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兵王归回 > 第1372章 旧勋章与新书包

兵王归回 第1372章 旧勋章与新书包

作者:阳光灿烂的时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1 09:31:12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旧勋章与新书包

一、阁楼里的铁皮箱

苏瑶踩着木梯爬上阁楼时,晨光照在积灰的地板上,扬起无数细小的光柱。角落里的铁皮箱半开着,锁扣上的铜绿在光线下泛着暗哑的光——是昨晚李渊翻出来的,说要找一样东西。

“找到了吗?”她扶着梯栏往下看,李渊正蹲在箱前,指尖捏着一枚褪色的三等功勋章,勋章背面的刻字被摩挲得发亮:“李渊同志 2018年边境扫雷任务”。

“在这儿。”他抬头时,额角沾了点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阳阳昨天说,学校要搞‘我的爸爸’主题班会,想带个有意义的东西。”

苏瑶走过去,在他身边蹲下。铁皮箱里铺着褪色的军绿色衬布,整齐码着各式勋章、泛黄的战地照片、磨破边的迷彩帽,最底下压着一封折叠整齐的信,信封上是她十年前的字迹:“等你回家”。

“这枚太旧了。”她拿起勋章,指尖拂过边缘的缺口,“去年搬家时磕的,别让孩子划到手。”目光落在箱底的迷彩水壶上,突然笑了,“还记得这个吗?你第一次休假回来,阳阳把它当玩具,灌了半壶沙子。”

李渊的喉结动了动。那是他退伍回家的第一个夏天,三岁的李阳抱着水壶追在他身后,奶声奶气地喊“爸爸的大炮”。那时他还不习惯穿便装,总在夜里惊醒,是苏瑶抱着他的手,一遍遍说“没事了,到家了”。

“我再找找。”他在箱角翻出一个长方形的木盒,打开时,里面的阳光反射出细碎的光——是枚崭新的“优秀员工”奖章,去年公司给安保部的集体奖,他偷偷刻了名字。

“这个好。”苏瑶把奖章放进阳阳的卡通书包,“告诉孩子,爸爸现在守护的地方,也很了不起。”

阁楼的天窗被风吹得轻响,李悦的声音从楼下传来:“妈妈!哥哥又抢我的小熊发卡!”

两人相视而笑,李渊把铁皮箱盖好,衬布下的信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山河无恙,等你归巢”的结尾。

二、早餐桌上的战争

李阳把卡通书包往肩上一甩,嘴里叼着半片吐司,含糊不清地喊:“爸,我先走了!”

“站住。”李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指着儿子胸前歪掉的红领巾,“系好。”

李阳撇撇嘴,手忙脚乱地系了个死结。七岁的小男孩正是好动的年纪,继承了李渊的急性子,却没学会他的沉稳。

“妹妹的发卡呢?”苏瑶把牛奶递给李悦,小姑娘正噘着嘴,攥着空荡荡的发绳。

李阳的耳朵红了:“我……我刚才在阁楼看到爸爸的箱子,就忘了……”

李渊放下碗筷,起身往阁楼走。苏瑶看着他的背影笑了——这个在边境能凭脚印追踪敌人的男人,现在总能精准找到孩子们藏起来的零食和玩具。

果然,他拿着小熊发卡下来了,上面还沾着根羽毛。“在迷彩帽里找到的。”他把发卡别在李悦的羊角辫上,动作轻柔得不像个握过枪的人。

李悦立刻笑了,露出两颗刚换的小门牙:“谢谢爸爸!”她凑过去,在李渊脸上亲了口,留下个牛奶印。

早餐桌的风波平息时,墙上的挂钟指向七点半。苏瑶拎起医疗包:“我今天有台手术,晚点回来。李渊,记得下午去趟超市,家里的洗衣液没了。”

“知道了。”李渊把她的包递过去,手指触到她手腕上的疤痕——那是当年他执行任务失联,她急得在医院走廊摔的。

苏瑶走后,李渊送孩子们去学校。李阳坐在后座,突然说:“爸爸,张老师说你以前是英雄。”

“不是英雄。”李渊看着后视镜里儿子亮晶晶的眼睛,“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那你现在做的事,也是该做的吗?”李阳指着窗外掠过的安保岗亭,“像保护学校一样?”

