最下面那封苏瑶写的信,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晨光,再次读了起来。

“阿渊,悦悦发烧了,39度,我抱着她在医院排队,心里慌得很。阳阳在家哭着要爸爸,我哄了好久才睡着。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一个人撑不住了……”

墨迹洇湿的地方,仿佛还残留着苏瑶的体温。李渊突然明白,他守护的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家国”,而是具体的人——是苏瑶的眼泪,是李阳的笑声,是李悦的画,是王大爷的橘子,是刘阿姨的关心,是那些平凡日子里的喜怒哀乐,是这烟火人间里的点点滴滴。

晨光渐亮,透过窗户洒进房间,落在那封家书上,也落在李渊的脸上。他轻轻把信放回铁皮盒,躺在床上,终于沉沉睡去。

梦里,他又回到了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苏瑶在厨房包饺子,李阳在旁边捣乱,李悦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画画,而他,靠在门框上,看着这一切,嘴角带着满足的微笑。

这就是他用生命守护的山河,是他用余生珍惜的归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