李渊踩刹车的动作顿了顿。昨天他在学校门口值勤,拦住了一个没戴证件的陌生男人,后来才知道是学生家长,但当时李阳正好从教学楼出来,怯生生地躲在柱子后看他。

“对。”他把车停在学校门口,帮李悦理了理书包带,“保护你们,就是现在该做的事。”

三、安保室的老战友

上午的阳光透过安保室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李渊正在整理《园区安全规范手册》,手机在桌上震动,屏幕上跳出“老周”的名字。

“老李,忙呢?”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我闺女考上你们市的大学了,下个月报到,到时候聚聚?”

老周是他在部队的战友,腿里还留着弹片,现在在老家开了个小超市。李渊想起上次视频,他闺女穿着校服,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像极了老周年轻的时候。

“没问题。”他翻开值班表,“报到那天我休息,去接你们。”

挂了电话,小张端着两杯茶进来:“李队,刚才物业部说,五号楼的王阿姨反映,她家阳台的护栏松动了,儿女都在外地,想让我们帮忙看看。”

李渊接过茶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王阿姨是独居老人,每周三下午都会拎着亲手做的饼干来安保室,说“给孩子们垫垫饥”。

“现在就去。”他抓起工具箱,想起昨天巡逻时,看到王阿姨的晾衣绳断了,晾衣架歪在阳台上。

五号楼的电梯里贴着“文明养犬”的通知,是李渊上周贴的。之前总有人遛狗不牵绳,他没罚款,只是每天早晚站在单元门口,见人就说“孩子多,万一吓着”,一周后,楼里的狗都乖乖戴了牵引绳。

王阿姨开门时,手里还拿着针线,正在缝补旧毛衣。“小李来了?快进来坐。”

李渊没进屋,直接去了阳台。护栏的螺丝锈得厉害,他用扳手拧了半天,额角渗出细汗。王阿姨端来一杯水,看着他的动作,突然说:“像我家老头子年轻的时候,修水管、通下水道,啥都会。”

李渊的动作顿了顿。王阿姨的老伴是退休工人,去年冬天走的,出殡那天,她抱着李渊的胳膊哭,说“以后家里没个男人,可怎么办”。

“好了。”他把最后一颗螺丝拧紧,晃了晃护栏,“挺结实的,放心用。”转身看到晾衣绳,“这个我也帮您换了吧,新的韧性好。”

王阿姨抹了把眼角:“你说你,在部队当那么大的官,现在干这些……”

“都一样。”李渊系上新的晾衣绳,阳光透过他的指缝落在绳结上,“都是过日子。”

四、班会课上的勋章

下午三点,李渊提前半小时下班,去学校参加李阳的班会。教室后排的家长席坐满了人,他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刚坐下,就见李阳举着小手站起来。

“大家好,我叫李阳。”小男孩的声音有点抖,却很响亮,“这是我爸爸的奖章,他现在是安保叔叔,保护很多人。”

他手里拿的不是那枚三等功勋章,而是李渊的“优秀员工”奖章,被别在卡通书包的带子上,闪闪发亮。

台下响起掌声。李阳的同桌站起来,指着窗外:“我见过李阳爸爸!上次我妈妈忘带钥匙,是他帮忙联系开锁公司的!”

另一个小女孩也说:“他还帮我们捡过风筝!”

李渊坐在角落里,看着儿子涨红的脸,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部队领奖的场景。那时他站在主席台上,想着边疆的雪山和界碑;现在看着儿子,心里想的是早餐桌上的牛奶,是苏瑶手术成功后发来的笑脸,是李悦睡前非要听的“爸爸讲故事”。

班会结束后,李阳扑进他怀里:“爸爸,我讲得好不好?”

“好。”李渊把他抱起来,发现他的校服袖口磨破了,“回头让妈妈给你补补。”

路过校门口的小卖部,李阳指着橱窗里的变形金刚:“爸爸,那个……”

“期中考试要是能进步,就给你买。”李渊放下他,牵起他的手,“说话算数。”

李阳用力点头,突然指着不远处的公交站台:“妈妈!”

苏瑶背着包站在站牌下,白大褂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里面的粉色衬衫。她看到他们,笑着挥挥手,阳光落在她发梢,像镀了层金边。

“班会开得怎么样?”她走过来,自然地接过李渊手里的书包,“我刚下手术,赶上末班车了。”

“阳阳表现特别好。”李渊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王阿姨家的护栏修好了,晾衣绳也换了。”

“知道你肯定会顺手做。”苏瑶踮起脚,帮他擦掉额头的汗,“晚上想吃什么?我买了排骨。”

李阳在旁边蹦蹦跳跳:“我要吃糖醋排骨!妹妹说要吃番茄炒蛋!”

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李渊牵着儿子的手,苏瑶挽着他的胳膊,路边的小贩在喊“新鲜的橘子”,公交车进站的提示音清脆悦耳。

五、厨房里的烟火气

晚餐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来时,李悦正趴在客厅的地毯上画画。她画了一个大大的房子,门口站着三个小人, tallest的那个举着一把钥匙,旁边写着“爸爸”。

“妈妈,哥哥又偷吃排骨!”她气呼呼地跑向厨房,却被李渊拦腰抱起。

“小馋猫,爸爸给你留了最大的一块。”他把她放在料理台上,看着苏瑶系着围裙的背影,锅里的糖醋排骨滋滋作响。

苏瑶回头瞪了他一眼:“别惯着她,饭前吃零食不好。”嘴上这么说,却夹了块排骨塞进李悦嘴里。

李渊靠在门框上,看着这一幕。厨房的瓷砖上贴着孩子们画的身高线,最高处标着“爸爸”,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要长到爸爸这么高”。冰箱上贴着超市的购物清单,上面有苏瑶写的“李渊的胃药”,还有李阳画的小火车。

“对了,”苏瑶突然说,“明天我休息,带孩子们去公园放风筝吧?阳阳念叨好几天了。”

“好。”李渊想起阳台角落里的风筝,是去年苏瑶买的,上面画着小猪佩奇,还没来得及放就赶上疫情。

吃饭时,李阳突然说:“爸爸,张老师说,你以前在很远的地方保护我们,现在在很近的地方保护我们,都是一样的英雄。”

李渊夹菜的手顿了顿,苏瑶握住他的手,掌心温热。窗外的路灯亮了,隔壁传来电视的声音,远处有汽车驶过的鸣笛。这些琐碎的、温暖的声音,比任何军功章都让他心安。

晚饭后,李渊在厨房洗碗,苏瑶给孩子们讲故事。水流过碗碟的声音里,夹杂着李悦的笑声和李阳的提问:“妈妈,爸爸以前真的见过雪豹吗?”

他想起昆仑山的雪夜,他和战友们趴在雪地里,看着雪豹从眼前走过,皮毛在月光下像流动的银。那时他想的是,要守住这片土地,让远方的家人能安稳地睡觉;现在他知道,安稳不止在远方的界碑,也在厨房的烟火里,在孩子的笑声里,在爱人的手掌温度里。

苏瑶进来时,他正对着窗外发呆。“在想什么?”她从背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肩膀上。

“在想,”李渊转过身,把她拥进怀里,“以前守护的是国,现在守护的是家,其实是一回事。”

苏瑶在他胸口蹭了蹭,像只温顺的猫:“嗯,都是我们的山河。”

阁楼的铁皮箱里,那枚三等功勋章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旁边的“优秀员工”奖章,映着楼下客厅的暖黄灯光,同样耀眼。

六、深夜的脚步声

凌晨两点,李渊被客厅的响动惊醒。他下意识地摸向枕边——那里本该放着枪,现在只有手机。苏瑶的呼吸很均匀,他轻手轻脚地起床,抓起桌上的手电筒。

客厅的月光里,一个小小的身影蹲在茶几旁,是李悦。她抱着小熊玩偶,肩膀一抽一抽的。

“怎么了?”他走过去,在她面前蹲下,声音放得很轻。

“做噩梦了……”李悦的眼泪掉在小熊脸上,“梦到爸爸不见了,像动画片里的超人,去很远的地方打怪兽。”

李渊把她抱起来,走向阳台。夜里的风很轻,吹起晾衣绳上的校服衣角。远处的路灯连成一条线,像他当年巡逻时走过的边境线,只是这里的光更暖,更温柔。

“爸爸不去打怪兽了。”他指着楼下的安保岗亭,“你看,爸爸就在那里上班,保护我们的家,还有邻居叔叔阿姨的家。”

李悦的小手攥着他的衣领,像抓住救命稻草:“真的?”

“真的。”他想起苏瑶说的,孩子怕黑,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他低头亲了亲女儿的额头,“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吧,讲昆仑山的雪豹,它很厉害,但从不欺负小动物。”

李悦在他怀里渐渐睡着,呼吸均匀。李渊抱着她回房间,路过书房时,看到苏瑶站在门口,眼里有光。

“又想起以前了?”她轻声问。

“嗯。”李渊把孩子放回床上,掖好被角,“想起老周说的,守边疆是守大家,守小家也是守大家。”

苏瑶握住他的手,走到阳台。远处的城市像一片安静的星河,他们的家是其中最亮的一颗。

“明天放风筝,我把相机带上。”苏瑶靠在他肩上,“拍张全家福,放在客厅的相框里。”

“好。”李渊看着她的侧脸,月光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再拍张你和孩子们的,我放钱包里。”

夜风吹起苏瑶的头发,缠上他的手指。他想起刚认识她时,她还是个实习生,穿着白大褂,在医院的走廊里对他笑,说“我知道你,英雄”。那时他不懂,英雄二字,其实藏在后来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里。

回到床上,苏瑶很快就睡着了,手却一直抓着他的衣角。李渊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上的光斑——那是月光透过纱窗的影子,像极了边境夜空的星星。

他想,所谓归巢,不是回到某个地方,而是身边有了想要守护的人,有了柴米油盐的牵挂,有了春檐下的絮语,有了指尖绽放的繁花。这些加起来,就是他用半生戎马换来的,最珍贵的山河。

天快亮时,他终于睡着,梦里有昆仑山的雪,有苏瑶的笑,有孩子们喊“爸爸”的声音,还有那句说了无数遍,却永远崭新的话:

“我回来了。”

七、晨光里的风筝

周末的公园挤满了人。李渊举着风筝线轴,李阳在草坪上跑来跑去,喊着“再高点!再高点!”。苏瑶坐在野餐垫上,给李悦梳辫子,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空中的小猪佩奇风筝。

“爸爸,你看!比王小明的奥特曼飞得还高!”李阳的脸红扑扑的,额头上全是汗。

李渊收了收线,风筝在空中稳稳地飘着。阳光落在他的手臂上,映出旧伤疤的纹路,像幅神秘的地图。苏瑶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歇会儿吧,看你累的。”

“不累。”他接过水,目光追随着风筝,“以前在部队拉练,比这远多了。”

“那不一样。”苏瑶笑着擦去他下巴的汗,“以前是任务,现在是开心。”

李悦突然指着不远处:“妈妈,那个爷爷摔倒了!”

李渊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一个老人在健身器材旁崴了脚,正挣扎着站起来。他立刻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老人:“大爷,能走吗?我送您去医务室。”

老人摆摆手:“没事没事,老毛病了。”

苏瑶也走了过来,蹲下检查老人的脚踝:“有点肿,我是医生,我帮您处理下。”她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熟练地冷敷、包扎。

老人看着他们,突然说:“你们是一家子吧?真好。”

李渊扶着老人在长椅上坐下,李阳和李悦凑过来,递上自己的小饼干。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说自己的孙子在外地工作,一年才回来一次。

“以后有事可以找我。”李渊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老人的手背上,“我就在附近上班。”

离开时,老人还在挥手。李阳突然说:“爸爸,你刚才像个英雄。”

“帮助别人,就是英雄吗?”李悦歪着头问。

苏瑶摸了摸她的头:“是啊,英雄不一定非要打仗,能帮到别人,就是英雄。”

风筝又飞了起来,这次是李渊和李阳一起拉着线。苏瑶举起相机,按下快门——照片里,父子俩的背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空中的风筝像颗彩色的星星,远处的花丛里,李悦正追着一只蝴蝶跑。

回家的路上,李阳趴在后座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枚“优秀员工”奖章。李悦靠在苏瑶怀里,小声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保护别人。”

李渊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们一眼,嘴角扬起。车窗外,城市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菜市场的叫卖声,幼儿园的广播声,邻居打招呼的声音,交织成最动听的旋律。

他知道,这就是他守护的山河。不在遥远的边疆,而在触手可及的日常里,在每个平凡却安稳的日子里,在家人的笑声里,在心底那句永远温热的“我在”里。

车拐进熟悉的小区,苏瑶突然说:“晚上做你爱吃的饺子吧,韭菜鸡蛋馅的。”

“好。”李渊把车停稳,看着窗外的阳光落在自家阳台上,那里晾着孩子们的校服,还有他和苏瑶的衬衫,在风里轻轻摇晃。

就像他和她的生活,平凡,却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山河里,最温暖的那部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